一畝葡萄純利三四萬元——這個聯盟帶動效應為何這麼好?

2020-12-27 澎湃新聞

一畝葡萄純利三四萬元——這個聯盟帶動效應為何這麼好?

2020-12-25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只發了朋友圈,本來預計六七十人參加,結果來了170多人。」12月18日一大早,鹽都區郭猛鎮文化服務中心,鹽城葡萄聯盟秘書長錢海東忙著接待來聽課的學員。學員來自市內外,都是慕名而來。一位淮安的金先生夫婦凌晨4點開車過來,7點就到了現場。

什麼活動吸引這麼多葡萄種植戶?原來,這是鹽城葡萄聯盟舉辦的一次冬季培訓。培訓不收費用,免費提供午餐,講課的既有本地葡萄種植行家劉以勇,也有國內知名的葡萄病蟲害防治專家雷志強博士及團隊核心成員。

「希望通過這個培訓給廣大種植戶帶來最新技術,更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錢海東介紹,2018年他們幾個葡萄種植大戶自發組建鹽城葡萄聯盟,主打高端路線,種植精品葡萄。這幾年,鹽城葡萄聯盟在行業內名氣越來越響。

「目前國內葡萄連續多年產能過剩,但精品葡萄卻供不應求。」聯盟「盟主」劉以勇,有30多年葡萄種植經驗,他說,一些葡萄種植戶之所以虧損,主要是葡萄品質低,難遠銷。「在我們聯盟,少的一畝地一年掙一萬多,高的利潤可以有三四萬元。」

聯盟成立兩年多,發展起了第一批精品葡萄種植梯隊,在鹽城的面積超1000畝,他們的精品陽光玫瑰等品種,打入了百果園等國內高端水果市場,遠銷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要和大果商合作,手頭必須有持續、穩定的高品質貨源,這是我們組建聯盟的初衷。」劉以勇說。

目前,葡萄聯盟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許多種植戶和聯盟對接合作。但是,一聽到聯盟的門檻,有的種植戶退卻了,「建造大棚、改良土壤,加上有機肥等各項投入,一畝需要投入好幾萬元。」

高投入之外,另一道坎是管理上的。「我們是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種植的,用藥和施肥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按照我們的生產標準來肯定不行。」劉以勇說,聯盟的精品葡萄可以隨時抽檢,「怎麼檢測都不怕。」

「地裡種出來的,只是農副產品;要成為商品,才有效益;如果能做成精品,就可能供不應求,產生高效益。」錢海東說。

「我們希望聯盟的成員不斷壯大,能夠聯繫一批認同精品種植理念的人,一起做強鹽城的精品葡萄產業。讓更多的果商想買好果子,就到鹽城來。」劉以勇說,當聯盟做強做大,帶動鹽城的葡萄產業做強做大,每一個身在其中的種植戶才有可持續的可觀收益。

「今年,全國賣了幾百萬畝葡萄苗,意味著兩三年後,這批葡萄進入盛果期,國內葡萄市場競爭將非常殘酷。鹽城的葡萄種植戶必須拉開檔次,不能與大路貨競爭,要走高端路線。」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施慶華說,葡萄聯盟成員懂技術、會管理、有市場,加上農科所的技術、項目和資金等支持,大家協力推動鹽城成為高品質葡萄產區,可以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江漢超

攝 影 | 錢海東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江漢超

值班主任 | 韓寶貴

原標題:《一畝葡萄純利三四萬元——這個聯盟帶動效應為何這麼好?》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運城:3萬畝克倫生葡萄喜獲豐收,「小葡萄」串起致富「大產業」……
    果農鍾國平說,今年他家的6畝克倫生葡萄已經進入盛果期,每畝地3000多斤,一開園就賣到6元多/斤,可以收入十幾萬元。照這樣的幹法,以後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卿頭鎮:3萬畝克倫生葡萄喜獲豐收
    在卿頭鎮西卿頭村種植戶鍾國平的葡萄大棚裡,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顏色鮮紅透亮,果粒緊湊整齊,濃鬱的葡萄香氣縈繞鼻尖。鍾國平正忙著和妻子採摘成熟的葡萄。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的6畝克倫生葡萄,全部進入盛果期,由於比其他葡萄晚上市兩個多月,他家的葡萄一開園,每斤就賣到了6塊多錢。一年十幾萬的收入,這在過去鍾國平想都不敢想。
  • 甜蜜大青葡萄富了三代人
    張楠正在將大青葡萄裝盒。 八渠村是永寧縣勝利鄉一個有著2000多戶村民的小村莊。這裡沙壤土透氣性好,是種植鮮食葡萄的絕佳地域。 「它是晚熟品種,每年不到一個月的嘗鮮期,所以再貴也要買來嘗一嘗!」9月11日下午,在八渠村的大青葡萄基地裡,市民劉文輝告訴記者。八渠村的大青葡萄皮薄、多汁、酸甜適口,再加上量產有限,所以更加珍貴。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和家人專程來八渠村,品嘗大青葡萄的同時,也體驗鄉村採摘的樂趣。
  • 農村水果「搖錢樹」50元一棵,畝產4000斤,一畝賺20萬元!
    這麼貴的水果,對於咱們的農民朋友來說,那都不是事兒,畢竟,即便買不起水果,可是,買水果苗的錢,咱們農民朋友還是不缺的。種植水果的土地,咱們農村人多的是。  對於種植戶來說,巴不得賣更高的價格,這樣,種植風險反而降低,這種水果,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甜蜜藍寶石,它也屬於葡萄的一種,這種水果目前市場上尚屬於稀罕貨,比較少,四川的售價是60元左右一斤,其他地方也懸殊不大,當然,也分品相和大小的。
  • 畝賺5萬元的黑老虎水果,種植2畝好過打工了
    對於黑老虎來說,它的經濟價值、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種植一畝減去成本能賺5萬元,種植2畝的話好過打工兩了,具體情況下面為大家分析。一、黑老虎水果種植前景分析黑老虎的果實香甜美味,果肉像葡萄,漿多、味道甜又香,肉質雪白而細膩,可謂色、香、味俱佳。另外,黑老虎能散瘀通絡、行氣止痛。
  • 定西:龍門鎮大寨子村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旅遊
    原標題:龍門鎮大寨子村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旅遊  中國甘肅網8月12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時下,正是葡萄成熟時節。在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姜維墩文化生態基地的葡萄採摘園裡,一串串晶瑩剔透、成熟飽滿的葡萄垂掛枝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採摘。  遊走在葡萄園裡,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味道。遊客們穿梭在葡萄架下或採摘,或品嘗,或拍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平時在蘭州,今天大姨帶我來這兒的葡萄園摘葡萄,我第一次來邊摘邊吃,感覺葡萄非常好吃。」一位來自蘭州的遊客說。
  • 視頻︱大棚改種非洲菊,一畝能掙三萬元
    視頻︱大棚改種非洲菊,一畝能掙三萬元大眾日報記者 趙念東2020-07-08 15:48:1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我現在是把這些花按照大小包裝成把,再分類包裝,然後客戶賣給消費者再自由搭配
  • 千奇百怪的效應——酸葡萄效應
    還記得伊索寓言裡的小故事《狐狸與葡萄》嗎?森林裡住著一隻狐狸。有一天,狐狸發現了一棵葡萄樹,樹上結滿了晶瑩透亮的深紫色葡萄,狐狸在香氣四溢中不停地流著口水,心裡想著葡萄應該是美味極了。狐狸越看越想吃,它先是伸出爪子去抓,可惜樹有點高,他夠不著。
  • 大澤山葡萄,隨「變」一伸就是金手指
    60歲的果農張學衛為記者介紹到,今年由於雨水較多,儘管上市時間比往年早,但是葡萄的甜度低於往年,並且產量有所下降,可是價格卻沒有變化,果農在葡萄地裡的售價為玫瑰香5元一斤、澤山一號3元到4元一斤、金手指在15元到20元一斤,由於品質不同,價格也會稍有差異。張學衛跟老伴種了5畝地,主要品種為玫瑰香,畝產量三四千斤,到現在為止已經訂出了四千斤。
  • 雙稻雙蝦 一畝收入1.5 萬元
    「今天有100多斤小龍蝦,按照個頭的大小分撿裝好後,及時地送到專合社收購站進行銷售。」李西富高興地說,「有了小龍蝦,再也不用外出務工了。」2019年初,李西富投入20多萬元,流轉70畝土地開始了稻蝦立體種養。
  • 日本天價葡萄一串8.5萬元!具體是怎麼回事?什麼葡萄賣這麼貴?附詳情!
    葡萄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水果,因肉多味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最主要是價格親民,但近日,日本天價葡萄一串8.5萬元,那日本天價葡萄一串8.5萬元具體是怎麼回事?什麼葡萄賣這麼貴?
  • 七十團葡萄合作社準備2016年葡萄種植方案
    「往年葡萄畝產在2到3噸左右,今年要限制在每畝1.8噸左右。」2月14日一上班,四師七十團伊珠果蔬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葡萄分社社長廖銀德就開始準備2016年的葡萄種植方案。  「難道不是畝產越高掙得越多嗎?為什麼要限制1.8噸的畝產?」記者滿心疑惑。  「古話說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這種葡萄啊,也不在多,關鍵在質優。」
  • 匡新濤的新生活:葡萄沉 日子實
    一大早,在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麻豪口鎮鵝港村的葡萄田裡,一個年輕人就已經忙活了起來。大串的葡萄掛在藤蔓上,沉甸甸的,看得他心裡的幸福也滿滿的。這個勤勞的年輕人叫匡新濤,是鵝港村人。2013年,一場意外的車禍給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匡新濤的父親因車禍在醫院治療,花光了借來的16萬元,債臺高築挽救回來的是父親嚴重的身體和精神雙重殘疾,生活上必須要有專人看護才能不出問題。
  • 「天福杯」陽光玫瑰葡萄大賽選手展播(六)楊戰強:挖16畝樹 種...
    (記者:白嬌 高彬)繼續來關注「天福杯」陽光玫瑰葡萄大賽,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六號參賽選手:臨渭區下邽鎮陽尹村的楊戰強。楊戰強種植了35畝葡萄,其中16畝是「陽光玫瑰」,今年因為他的「陽光玫瑰」種植的好,已經被客商提前預定了!他還說今年要把另外的19畝樹全挖了,栽上「陽光玫瑰」。那麼,楊戰強為什麼這麼自信?他又是如何把「陽光玫瑰」作務好的呢?
  • 原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典故出自這個故事,酸葡萄效應
    這時候,有一隻狐狸剛好路過,看到這些又大又圓的葡萄,禁不住地流口水。但是它仰頭相望,太高了根本夠不著,狐狸想了想,向後推了幾步,憋足了勁,猛然跳了起來,可惜的是,還差一點點距離,狐狸想沒關係,再來。就這樣反覆幾次嘗試後,筋疲力盡的狐狸還是沒有吃到美味的葡萄。就在狐狸休息的時候突然颳起了風,葡萄上的綠葉沙沙作響,從上面掉了幾片葉子。
  • 新技術新品種催生產業新動能,葡萄名村產值從零到十億元
    在福安賽岐、福鼎太姥山等特色產業強鎮,更是出現了貧困戶『家家一畝葡萄園、戶戶一丘白茶林』的帶動效應,為走出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發展樣板。」寧德市科技局副局長馮宏達說。葡萄名村產值從零到十億元初冬時節,繁忙的葡萄季早已結束,但福安市果農謝善明依然忙個不停,他正忙著向福建省科特派、福安市農業科教站站長張富民學習電商經驗。
  • 大澤山葡萄品種達300多個,網絡名人大呼「好甜」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勢和氣候條件,大澤山葡萄穗大粒飽、風味醇厚、清爽可口,素有「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的美稱。 「早就聽說過大澤山鎮的葡萄,今天見到了,品嘗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葡萄品種,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葡萄。」網絡名人傅希昌說。
  • 冬日的葡萄、過年的菜……反季節種植為啥這麼火?
    值得一提的是,冰美人葡萄成熟後不用採摘冷貯,掛在藤上隨賣隨摘,自然保鮮而且摘得越晚風味越好。自11月初開園以來,過來採摘的、參觀的,一撥一撥的,張強和妻子接待客人,接單、摘果、包裝發貨,天天早上四點才起,晚上十一二點才能歇下,就這也忙不過來,還得請幫工。「很忙很累,但很快樂!」張強笑著說。
  • 南京江寧丹陽社區大力發展葡萄產業
    據悉,葡萄園從初期的竹木簡易設施建設向高效農業產業轉變,先後引進優質高效葡萄新品種5個、新技術3項,示範帶動合作社及周邊葡萄種植戶進行品種更新、技術升級。土地,新建(改造)300畝以避雨鋼架大棚設施為建設主體,配套滴噴灌等高效設施,用於發展引進葡萄新品種、新技術的種植推廣。
  • 海浮山下黨旗紅,巨洋湖畔葡萄甜——臨朐冶源街道葡萄科技示範園掠影
    佇立在海浮山巔,向南遠望,青山如屏,綠水如鏡,萬畝葡萄特色產業園令人心馳神往。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冶源街道立足實際,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農民和村集體增收為核心,紮實推進「兩村兩園兩主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