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只發了朋友圈,本來預計六七十人參加,結果來了170多人。」12月18日一大早,鹽都區郭猛鎮文化服務中心,鹽城葡萄聯盟秘書長錢海東忙著接待來聽課的學員。學員來自市內外,都是慕名而來。一位淮安的金先生夫婦凌晨4點開車過來,7點就到了現場。
什麼活動吸引這麼多葡萄種植戶?原來,這是鹽城葡萄聯盟舉辦的一次冬季培訓。培訓不收費用,免費提供午餐,講課的既有本地葡萄種植行家劉以勇,也有國內知名的葡萄病蟲害防治專家雷志強博士及團隊核心成員。
「希望通過這個培訓給廣大種植戶帶來最新技術,更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錢海東介紹,2018年他們幾個葡萄種植大戶自發組建鹽城葡萄聯盟,主打高端路線,種植精品葡萄。這幾年,鹽城葡萄聯盟在行業內名氣越來越響。
「目前國內葡萄連續多年產能過剩,但精品葡萄卻供不應求。」聯盟「盟主」劉以勇,有30多年葡萄種植經驗,他說,一些葡萄種植戶之所以虧損,主要是葡萄品質低,難遠銷。「在我們聯盟,少的一畝地一年掙一萬多,高的利潤可以有三四萬元。」
聯盟成立兩年多,發展起了第一批精品葡萄種植梯隊,在鹽城的面積超1000畝,他們的精品陽光玫瑰等品種,打入了百果園等國內高端水果市場,遠銷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要和大果商合作,手頭必須有持續、穩定的高品質貨源,這是我們組建聯盟的初衷。」劉以勇說。
目前,葡萄聯盟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許多種植戶和聯盟對接合作。但是,一聽到聯盟的門檻,有的種植戶退卻了,「建造大棚、改良土壤,加上有機肥等各項投入,一畝需要投入好幾萬元。」
高投入之外,另一道坎是管理上的。「我們是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種植的,用藥和施肥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按照我們的生產標準來肯定不行。」劉以勇說,聯盟的精品葡萄可以隨時抽檢,「怎麼檢測都不怕。」
「地裡種出來的,只是農副產品;要成為商品,才有效益;如果能做成精品,就可能供不應求,產生高效益。」錢海東說。
「我們希望聯盟的成員不斷壯大,能夠聯繫一批認同精品種植理念的人,一起做強鹽城的精品葡萄產業。讓更多的果商想買好果子,就到鹽城來。」劉以勇說,當聯盟做強做大,帶動鹽城的葡萄產業做強做大,每一個身在其中的種植戶才有可持續的可觀收益。
「今年,全國賣了幾百萬畝葡萄苗,意味著兩三年後,這批葡萄進入盛果期,國內葡萄市場競爭將非常殘酷。鹽城的葡萄種植戶必須拉開檔次,不能與大路貨競爭,要走高端路線。」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施慶華說,葡萄聯盟成員懂技術、會管理、有市場,加上農科所的技術、項目和資金等支持,大家協力推動鹽城成為高品質葡萄產區,可以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江漢超
攝 影 | 錢海東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江漢超
值班主任 | 韓寶貴
原標題:《一畝葡萄純利三四萬元——這個聯盟帶動效應為何這麼好?》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