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清晨,逐漸升高的氣溫已經讓人感受到夏日的來襲,但草叢和藤蔓上的露珠依舊在掙扎,企圖逃避被蒸發的命運。一大早,在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麻豪口鎮鵝港村的葡萄田裡,一個年輕人就已經忙活了起來。大串的葡萄掛在藤蔓上,沉甸甸的,看得他心裡的幸福也滿滿的。這個勤勞的年輕人叫匡新濤,是鵝港村人。
2013年,一場意外的車禍給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匡新濤的父親因車禍在醫院治療,花光了借來的16萬元,債臺高築挽救回來的是父親嚴重的身體和精神雙重殘疾,生活上必須要有專人看護才能不出問題。母親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全職看護父親,一夜之間,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在了匡新濤一個人的身上。
家庭情況困難,何方才是出路?匡新濤曾迷茫過,曾努力過,一個91年出生,高中就肄業的年輕人,沒有學識,沒有技能,怎麼去賺錢?打工人家不要,創業?他開過商店,賣過菜。可能方向不太對,也可能方式不太對,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豐厚的回報,而父親的病情卻需要不斷投入金錢才能維持不繼續惡化。家裡的日子是一天難過一天,無形的壓力壓得他難以喘息。
2015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匡新濤的家裡。經鵝港村的民主評議會評議,村兩委上報到麻豪口政府後,匡新濤一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同年,他家被納入低保戶,低保兜底加上他平時在周邊鄉鎮打零工做裝潢,生活開始有了起色。
2016年,在麻豪口政府一直致力於利用當地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的方針下,村兩委找到匡新濤一家研究討論如何利用本村的特色產業帶動他們實現脫貧致富,研究之後他決定加入鵝港村果蔬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葡萄。
沒有果苗,村裡給他提供了能種植5畝田的優質葡萄幼苗。沒有種植技術,村裡一年兩次,按季度開設葡萄種植培訓班,縣葡萄辦也有開辦專門的知識講座,匡新濤每次必去,不光仔細聽講,記好知識點,有不懂的地方還會專門找前輩請教。搭架、修穗、套袋、施肥、剪枝,匡新濤一家起早貪黑,日復一日的忙活在葡萄田裡,無論夏暑,無論冬雪,應用學到的知識,做好一切能夠做的,然後剩下的,就是迎接豐收的到來!
如今匡新濤一家的葡萄園種植規模達到了10畝,畝收入在6000元左右,由於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國家還獎勵了1萬元的產業獎補,家裡的債務基本償清。
只有知識越多,出路才越多。任何時代,讀書都是窮苦人能夠踏出困局的終南捷徑。通過駐村工作隊宣傳政策,他得知湖北省為實現鄉村振興,政策上扶持優秀青年農民報考大學,學費由國家承擔,便報考了長江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葡萄園裡忙農活,課堂上學知識。
匡新濤的新生活,也像那一串串葡萄一樣,充滿了無窮的希望。
(作者系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麻豪口鎮扶貧辦主任)
監製:姚卜成
編輯:張瓊文
審核:韓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