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練拳也好,站樁也好,無論是動功或是練靜功,我們都要知道或者了解掌握什麼叫氣沉丹田,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想練好一趟拳,而在練完拳後不感覺氣短、氣虛、氣喘,那麼,了解掌握氣沉丹田是非常有必要的。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儘量保持自然,要做到全身放鬆,在意識注意丹田時不要強行想到氣往下壓,在放鬆的前提下,意念到了就行了。所謂氣沉丹田要講究一個「順」字,講究一個「均勻」。我們練拳,練氣功,是要想到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是我們自身存在的,後天之氣是天地所補充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到"先天之氣溫養均穩,後天之氣引導均順"。先天之氣在我們練拳,練氣功和合理保護,其中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為人處事,工作環境等等,都要加以注意。後天之氣引導均順就是指我們用自然呼吸法引導天地之氣。保持一個均衡穩定的呼吸狀態,加之全身放鬆,正確引導呼吸自然就順,功夫自然增進,我們的架子自然就會練的穩固。
一般情況下,我們練習氣沉丹田分二種方法,一種是松中求靜。利用站樁式,思想集中,松沉入靜,意念引導,先不求有氣運行,但只求意念為先,要排除一切雜念,洗清大腦,意念集中貫注。另一種是動功求靜,在練習套路和架子時,同時是全身放鬆,架子高底可根據個人全身放鬆情況而定,同時在練習拳時用意念引導,但一定要呼吸自然,不要強行吸氣或呼氣,呼吸隨同架子開合為主,使其整套架子練起來能夠做到合吸開呼。
我們練習太極,首先要求最主要的一項就是運動過程中一定要即松即靜。全身放鬆。上下口唇微閉,意守丹田,自然吸氣入胸腔,然後將氣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另一部分內氣松沉降於腹腔丹田部位。再吸氣時如上述重複循環,自然而然,毫不造作。我們練拳起勢或站樁時氣的運化,一般來講是將氣沉在丹田部位,但並非絕對,功夫高深者實戰中則隨其需要,以意領氣,帶動氣血運行,從而產生內勁,可以在周身運行。
其次動態下行功:太極拳行功打拳走架時,有的採取逆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中空,呼氣時腹中實。以意引氣達於腹部,不使上浮,謂之氣沉丹田。打拳時採用吸氣時口微閉,用鼻吸,務要緩、細、實,以意領氣,全身放鬆,胸膈肌受壓膨脹上升。吸氣時會陰輕輕用意上提,氣升於頂,呼氣時放鬆,氣沉臍下丹田之內。尾閭下降,谷道內收。合為吸為蓄,呼為開為發。呼氣時胸膈肌下降,引氣下行,氣沉丹田,下腹凹型腔底受壓有膨脹感,尾閭上升,氣貼脊背。
「胸中空洞洞、肚裡沉甸甸」,告訴我們氣沉丹田的感受。氣沉丹田是隨呼吸變化有沉有浮,開合結合,柔盡剛來,陰極則陽必生,沉極則浮。即吸氣胸膈膜上浮,內氣上升,呼氣時胸膈膜下降,內氣下沉,往而復之,循環不已,且陰中有陽,陽中寓陰,呼吸深長勻緩,作到"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的要求。
練習氣沉丹田有非常大的好處,第一,丹田是人體男子精室所在,女子胞宮之居,性腺主要集中之地。科學家認為,增強這些有關臟器的內分泌機能,可以保證人體產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這些激素是促進人體各器官生長,發育,並持久地維持其正常狀態,延長壽命的極其重要的場所。而太極拳運動強調的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之內功,可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增強性功能,培養真氣,增強內分泌,產生性激素,從而達到健美、健腦、嫩膚、延年的作用。第二,從技擊運動講,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相結合而產生充足的內氣,可達到催動血液流動(中醫有「氣行血行」、「氣滯則血凝」之說)。以及促使全體經脈暢通,從而使全身各部位的器官、肌肉、骨骼等達到高度協調、整體一家,那是體內的一種莫可名狀的能量流。,在柔化、發力中發出超常無滯的功能。這是其他局部發力所難達到的。難怪各家功法都特別注重內練丹田。太極拳也是一整套內練丹田之功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中財號】微信公眾號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