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受氣沉丹田

2021-02-12 身心性

無論是練拳也好,站樁也好,無論是動功或是練靜功,我們都要知道或者了解掌握什麼叫氣沉丹田,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想練好一趟拳,而在練完拳後不感覺氣短、氣虛、氣喘,那麼,了解掌握氣沉丹田是非常有必要的。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儘量保持自然,要做到全身放鬆,在意識注意丹田時不要強行想到氣往下壓,在放鬆的前提下,意念到了就行了。所謂氣沉丹田要講究一個「順」字,講究一個「均勻」。我們練拳,練氣功,是要想到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是我們自身存在的,後天之氣是天地所補充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到"先天之氣溫養均穩,後天之氣引導均順"。先天之氣在我們練拳,練氣功和合理保護,其中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為人處事,工作環境等等,都要加以注意。後天之氣引導均順就是指我們用自然呼吸法引導天地之氣。保持一個均衡穩定的呼吸狀態,加之全身放鬆,正確引導呼吸自然就順,功夫自然增進,我們的架子自然就會練的穩固。

一般情況下,我們練習氣沉丹田分二種方法,一種是松中求靜。利用站樁式,思想集中,松沉入靜,意念引導,先不求有氣運行,但只求意念為先,要排除一切雜念,洗清大腦,意念集中貫注。另一種是動功求靜,在練習套路和架子時,同時是全身放鬆,架子高底可根據個人全身放鬆情況而定,同時在練習拳時用意念引導,但一定要呼吸自然,不要強行吸氣或呼氣,呼吸隨同架子開合為主,使其整套架子練起來能夠做到合吸開呼。

我們練習太極,首先要求最主要的一項就是運動過程中一定要即松即靜。全身放鬆。上下口唇微閉,意守丹田,自然吸氣入胸腔,然後將氣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另一部分內氣松沉降於腹腔丹田部位。再吸氣時如上述重複循環,自然而然,毫不造作。我們練拳起勢或站樁時氣的運化,一般來講是將氣沉在丹田部位,但並非絕對,功夫高深者實戰中則隨其需要,以意領氣,帶動氣血運行,從而產生內勁,可以在周身運行。

其次動態下行功:太極拳行功打拳走架時,有的採取逆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中空,呼氣時腹中實。以意引氣達於腹部,不使上浮,謂之氣沉丹田。打拳時採用吸氣時口微閉,用鼻吸,務要緩、細、實,以意領氣,全身放鬆,胸膈肌受壓膨脹上升。吸氣時會陰輕輕用意上提,氣升於頂,呼氣時放鬆,氣沉臍下丹田之內。尾閭下降,谷道內收。合為吸為蓄,呼為開為發。呼氣時胸膈肌下降,引氣下行,氣沉丹田,下腹凹型腔底受壓有膨脹感,尾閭上升,氣貼脊背。

「胸中空洞洞、肚裡沉甸甸」,告訴我們氣沉丹田的感受。氣沉丹田是隨呼吸變化有沉有浮,開合結合,柔盡剛來,陰極則陽必生,沉極則浮。即吸氣胸膈膜上浮,內氣上升,呼氣時胸膈膜下降,內氣下沉,往而復之,循環不已,且陰中有陽,陽中寓陰,呼吸深長勻緩,作到"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的要求。

練習氣沉丹田有非常大的好處,第一,丹田是人體男子精室所在,女子胞宮之居,性腺主要集中之地。科學家認為,增強這些有關臟器的內分泌機能,可以保證人體產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這些激素是促進人體各器官生長,發育,並持久地維持其正常狀態,延長壽命的極其重要的場所。而太極拳運動強調的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之內功,可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增強性功能,培養真氣,增強內分泌,產生性激素,從而達到健美、健腦、嫩膚、延年的作用。第二,從技擊運動講,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相結合而產生充足的內氣,可達到催動血液流動(中醫有「氣行血行」、「氣滯則血凝」之說)。以及促使全體經脈暢通,從而使全身各部位的器官、肌肉、骨骼等達到高度協調、整體一家,那是體內的一種莫可名狀的能量流。,在柔化、發力中發出超常無滯的功能。這是其他局部發力所難達到的。難怪各家功法都特別注重內練丹田。太極拳也是一整套內練丹田之功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中財號】微信公眾號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丹田在哪?如何做到氣沉丹田?
    每位習拳者都知道丹田,丹田是人的力量的集合地,練武術或者是京劇演唱都離不了丹田。太極拳的特點是要氣沉丹田,那麼丹田在哪?如何做到氣沉丹田?
  • 怎麼氣沉丹田?
    ,形意拳內功經中有「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楊振鐸等也都把氣沉丹田列入其練功要領的首要地位,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對於一般習拳者尤其是初學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體做法。為了對這一問題有個明確而深刻的理解,應該首先弄清:什麼叫氣沉丹田?為什麼要氣沉丹田?怎樣做到氣沉丹田等。
  • 關於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是通過深呼吸而成就的。深呼吸就是使自已的呼吸範圍由常人的往返於口腔、咽喉、胸脯間而深入體內深處---丹田、海底、乃至足下。所以說「氣沉丹田」實是練功換勁的必須!換不了勁,入不了門,入不了門即見不到境。世人常言:要想幹好任何事情,必要深入其中(深入生活),就是要在實際理地,行實地工夫,稱之為:實踐出真知!
  • 「含胸」與「氣沉丹田」
    因為拳是活的是動著用的,所以太極拳要領的把握,最關鍵的問題不是站著不動如何,而是在動式中要不丟要領,必須把站式中所求之要領應用於動式之中。下面,根據筆者的切身體悟,談談對含胸與氣沉丹田的認識,以資同好共研。
  • 丹田是什麼?位於哪裡?怎樣才叫氣沉丹田?
    王宗嶽在其《太極拳論》中寫道:「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形意拳內功經中有「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楊振鐸等也都把氣沉丹田列入其練功要領的首要地位,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對於一般習拳者尤其是初學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體做法。為了對這一問題有個明確而深刻的理解,應該首先弄清:什麼叫氣沉丹田?為什麼要氣沉丹田?怎樣做到氣沉丹田等。
  • 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丹田功的正確認識
    以氣沉丹田而論,氣往下沉固然可使重心穩定,若只注重於氣沉丹田也會造成肢體運動遲緩,「一陰一陽謂之道也」,所以行拳時應注意丹田內轉與氣沉丹田的相互配合。就氣沉丹田而言,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氣沉丹田」,「氣沉」並不是用意識使氣下沉,這種下沉雖對穩定中心有幫助,但在運動中相應的就會遲緩,前賢云:「沉者滯,浮者飄」。「氣沉丹田」可以比喻潛艇潛在水中,外不露形,而不是沉入海底。
  • 氣沉丹田的作用原理
    無論是太極拳的內丹修煉,還是現代的健身氣功,都圍繞著氣沉丹田這個中心去操練。可見,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那麼,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諸如在臨床中,中氣不足、心氣虛弱等病症,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其元氣虛虧,從而造成諸氣傷損,極易生發各種病症。二、關於丹田在傳統氣功學中,丹田在人體中有三處。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稱為「上丹田」,以此為煉神之所;在兩乳之間的羶中穴稱為「中丹田」,以此為鍊氣之所;在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稱為「下丹田」,以此為煉精之所。練功所指的氣沉丹田,是指人體的下丹田而言。
  • 氣沉丹田的作用與原理
    無論是太極拳的內丹修煉,還是現代的健身氣功,都圍繞著氣沉丹田這個中心去操練。可見,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那麼,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諸如在臨床中,中氣不足、心氣虛弱等病症,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其元氣虛虧,從而造成諸氣傷損,極易生發各種病症。二、關於丹田在傳統氣功學中,丹田在人體中有三處。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稱為「上丹田」,以此為煉神之所;在兩乳之間的羶中穴稱為「中丹田」,以此為鍊氣之所;在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稱為「下丹田」,以此為煉精之所。練功所指的氣沉丹田,是指人體的下丹田而言。
  • 氣沉丹田到底怎麼練?
    我們在不少場合都可能聽到過「氣沉丹田」這個說法。「丹田」在哪?氣沉丹田有什麼作用?又如何才能做到氣沉丹田...關於丹田的位置,各家有不同的說法。下面分別介紹:(1)神闕穴。屬任脈,位於臍中。後面正對命門穴(屬督脈,腰椎第二棘突之下凹陷處),為一身之中,斷臍之所。(2)氣海穴。屬任脈,又名下氣海。
  • 「氣沉丹田」與科學用聲
    「氣沉丹田」這四個字,有兩類人會特別熟悉,一類是武俠小說迷,因為各種武林絕學都要求練習者氣沉丹田
  • 唱歌技巧中的氣沉丹田是什麼?如何用丹田去唱歌?
    唱歌要用丹田之氣來唱,那麼你們知道丹田在哪裡?怎樣用丹田唱歌才能唱的最好呢?下面是老師為大家整理一些用丹田之氣唱歌的方法吧!
  • [轉載]怎樣才是正確的氣沉丹田
    王宗嶽在其《太極拳論》中寫道:「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形意拳內功經中有「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楊振鐸等也都把氣沉丹田列入其練功要領的首要地位,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對於一般習拳者尤其是初學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體做法。為了對這一問題有個明確而深刻的理解,應該首先弄清:什麼叫氣沉丹田?為什麼要氣沉丹田?怎樣做到氣沉丹田等。
  • 丹田修煉 | 太極拳氣沉丹田有方法
    釐米左右,氣功學上會將丹田分為上、中、下三處,氣沉丹田是中丹田。練好氣沉丹田,對技擊和推手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丹田能夠發揮很大的力量,而且在練習時對身體的微循環也有提高。關元穴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之會,傷則血枯,因而這一地帶是主持人體氣血運行的重要樞紐。胞中穴是經絡、五臟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將這比喻為生產長生不老藥的田地,稱為丹田。這一名稱自古沿用至今。
  • 「氣沉丹田」是啥意思?怎麼做到?
    「氣沉丹田」是太極拳常用的一個詞彙,許多初學者往往覺得玄乎。本文是一篇網絡文章,作者不詳,同一太極轉載並不意味完全同意其觀點,重要的是小編讚賞其緻密的研究態度,轉發出來供大家賞評(轉載尊重原文,僅對個別明顯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加以修正)。 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誰都知道「氣沉丹田德潤身」的口訣。也都知道「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的道理。即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鍊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
  • 氣沉丹田的作用原理首次揭秘
    可見,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那麼,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我們只有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在練功實踐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最佳的練功效果。  一、關於氣  氣,古稱「炁」,是我國古代先賢對傳統文化認知的產物。
  • 丹田是什麼?位於哪裡?怎樣才叫氣沉丹田? | 重點內容已標紅
    「氣沉丹田」為拳家術語。在近世出版的武術刊物和古代流傳下來的拳經、拳論上,經常可見。老拳師們教拳時,也常把「沉氣」二字掛在口邊。王宗嶽在其《太極拳論》中寫道:「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形意拳內功經中有「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楊振鐸等也都把氣沉丹田列入其練功要領的首要地位,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
  • 好文 | 氣沉丹田、丹田呼吸和腹式呼吸的相關性、區別
    氣沉丹田,最早見於清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但文中僅提此一句,未作詳解。近人楊澄甫(楊式太極拳宗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提到「含胸拔背」時,曾作這樣解釋:「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於丹田也。」是針對人們練拳時氣容易上提,從而產生憋氣和上重下輕、重心不穩的毛病而提出來的。
  • 活了這麼多年,可會氣沉丹田?
    在我小時候看的武俠小說或者經典武俠片裡,通常武功很厲害的人,在發功之前,總擺出「氣沉丹田」的招式之後,就會出各種大招,比如降龍十八掌……今天本文試圖從現代人體結構理論的角度談一談「氣沉丹田」。「虛領頂勁」是要求在練習太極拳(其他內家功法及日常生活)時頂頭懸頜內收,立身中正提頂吊檔,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沉胯收腹斂臀,以使得整個身體像微微的懸掛在空中,既不左右偏倚又不前俯後仰,以利於更好的「氣沉丹田」,從而真正做到行正勁整、氣血通暢。
  • 為什麼大師們 都要提「氣沉丹田」
    近代名家郝少如、楊振鐸等也都把氣沉丹田列入其練功要領的首要地位,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對於一般習拳者尤其是初學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體做法。為了對這一問題有個明確而深刻的理解,應該首先弄清:什麼叫氣沉丹田?為什麼要氣沉丹田?怎樣做到氣沉丹田等。  一、 什麼叫氣沉丹田?
  • 太極拳 含胸和氣沉丹田是太極基本要領
    含胸和氣沉丹田是太極拳中基本的兩個要領,這兩個要領是說著容易,做著難,關鍵是含與沉的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