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拍攝了80萬+爵士攝影作品和2K+唱片封面

2021-01-17 JZPOST爵士郵報

傳奇爵士攝影師Chuck Stewart前不久在美國新澤西逝世,享年89歲。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為爵士音樂家們拍攝的照片你一定見過一二。而他的一生總共創作了80萬幅攝影作品,至少2000張照片被選用為了唱片封面!這驚人的數字足以說明他在爵士攝影圈的泰鬥地位。


Chuck Stewart, 1927.5.21-2017.1.20



前方高能預警,全是熟悉的畫面!


Bob Thiele and Yusef Lateef

Archie Shepp: Three For A Quarter One For A Dime

Archie Shepp

《Things Have Got To Change》

Archie Shepp

Attica Blues


Archie Shepp

Four for Trane

Pharoah Sanders

Jewels Of Thought

John Coltrane

Kulu Se Mama

John Coltrane Quartet

Crescent

John Coltrane: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Again!

John Coltrane/Archie Shepp

New Thing at Newport

Albert Ayler: 《Music is the Healing Force of the Universe

Elvin Jones, Richard Davis

Heavy Sounds

Duke Ellington

Greatest Hits

Kenny Burrell Trio

A Night at The Vanguard

Donald Byrd

《First Flight》

Clifford Brown and Max Roach

at Basin Street

Nina Simone:  《Jazz As Played In An Exclusive Side Street Club

Coleman Hawkins

Wrapped Tight

Oliver Nelson

The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Chico Hamilton

Man From Two Worlds

Ben Webster

See You At The Fair

Elvin Jones

Dear John C.

Lawrence Brown's All-stars

Inspired Abandon

Sonny Rollins

Sonny Rollins on Impulse!

Stanley Turrentine

Let It Go



他的80萬幅攝影作品在這裡當然不能一一呈現,但這些畫面、影像絕對會成為永遠的經典。



不一樣的色彩 | Eliot Elisofon's Colorful Works


I SEE YOU 爵士上海——一位攝影師的觀演手記



相關焦點

  • 這些經典唱片封面原來是他們設計的
    除了關注音樂,一些與唱片相關的設計元素也開始被關注。其實一張好的唱片不僅僅只有好聽的音樂這一重要元素,好看的唱片封面視覺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在還是黑膠、CD盛行的年代,很多音樂人會通過封面來表達一張唱片的內涵,也是與聽眾最直接的溝通形式,好的封面顯然更能吸引人,早期的很多唱片封面都留下了很多大神的作品。攝影、繪畫、拼貼畫等題材豐富,本期來推薦幾張經典的唱片封面。
  • 唱片封面的表現形式!
    一般以人物形象為主的圖像表現形式,都是採用攝影拍攝手段,或是展現歌者美麗的個人形象,或是表現歌者獨特的藝術氣質,或是將歌者置身於一個特殊的環境展現出別樣的情懷等等。都是為了能讓人們過目難忘,並產生購買唱片的欲望。
  • 鑑賞 唱片封面上的世界名畫
    唱片的封面,亦是臉面,看看以下用名畫裝點的都有些什麼唱片。Chandos 公司推出的《雷姆斯基·高沙可夫組曲作品集》使用了這部作品作為封面,收錄了《雪娘》、《薩坦王的故事》、《姆拉達》等 6 部音樂作品。雷姆斯基·高沙可夫並未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也不如其民族樂派中的同伴有天賦,但在清晰而富於色彩的配器技巧方面卻超過了他們。他的音樂是沙皇俄國時代煊赫與壯觀的集中體現。
  • 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後Storm Thorgerson成立了工作室,憑藉獨特的超現實、迷幻的設計風格,接連留下了更多代表性作品。他曾說,「更多的和音樂人談話,是為了把音樂翻譯成可視化的封面,我把自己當成了翻譯工作者。」
  • 2019 唱片封面年鑑
    作為一名變性人,Flo Brooks通過瘋狂的繪畫敘述了自己對於殘酷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其為樂隊Witching Waves繪製的唱片封面,則是這沉重冰山的一角。而同樣極其優秀的音樂人The Caretaker則繼續與藝術家Ivan Seal帶來了最新創作的封面作品,同樣也不要錯過。
  • 日本爵士專欄丨論封面至上主義
    眾所周知,日本是對唱片生產和消費最認真的國家,因此日本出產的唱片也是全球藏家共同追逐的獵物。其中,日本爵士樂可謂是相當突出的一個門類。日本從二戰前開始就有本土爵士樂,直到今天,爵士樂的創作和演出實踐依然活躍。不過全球唱片藏家瞄準的主要是一九六零和七零年代出產的唱片。(本號去年十二月廿九日的文章「一位唱片痴迷者的 2020 年度總結」裡列出了其中的不少。)
  • 爵士年代「膠場」vol. 5: MPS爵士唱片-德國Blue Note
    這張專輯被稱為由一個狂熱的爵士鋼琴家George Wein,領導了紐波特全明星樂隊的一場盛大表演。George Wein被認為是爵士樂歷史上最著名的爵士經紀人之一,是美國爵士樂的推廣者。他在1954年創立了標誌性的紐波特爵士音樂節。
  • 「攝影黑皮書」封面作品欣賞06-大衛·西摩
    大衛·西摩早年學習平面藝術,並於1931年前往巴黎索邦大學讀書,在那裡他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並在此期間,與羅伯特·卡帕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成為摯友,根據自己本名 Szymin的發音取了 Chim這一化名。在1930年代後期,他報導了許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其關於西班牙內戰的作品,特別是那些描繪戰爭對巴塞隆納平民的影響的照片,受到了廣泛關注,並發表在《Life》等知名雜誌上。
  • 唱片封面故事(一):Suede、Oasis、Joy Division、Tom Waits、Led...
    原照的兩個親吻者是女同性戀,但Suede的唱片封面做了處理,已經看不出是男是女了。處理後的照片多了一些神秘、浪漫、怪異和自由的色彩,這倒是很符合Brett Anderson和Suede的氣質。《Closer》發行時,有樂迷指責唱片廠牌Factory沒有尊重Joy Division這個協議,尤其是不尊重Ian,認為這是在利用他的死製造噱頭,但其實專輯裡收錄的作品,乃至唱片的設計都是Ian去世之前完成的,只是Factory混亂的發行計劃才導致了這張唱片上市的推遲。
  • 聽音樂學攝影,這些經典專輯封面你認識幾張?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張封面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擺拍出來的,效果還非常自然。攝像師Iain Macmillan站在立在馬路中央的人字梯上,他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來給披頭四拍攝照片。因為在他的身後,警察在最大耐心地管制著交通,保證拍攝工作的正常進行。當時一共拍攝了六張照片,經過仔細篩選之後,最終選擇了我們看到的這張。四個天才橫跨艾比路,從此各奔東西。
  • William Gottlieb與爵士黃金時代的攝影
    William Gottlieb 1917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他的年齡與其作品中的許多爵士樂大師相似。他在新澤西州長大,在父親的建築業工作。1936年,William在利哈伊大學學習時,第一次對爵士樂感興趣。 William Gottlieb開始為《利哈伊評論》定期撰寫專欄,後來成為該報總編。
  • 喜歡唱片封面的,都是有故事的騷年丨大象歌單
    在一堆唱片裡,像尋找初見情人般挑出想要的唱片,回家坐在地板上細細看一會封面,然後小心拿出封套裡的唱片,豎起耳朵聽指針裡流出的第一個音符——不用快進,不用歌詞。直到聽完一整張唱片,夕陽剛好印在窗下的地板,一切變得非常安靜,只有唱片機獨自轉動的「沙沙」聲。這也許是在唱片時代不可多得的一種和音樂相處的儀式。
  •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
    這張已經超越簡單一個唱片封面的作品出自Storm Thorgerson,這個學電影的設計師之手。發行《月之暗面》的時候,Pink Floyd並沒有足夠多的預算僱傭大牌設計師,而作為好友的Storm Thorgerson也正好尋找工作機會。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張封面不僅讓唱片熱銷還被評為了歷史最佳封面專輯,成為Pink Floyd最具代表性的畫面。
  • 幾張著名唱片封面背後的往事
    圖源:Fauna Finds Flora又是一張和越南有關的唱片封面。我本人被震驚到連哭都哭不出來,頭腦中一片混亂到連採訪和用筆記錄都做不到,甚至腦子都已經無法思考了……在他燃燒的過程中,他沒有抽動過一塊肌肉,沒有發出一點喊叫,他本人出奇地鎮靜,和他周圍哀號的民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他設計的唱片四次入圍格萊美,但他和臺灣的唱片潮流始終有點兒遠
    專輯的歌曲來自古代民間故事裡的一對情侶薛平貴和王寶釧,蘇通達加入爵士、拉丁、電音,將它變成了電音歌仔戲。蕭青陽需要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唱片裝幀。他起初有些擔心,這個古老的中國故事對西方的評委來說難以理解,何況格萊美還是很商業主流的獎項。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這就是個愛情故事,講到愛情就很好理解。」可蕭青陽並沒有在封面設計裡體現這一點,轉而把賭注壓在文化元素上。
  • 2020世界唱片店日延期 | 盤麼?即將發售的爵士唱片讓人尖叫
    1944年,27歲的蒙克製作了他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從那時起,他為各大廠牌錄製了經典唱片,例如Blue Note(1947-1952),Prestige(1952-1954),Riverside(1955-1961)和Columbia(1962-1968),錄製作曲量僅次於世界第一的艾靈頓公爵。這張1963年,也是蒙克巔峰時期的,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會的實況錄音,是首次曝光。
  • 黑膠唱片也是藝術品!
    因為黑膠的封面設計而購買唱片的人也不在少數,唱片的封面是表達唱片風格最直接的方式,它設計的好壞對唱片的銷量有一定的影響。有許多藝術家為唱片設計過封面,使得人們把這些唱片當作藝術品一樣去收藏。斯託姆·索格森為Pink Floyd設計的封面。Art Vinyl獎項設立於2005年,它致力於評選出每年最藝術化的黑膠唱片。賽事每年在11月開始報名,次年1月公布獲獎者名單,獲獎作品會在英國和歐洲的場館展出。
  • 日本爵士專欄丨《日本自由爵士唱片圖說》書評
    前兩人都屬於二戰後最早的日本現代爵士樂手,分別於一九五六和一九六二前往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秋吉主要在美國活動,日野也於一九七五年移居紐約,而渡邊雖然六零年代返回日本,但他本身就有一種世界主義文化觀。換句話說,這幾位音樂家的西洋聲望和地緣以及歷史際遇有關。但我懷疑,對於中國樂迷而言,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最早接觸到的日本爵士樂是自由爵士,最早認識的日本爵士音樂家是高柳昌行與阿部薰。
  • 唱片和圖書封面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你也在逐漸失去選擇權
    此前,我們曾談論過被淘汰了的交互界面設計「Cover Flow」,它誕生自一位藝術家對數位音樂不夠重視唱片封面設計的不滿:它(圖像)比文字更有力量,能夠在一瞬間激起人們的共情。Cover Flow 是我們對實體唱片的留戀,我們從屏幕和輪盤獲得的「翻動」交互萌生出一種舊日翻找唱片的安全感。
  • 【聽見】你心中的十張爵士唱片.陳宣羽
    我曾經數次在紐約觀看他的演出,每一次都會對我在現代爵士樂的理解上得到一些啟發和爵士樂新聲音概念的建立。這張他錄製於2005年的個人原創專輯Oceana,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冰冷的,有才思並與眾不同的演奏風格和獨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