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生活在她處】的旅圖印記。
衡山,又名南嶽、壽嶽、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亙于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于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衡山的命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儒教、基督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教堂200多處。
和尚道士 同住一廟
南嶽衡山腳下,香火旺盛的大廟內,遊客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東邊八個道觀住著一眾道人,西邊八個廟宇住著一幫和尚。大廟正殿恰好在中軸線上,供奉著聖帝菩薩和尚道士當值一日一輪,這種情景,全國罕見,豈咄咄怪事?
要追溯這種奇特現象,那得從南北朝說起。東漢末年,道士張道陵將道教傳入了南嶽衡山。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宣揚陰陽八卦、長生不老之術被歷代帝王所推崇。唐以前,南嶽是道教的天下,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大師率徒眾40餘人,自河南潢川大蘇山到達南嶽,在擲缽峰下創建大般若寺,也就是現在的福嚴寺。
當時南嶽九仙觀道士歐陽正則,深恐佛教立足,影響道教的地位,便糾集一幫道士向陳宣帝誣告,說慧思是北齊奸細,秘密在南嶽埋藏武器,以傳教為名,招兵買馬,伺機起兵謀反。陳宣帝於是派使者來南嶽查勘,剛到半山亭觀音橋,就遇上兩隻老虎擋在橋頭,被嚇了回去。他們向陳宣帝匯報慧思有神虎相助,陳宣帝聽後驚訝不已。
為澄清事實,不久,慧思親自去金陵拜見陳宣帝。後人傳說慧思到金陵時,城內群眾都看見身著金色袈裟的慧思從城外緩步而來,一轉瞬間,慧思又從空中飛降到陳宣帝的寶殿上。宣帝極為震駭,奉為神師,禮稱慧思為大禪師,這當然有些神化了。慧思回南嶽時,宣帝親率官員送至十裡長亭。歐陽正則誣告慧思的陰謀破產了,按陳代法律,誣陷是要殺頭的,但慧思慈悲為懷,便在宣帝面前把歐陽正則和其他道士保了下來。從此,僧道和解,南嶽僧道互相團結,佛道兩家共住一山,共住一廟,共存共榮,延續千年。
世界罕見 一山四教
以南嶽大廟為例,東邊的東八宮是道教的;西邊的西八寺是佛教的;中軸線上的南嶽大廟的廟門叫欞星門,是儒教的。在中國名山大川中,儒道佛三家在一座大廟共存共榮的,只有南嶽大廟一個,三教共同尊奉南嶽的聖帝——祝融氏。儒道佛共融的景象不單在南嶽大廟,在整個南嶽衡山也是如此,寺廟道觀書院基督融為一體,中西方各種不同的文化特質在這裡交融,更加生機勃勃。
道教聖地 高道109人
南嶽衡山,自古為著名道教聖地,道教素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南嶽就獨佔了四處。史載,南嶽衡山有道教宮觀四十五座,高道一百零九人。先秦太上老君兩降于衡山,;元、明之際,一代宗師張三丰煉丹於九仙觀。自晉代到南朝的宋、齊、梁、陳約三百年間,有九位著名高道在南嶽修道歸真,世稱「南嶽九仙」,後人建「九仙觀」崇祀之。
南嶽佛教 禪宗大成
慧思大師在南嶽開創般若寺(今福嚴寺),留下三生塔、梳妝檯、虎跑泉、美人池等一系列傳說,被喻為南嶽開山祖師。他的高徒智者大師為隋代國師。還有韓國高徒玄光,傳法海外。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說:「談中國的佛教離不開禪宗,談禪宗離不開南禪,談南禪離不開南嶽,南嶽是出祖師的地方。」
聖經學校 教書育人
自己19世紀起,先後有德、俄、美、法、英5個國家的傳教士先後來南嶽傳播福音。1920年在美國洛杉磯石油大王斯閣爾特兄弟的贊助,在東街購地基一畝和南嶽黃庭觀附近山地60畝興建教堂和聖經學校。南嶽聖經學校原是一所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的基督教院校,歷史上曾是風雲際會之地。解放前,信仰基督教大多為達官貴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元首——蔣介石曾八上南嶽衡山,其中1937年12月24日下午與夫人宋美齡等人於來到東街的福音堂,禮拜耶酥基督,並將南嶽聖經學校處的白龍橋改為福音橋,親自題寫橋名。
到過衡山的遊客,一定要好好體味,南嶽衡山有容乃大,佛道儒基督四教合流,是經過歷代的演變而來,相得益彰,共尊共榮的有趣現象,也難怪,這裡香火想不旺我看都難……
小tips:到南嶽衡山遊客大多是燒香拜佛許願還願和登祝融峰看日出雲海霧凇雪景。據說南嶽衡山燒香拜佛香火很旺也很靈,每年農曆七八九月份很多香客青衣紅兜虔誠南嶽衡山朝聖,從南嶽衡山牌坊步行三步一叩九步一拜到南嶽大廟。
注釋:世界公認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為世界五大宗教。此文中儒教,在國內,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故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生活在她處
路為紙 地成冊 行為筆 心當墨 乘著光影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