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7期文化產業評論
從十五年前的《仙劍奇俠傳》到《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再到2020年大熱的《琉璃》,仙俠劇爆款頻出。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仙俠電影的冷清與荒涼。你知道王力宏出演過仙俠電影嗎?不知道的話請往下看……
作者 | 安冬陽(文化產業評論作者)
編輯 | 李華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641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2020年夏末,由成毅、袁冰妍主演的仙俠劇《琉璃》火了,原本白淺與夜華的三生三世糾葛已經夠虐了,沒想到《琉璃》中男女主可以虐戀十生十世!
從《琉璃》播出之初觀眾吐槽男女主顏值不夠仙俠感、劇集五毛特效等,到隨著劇情的推進與真香定律的魔力發揮,從吐槽到入坑的觀眾不在少數,成毅與袁冰妍成為新晉的明日之星。
同時《琉璃》的大熱也喚起觀眾對仙俠劇的美好回憶:
2005年,劉亦菲、胡歌、彭于晏等主演的《仙劍奇俠傳》無疑是觀眾心中排名第一的仙俠劇;
2014年,《古劍奇譚》中的「蘇蘇」李易峰圈粉無數,李易峰更被很網友稱為流量明星的「鼻祖」;
2017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讓楊冪和趙又廷迎來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迪麗熱巴和高偉光這對組合亦廣受喜愛……
而後,《香蜜沉沉燼如霜》 《宸汐緣》 《從前有座靈劍山》 《琉璃》等相繼播出,皆取得了優異的收視成績與口碑。
△難以逾越的經典《仙劍奇俠傳》
從《仙劍奇俠傳》到《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再到今年的黑馬——《琉璃》,仙俠劇十五載優質好劇穩定輸出,尤其是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產生一到兩部爆款仙俠熱劇。
與仙俠劇大熱相對的則是仙俠電影的冷清與荒涼。
仙俠電影從未像國產青春片或國產動漫電影那樣成為投資熱土,產出較少的仙俠電影更是上一部撲一部,電影版《誅仙》《古劍奇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豆瓣評分均未超過4.5 ,電影連帶主演一起被群嘲。
同為仙俠題材,為何仙俠劇比仙俠電影更受歡迎?仙俠電影的完敗是該讓挑剔的觀眾背鍋,還是演員、導演的鍋?
仙俠劇長篇敘事優勢明顯,青年演員「造星」神器
從《2005-2020仙俠劇代表作》的表單可以看出,仙俠劇一般長達50到60多集,30多集的仙俠劇則較少。以單集40分鐘計算,一部仙俠劇的總時長可高達1200分鐘至2400分鐘,而一部仙俠電影的時長僅有90至120分鐘,仙俠劇的時長體量是仙俠電影的13至20倍。
顯而易見,仙俠劇比仙俠電影擁有更多的時間塑造人物。
在長篇敘事優勢下,編劇們能有條不紊地講故事,能較容易地將劇中的每個人物構建完整。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正派還是反派,無論角色是人類,還是來自仙族、魔族、亦或妖族,編劇能講好每個角色的前世今生。隨著角色們不斷打怪升級以及男女主(包括副線CP)虐戀的持續升溫,觀眾的帶入感也逐漸增強,追劇的樂趣與參與劇情討論的熱情也大大提升。
由於仙俠電影缺少原創,近年來上映影片的基本改編自網絡小說,幾士上百萬字的小說改編對編劇而言並非易事。很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與《誅仙》兩大 IP 的電視劇比電影改編得更好,因為劇版改編可以延續原著小說的節奏推進,而電影版改編必須對原著中的人物與情節進行巨大取捨,在取捨的過程中人物與故事都容易走向失控。
更重要的是,仙俠劇的類型優勢讓青年演員們更易獲得大紅大紫的機會。
國劇類型中,職場劇、醫療劇最易口碑撲街,由於國內編劇能力著實有限,職場劇、醫療劇往往寫成狗血的情感劇,職場與醫療不過宣傳的噱頭而已。而懸疑劇、歷史正劇等類型劇集需要演員擁有極好的表演實力,青年演員難在這些劇中擁有特別亮眼的表現。
對比職場劇、醫療劇、懸疑劇、歷史正劇等劇集,我們就能看出仙俠劇極大的造星優勢。
觀眾會吐槽職場劇、醫療劇的不專業與不負責任,但不會吐槽仙俠劇的修仙方式不專業、打怪方式不專業,畢竟現代人沒有修過仙,任憑編劇閉著眼睛胡編,觀眾吐槽較多的也只是五毛特效和廉價的服化道。與此同時,由於仙俠劇中的重要角色基本都是年輕的俊男美女,主要功能負責談戀愛,青年演員們只要較好地完成表演即大功告成,並不需要炸裂的演技撐起劇情的。
△仙俠劇中談好戀愛才是角色的首要任務
因為仙俠劇更多的屬性是古裝愛情大劇,只要劇中愛情夠甜或夠虐,主角和配角都能很快地迎來事業高峰,痴情的夜華、痴情的旭鳳、痴情的司鳳等等,武功蓋世與守護天下也只是角色的輔助人設,核心賣點還是在於「情」,簡而言之,只要仙俠劇呢個在修仙打怪的過程中,把愛情故事講好看了,這劇也就成了!
仙俠劇的套路雖是俗套,但換湯不換藥且百試不爽。《仙劍奇俠傳》捧紅了劉亦菲、胡歌,《琉璃》讓成毅、袁冰妍人氣大漲,而下一組大熱的仙俠CP會是誰呢?
仙俠電影一言難盡,雷點較多只有粉絲買單
有原著小說(或遊戲)與廣大的原著粉絲(或遊戲粉絲)作為基礎,加之電視劇成功改編,《誅仙》《古劍奇譚》《三生三世》三大IP也都完成了電影版改編,但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王力宏出演電影版《古劍奇譚》
《古劍奇譚之流月朝明》毫無水花,至今都沒有幾個觀眾知道王力宏曾搭檔宋茜出演了仙俠電影;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楊洋的拉麵舞被全網嘲笑,神仙姐姐劉亦菲的選片眼光與演技再遭質疑;
《誅仙1》上映則再次掀起了關於流量明星的熱議,肖戰因《誅仙1》獲得金掃帚影帝再引熱議……
至此,三大仙俠IP的電影改編均以失敗告終,仙俠電影完敗於仙俠劇。
儘管由於主演粉絲的購買力,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與《誅仙》都實現了盈利,但口碑的滑鐵盧讓電影的續集大概率難以實現,因為除了演員粉絲給好評外,原著粉對毀原著痛心疾首、路人觀眾嗤之以鼻,除非製作方還想割韭菜,否則續集的意義真不大。
我們暫且不談演員,那仙俠電影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仙俠電影竟然愛請外國人作為導演!《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導演是雷尼• 哈林,其代表作為動作片《虎膽龍威2》《絕嶺雄風》《特工狂花》等,可外國人能懂中國的仙俠文化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導演之一是安東尼•拉默裡納拉,他是第77屆奧斯卡最佳特效導演獎得主,擁有多部好萊塢動作電影和動畫電影的製作經驗。
△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劇照,是不是有阿凡達既視感?
所以問題來了,無論是電影版《古劍奇譚》還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最終成片,皆是濃濃的好萊塢視效片質感,仙俠電影失去了東方文化應有的氣韻與美感!
如果說外國人拍不好中國的仙俠片那是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拍不好仙俠片就應該反思了。《誅仙1》中除李沁的造型尚有幾分仙氣與美感,其他角色全員裹破布的造型真的難以讓人接受這是一部仙俠片。
中外導演不約而同地對仙俠電影的氣質把握失控,僅從畫面來講,電影版的《誅仙》《古劍奇譚》《三生三世》都沒有拍出東方仙俠片應該具有的仙氣與俠氣。
洋導演拍中國電影,目前除了《末代皇帝》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義大利),以及《功夫熊貓》系列的馬克•奧斯本(美國) 、約翰•斯蒂文森(英國)、呂寅榮(韓國)等導演外,沒有幾個外國導演能將中國故事講清楚,洋導演讓中國故事撲街的不是少數,包括最近全球差評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所以無論是仙俠電影還是其他類型電影,中方製作人若是執意想要聘請外國導演,請務必不要盲從,在發揮外國導演(包括外國團隊)在動作、視效、特技等方面的優勢外,一定不要丟了東方文化的精髓。
△劉亦菲、楊洋版的白淺和夜華沒有火花
觀影過程中,仙俠電影視覺上的不舒服首當其衝,其次就是影片中的人物與故事的縹緲走向。由於時長有限,電影版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沒有做到像劇版那樣講清楚三世輪迴前因後果,整個故事邏輯混亂,男女主的愛與恨都讓人很困惑;而《誅仙1》則把故事講得平庸且乏味,借用網友的一句評價就是「像一部八十集電視劇的前兩集」。
導演畫面美學的失控,編劇講不好故事,加之演員或尷尬、或不夠成熟的演技,三個災難疊加在一起,真的只剩觀眾無盡的吐槽了。
我國電影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科幻片、戰爭片、劇情片(現實方向)、動漫電影等都取得極大的突破與成績,而仙俠電影卻相繼撲街實為可惜,畢竟仙俠片擁有很大潛力,好萊塢能拍出西方奇幻史詩《指環王》系列,若有團隊願意深耕仙俠片,國內團隊拍出具有東方氣質的奇幻史詩也不是沒有可能!
結語
仙俠劇因原著IP優勢以及長劇的篇幅優勢,可以講述主角在內多個角色豐富飽滿的故事,容易造星和吸粉。
而仙俠電影即便擁有國際團隊加持,卻也難獲成功,希望國內團隊能總結前作的失敗經驗,為觀眾帶來更好的仙俠電影。而仙俠電影也能成為很好的文化輸出,畢竟有許多外國人看國內的修仙小說大呼精彩!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