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近春節,但稽查行動卻不停!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又一企業因「內帳」暴雷:財務長協助虛假開具發票並記錄「內部帳戶」。虛假稅額高達23億元,罰款15萬!
案件經過
該公司在2014-至2016年期間對內部管理和對外披露的會計核算分別設置多個帳套:2014年兩個帳套、2015年三個帳套、2016年四個帳套。其中每年均有一個帳套核算的數據用於內部管理,其他偽造財務數據的帳套用於編制對外披露的報表。該公司通過虛構業務方式、偽造收付款票據、虛增部分客戶的業務規模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虛減財務費用,實現虛增利潤目的。
處罰結果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定,證監會決定:責令該公司改正違法行為,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韓某給予警告,並處以90萬元的罰款,其中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30萬元,作為實際控制人罰款60萬元;對宮某、胥某(財務總監)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的罰款;對於其他參與人員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萬至10萬元不等的罰款。
五花八門的假帳是怎麼被發現的
「多本帳」可謂是老少皆知,經常就有新聞說:「某某公司因為兩本帳老闆和會計被判刑,企業被罰款和補稅」.......很多企業設立多套帳是為了隱瞞銷售收入,以此來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僅在2020年,就有無數企業因為內帳被稽查!比如廣西南寧一公司因用設立兩套帳隱瞞銷售收入,稅務局宣布重罰!被追繳稅款3000多萬及兩倍罰款6900多萬!
對於企業來說,做假帳似乎是成本最低的「節稅」方式,但對於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來說,就是噩夢,因為造假肯定會給企業埋下財稅隱患,即使有五花八門的方式做遮掩,也難逃稅務機關和金稅三期系統的追蹤。那麼怎麼直接辨別哪些公司做假帳了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辨別:那就是看現金流;看利潤構成;看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和或有事項。
再次提醒!虛開虛抵發票的行為必須收手了!
企業一旦做假帳,就難逃虛開發票的「魔咒」,而虛開發票行為更是我國稅務機關嚴厲打擊的違法行為。隨著稅控系統的升級,已經嚴格開始實行編碼開票,一品一碼、進銷比對,每一張發票的去向都被監控。而且查帳必查票、查稅必查票、查案必查票已成為公認的事實,在企業正全面進入「稅收強制規範」的時代,真實地列支公司的支出與收入,真實地取得進項,真實地開具銷項發票,才能保證企業長久安全地經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