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
日本建築師,現居北京,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1980年出生於日本廣島,2003年以"最佳畢業設計獎"畢業於大阪大學。2008年升任設計室長,同年獲日本商業空間協會設計大賽獎銀獎。2012年在清華大學修讀博士學位。2015年參加夢想改造家被大眾熟知和喜愛。
Q
作為建築設計師,在夢想改造家之後被大眾定義為擅長小空間的室內設計師,對你現在的設計有沒有什麼影響?會限制你的設計嗎?
青山周平:任何事都有兩面性,被大眾定義為擅長小空間的室內設計師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收穫的更多。
不好的方面是,被許多客戶誤認為我只做小空間的設計,以至於有段時間找到我的客戶都是小空間改造,但這並沒有造成我的困擾。好的方面是通過夢想改造家讓很多人認識我,也收穫了許多客戶。另一方面我也發現了人們對小空間改造的需求,而且那個時候的中國設計師很少關注到小空間,也正是通過這個節目,讓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了解認識到小空間的巨大需求。北京有很多小胡同沒有機會進行大面積規劃,只能進行小面積的改造,也有很多空間因為面積過小而被空置,這實際上是資源浪費,非常可惜。但是合理的小空間改造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這個問題。
被定義並沒有限制我的設計,反而讓我發現了小空間的需求、小空間的魅力,以及小空間有更多創意性的設計,我能在小空間內突破我的設計。
Q
你認為做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有什麼不同?
青山周平:我個人認為沒有太大不同,在日本,沒有區分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中國則劃分得很細緻。除了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也劃分了家居設計、燈光設計、軟裝設計。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的劃分方式,都各有各的優勢。不劃分的方式在項目的全局把控上更具優勢,而細緻的分法可以做到更專業、更精細。但是近年來,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的設計師,大家都越來越全面,並沒有因為是室內設計師出身而被限制。設計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Q
9月1日,你和絲漣床墊聯名開發的新產品在京東首發,可以談談你對這款產品的設計理念嗎?以及你怎麼看待設計師玩跨界?
青山周平:我參與了這款產品的外觀圖案設計。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創作過程中絲漣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雖然床墊最終會被床單覆蓋隱藏,但是消費者還是願意購買外觀漂亮的床墊,除了體驗效果外,消費者也會被外觀吸引。所以在這款產品的外觀圖案與顏色設計上,我更多地考慮怎麼做得「好看」,而絲漣負責產品的舒適度與健康層面的問題。
跨界是設計師探索設計更多可能性的一種方式與途徑。設計師可以和藝術家合作、和音樂家合作,甚至是和程式設計師合作,在過程中你會發現設計的界限是可以突破的,這是拓寬設計很好的方式。
Q
有沒有什麼項目或者想法是你想做但還沒有實現的?
青山周平:特別想做多人居住的集合住宅。在中國,個人建築師可以做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等,但是集合住宅幾乎都是開發商和設計院按照商業邏輯建造出來的,獨立建築師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集合住宅項目。我認為集合住宅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參與這樣的項目。
Q
近段時間設計界流行一個詞語——「侘寂」,作為來自日本的設計師,你對「侘寂」是怎麼理解的?
青山周平:「侘寂」原本是茶文化中的術語,本意是指外表的不完美與粗糙。「侘寂」美學影響了日本各領域,不單是茶文化和建築、空間,也包括文學與繪畫。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侘寂」的影響。我很喜歡「侘寂」不完美性的說法,因為在建築設計上,許多設計師過分追求百分之百的控制,而「侘寂」將一部分設計的權利交給了時間和自然。當建築或空間經過時間與自然的洗禮,形成不完美卻有獨特性的粗糙感,這區別於歐美的美學體系,是極具東方特質的審美與處世態度。
Q
如果不做設計你會做什麼?
青山周平:我想我可能會做科學研究,因為在做建築設計的時候發現我是一個比較嚴謹、理性的人,所以我的個性很適合做科學研究。也正是這樣,我希望我的設計能夠突破理性,兼具感性。我認為建築不應該是冷冰冰,或只存在邏輯性的,建築也可以有偶然性和即興的可能,這與「侘寂」所表達的順其自然相似。
對象:青山周平
採訪:設計天下
時間:2020.9.13
地點:富森美3號店絲漣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