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季冠霖」這個名字,很多人一定覺得陌生,可如果提起《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赤壁》裡的「小喬」、《阿凡達》裡的「奈蒂莉」、《甄嬛傳》裡的「甄嬛」……你還會覺得陌生嗎?季冠霖,就是這些角色的配音演員。
對於配音演員來說,這個工作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離名、利最近,但卻和名、利完全沾不上邊——配音演員的報酬只有幾百塊一集,而不給配音演員署名也是這個行業不成文的規矩。
那麼又是什麼,支持著許多人在這個行業默默無聞一幹就是幾十年?季冠霖說:「就是喜歡,喜歡就值得——」
配音工作就像是裁縫
季冠霖的聲音很好,她大學讀的是播音主持專業,想著將來可以做個主持人。畢業之後,她跟隨男友來到北京,四處奔波,想找份主持人的工作。可奔波了大半年,她的要求一降再降,從「電視節目主持人」到「電臺節目主持人」再到「商場播音員」,卻仍沒找到肯收留她的地方。有一次,她去一家電臺應聘,負責面試的老師看她很急於找到一份工作,就對她說:「主持人這一行競爭太激烈了,我們幾年也不招一個新人,你的聲音可塑性非常好,可以試試當配音演員。」說完,老師給了她一個電話號碼。她從電臺出來之後就打了那個電話,結果電話裡的人對她說:「你現在在哪兒?如果方便就過來試試吧!我這兒正缺人呢!」季冠霖回憶這一段時說:「人真是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去爭,而越是容易得到的又越是懷疑。當時我在電話裡聽見那人說他們那裡正缺人,就想這肯定不是什麼好工作,差點兒沒去!不過,幸虧我後來還是去了!」季冠霖說她現在想想還有些後怕,如果當時沒去,她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真正適合她的工作是什麼。她說:「人生的路很漫長,但關鍵的,也就只有幾步!」
對於季冠霖來說,她人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那天下午,去見了那位姓周的老師,平生第一次為譯製片裡的一位女殺手配音。只配了一小段,老師就對她說:「你聲音好,有靈性,是幹這行的料兒!」她自己也覺得挺好玩的,最後就主動問老師:「我明天還來嗎?」老師回答得很痛快:「來啊!好不容易挖到你這麼個寶貝,你不來我也不答應啊!」
開始幹配音後,季冠霖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磨不開面子,覺得一個人對著話筒哭啊喊啊歇斯底裡啊,特別不好意思。平時我們說話,有時候為了配合情緒的抒發,不自覺地就會做些小動作,比如跺腳啊拍桌子啊什麼的,可一旦進到錄音棚裡,除了說臺詞的聲音,是不能有任何其他聲音的。也就是說,臺詞裡表達的情緒要飽滿、到位,只能憑藉聲音去實現,而不能輔助以動作。這對於季冠霖來說太彆扭了,她剛開始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配到發怒的臺詞時她就會跺腳,配到傷心的臺詞時她又忍不住吸鼻子……
為了訓練自己僅用聲音來表達出臺詞裡包含的豐富而複雜的情緒,她想出了一個辦法——鎖上房間的門,把自己的手和腳都用繩子綁起來,把要配的電視劇放進影碟機,然後把電視的音量關掉,看著臺詞本,一遍遍跟著電視配,細細琢磨人物的內心、性格和情感。她經常這樣一練就是四五個小時,直到四肢發麻,嘴唇脫皮。當然,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報,很快,她就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臺詞的需要改變自己的聲音。比如,前一分鐘她還在笑,但後一分鐘她就能為哭戲配音,中間根本不需要情緒的醞釀和鋪墊。她說:「真正的職業配音演員是不需要投入感情的,我們是運用聲音,而不是運用感情,去表達臺詞想要表達的效果。」
一個好的配音演員,有時候能夠彌補或修正演員表演上的缺憾。季冠霖將配音演員的工作比作裁縫:「在錄音室裡,我們要按照導演的要求為聲音賦予表情,如果演員表演到位,配音演員工作起來會很順,有時還能錦上添花;如果演員表演與導演要求有差距,需要靠配音演員給出超越表演本身的感覺,這時候配音演員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畫面裡某個演員表演方式很淡定,面部表情不太豐富,但導演需要角色的感覺是誇張的,這時候,配音演員既要讓角色誇張起來,又要把握好度,否則聲音、表情兩張皮,觀眾看了會很不舒服。」
配音演員沒有權利自己選擇角色,如果被安排在不適合自己的角色上或者演員表演本身就有問題的情況下,配音演員會感覺很難受,但也要盡力克服困難。季冠霖說:「對於一個裁縫來說,別人給你3000塊錢一尺的好料子,你做起來很舒服,當別人拿來糟糕的料子,你也得縫,這就是你的工作,因為人家付你的就是裁縫的錢,你沒權利挑料子的好壞。」也因為這樣,遇到好戲、好演員是最令配音演員高興的事情。讓季冠霖念念不忘的是給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裡孫儷扮演的「甄嬛」配音,季冠霖說整個過程都覺得特別幸福,一是孫儷演得好,二是導演鄭曉龍要求很精細,給配音演員留了足夠的創作時間——狀態好的時候就多錄一點,狀態不好就休息,十幾天錄下來,雖然累,可也痛快。
「一姐」的由來
和演員一樣,從默默無聞到一舉成名,也許只是一部戲而已。季冠霖職業生涯的一個重大轉折,是為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配音。當時大約有十幾位配音演員來競爭這個角色,名不見經傳的季冠霖並不佔優勢,但她事先做足了功課,為不識人間煙火的「小龍女」設計了一種清澈、輕柔的聲音,這種聲音配上演員劉亦菲清純甜美的形象,簡直天衣無縫,導演一聽就當場拍板:「就是你了!」成功完成「小龍女」的配音工作之後,季冠霖笑稱自己一下子從三線躍居到一線,她有了更多和知名導演合作的機會,她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熱播電視劇和院線大片之中。
季冠霖最為人稱道的是她聲音的可塑性,無論是沉穩的還是活潑的,清純的還是性感的,哀怨的還是灑脫的,她都能準確到位地完成角色的聲音塑造。有一次,季冠霖回天津陪父母過年,當時電視裡正在播放電影《葉問》,季冠霖就對媽媽說:「這裡面有個角色是我配的音。」媽媽一聽是自己閨女的作品,連忙把電視的聲音調大,不放過電影中任何一個角色說話的聲音。可是,一直聽到最後,母親愣是沒聽出來哪個角色是自己閨女配的音。最有意思的是,2009年,季冠霖為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中安以軒飾演的「趙敏」配音,在同一電視劇中扮演「周芷若」的演員劉競聽了她的配音之後,非常欣賞,也力邀她為自己配音。於是,季冠霖就在同一部電視劇中,為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主角配音。這相當於在表演中一人分飾兩角,表演可以通過服裝、化妝、表情等輔助手段來實現,而配音完全依賴於自己聲音的塑造,難度可想而知,但季冠霖還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所有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都沒有聽出這兩個人物的聲音其實是來自同一個人。這件事讓她在業內名聲大振,此後,範冰冰、林志玲、孫儷等國內的一線影星都點名讓她配音。
配音演員在日本被稱為「聲優」,他們有專門的公司包裝、打理,很多人從幕後走到臺前成了偶像明星,但在我國,配音被視為夕陽產業,很多業內人士對於配音演員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譯製片那種很誇張、做作的配音上,認為這種配音方式和如今演員日益生活化的表演搭配起來很不協調,這種喪失時代感的配音終將被淘汰。也因此,一些導演會反覆強調寧可找不知名的演員也不要找專業的配音演員來配音。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推薦季冠霖:「讓這個女孩試一試,她的配音很特別。」而每一次,季冠霖都會讓導演感到驚奇:「咦?你們現在也能配到這種很自然很生活的感覺了嗎?」也會讓導演改變自己最初的想法:「看來以後可以多考慮用配音演員。」因為季冠霖總是「危難之處顯身手」,她因此被製片方尊稱為「一姐」,凡是遇到要求特別高的導演,都會請季冠霖「出山」。
對這個稱呼,季冠霖有些不好意思,她說:「其實沒那麼玄乎,就是關起門來花工夫,打個比方來說,配角色在吃飯的戲,就要感受到這個食物在嘴裡的那種滋味和觸感,要配出那種活色生香的感覺來,而不是乾巴巴地對口型說臺詞。」不過最讓她有成就感的是,她改變了很多導演對配音演員的偏見:「每次合作之後,他們誇我的時候,我總是很驕傲地告訴他們,現在我的同行都能達到這個水準!」
這輩子就幹配音演員了
季冠霖常感嘆命運的奇妙——當初,她最大的夢想是能成為一名主持人,卻陰差陽錯成了一名配音演員,如今,卻又有很多機會找上門來,請她去當主持人,甚至請她走到臺前當演員,但是,她自己卻不願意了。她說:「沒辦法,我已經愛上了這一行,在這一行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樂趣。主持人或者演員,別人也可以去做,甚至做得比我好,但是在配音這一行裡,我相信我是不可替代的!」
關於工作帶給自己的樂趣,季冠霖可以說出很多,比如自由,哪怕是不洗臉不刷牙不梳頭穿著夾趾拖鞋,一樣可以完成工作。又比如她經常玩惡作劇,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她會模仿各種人的聲音,快遞啊警察啊中介啊,把朋友騙得團團轉……有一次,季冠霖在餐廳吃飯,鄰桌的一個小孩子哭鬧不止,年輕的媽媽在一旁束手無策,季冠霖就走過去和那個小孩說話,一會兒用「喜羊羊」的聲音,一會兒用「灰太狼」的聲音,很快就把那個小孩逗笑了,後來硬是不讓季冠霖離開,要和她回家……季冠霖開玩笑說:「我是『頑童終結者』,再怎樣頑劣的孩子,到我這裡,都會變得服服帖帖。」
任何一種工作,除了能帶給人樂趣,自然也能帶給人煩惱。配音對於季冠霖也是如此。比如,她有支氣管炎,每次犯病的時候,都要強忍著咳嗽完成配音工作;比如,工作時間不規律,熬夜是家常便飯,能夠晚上12點結束工作算是早的,通常都要到凌晨兩三點,甚至要熬到早上。她說:「幹這個工作之後,我的『黑眼圈』就沒消失過,試了很多化妝品也不管用。」還有,這個工作,掙得遠不像外人想的那麼多,一集電視劇,演員可以拿到幾十萬元,但配音演員只能拿到幾百塊錢,就是這幾百塊錢,有時候也無法保證能拿到手。季冠霖講了一位同行的遭遇:一位同行給一位大腕演員配音,說好250塊一集,可最後拿到這個報酬的時候,卻發現是按150塊一集付的。同行就去找大腕演員討要,結果被大腕演員指著鼻子大罵:「你憑什麼值250?我看你就是個二百五!」同行雖然氣憤,但因為當初沒有籤合同,最後只能吃啞巴虧。此事在配音圈傳開後激起公憤,大家約定,以後凡是這位演員扮演的角色,一律不給配音!
但是這些,都不是讓季冠霖最感到困擾的,她覺得最受不了的是至今為止,不給配音演員署名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規矩,「現在電影片尾的主創名單上連『茶水』都打名字了,卻不給配音演員署名,這無論從哪方面講都說不過去。」她說配音演員常常扮演背黑鍋的角色,一部電影、一個角色,受到觀眾的歡迎,他們絕口不提配音演員的功勞,如果一個演員挨罵,他們就會把責任推到配音演員身上,說是配音沒配好。現在的季冠霖,在每接到一項配音任務之前,都會在合同裡明明白白寫上「必須署名」這一條,她說:「這不是爭名奪利,這是對一項工作最起碼的尊重,同時,我署上自己的名字,也表明我要對我的創作負責。」
每一次,由自己參與配音的電影上映的時候,季冠霖都會自己買票走進電影院,坐在觀眾中間,聽到自己的聲音響徹在安靜的影院,聽到觀眾跟隨著演員的表演和自己的聲音或唏噓或歡笑的時候,她都會感到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說:「也許,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我,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最能發揮自己能量和價值的位置,我一定會幹好這個工作。」
來源:《婦女生活》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