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一桿秤,他曾成村裡首富

2021-02-17 鄭州批發市場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 文/圖

父母結婚已經35年,母親常嘮叨,說自己當初嫁過來時沒收到什麼聘禮,也沒分到什麼財產,兩人自結婚後就開始忙碌,眼看種田不掙錢,父親摸索著做生意,母親在家幫襯,那些年開油作坊時,一桿秤讓日子好了起來。不管什麼時候,這桿秤都不能丟。

1

鄉村經濟開始蓬勃發展時,誰先做誰就掙錢

很多次我同父親聊起他當年的致富史時,他總是會提到一桿秤,說就是這桿秤讓你們過上好日子的,然後一臉都是回憶。

對於這桿秤,母親也說,什麼時候都不能丟,當時剛結婚時家裡全是空的,結婚沒幾天兩人就尋思,種地掙不到錢,必須得做生意。

也因此,在豫西南偏僻的村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很多人還守著兩畝田地過日子時,年輕的父親通過一座磨坊,腰包鼓了起來。

現在看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油磨坊,香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在這裡加工出售,顧客是周邊幾個村裡的的村民,還有一些經銷店,到後來,因為質量好、量足、老闆夫妻為人熱情,名氣開始不斷傳開,再後來甚至有了一些鎮裡城裡的客戶也來訂購。

磨坊面積擴大了,經營項目增多了,種植起薄荷往糖廠裡送;開起磨麵坊,想複製生意模式;承包起幾個魚塘,兩個人忙不過來,又招聘工人。

當父親成為最早的一批萬元戶並蓋起洋樓時,來取經的人多了,慢慢地,不同的作坊和生意也多了,罐頭廠、養豬場、磚窯廠等陸續建起來,果園,經濟林一片又一片,整個村鎮朝氣十足。

那也是鄉村個體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的十多年。父親常說,那時候啥生意都沒人做,都還沒反應過來,誰先做了都能掙錢,幹啥都能掙大錢。

2

個體經濟普遍發展 村鎮人都富了

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父親有他的一本簡單的生意經,只要不胡來、不坑人,勤奮本分,生意都能守住,看到形勢變化就抓住,都不會落人後。

那幾年,家裡除油磨坊的主業外,還先後增加過幾項業務,比如收購啤酒瓶、廢鐵廢鋼、製作腐竹和香腸,辦養雞場,有段時間還準備開大超市,店面都建起來了,顧慮到回帳問題最終作罷。

那幾年,父親也遭遇了兩次挫折。其中一次是敗在了所謂的高新科技上。那時,為促進作坊生產,各種新機器層出不窮。家裡已經購置過兩三臺,但有次父親眼看周邊作坊的機器又開始更新換代,最終忍不住,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花了兩萬多又購置了一臺最新款的,但一兩個月後這臺機器就故障頻發,趕到廠家討說法時,廠家門口已經聚起了一撥撥維權的人。原來廠家把一批在大城市淘汰的機器重新組裝翻新後出售,偏遠農村成為最佳的行騙市場。

另外一次則是父親的一次「戰略出走」。有一年父親把油坊生意搬到了城鎮上,但兩個多月後匆匆搬回,他後來解釋原因,一是鄉村同城鎮的市場規則還不同,此前在十裡八鄉更多是依賴熟人社會,自有其穩固的基礎,而在城鎮上則進入新的交際環境中,同時他也發現鄉鎮繁榮還需要時間。

或許從那時起,父親就感覺到了自己的一些局限,他有時就自嘲,說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兒,只是為了家人不得不為之。

那些年,隨著個體經濟發展,村莊的磨坊已經淘汰了,新的加工企業增加了,有門窗家具加工,有特色養殖等,還有一些人長年在外做生意,村裡人各有各的營生,那些年,村裡的樓房開始增多,村裡的路一次次修好後又被大車軋壞,村裡的小河早已乾涸,農忙時回村的人越來越少。

那幾年,父親的油磨坊幾次升級後最終還是關了,忙起其他生意時,客戶的電話依然也不時地打進來,但在周邊村鎮一片喧囂中,我覺得,屬於父親的黃金年代結束了。

3

一家人安康,比單純的財富積累更重要

近些年,父親年齡大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介人員,周邊幾個鄉裡的豬場生意,經他居中介紹,他抽取佣金。

這些年,隨著大企業往農村的滲透越來越強,同時新工藝新標準不斷提高,加上環保當前,村裡不少作坊、企業陸續進行改造,有的眼看改造成本高就自動關停。村裡的年輕人們在外打工的每年倒有不菲的收入,前幾年在外做生意的也初步完成了一些積累。

不少人出去時一無所有,回來時盆滿缽滿,他們有時跟父親聊起來時不免感慨,說如果我父親當年也來到城市,肯定能早早掙上一番大錢。那些年,不僅城市裡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大爆發,就連鎮上的商鋪租售價都翻了幾番,還是那句話,只要出去置業,隨便都能掙錢。

但有次父親沉吟了會兒,說一點都不後悔,能把這個家操持好,把兩個孩子教好,一家人過得好,他已經心滿意足。在他的觀念裡,孩子能站在父輩的肩膀上走出來,一家人安康,比單純的財富積累更重要。

如今,父親動了來城市的念頭,但幾次暢想後終究沒動身。雖如此,但他有時候還好奇地問,現在都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他們能做點什麼呢,為此又開始琢磨。我知道,有這個精氣神在,他們這批老輩人的黃金時代就一直在。

相關焦點

  • 普通一桿秤,居然事關人的福祿和壽命?
    當時學校裡把賣廢紙作為「小副收」,辦公室就備有一桿秤。老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專門把秤拿到教室裡作演示,我和同學們這才對木桿秤有了初步的認識。  隨著年齡增長,我在耳聞目睹之間,對秤在生產生活的廣泛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靠「工分」吃飯,到了夏季收穫的季節,生產隊裡打的小麥,直接就在麥場裡用細長的帆布口袋裝著。
  • 養雞種菜榨油,他們成億萬富豪,有的身家上百億,他曾是山東首富
    但有人卻靠這些成為億萬富豪。最近,養豬風頭最盛的當數河南牧原的秦英林,由於肉價大漲,牧原股份股價飆升,最新市值達到了3400多億元,秦英林、錢瑛夫婦的財富值也超過2000億元,讓很多房地產、網際網路大佬都自嘆不如。他1992年辭職回老家養豬時,很村民、親戚對這個好不容易考出去的大學生表示不理解。
  • 桿秤:中國古代堪比魔杖的存在!
    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先輩就已經玩桿秤玩得很溜了。秤的來歷也有一個傳說,和陶朱公範蠡有關。據說範蠡經商的時候發現,人們買賣東西都是靠肉眼估算,太隨性了。他根據別人打井水受到啟發,用木桿和石頭做了多次試驗,發明了一種工具來算重量。但是怎麼在木桿上做標記呢?他夜觀星象(其實就是晚上上廁所,順便看了一眼星空)。
  • 《惡人傳》——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桿秤
    一個警察根據細節線索及他的直覺推斷其為連環殺人犯,但他的根據並不被其他人警察接受。殺人犯第二次追尾遇到了黑道老大,黑道老大是很能打的人。所以當天殺人犯沒有殺死黑道老大,並被老大記住了臉。警察通過線索判斷出黑道老大受傷是連環殺手,雙方各種磨合下同意共享信息抓住殺手。誰先抓住按誰的方法處理。
  • 親兄弟創業,分家後弟弟比哥哥牛,2人成中國首富,他成江蘇首富
    比如,下面這幾位,就是弟弟成為首富,哥哥也是一代富豪,但相比弟弟要遜色不少。1、兄弟4人創業,老么曾是中國首富親兄弟一起創業,在中國最知名的當數四川希望的劉氏言、行、美、好兄弟。接班後的劉暢,使新希望集團的營業收入、市值等都翻了數倍,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接班富二代之一,他也成了中國企業界備受關注的當紅企業家。2019年,新希望集團的營業收入達1590億元。
  • 他靠賭石成首富,如今卻負債百億
    2020年12月21日,曾被稱為「瘋狂的石頭」的*ST金鈺,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的股票面值低於1元。按照規定,股價低於1元長達19天將被強制退市。也就是說,東方金鈺的退市已板上釘釘。無論明天它的股價是暴漲還是暴跌。而東方金鈺的幾萬股民,也都將血本無歸。
  • 分地時,沒人要的村邊「雞刨地」賣了百萬,咋讓他成了村裡首富?
    南蠻的姓江,在村裡獨姓,也近70多歲的老人了。他的來歷很清楚,他爹的爺爺清末民初逃荒要飯落戶到這個村。吃過人間疾苦的人格外節儉持家,南蠻的爺爺這一輩就在村裡買了十幾畝地,成了村裡自足農戶。耕讀持家是咱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圖騰,吃飽穿暖後就開始重視子孫讀書斷文識字。
  • 從娛樂記者到香港女首富,甘比靠超高情商成了豪門
    曾經轟動一時的香港富豪劉鑾雄的「後宮爭產大戰」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終於收官,以甘比完勝,呂麗君收場,並且正式成為「劉太」,而且還是香港新晉「女首富」,甘比靠什麼擄獲了劉鑾雄的心呢?甘比原名叫陳凱韻,她小時候因為家貧,住在很破爛的公屋,父親是臨時工,母親是家庭主婦,全家靠父親打工養活,所以她父親的脾氣很不好,常常喝醉了就打她母親出氣
  • 忍他、讓他、不在意他,你修你的功德,天地之間有桿秤
    自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根本不要執著,要能原諒人家,要會幫助別人。要知道半兩之差,心就會變得暗;半兩之多,你的心才如明鏡。做生意講究誠信,學佛學做人更要懂得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一個成大事者的人要學會吃兩樣東西,一是要學會吃苦,而是就是要學會吃虧。我們與人相處之道在於什麼?那為什麼有的人有這麼多的朋友一直可以延續呢?有為什麼他的朋友遍天下?你要記住,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容忍。
  • 全國各省市首富:山東首富為女性,北京廣東湖南重慶曾是女首富
    2、廣東、湖南、重慶、北京等省市,首富曾是女性近年來,有多位女富豪曾成為所在省市的首富。在2006年胡潤百富榜上,玖龍紙業張茵以270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國首富,這是中國第一個女首富。她理所當然也是當年的廣東首富。在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她也是該榜單上的第一位女中國首富。
  • 像《西虹市首富》這樣的土豪還有一打
    王多魚是何許人也?一個被西虹市丙級球隊開除的守門員。但一夜之間,落魄屌絲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中,成了首富。《西虹市首富》的故事創意源自環球影業1985年電影《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而這部電影又改編自1902年喬治·巴爾·麥卡金翁撰寫的小說,116年來曾被12次翻拍成電影,其中印度就翻拍過4次。限時花錢的梗觀眾並不陌生,有看頭的是新鮮的花法。現在物價這麼貴,一個月花光10億的挑戰,肯定有很多觀眾自信能夠完成。不過看了電影,可能就知道究竟難在哪啦。
  • 馬雲、馬化騰之外又一馬姓首富:靠代工賺500億身家,一晚花光9億
    提起「馬」姓首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馬雲和馬化騰了。雖然馬雲已經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但這對他的身價並沒有太大影響。從參股情況來看,他依然是阿里、高德等611家公司的實控人。唯一的影響大概就是由於沒有到65歲便提前卸任,阿里表示馬雲的退休津貼將按65%發放,還真是一視同仁。
  • 40年前3個農村生產隊小隊長,從粗活做起,後來都成為山東首富
    那時候他都是二三十歲的小青年,但在村裡都是「能人」。 誰也想到不,幾十年後,3個來自山東東部、中南部和西部的3個生產隊長,先後成為山東首富。 1、現實版孫少安 《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安,年紀輕輕成為村裡的能人,被村民推薦為生產隊長,靠的是有一把幹農活的好手,而且處事周全。
  • 山東人仗義,兄弟創業少,這3兄弟創出「三星」,他助胞兄成首富
    文|叢樹來源|魯商儒風兄弟一起創業,曾上演了很多佳話,兄弟2人、3人、4人、5人甚至6人一起創業並成功的不少,最知名的當數四川希望集團的劉氏言、行、美、好4兄弟了。山東人以豪爽、仗義著稱,但兄弟一起創業的還真不多,創出知名企業的更少。
  • 鄭州一藏品店現3米長巨型桿秤,起步稱量200斤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申子仲/文圖桿秤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並不算太長,現今市場上雖不多見,影視劇裡倒也是常見道具,許多人並不陌生。但是杯口粗、兩人多高的大桿秤,誰見過?11月4日,記者在鄭州高新區池北路一家民俗藏品店,算是看了稀罕。
  • 他曾是中國首富,身價高達1600億,如今財富縮水1500億成老賴
    企業也是標籤的一種,比如說到淘寶我們能想到馬雲、京東我們能想到劉強東、騰訊便想到馬化騰,在中國的企業家中有一個人可謂是標籤大王,大家稱他為「水電大王」「中國首富」「能源大王」等等,他就是中國前首富李河君。
  •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32歲成陝西女首富,靠的是什麼?
    劇中的周瑩是個不明身份的孤兒,沒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從小跟著養父浪跡天涯,靠賣藝「騙錢」,也沒有任何社會資源,但卻能在她32歲的時候就成長為名震一方的女首富。這是為什麼?她靠的又是什麼呢?華人首富李嘉誠說:「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年紀輕輕的周瑩深諳此道理。周瑩不僅懂員工的需求,懂如何提高員工的歸屬感,還能根據每個員工的特點安排合適的崗位,做到「用人如器」。「用人如器」是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用人理念,他說「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 中國首富、亞洲首富、全球首富都換人了
    例如,從2013年開始,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首富頭銜,就一直輪流戴在王健林、許家印和馬雲頭上。不過,這次,情況起了變化:新晉中國首富和亞洲首富,變成了靠賣水起家的企業家、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他現在的身價,相當於馬化騰、王健林和劉強東三人之和。
  • 百姓心中有桿秤
    (資料圖片)    □開封市禹王臺區紀委易夢柯    《宰相劉羅鍋》的歌詞裡這樣寫道:「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我想,作為一名公務員,作為一名人民的公僕,做任何事情,都要讓老百姓掂量,功過是非,留給老百姓去評說吧!
  • 雲南首富趙興龍是怎麼涼的:成也翡翠 敗也翡翠
    原標題:雲南首富趙興龍的賭石人生:曾合謀他人操縱市場獲利近20億如果不是昔日「私募大神」徐翔被抓,趙興龍這個名字和他背後的故事或許只會是賭石圈子裡的談資。靠著賭石發跡並坐上雲南首富寶座的趙興龍,一手創建並經歷無限風光的東方金鈺因何陷入困局?曾經的「賭石大王」能否靠著外界眼裡「暗度陳倉」的最後一刀逃出生天?東方金鈺又能否憑藉囤積的百億翡翠原石絕地逢生?痴迷石頭可以看3天3夜不吃飯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是玉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