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只知道,葉偉信導演的《葉問》系列有長達十一年的跨度,終於在不久前落下了帷幕,而葉問本人這個IP不用多說,就是火了火活的。
不同於美式的英雄人物,葉問的英雄事跡很中式,很謙和,很懂得該出手時就出手。劇中的所有唐人街的師父,包括李小龍,以及幾個美國空手道大反派,都是圍繞著葉問來服務於他的功能性人物。
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編劇塑造葉問這個英雄人物的底層邏輯:
一、對比襯託法
看《葉問4》時,我們很容易發現多線敘事,葉問並不佔了大部分的屏幕時長,幾條線索讓人覺得片中人人都是主角,但唯有一人能稱為宗師,只有葉問,除了他有著極高的品德,還有就是他對所有人的謙讓。
1、對中華總會的謙讓
葉問進入唐人街,去到中華總會萬會長處為自己兒子求一份去美國讀書的推薦信,看到一桌子人對他面目不善,就知道那是一場鴻門宴。
美國人歧視唐人街的華人,華人也看不起美國人,這種成見根深蒂固,但葉問的徒弟李小龍卻在美國教起了洋人,這是唐人街的華人們,特別是同為武術師的華人們所不齒的事情。
葉問與他們最大的矛盾,正是來源於此。
這一場鴻門宴,葉問與萬師傅沒有對打,但中間的玻璃碎了,火藥味兒十足,其中他們的對話也很內涵,萬師傅讓他喝茶他不喝,這種處理方式也很中式,有兩層意思,要么喝茶走人,要么喝茶和解——讓他去教訓自己的徒弟李小龍。
顯然,葉問的思想水平在他們所有人之上,不存在不能教洋人的偏見,他堅信自己做好比什麼都好,教洋人反而會弱化洋人對我們華人的誤解。
2、對萬師傅的謙讓
其實民族矛D非一朝一夕能解決,長久存在的偏見也不是通過一代人就能和解,葉師傅就是深諳這個道理,所以並未在此事上過多摻和和糾結。
他去美國一直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兒子拿到推薦信,但是他拿到那封信不是必須的,包括美國的私立學校校長要求一萬美金的捐款,就可以考慮不要推薦信,他作為一代宗師,也是不齒這樣的事情發生。
後面通過移min局和海軍軍方的事情,他徹底明白「外國的月亮並沒有那麼圓」的道理,經此一行他最終覺得還是在留在中國也沒什麼不好。
可萬師傅還以為他所做一切是為了那封推薦信,在萬師傅知道他救了他女兒之後,他提出緩和條件跟他對打贏了就寫推薦信,但是其實他也不想打,也不是非要那封信不可,最後點到即止。
3、對終極對手的謙讓
葉師傅通過在美的那幾天,也充分感受到了華人在當地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也深知自己無法改變什麼,他什麼都沒有做,而美方,卻一直在主動挑釁。
這就是美式英雄和中式英雄最大的不同。
到最後的對決,將一場打鬥上升至民族情結,這也是《葉問》系列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具有很強的民族煽動性,就像那些年的《戰狼》系列一樣,很熱血的感受,「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既視感。
雖然葉師傅不主動挑釁,但是也受不了你方的一再挑釁,那麼既然如此,就決一戰役吧!
在打鬥中,有一個細節,萬師傅跟他對打,發現他手腕受傷瞬間換做單手,這是中式的英雄對決,而在美軍方,對方發現他手腕受傷就專打他的薄弱項,這也是美式的打法。
兩種打法,瞬間樹立起不同國籍的人物形象的對比,實在是高。
在打鬥中,葉師傅也是一再謙讓,並沒有下狠手,直到覺得必須要贏的時候,才出絕招,這與在中秋晚會上一舉將對方打敗的戰術不一樣,實為謙讓。
二、人無完人法
因為人非聖賢,所以人無完人,因為人無完人,所以人物才更真實。英雄人物也一樣,就算他是英雄人物,他做的任何事,也都不是全對的,在這部影片裡,親情之間的矛盾就體現了葉問最大的弱項。
1、別人家的爸爸
葉問救了萬師傅的女兒若男,若男覺得葉師傅特別好,就他那樣的也一定會對他兒子好,事事都以孩子的需求和喜好為先。
但其實,作為父親,葉問和萬師傅沒什麼兩樣,都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我是大人,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遲的飯還多,於是你得聽我的,我說什麼都是對的。
所以,當葉問發現若男跟他兒子說了一樣的話之後,他已經開始反思自己的對錯了,在那一場戲中,若男冒籤了一份推薦信,葉問當場撕掉,那三觀是槓槓的沒話說。
這時候的葉問,在萬師傅父女中間,也起了緩衝作用,跟他家中的肥波探長是一樣的功能角色。
2、英雄也有辦不到的事
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是,葉問要拿到一封兒子去美國讀書的推薦信,可是他去中華總會,有了衝突人家不給,求人人也不給,最後只有找徒弟(注意,一開始他最不想的就是找徒弟,他徒弟邀請他去看拳賽他都沒去,最後還是違背了自己初心,去找徒弟幫忙了)。
可是徒孫給他推薦信之後,他去學校依然被勒索,身在異國他鄉的英雄,求人辦事卻也不能折腰事權貴,他雖無奈,卻也無法。
其實,大不了就是找不到學校而已,但是他一想自己只有一個月的生命了,還是想找個好地方將兒子安放。所以才繼續在唐人街的漩渦裡待著,直到最後一戰結束。他要辦的事,已經從個人小事,上升到民族大事了。
三、總述
葉問素來都不是民族的大英雄,他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小英雄。在前面幾部也充分展示了這一點,在動蕩時期,他不能保家衛國,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小家。
也就是這樣的小英雄,也是有民族氣節在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他的打鬥場景不多,但是一打就必須要贏。
縱觀《葉問》系列的電影,除了講述葉問其人的一生,還在不停的豐滿他這個人物形象,也正如片中葉問他展示的性格一樣,如果不滿意偏見,可以去改變,雖然一個人力量也很薄弱,但是多個人一起呢,長時間呢,經過幾代的努力呢?
終有一天,民族偏見會漸弱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關於英雄人物的塑造法,對比《葉問4》的劇情,我剖析了兩個可適用的辦法——對比襯託法和人無完人法,你學會嗎嗎?悄悄告訴你,關注我,可以解鎖更多精彩文章哦~
【婪卿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非要轉載,麻煩告知,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