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葉問4·完結篇》的最後上映已經過去了8個月。
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也是從一個溫文爾雅的富家公子轉型成日軍剋星,街頭霸王和唐人街殺手。
縱觀4部曲,從2008年到2019年,葉偉信十年磨一劍,終於成功將葉問這一人物流傳成為時代的經典,刻在影史的豐碑上。
但同時,葉問系列的成功,也帶火了一大批同類型的電影,各種番外篇層出不窮,甚至還拍出了電視劇。
一時間,「葉問」這兩個字,似乎霸佔了各路媒體的頭條熱搜,掀起一股莫名的「愛國救亡」之風。
《葉問》電視劇
就當舉國上下皆在感慨英雄遲暮,傳奇完結的時刻,只有少數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出現。
作為一個「普通人」,葉問——被過渡消費了。
不無腦黑,也不尬吹。
先來說說好的,看一下數據。
葉問1曾經佔據imdb top top250榜長達數年,排名一度比好萊塢巨星金凱瑞的楚門的世界,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希區柯克的奪魂索還要高!
在從1905年開始的115年中國影史當中,只有7部電影入圍了這個排行榜。
他們分別是喋血雙雄,大紅燈籠高高掛,花樣年華,臥虎藏龍,英雄,無間道1和葉問1。
而在115年華語電影史在imdb上評分人數超過十萬的電影只有七部。
分別是臥虎藏龍,葉問1,英雄,功夫,花樣年華,無間道,十面埋伏!
而其中評分人數最高的電影是臥虎藏龍,第2就是葉問。
那按照這個數據來看,也許再往後20年內,都不會有電影超越它。
眾所周知,葉問是個IP系列電影,不算外傳一共有4部。
好萊塢的我們很熟悉,例如星球大戰,異形,奪寶奇兵,復仇者聯盟等等,皆是經典,且挑不出大毛病。
《奪寶奇兵》
那麼回過頭來,細數近年來的國產IP系列電影,除了越拍越爛的《狄仁傑》和《反貪風暴》,以及無病呻吟的《小時代》之外,你幾乎看不到像樣的。
惡評如潮的《小時代》
而唯一在其中充當頂梁柱作用的,恐怕就只能是葉問系列了。
從動作場面看,每一部的打鬥戲都十分到位,分別從空手道,洪拳,泰拳,美式拳擊,自由搏擊等方面詮釋了詠春功夫的精華。
詠春與拳擊的對抗
甄子丹本人也為了演好葉問這個角色,減重20斤,從肌肉猛男變成文雅公子,可以說是十分敬業了。
配角方面更是可圈可點,除了如洪金寶此類的老牌打星之外,泰森,斯科特·阿金斯,池內博之等皆加盟在內,並貢獻了不俗的戲碼。
斯科特·阿金斯
而除了武戲精彩,葉問系列中的文戲也並不頹弱。
一般來說,武打片很容易為了追求動作場面的勁爆而將人物對白,細節,劇情發展弱化,導致電影流暢度不佳,上下斷裂,關係混亂。
怕老婆的好男人
而在葉問系列中,文戲卻十分有看點,葉問和他老婆的感情戲催人淚下,與洪拳宗師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對待日本侵略者寧死不從的民族大義。
這些都很能打動人心,值得觀眾拍手叫好,反覆稱讚。
《葉問2》
說完了好的,來批評批評。
雖說看電影不是看紀錄片,但該吐槽還是得吐槽。
葉問與弟子們的合影
首先,在歷史上的葉問沒有去過美國,更沒有那麼多輝煌的戰績,甚至連實戰記錄都沒有。
反之在1939年至1949年的時間中,他像許多舊時代的武術家一樣,是帝國主義爪牙之下「官府的人」,擔任佛山地區警察隊隊長。
以至於抗日救亡,喚醒民心,成為民族英雄之類的,就別提了,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麼他的出名,完全是因為李小龍這麼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徒弟。
葉問與李小龍
如此,就會有很多人出來說,電影而已,何必跳出熒幕與歷史一較高下呢?
確實,有道理。
可一旦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都相信,熒幕上的葉問,就是真實的葉問,從而盲目崇拜英雄,就大可不必了。
往往人言可畏,傳的多了,假的也變成真的。
如果說,鋼鐵俠,超人,蝙蝠俠一類的超級英雄被人追捧,無可厚非,因為畢竟是杜撰出來的人物,拯救世界完全可以。
《一代宗師》
但葉問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是歷史人物,有跡可尋。若是真的要改編成電影的話,像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那樣,何嘗不是更好?
非要上升到民族,國家,英雄,又是何必呢?
新中國成立都那麼多年了,還在重複著「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中國人就打得他心服口服」的老套路,實在不高明。
而似乎只要一打日本人,一打美國人,就能準確地觸到中國觀眾的死穴,讓所有人為之叫好。
當然了,適當的宣傳一下民族情懷是好事,但是也別過度去消費,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也正是因此,《葉問》系列成功的帶出了一大批基因突變的孿生兄弟,一波又一波的消費著葉問的情懷,也消費著無數觀眾的耐心和精力。
我只是想說,電影表達愛國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如此刻板,直接。
正如上文提到的,除了正統的《葉問》4部曲之外。
又誕生了《葉問外傳·張天志》,《葉問·終極一戰》,《葉問前傳》,《宗師葉問》,《葉問之九龍城寨》,《葉問之宗師覺醒》等電影。
《葉問前傳》
以及電視劇《葉問》,和《葉問與李小龍》等。
《葉問》電視劇
這些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基本上都在6分以下,屬於爛片中稍微好點的,好不容易被甄子丹打出來的葉問江山,就這樣被糟蹋的乾淨。
和新時代那些網絡大電影一樣,黃飛鴻,陳真,霍元甲等80年代港片的傳奇宗師變成了流量浪潮下無底線的消費品。
現在輪到葉問了?
即便呼聲振聾發聵,可無數導演和演員仍舊樂此不疲,變著法的塑造著葉問。
更有網友提出:
之前的幾部電影中,葉問打敗日本將軍,捍衛了中國武術。
又將西洋拳王打翻在地,證明主人翁地位
再跑到美國去,重拾華人尊嚴
現在再拍葉問,他和誰打呢?難道是外星人嗎?
真的這麼差嗎?是的,看看這部最貼近原籍的電影。
《葉問外傳·張天志》
張晉是個好演員,可惜一直挑不到好的劇本。
自從他在《葉問3》裡與甄子丹對決而被人記住之後,似乎小火了一段時間。
可接下來這部《葉問外傳》則徹底把他推回了起跑線。
即便有楊紫瓊,譚耀文,柳巖,託尼賈與巴蒂斯特的加盟,也改變不了這部電影的惡爛。
不僅文戲爛的一塌糊塗,武戲也抬不上場面,極度俗套的劇情和臉譜化的壞人,也算是砸了袁和平的招牌。
這部電影不如不叫《葉問外傳》,改叫《張天志傳》或許更好。
28年前,徐克在《黃飛鴻2》裡提出了對救國之道與功夫的思考。
當洋槍洋炮轟開了封閉的國門,滾滾的火車輪軋過高傲的民族自尊心,小小的鋼鐵彈丸瞬間殺死無數個武藝高強的宗師之時。
中國人還在自以為是的相信神功護體的愚昧玩笑。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那麼,什麼才能救國於水火之中呢?
憑黃飛鴻教給十三姨那三腳貓功夫當然不行,而滿懷抱負,武功高強的納蘭元述也只是在苦苦支撐大廈將傾的清朝政府。
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
因此,當最後黃飛鴻殺掉納蘭元述之後,青天白日旗在藍天下升起,軒昂的背景音樂奏響,我們才仿佛從壓抑中解脫,霎時間身心振奮,以為有了希望。
徐老怪的思考到了這裡,停住了,沒有再深入下去。
隨後的28年裡,時代飛速發展,科技進步迅猛,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籠罩了每個現代人的生活。
過去的苦難轉眼間煙消雲散,人們像是不停止的齒輪,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
大家都在關心,享樂的時代到來了,如何拋下沉重的外殼,跳進物質的海洋。
所以,不管是《葉問》正傳也好,相伴而來的衍生品也罷,充其量都是一個娛樂時代的產物。
人們不需要再去思考,也不必在意28年前那個對於民族前途,對於功夫的未完話題。
那麼功夫呢?它真的落幕了嗎?
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在1994年的《精武英雄》裡,船越文夫已經給這個問題截上了句號。
年輕人,我告訴你,擊倒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