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秘聞:雍正的「馭人有術」與戴鐸的「十啟」

2021-02-23 股盛投資



雍正皇帝的馭人之術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時(當時還是叫「胤禛」,為方便起見,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團,養了一群謀士。一般來說,對自己的智囊,應該是溝通無間、坦誠相待,這樣才能讓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雍正對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對他們的忠誠建議和「金玉良言」,不僅不輕易贊成,甚至還時時敲打他們、加以訓斥,以顯示自己的高明和賢良。

他常常是那樣底氣充沛、義正辭嚴,簡直就是聖人的化身。這當然是一種假象,但我們可別小看這種虛偽。在權謀社會中,這有時也是一種力量,可以給人帶來好名聲、帶來更多的支持者。雍正對戴鐸「十啟」的處理,可視為他矯情地呵斥下屬的經典案例。戴鐸是雍正豢養的一個謀士。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不顯,現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了。但這個人做了一件讓歷史不會忘記的事,就是他在自己的主子還是皇子時,給主子上了「十啟」(十份建議),勸主子去奪取皇位,並獻上了自己的一些對策辦法。

對這些建議,雍正是怎樣表現的呢?這位高明的主子表現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戴鐸上第一啟的時候,是康熙五十二年,正是各皇子爭奪皇位的關鍵時期,在這份摺子裡,戴鐸說了許多表忠心、拍馬屁的話,同時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要搞好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間,無不相得」。二是要和臣僚、下屬搞好關係,廣積人脈。三是不要摻和是非,不要計較小利。四是要多獎掖提拔優秀人才,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支隊伍。

雍正內心裡非常想當皇帝,對於這幾條忠懇建議,卻表現出一副很淡漠的樣子。他的批覆大意是:這些話雖然是金石之言,但對我卻一點用也沒有。我若有當皇帝的心,斷不會這樣行事的,況且這(當皇帝)是一件苦差事,避之都惟恐不及,哪裡還會主動去追求?至於君臣利害、終身榮辱的關鍵,根本不在於這個事情(當皇帝)。我只想無禍無福,至終保任,所以你就為我放心好了。像你這樣的居心和言語,以後不可再有,慎之慎之。

這段話說得很藝術,既把自己想當皇帝的心思掩埋起來了,又教訓了下屬。如果傳到外面,還可以讓人們看到他淡泊功名利祿的聖人形象。這對於他自身的發展來說,實在是一股力量,有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戴鐸的第七啟也寫得頗有意思。這一啟寫於康熙五十六年,大意是,雍正要成就當皇帝的大業,必須找一處練兵屯糧之所。戴鐸自陳願意去臺灣,「替主子屯聚訓練,亦可為將來之退計」。

對於這個建議,雍正更是大義凜然,將其駁斥了一通。雍正說:「我以國士待你,比罵我還厲害。你若如此存心,不是非災,必遭天譴。我勸你好好做你的道罷。」顯然,雍正對戴鐸這個摺子裡的建議很不以為然。但他難道真的不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嗎?其實,他早就在西北邊陲放置了自己的心腹大將年羹堯,哪裡還用得著你戴鐸?這借勢一罵,又給自己的公眾形象加了分。

再來說說戴鐸的第九啟。這一啟寫於康熙五十七年。這一年,康熙的寵臣李光地被從福建召回,傳聞是為了商量立太子的事,戴鐸怕別人當了太子,仗著與李光地相熟的面子,秘密地向李光地探聽消息,並向其建言,誇耀自己的主子「聰明天縱,才德兼全,且恩威並濟,大有作為」,同時還對李光地許諾,「大人如肯相為,將來富貴共之」。

戴鐸此啟主要就是向雍正匯報這件事,藉機還分析了幾個王爺的優劣和當皇帝的可能性,他的本意當然是無比忠誠地希望自己主子當上皇帝。雍正的反應怎樣呢?只見他批道:「我在京時,如此等言語,我何曾向你說過一句。你在外如此小任,驟敢如此大膽。你之死生,輕若鴻毛;我之名節,關乎千古。我作你的主子,正正是前世了。」

這段話批得很口語化,一副生氣的樣子活靈活現地表現在眼前。這種生氣當然是裝出來的,他這一罵,把自己不想爭皇位的姿態罵了出來,既可以讓自己的兄弟們放鬆警惕,還可以讓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中國文化講究不爭名利、以義為重,雍正對下屬這樣的訓斥正好迎合了大眾心理。雍正繼位後,讓人把戴鐸的「十啟」彙編成冊存檔,其意大概是想讓後人知道,自己並不想作皇帝,你看戴鐸這廝當年不斷地勸我當皇帝,我不都是在罵他嗎?

雍正玩權術的手段很多,自然不止於對「十啟」的批判。康熙晚年時,內心裡極度渴望皇位的雍正愛上了佛教,把自己搞得神神道道的。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掩飾,以在眾兄弟面前表明自己無意逐鹿皇位,鬆弛對手們的戒備。待繼位並把異己排除乾淨後,他不僅拜了喇嘛高僧為師,還自己選刊佛學書籍,展現出虔誠的模樣。但在現實中,他的苛酷嚴刻卻是出了名的。各種武俠小說描繪的「血滴子」,各種史料中記載的文字獄,無不訴說雍正時代的嚴厲與毒辣。因此,他信佛也不過在掩飾自己的殘忍,假託慈悲而已。佛學在這裡也變成了雍正的一件道具。

應該說,虛偽是一些人的生存常態,確實幫助一些人達到了自身的目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放言》:「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現實還真是這樣,假如雍正沒當上皇帝呢?我們是不是也以為他說的那些是真的?—就是當前,還有多少人在我們的身邊作著虛偽的表演呢?但我們卻茫然不知。


親,長按以上二維碼識別↑↑↑↑↑即可關注我們哦。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我們的網站!更多精彩內容送給您哦!

↓↓↓↓↓


相關焦點

  • 戴鐸替雍正奪嫡出謀劃策,為何雍正繼位後,立刻貶謫並處死戴鐸
    眾所周知,雍正登基以前,曾做了40多年的皇子,也參與了十多年激烈的皇位之爭。
  • 幫雍正繼位的智囊,不是鄔思道,而是另有其人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在作家二月河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位智慧堪比諸葛亮的人物,那就是鄔思道。他深諳帝王之術,每每料事如神,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這個角色是作者二月河虛構的,但是書上又確有其人,只不過歷史上的鄔思道從來就不是雍正的謀士,而只是田文鏡的師爺。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鄔思道的原型呢?還真有!歷史上有鄔思道這麼個人,但雍正真正的謀士就是戴鐸和雍正他自己。
  • 戴鐸是雍正最重要的謀士?他是鄔思道的原型,可惜遭到雍正拋棄
    戴鐸直接參與了奪嫡,是最重要的策劃人。戴鐸曾經給尚未奪嫡成功的雍正,寫過一封很長的奪嫡策略。可以說將雍正奪嫡的整個套路都給分析了出來。首先,戴鐸分析了當時雍正的處境。一方面跟康熙處理好關係,是很艱難的事情,另一方面跟兄弟們競爭也是很困難的。世上最難處理的關係,其實就是皇家父子之間的關係。因此,戴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
  • 雍正做了皇帝不久為何要處死昔日的唯一奴才?絕非滅口這麼簡單
    雍正五年,當雍正處理好繼位之初的緊張大案後,將曾作為雍正早年最心腹的門下戴鐸被以朋黨罪名處死,儘管戴鐸最多算個中層官吏,由於身份和經歷特殊,一時之間引發廣泛關注。相關畫面此前雍親王幫助戴鐸外放福建知府後,戴鐸在給他的信裡還說:「在武夷山,見到一道人,行蹤甚怪,與之談論,語言甚奇,等奴才另行細細啟知。」
  • 此人一心扶持雍正上臺,功勞很大,雍正一登基,卻找藉口將他殺了
    雍正相對於其他皇帝來說,深諳帝王心術,所以活該他最終當上皇帝,太有心機了,也太會偽裝了。    每當雍正訓誡這些謀臣時,經常會擺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姿勢,就好像是天神下凡一般,是尋常人等所不可比擬的,而這也正是他聰明的地方,在皇宮這種爾虞我詐的深宮裡,能夠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就可以讓他的名聲更好。  比如說他手下有一位叫作戴鐸的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高,所以很少有歷史研究者來研究他的事跡。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的十大情節
    《雍正王朝》於1999年1月3日在央視一套播出後,立馬引起強烈共鳴,得到了觀眾們一致好評,並創收視率新佳,拿下各項大獎。但是,電視劇畢竟與歷史記錄片不一樣,在歷史純真度上還是有點差異。接下來,為大家帶來該劇與歷史十個不符情節,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真實的歷史情況。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的十大情節
    但是,電視劇畢竟與歷史記錄片不一樣,在歷史純真度上還是有點差異。接下來,為大家帶來該劇與歷史十個不符情節,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真實的歷史情況。1、魏東亭被追討戶部欠款《雍正王朝》中四王爺奉旨追繳戶部欠款,這是該劇的一個大事件,它讓四爺「成功」地成為了孤臣。其中一個人物的死,成為轉折點,讓康熙皇帝暫時叫停了追繳。
  • 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支持雍正?雍正的四大金剛都有誰?八爺黨完敗
    幫助雍正繼位的有四大金剛,第一就是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第二是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第三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第四則是以戴鐸為首的雍王府謀士集團。雖說是飽讀詩書之人,可是年羹堯對武略非常感興趣,所以沒多久便被安排了武職。 康熙時期的年羹堯已經深受皇帝的信任,先後擔任過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這些可都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 因此年羹堯倒向雍正,使得雍正在外,有了強有力的支撐。這樣的人物,在朝中有多少心腹黨羽,那是很難想像的,最關鍵的是,人家手裡有兵權。
  • 鄔先生原型功成不退,雍正怒懟:找死!
    史上有鄔思道這個人,紹興師爺,曾被雍正精心打造的「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高薪聘請做募客,專事給最高領導人寫報告和問安折。後因田文鏡嫌價格太高,二人鬧分手,結果田氏另請高明寫的文書,很不合聖心。雍正來信問,鄔先生安否?嚇得田文鏡趕緊準備重金請回這位天價文案。鄔先生的天價,《雍正王朝》透露:一年八千兩銀子。八千兩?
  • 1994年這部「港版雍正王朝」轟動一時:因太多奇謀虐術,後遭停播
    就是連續劇《雍正王朝》裡,康熙爺焦晃整天招呼的那位太監總管李德全。為什麼想起他來?因為這是一位侍奉過兩代帝王的人物,他見證過康雍盛世那個輝煌的時代,也經歷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然而,除了要皇上保重龍體和傳太醫外,幾乎從未見他有過喜怒哀樂。有時不禁會想,在波雲詭譎的康雍年間,李德全果真如此嗎?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但是在雍正登基那一天起,鄔思道和雍正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兩人是知己是朋友,可以無話不說,但當四爺繼位之後他就是天子,是雍正皇帝,而鄔思道則成為了那個知悉皇帝秘密最多的人,所以狡兔死,走狗烹,良鳥盡,彈弓藏,鄔思道擔心自己有殺身之禍,所以他千方百計想逃離雍正身邊。
  • 雍正稱帝後,「四爺黨」成員結局如何?
    在康熙帝於康熙六十一年駕崩於暢春園後,承繼大統,成為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能在奪嫡之戰中完勝,他的團隊也是非常給力的。當時的四爺黨成員在朝廷的代表人物人物有十三阿哥胤祥、步軍統領隆科多等。四阿哥胤禛在地方的黨羽主要有川陝總督年羹堯、在福建任知府的戴鐸等。
  • 羅織經:有哪些馭人之術,高手嘴上不說,但都悄悄照著做?
    羅織經:有哪些馭人之術,高手嘴上不說,但都暗暗學著做?古代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在用人上有著獨到之處,像是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漢,靠的就是能為他肝腦塗地的韓信、蕭何等人。即便是在今天,學會馭人,讓下屬心甘情願的追隨,為你賣力,仍舊是一門巨大的學問。所謂馭人術,顧名思義,就是駕馭人、管理人的藝術。作為領導,如果不懂馭人術,那麼手下的人憑什麼為你賣命,憑什麼死心塌地追隨你?而如果不能很好的駕馭手下,你又談何領導力呢?
  •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雍正,在《雍正王朝》播出之前,所有的評價無論是時人筆記、還是民間傳說,可以說都是負面的。用「謗滿天下」來形容,可謂一點都不誇張。但是在「謗滿」的很多細節裡,也可以看出雍正的情商不高,直線型思維的人。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
  • 縣令母親去世要回家守喪,雍正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大吃一驚
    雍正成為皇帝戴天球本人的名氣不大,他的父親叫做戴鐸。曾經跟隨雍正多年,在他還沒做皇帝的時候就陪伴在她的身邊,在和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也是戴鐸給了雍正建議,讓他確定了自己的奪嫡策略。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的孝順,對待兄弟時刻以誠自律。後來也憑藉這一點,雍正成功拿到了皇位。
  • 《行屍走肉》瑞克尼根總督三人的「馭人之術」,誰更勝一籌?
    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並非是後續的劇情將如何發展,而是該劇連播至今幾位具有代表性人物的馭人之術,他們到底憑藉什麼能夠讓一大票人跟隨其後?首先說說總督,他是在《行屍走肉》第三季裡面出現的大BOSS,他所領導的伍德伯裡鎮有自己的武裝和居民,但是總督生性殘忍、自私,甚至為了自身利益犧牲他人,做事不顧一切,從不考慮後果,從他與瑞克的殊死相博就能看出來。
  • 清朝康熙皇帝馭人之術有多厲害?你看得懂,卻不一定學得會
    康熙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經歷了挫敗權臣鰲拜,平三藩,退沙俄,收復臺灣,親徵噶爾丹等多項重大歷史事件。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因此有學者尊他為「千古一帝」。而康熙能開創下如此眾多的豐功偉績,與他的馭人之術也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康熙的馭人之術。
  • 「剖析」延禧攻略,馭夫有術?
    都說這部劇好看,魏瓔珞馭龍有術,我從來只相信感情這事兒有道無術,若是有招有術的感情那不過是遊戲,而非真實的情感!但因為工作繁忙,目前只看到了三十集,沒有被女人們的爭鬥所吸引,對欲擒故縱的馭夫伎倆也不感興趣,但著實被魏瓔珞這個人物所吸引。容貌俏麗卻不出眾,出身低微卻不媚骨,聰慧豁達卻不自傲,善良可愛卻不軟弱!而這一切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她深深的影響了那些深宮之中爭權奪利的各類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