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雍正繼位的有四大金剛,第一就是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第二是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第三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第四則是以戴鐸為首的雍王府謀士集團。
這四大金剛,從內到外,從文到武,將雍正全副武裝了起來,八爺黨就算再牛,也有黔驢技窮的時候,所以說奪嫡的整個過程中,不是八爺黨不反抗,而是沒資本反抗。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是手握大權之人。
年羹堯康熙年間的進士,並不是雍正在潛邸的什麼包衣奴才,人家是正經科舉考出來的人才。雖說是飽讀詩書之人,可是年羹堯對武略非常感興趣,所以沒多久便被安排了武職。
康熙時期的年羹堯已經深受皇帝的信任,先後擔任過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這些可都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
因此年羹堯倒向雍正,使得雍正在外,有了強有力的支撐。這樣的人物,在朝中有多少心腹黨羽,那是很難想像的,最關鍵的是,人家手裡有兵權。
除了年羹堯,還有一個隆科多。隆科多算起來是雍正的舅舅,他的兩位姐姐都嫁給了康熙,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貴妃,他父親佟國維號稱佟半朝,在朝中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是康熙的親舅舅。
與此同時,隆科多被康熙任命為九門提督,這個職位的品級並不高,正二品在品級在帝都一抓一大把,但是隆科多手握九門兵權,掌控著紫禁城內外所有的禁軍。
這可就非常了不起了,這哥們倒向誰,基本上決定了誰能夠掌控北京城。因此在隆科多的幫助下,雍正總算是能夠穩穩地登上皇位。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是手握兵權之人,他們跟雍正的關係好,這足以讓八爺黨那幫人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最得力的支持者。
皇子當中,但凡有點智商和能力的,都想著自己要做皇帝。比如說原來八爺黨的成員十四阿哥胤禵,他過去是忠於八阿哥胤禩的。
但是伴隨著他逐漸長大,文武雙全的胤禵,也得到了康熙的賞識。因此胤禵也就想著自己單幹,奪嫡成為下一任皇帝。
只有沒什麼腦子和本事的皇子,才會選擇投靠某一位皇子,比如說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 。除此之外,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哪個不是想要單幹奪嫡的呢?
這麼多阿哥裡面,有一個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也是個文武全才,智商倍兒高,人品也很好,能力也突出,可是他偏偏就是不奪嫡,他甘願跟著雍正幹。
就憑這一點,雍正奪嫡的勝算也就增強了不少。哪個有能力的皇子願意屈居人下呢?但凡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
胤祥在康熙43年以前,一直深受康熙的寵愛,是眾多皇子中出類拔萃的那種。可是在這之後,他卻捲入了廢太子的是非當中,失去了聖心,自此在康熙朝沒有得到過任何封賞。
雖然在雍正奪嫡的關鍵卡口上,胤祥並沒有真正露面。但是胤祥早在之前,已經為雍正做了大量工作,因此他也是極為關鍵的人物。
在小說裡胤祥更是控制住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馬,使得隆科多見風使舵,穩住了雍正的大位。再看看八爺黨那邊,聰明點的十四阿哥胤禵,早就反水自立了,剩下倆傻缺又能成什麼大事呢?
戴鐸這些謀士,對雍正來說功不可沒。
任何皇子想要奪嫡,都要做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這些事情不能讓朝廷命官來做,因為很容易會暴露身份,所以只能讓自己府上的一些下人來做。
但是這些下人比較特殊,他們不是那種服侍人的下人,而是能夠出謀劃策,實施秘密計劃的下人,類似於司馬昭陰養的死士一般。
戴鐸就是雍正在潛邸時,眾多謀士中的一個,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可以說整個奪嫡的過程,戴鐸都親身參與了,並且為雍正設定了不少計劃。
這些人可以幫助雍正做一些雍正本人難以去辦,卻又不得不辦的事情。在小說當中,戴鐸並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鄔思道。
鄔思道這個人幾乎把雍正奪嫡的所有過程都給安排了,可以說,讓雍正得到康熙賞識的謀士,就是鄔思道。
鄔思道猜出了康熙的很多心思,這才幫助雍正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取了皇位。因此這些謀士才是雍正最心腹的人。反觀八爺黨那幫人,哪一個能夠跟鄔思道相提並論的呢?
總結:四大金剛的下場,多數令人唏噓不已。
這四大金剛當中,十三阿哥胤祥的結局是最好的。他被雍正封為怡親王,後來又加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可是年羹堯卻獲罪被殺,隆科多也因為結黨被雍正幽禁而死。至於戴鐸這些人,基本都被雍正給除掉了,畢竟雍正的很多秘密,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