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支持雍正?雍正的四大金剛都有誰?八爺黨完敗

2020-12-20 騰訊網

幫助雍正繼位的有四大金剛,第一就是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第二是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第三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第四則是以戴鐸為首的雍王府謀士集團。

這四大金剛,從內到外,從文到武,將雍正全副武裝了起來,八爺黨就算再牛,也有黔驢技窮的時候,所以說奪嫡的整個過程中,不是八爺黨不反抗,而是沒資本反抗。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是手握大權之人。

年羹堯康熙年間的進士,並不是雍正在潛邸的什麼包衣奴才,人家是正經科舉考出來的人才。雖說是飽讀詩書之人,可是年羹堯對武略非常感興趣,所以沒多久便被安排了武職。

康熙時期的年羹堯已經深受皇帝的信任,先後擔任過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這些可都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

因此年羹堯倒向雍正,使得雍正在外,有了強有力的支撐。這樣的人物,在朝中有多少心腹黨羽,那是很難想像的,最關鍵的是,人家手裡有兵權。

除了年羹堯,還有一個隆科多。隆科多算起來是雍正的舅舅,他的兩位姐姐都嫁給了康熙,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貴妃,他父親佟國維號稱佟半朝,在朝中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是康熙的親舅舅。

與此同時,隆科多被康熙任命為九門提督,這個職位的品級並不高,正二品在品級在帝都一抓一大把,但是隆科多手握九門兵權,掌控著紫禁城內外所有的禁軍。

這可就非常了不起了,這哥們倒向誰,基本上決定了誰能夠掌控北京城。因此在隆科多的幫助下,雍正總算是能夠穩穩地登上皇位。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是手握兵權之人,他們跟雍正的關係好,這足以讓八爺黨那幫人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最得力的支持者。

皇子當中,但凡有點智商和能力的,都想著自己要做皇帝。比如說原來八爺黨的成員十四阿哥胤禵,他過去是忠於八阿哥胤禩的。

但是伴隨著他逐漸長大,文武雙全的胤禵,也得到了康熙的賞識。因此胤禵也就想著自己單幹,奪嫡成為下一任皇帝。

只有沒什麼腦子和本事的皇子,才會選擇投靠某一位皇子,比如說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 。除此之外,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哪個不是想要單幹奪嫡的呢?

這麼多阿哥裡面,有一個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也是個文武全才,智商倍兒高,人品也很好,能力也突出,可是他偏偏就是不奪嫡,他甘願跟著雍正幹。

就憑這一點,雍正奪嫡的勝算也就增強了不少。哪個有能力的皇子願意屈居人下呢?但凡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

胤祥在康熙43年以前,一直深受康熙的寵愛,是眾多皇子中出類拔萃的那種。可是在這之後,他卻捲入了廢太子的是非當中,失去了聖心,自此在康熙朝沒有得到過任何封賞。

雖然在雍正奪嫡的關鍵卡口上,胤祥並沒有真正露面。但是胤祥早在之前,已經為雍正做了大量工作,因此他也是極為關鍵的人物。

在小說裡胤祥更是控制住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馬,使得隆科多見風使舵,穩住了雍正的大位。再看看八爺黨那邊,聰明點的十四阿哥胤禵,早就反水自立了,剩下倆傻缺又能成什麼大事呢?

戴鐸這些謀士,對雍正來說功不可沒。

任何皇子想要奪嫡,都要做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這些事情不能讓朝廷命官來做,因為很容易會暴露身份,所以只能讓自己府上的一些下人來做。

但是這些下人比較特殊,他們不是那種服侍人的下人,而是能夠出謀劃策,實施秘密計劃的下人,類似於司馬昭陰養的死士一般。

戴鐸就是雍正在潛邸時,眾多謀士中的一個,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可以說整個奪嫡的過程,戴鐸都親身參與了,並且為雍正設定了不少計劃。

這些人可以幫助雍正做一些雍正本人難以去辦,卻又不得不辦的事情。在小說當中,戴鐸並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鄔思道。

鄔思道這個人幾乎把雍正奪嫡的所有過程都給安排了,可以說,讓雍正得到康熙賞識的謀士,就是鄔思道。

鄔思道猜出了康熙的很多心思,這才幫助雍正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取了皇位。因此這些謀士才是雍正最心腹的人。反觀八爺黨那幫人,哪一個能夠跟鄔思道相提並論的呢?

總結:四大金剛的下場,多數令人唏噓不已。

這四大金剛當中,十三阿哥胤祥的結局是最好的。他被雍正封為怡親王,後來又加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可是年羹堯卻獲罪被殺,隆科多也因為結黨被雍正幽禁而死。至於戴鐸這些人,基本都被雍正給除掉了,畢竟雍正的很多秘密,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雍正皇帝》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為何最後又倒向八爺,選擇背叛雍正呢?
    隨後,又選擇了名義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他更是平步青雲,一下成了上書房大臣,也是雍正十分寵信的大臣之一。 可是,在九子奪嫡的大局已定,雍正也在他的擁戴下坐穩了皇位。眼看著隆科多的仕途這麼好,官位這麼高,為什麼隆科多後來會背叛了雍正呢?為什麼他到最後卻和八爺黨混到一起,聯合八爺黨一起合謀逼宮,逼迫雍正退位呢?
  • 雍正皇帝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何沒有向老臣張廷玉下手?
    雍正能順利即位,也是有幾個大臣穩住了局勢。外有年羹堯牽制十四爺,內有職位居高的隆科多穩定大局。可以說,雍正能順利繼位,他們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隆科多,年羹堯都被雍正除掉,只有留下張廷玉這文官大臣,這是為什麼呢?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毫無疑問四阿哥胤禛能夠繼位,完全就是得益於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其中年羹堯對穩定西北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雍正登基後,也很重用和信任年羹堯。可惜的是年羹堯太不懂得「伴君如伴虎」這幾個字了,所以僅僅三年,年羹堯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被雍正皇帝賜其獄中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雍正王朝: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何背叛雍正?只怪佟國維的一句話
    你和朕都得為後人想想。你說,你們佟家那些後生裡面,有誰可以出來當差啊?」佟國維如此回應:「皇上如此惦記我們佟家,我佟氏的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也會至感欣慰。」也就是說,自始至終,隆科多一直都是「四爺黨」的忠實成員,都是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擁護者,從未改變。可既然如此,皇八子胤禩為何還認定隆科多是自己人?
  • 胤祥身為宗室,威脅遠大於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他結局最好
    首先康熙駕崩後,是隆科多傳達康熙「口諭」,傳位於皇四子胤禛,之後還有了傳位遺詔。由於康熙臨終時,身旁並沒有什麼人,所以雍正即位遭受到很大質疑,特別是「八爺黨」。但就是隆科多以康熙皇帝名義傳達了「傳位口諭」,讓雍正的皇位一下具有了合法性,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啊。
  • 年羹堯被除是因為狂妄,隆科多是為啥?雍正為何偏偏重用張廷玉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相信對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這三個人名都不陌生。這三個人都是康熙雍正年間的滿清重臣,尤其是年羹堯跟隆科多,在康熙之後的皇位繼承人之戰中,為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 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他為什麼還要背叛雍正?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引言導讀:上期我們講到了落魄的隆科多經過六叔佟國維的一番運作後,終於攀上了十三爺胤祥這棵大樹,從此開啟了他飛黃騰達的一生。這期我們重點解析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什麼後期又和「八爺黨」攪合在一起,弄出了所謂的八王議政,企圖逼迫雍正退位讓賢。
  • 《雍正王朝》年羹堯被貶為何還要帶上蒙古姬妾隨行?
    所以在繼承皇位之後,同樣控制著軍隊的嫡系兄弟老十三,雍正根本不敢輕易外放,只能將他留在京城鎮守。畢竟除了搖擺不定的隆科多之外,京城還有一個曾經插手過軍事的八爺黨主力成員老十四。但正如前面所說,此時的雍正的手中沒有足夠的軍事人才,為數不多的人才還要留在京城用於維護穩定,那誰來幫助雍正處理這個萬難之事?思前想後,雍正的人員名單中,也就只能找到年羹堯這一個人!而作為一個操控的地方權勢的官僚,年羹堯自然也能分析出這樣的結果,軍事這個領域田文鏡幹不了,李衛更是做不到,只有自己能夠勝任這個位置。
  • 為什麼雍正一上臺,隆科多和年羹堯的結局就註定了?
    隆科多看到了四皇子胤禛,想扶持他和年羹堯一起當皇帝。結果我們知道,胤禛當了皇帝,後來又當了雍正帝。按理說,雍正帝應該賞賜這樣一位有功之臣,為時已晚。他怎麼能迫害他?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想到被斬於鍾室的韓信和悲痛欲絕的荀彧,這件事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拿隆科多的上位來說,整個就是和佟國維唱的「雙簧」,在劇中他們是叔侄,其實在歷史中他們是父子,在康熙帝和佟國維談過話以後,佟國維就深感老八胤禩是沒有機會榮登大會了,之前他們一家一直站在老八這一邊,經過康熙的敲打,佟國維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把自己的兒子推上高位,並且站在了老四胤禛一邊。由於佟國維被免職回家,同時也重創了老八集團。可能很多讀者要問皇帝有那麼大的權力,還需要這麼辦嗎?
  • 雍正剛登基沒多久,九門提督隆科多,為何覺得自己即將遭逢大禍
    到了雍正朝,只好提拔了原本是漢人出身的年羹堯、嶽鍾琪,讓他們帶兵打仗。為啥?人才凋零了。當年清朝開國的時候,將帥們清一色都是滿人,什麼四大貝勒,四大輔政大臣,沒有一個漢人參與其中。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出現了。隆科多是雍正著重培養的大臣,從輩分上說,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
  • 雍正得以繼位,最大功勞當屬隆科多,為何後來又與雍正反目成仇?
    康熙在臨死之前,身邊有且僅有隆科多一人,宮女、太醫、皇子都不在,從現在看來這是不合理的地方。正因為只有隆科多一個人見證了康熙的遺詔,沒有其他人在場,這也就反應了能決定大清帝國繼承人的不僅僅是康熙,還有這個九門提督。不管從哪個角度考慮,隆科多都毫無疑問是四爺黨。可也正是因為這樣疑點重重的遺詔,後人都屢屢質疑雍正皇位來路不正。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結局悽慘、隆科多被幽禁,為何李衛步步高升
    導語:雍正能夠成功即位是多虧了手下大臣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還有李衛等人的鼎力相助。大家都知道,年羹堯和隆科多的下場都是比較悲慘的,一個恃寵而驕被賜死,而另一個被幽禁多年直到去世,就連較為忠誠的田文鏡,去世後的陵墓都被推平了,可唯獨李衛能得以善終,這是為什麼呢?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可就算如此,雍正皇帝非但讓年羹堯擔任了「大將軍」,還給予了其絕對的信任和支持。憑心而論,雍正皇帝這種程度的支持和信任,如果不是年羹堯想著「養寇自重」,就算是十個羅布藏丹增恐怕也不是對手。可正如鄔思道當初的擔憂一樣,年羹堯取得西北戰場的階段性勝利以後,便立即變得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一度讓雍正皇帝陷入兩難境地。
  • 九龍奪嫡最後,步軍統領隆科多到底是如何扶雍正皇帝上位的?
    (別忘了八爺黨是當時最大的奪位勢力) 2,從康熙召喚皇四子,到來見駕,足足過了6個多小時,這是不可思議的,當時的雍正就在天橋那裡,騎馬過去只需半小時,在皇帝臨終傳召的問題上,以雍正的精明,不可能會拖拖拉拉。 3,凌晨3至5點時,如果康熙親口傳位,那麼等雍正來見駕的時候,為何康熙又絕口不提把皇位傳給他的事情,僅僅只是說病情問題。
  • 雍正舅舅隆科多曾經是多麼得寵,為何被雍正圈禁而死?
    由賞賜可知雍正初年政壇的主要人物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及官員間的相互關係。隆科多、允祥、年羹堯3人所得賞賜最多,恰反映他們在朝政中特殊的、重要的地位。這一年允禩所得的御筆賞賜有兩次,均是賜御筆詩扇一柄,一次上書「銀漢同分派」五字。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被康熙重用?又為什麼會在雍正朝叛變?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四阿哥胤禛能夠順利登基皇位,離不了隆科多手裡的「傳位昭書」,要知道那份「傳位昭書」的出現是在康熙在暢春園去世後才拿出來的,當時眾皇子對於大位的爭奪已經是一片混亂,很顯然隆科多手裡的這份詔書就尤其顯得特別的重要,那麼對於這份康熙帝留下來的「傳位昭書
  •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曾顯赫一時,他們兩個相比,誰的朝堂地位更高?
    歷史上的雍正朝初年,有兩位權勢和地位極為顯赫的大臣,他們中一位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倍受尊崇,而另一位身居封疆大吏之首,位高權重,就連雍正對這二人也是極為的仰仗,所給予的封賞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兩人便是隆科多和年羹堯,前者是幫助雍正順利登基的「首功之臣」,後者則是率兵平定了青海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讓雍正的皇位得以徹底穩固。既然都是雍正的寵臣,又是朝廷的重臣,那麼如果真的要將年羹堯和隆科多在巔峰時期的地位做一個比較的話,誰又將勝出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和分析。
  • 雍正殺「舅」:為什麼隆科多不得不死?
    雍正初年,在繼位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隆科多備受恩寵,雍正不僅賜其雙眼孔雀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鞍馬紫轡等,而且還親自下令,今後正式公文中凡遇到「隆科多」三字,前面都要加「舅舅」二字。年羹堯受寵時曾說隆科多是「極平常人」,話外之意,似乎認為後者靠的是裙帶關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與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