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國舅隆科多這個身兼九門提督,是當時滿朝文武中炙手可熱的重量級人物。後來選擇了扶持雍正,雍正繼位的時候,也是出了大力,他手握兩萬精兵,並替剛即位的雍正獻計獻策,代表雍正一朝實權重臣穩定政治局勢,隆科多是忠於雍正的,但情勢很快發生變化!
隆科多這人,一開始也是默默默無聞的,依靠佟國維,他從理藩院的牢頭,一步登天卻成了九門提督,升遷之快不同尋常。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上演了一齣戲,這就得康熙帝的信賴。 隨後,又選擇了名義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他更是平步青雲,一下成了上書房大臣,也是雍正十分寵信的大臣之一。
可是,在九子奪嫡的大局已定,雍正也在他的擁戴下坐穩了皇位。眼看著隆科多的仕途這麼好,官位這麼高,為什麼隆科多後來會背叛了雍正呢?為什麼他到最後卻和八爺黨混到一起,聯合八爺黨一起合謀逼宮,逼迫雍正退位呢?
一、雍正上臺後,隆科多開始居功自傲!
隆科多竭力助雍正奪得皇位,雍正對他的報答也是隆重的,隨後被雍正賜公爵,總理事務大臣之一,統管史部,負責官員考核哥升遷。雍正還稱其為「舅舅」,真是恩寵至極,雍正還贊隆科多為「朕之功臣」。
隆科多的兩個兒子也被雍正委以重任。但是,隆科多並沒有認清自己,私心開始膨脹,處處居功自傲,在朝中也專橫跋扈,每年的官吏考核升遷,隆科多越過雍正不匯報,利用職權貪贓枉法,包攬權勢,被人們稱為「佟選」,大臣們對他「莫敢仰視」,都是惟命是從。
隆科多此時的處境跟年羹堯之前一樣,野心勃勃的。隆科多此時權力已經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還高調的炫耀自己所掌權的九門提督的權力。並且此時隆科多和年羹堯犯同樣的忌諱,都對朝中官員職務任命予以幹涉,稱之「佟選」。雖然說他職權位高,但作為一個臣子居然直接選官,沒有通過皇權,這不僅有擅權之名也有結黨之罪,這是雍正最忌諱的事情。
二、東窗事發後讓隆科多認清了現實。
接下來發生一些事情,讓科隆多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另一條路。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後,雍正就開始追繳各地方的的欠款空虧補上,這時也正是雍正用人之際。隆科多為了給雍正更加寵信,出頭舉薦了諾敏為山西巡撫,而且諾敏上雍正丟了臉面,其實是隆科多給出的主意,如果犯了罪那是要負連帶責任的。
東窗事發,諾敏被雍正治罪,可見,隆科多內心是多麼的恐慌,即便當時雍正沒有怪罪他,也讓他內心很恐懼,也正因為隆科多這時也被撂上冷板凳,他的處境大不如前,讓他坐立不安,就連隆科多不爭氣的兒子都知道:
「你自己因為給諾敏出的主意,惹來的麻煩事,在皇帝那裡失了寵,這能來怪我嗎」。
還有一件事令隆科多惶恐不安,就是年羹堯之死,年羹堯是雍正潛邸時候的奴才,一直跟隨雍正做到大將軍,打贏了西北的仗。並且雍正還沒登基之前,所有見不得人的事都是年羹堯幫他去做。後來也是因為居功自傲,作威作福,絲毫不收斂, 不為臣之道,做一些超越臣子的本分,結黨私營,被百官彈劾。犯了雍正的忌諱,被雍正直接賜死。
隆科多看到年羹堯的下場,令冷眼旁觀的隆科多寢食難安,要知道年羹堯,一個對雍正曾經做了那麼多事的心腹 ,是雍正一手栽培出來的愛將,要比他隆科多要親信多了,心腹年羹堯都會被雍正賜死,別說他隆科多了。
這時,雍正推行新政,影響了太多人的利益上的財路了,隆科多本身就有貪汙受賄之嫌。這時的隆科多知道自己犯太多事了,覺得雍正實在太狠,誰反對就治誰,誰不服就辦誰。讓隆科更是不安,他已經開始慌亂了。
於是,他就開始想往八爺那邊靠了,換另一條路走,他知道雍正是一個猜忌多疑的人,喜怒不定,一不小心也把自己治罪,更何況自己之前做的一些事,已經讓雍正對自己的態度陡然轉變了。
三、隆科多準備和老八站在一條線了
隆科多自己本身就不清白,貪汙受賄,種種跡象讓他產生了恐懼,而且他還得罪了老十三的人。所以他預感自己即將也會被清算了,諾敏一案事發後,他立刻將收受諾敏賄賂的銀子清除掉。
這時候,這一切都被八爺看在眼裡,他就在隆科多這種忐忑不安的時候,給隆科多拋出了橄欖枝。而隆科多為何會接受老八的拉攏?
因為雍正已經漸漸疏遠他了,態度就陡然轉變。他估計自己位置坐不穩了,想著佟國維對他說祖訓話:「要讓佟氏家族長久榮耀,給自己留條退路,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此時的隆科多覺得雍正這一條道,已經讓他感到害怕絕望。這時的隆科多覺得,他與八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之間都是利益的維護者,所以在利益面前他們是達成共識的。
所以,隆科多是一個熱衷於權力的人,對家族的榮耀看得更重。八爺為了推動「八王議政」,隆科多選擇顯然就鼎力支持,與八爺他們走一條路。隆科多還跟幾位大臣秘密商議保舉太子一事,想著如果他擁戴弘時成功,佟家就可以長久榮耀了。所以他與八爺、弘時走一條道上,這徹底觸犯了雍正的底線,只可惜隆科多這條道竟然是走不通的,隆科多還是失算了。所以說,能臣威脅到皇權了,在皇帝面前高調行事,不管你有多大功勞,也會被皇帝猜忌,甚至處死。
雍正之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跟年羹堯一樣賜死,是念在隆科多有擁戴之功,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這時的隆科多也就身敗名裂以此終。可以說,隆科多的利益看太重,在人生轉換跑道的結局都是他咎由自取的,最終使自己走向了絕路。
四、結語
隆科多還是犯了雍正的大忌,隆科多的結局幾乎是註定的,他固然有功,而他不僅擅權結黨,且私心越來越膨脹,飄飄乎不知所以然了。眾所周知,皇帝最恨的就是大臣們之間結黨營私,高調不收斂,而隆科多就偏偏撞到了雍正的這個槍口上了。我們除了感嘆帝王家的無情以外,也只能唏噓一下這種「兔死狗烹」的悲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