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為何最後又倒向八爺,選擇背叛雍正呢?

2020-12-20 騰訊網

《雍正王朝》中,老國舅隆科多這個身兼九門提督,是當時滿朝文武中炙手可熱的重量級人物。後來選擇了扶持雍正,雍正繼位的時候,也是出了大力,他手握兩萬精兵,並替剛即位的雍正獻計獻策,代表雍正一朝實權重臣穩定政治局勢,隆科多是忠於雍正的,但情勢很快發生變化!

隆科多這人,一開始也是默默默無聞的,依靠佟國維,他從理藩院的牢頭,一步登天卻成了九門提督,升遷之快不同尋常。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上演了一齣戲,這就得康熙帝的信賴。 隨後,又選擇了名義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他更是平步青雲,一下成了上書房大臣,也是雍正十分寵信的大臣之一。

可是,在九子奪嫡的大局已定,雍正也在他的擁戴下坐穩了皇位。眼看著隆科多的仕途這麼好,官位這麼高,為什麼隆科多後來會背叛了雍正呢?為什麼他到最後卻和八爺黨混到一起,聯合八爺黨一起合謀逼宮,逼迫雍正退位呢?

一、雍正上臺後,隆科多開始居功自傲!

隆科多竭力助雍正奪得皇位,雍正對他的報答也是隆重的,隨後被雍正賜公爵,總理事務大臣之一,統管史部,負責官員考核哥升遷。雍正還稱其為「舅舅」,真是恩寵至極,雍正還贊隆科多為「朕之功臣」。

隆科多的兩個兒子也被雍正委以重任。但是,隆科多並沒有認清自己,私心開始膨脹,處處居功自傲,在朝中也專橫跋扈,每年的官吏考核升遷,隆科多越過雍正不匯報,利用職權貪贓枉法,包攬權勢,被人們稱為「佟選」,大臣們對他「莫敢仰視」,都是惟命是從。

隆科多此時的處境跟年羹堯之前一樣,野心勃勃的。隆科多此時權力已經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還高調的炫耀自己所掌權的九門提督的權力。並且此時隆科多和年羹堯犯同樣的忌諱,都對朝中官員職務任命予以幹涉,稱之「佟選」。雖然說他職權位高,但作為一個臣子居然直接選官,沒有通過皇權,這不僅有擅權之名也有結黨之罪,這是雍正最忌諱的事情。

二、東窗事發後讓隆科多認清了現實。

接下來發生一些事情,讓科隆多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另一條路。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後,雍正就開始追繳各地方的的欠款空虧補上,這時也正是雍正用人之際。隆科多為了給雍正更加寵信,出頭舉薦了諾敏為山西巡撫,而且諾敏上雍正丟了臉面,其實是隆科多給出的主意,如果犯了罪那是要負連帶責任的。

東窗事發,諾敏被雍正治罪,可見,隆科多內心是多麼的恐慌,即便當時雍正沒有怪罪他,也讓他內心很恐懼,也正因為隆科多這時也被撂上冷板凳,他的處境大不如前,讓他坐立不安,就連隆科多不爭氣的兒子都知道:

「你自己因為給諾敏出的主意,惹來的麻煩事,在皇帝那裡失了寵,這能來怪我嗎」。

還有一件事令隆科多惶恐不安,就是年羹堯之死,年羹堯是雍正潛邸時候的奴才,一直跟隨雍正做到大將軍,打贏了西北的仗。並且雍正還沒登基之前,所有見不得人的事都是年羹堯幫他去做。後來也是因為居功自傲,作威作福,絲毫不收斂, 不為臣之道,做一些超越臣子的本分,結黨私營,被百官彈劾。犯了雍正的忌諱,被雍正直接賜死。

隆科多看到年羹堯的下場,令冷眼旁觀的隆科多寢食難安,要知道年羹堯,一個對雍正曾經做了那麼多事的心腹 ,是雍正一手栽培出來的愛將,要比他隆科多要親信多了,心腹年羹堯都會被雍正賜死,別說他隆科多了。

這時,雍正推行新政,影響了太多人的利益上的財路了,隆科多本身就有貪汙受賄之嫌。這時的隆科多知道自己犯太多事了,覺得雍正實在太狠,誰反對就治誰,誰不服就辦誰。讓隆科更是不安,他已經開始慌亂了。

於是,他就開始想往八爺那邊靠了,換另一條路走,他知道雍正是一個猜忌多疑的人,喜怒不定,一不小心也把自己治罪,更何況自己之前做的一些事,已經讓雍正對自己的態度陡然轉變了。

三、隆科多準備和老八站在一條線了

隆科多自己本身就不清白,貪汙受賄,種種跡象讓他產生了恐懼,而且他還得罪了老十三的人。所以他預感自己即將也會被清算了,諾敏一案事發後,他立刻將收受諾敏賄賂的銀子清除掉。

這時候,這一切都被八爺看在眼裡,他就在隆科多這種忐忑不安的時候,給隆科多拋出了橄欖枝。而隆科多為何會接受老八的拉攏?

因為雍正已經漸漸疏遠他了,態度就陡然轉變。他估計自己位置坐不穩了,想著佟國維對他說祖訓話:「要讓佟氏家族長久榮耀,給自己留條退路,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此時的隆科多覺得雍正這一條道,已經讓他感到害怕絕望。這時的隆科多覺得,他與八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之間都是利益的維護者,所以在利益面前他們是達成共識的。

所以,隆科多是一個熱衷於權力的人,對家族的榮耀看得更重。八爺為了推動「八王議政」,隆科多選擇顯然就鼎力支持,與八爺他們走一條路。隆科多還跟幾位大臣秘密商議保舉太子一事,想著如果他擁戴弘時成功,佟家就可以長久榮耀了。所以他與八爺、弘時走一條道上,這徹底觸犯了雍正的底線,只可惜隆科多這條道竟然是走不通的,隆科多還是失算了。所以說,能臣威脅到皇權了,在皇帝面前高調行事,不管你有多大功勞,也會被皇帝猜忌,甚至處死。

雍正之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跟年羹堯一樣賜死,是念在隆科多有擁戴之功,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這時的隆科多也就身敗名裂以此終。可以說,隆科多的利益看太重,在人生轉換跑道的結局都是他咎由自取的,最終使自己走向了絕路。

四、結語

隆科多還是犯了雍正的大忌,隆科多的結局幾乎是註定的,他固然有功,而他不僅擅權結黨,且私心越來越膨脹,飄飄乎不知所以然了。眾所周知,皇帝最恨的就是大臣們之間結黨營私,高調不收斂,而隆科多就偏偏撞到了雍正的這個槍口上了。我們除了感嘆帝王家的無情以外,也只能唏噓一下這種「兔死狗烹」的悲涼!

—完—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何背叛雍正?只怪佟國維的一句話
    可既然如此,隆科多為何還要在奪嫡的最後關頭,向自己的六叔佟國維詢問站位意見?這就是隆科多官場智慧的巔峰表現!面對如此不利局面,隆科多該如何應對?主動向「八爺黨」靠攏,以其九門提督官職的關鍵性和重要性,重新取得皇八子胤禩的信任,才能免除這場災禍。可既然隆科多一直堅定站位於皇四子胤禛,為何在最後關頭還要親自跑到佟國維的府上,徵求站位意見呢?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新帝登基也需要這些大臣擁護,尤其是外戚宗親,佟佳氏一族可謂是整個清朝最大的外戚宗親。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老子佟國維擁護老八胤禩,一看形勢不好,趕快把自己兒子頂上來支持老四胤禛,赤裸裸的投機,也是這種投機使隆科多後期背叛了雍正。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隆科多背叛雍正,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阿哥聯手再起事,國舅失算入樊籠」,雍正繼位後,宮城之中依舊暗流湧動,升級為託孤重臣的隆科多,也沒能置身事外。
  • 隆科多的長子嶽興阿,為何會主動向雍正彈劾自己的父親隆科多?
    這其中就包括了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以及他的堂兄弟、時任內大臣的佟國綱之子鄂倫岱,他們都是八阿哥胤禩的堅定支持者。而此時的隆科多,敏銳的察覺到了康熙皇帝對於皇子與朝臣進行「結黨」的反感,於是他選擇保持絕對的中立,並且是一門心思的倒向康熙,不參與任何的皇子奪嫡行動,進而贏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並且開始被委以重用。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康熙駕崩後,胤禛在隆科多的幫助下成功繼位,而年羹堯的任務就是接替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幫助雍正穩定西北局勢,十四阿哥允禵手握重兵,沒有輕舉妄動的原因,也是因為忌憚年羹堯所致。雍正順利登基後,則更加的倚重年羹堯,不僅給予年羹堯很大的權力,讓他在西北安心平叛。而且平叛成功後,封年羹堯為一等公,還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年羹堯的父親也封為一等公。
  • 雍正王朝:隆科多兵諫,十三爺為何還能接管兵權
    朝廷之內,李紱、陸生楠等清流官員結成朋黨對抗雍正新政;地方政府,忠實執行雍正政策的田文鏡,也遭遇到了河南考生集體罷考的群體性事件。 為了改變八旗子弟好逸惡勞、坐享其成、戰鬥力迅速下滑的現狀,雍正又在整頓旗務、提倡農耕等方面得罪了旗人群體。旗人為了發洩不滿情緒,甚至在底下編排雍正篡位登基的謠言。
  • 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支持雍正?雍正的四大金剛都有誰?八爺黨完敗
    因此年羹堯倒向雍正,使得雍正在外,有了強有力的支撐。這樣的人物,在朝中有多少心腹黨羽,那是很難想像的,最關鍵的是,人家手裡有兵權。 與此同時,隆科多被康熙任命為九門提督,這個職位的品級並不高,正二品在品級在帝都一抓一大把,但是隆科多手握九門兵權,掌控著紫禁城內外所有的禁軍。 這可就非常了不起了,這哥們倒向誰,基本上決定了誰能夠掌控北京城。因此在隆科多的幫助下,雍正總算是能夠穩穩地登上皇位。
  • 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他為什麼還要背叛雍正?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開篇之前依舊是老生常談,本文只基於分析《雍正王朝》的劇情及人物解析,不以正史為依據。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聊聊隆科多在雍正朝有多受寵。因為如果他依舊和以前一樣「落魄」,那麼和誰攪合在一起都不稀奇。按照今天的話說,本身自己就是一無所有,自然就應該瞎折騰,反而是有些資本的人,為求安穩倒不敢瞎折騰了,生怕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會再次失去。
  • 雍正皇帝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何沒有向老臣張廷玉下手?
    雍正能順利即位,也是有幾個大臣穩住了局勢。外有年羹堯牽制十四爺,內有職位居高的隆科多穩定大局。可以說,雍正能順利繼位,他們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隆科多,年羹堯都被雍正除掉,只有留下張廷玉這文官大臣,這是為什麼呢?
  • 雍正得以繼位,最大功勞當屬隆科多,為何後來又與雍正反目成仇?
    正因為只有隆科多一個人見證了康熙的遺詔,沒有其他人在場,這也就反應了能決定大清帝國繼承人的不僅僅是康熙,還有這個九門提督。不管從哪個角度考慮,隆科多都毫無疑問是四爺黨。可也正是因為這樣疑點重重的遺詔,後人都屢屢質疑雍正皇位來路不正。雍正皇位繼承到底來路如何,當時沒能有個定論,我們後人更加無從考起,我在此也無法下一個結論。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被康熙重用?又為什麼會在雍正朝叛變?
    就是說,內城分別由九門司出入,這九門是以皇宮正南為界,左右分布著各大衙署,我們熟知的六大部、都察院、大理寺都在這裡。而正南就是正陽門,即今天的前門,東西分別是崇文門、宣武門。向北東西對稱,朝陽門對阜成門,東直門對西直門。北邊是德勝門對安定門。內城是國家辦公區。
  • 隆科多為何背叛了康熙?
    隆科多未能承襲父爵,可能因此對康熙產生不滿。這是否造成隆科多在關鍵時刻背叛康熙,倒向雍正呢?在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中,可見隆科多除完成本職任務外,也辦康熙交給的機密事情,如囚禁大阿哥允禔、廢太子允礽等事。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又兼理藩院尚書,仍然擔任九門提督。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是九門提督的首要職責。然而,受到重用的隆科多為何最終在關鍵時刻倒向雍正?這是一個謎案。
  • 《雍正皇帝》和《雍正王朝》裡,與歷史相衝突的一個謎團
    即允禩在八爺黨第一次被康熙訓斥,佟國維被罷官後,隆科多成為佟家唯一可以依賴的政治力量,後來佟國維乾脆把佟家一切的政治資源與使命交付隆科多,指點他去保四阿哥胤禛,因為自己已經為保八爺失勢,那麼侄子再保四爺——以後無論八爺四爺哪個登基都可以償飽佟家榮華
  • 雍正王朝:雍正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親兒子弘時背叛自己的?
    弘時手腕不夠,一步步做出愚蠢的舉動,導致自取滅亡康熙給雍正留了個積弊很深攤子,雍正登基著手改革,刷新吏治,首先就是開科取士,為朝廷選拔一批青年人才,雍正對這件事很重視,經過一番考慮,上書房宰輔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被選為主考官,清流領袖李紱為副主考,雍正特意叮囑二人一定不能偏私,並且在開考前一天才鄭重其事地拿出了考題,顯然雍正對這次科考給寄了很高的期望!
  • 九龍奪嫡最後,步軍統領隆科多到底是如何扶雍正皇帝上位的?
    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說完,叫太監去把皇四子胤禛速速召來,並著張鵬翮起草遺詔。 6個多小時後(即上午9至11點左右),皇四子終於姍姍來遲,跪在御床前,恭恭敬敬向康熙老兒問安,老頭虛弱的說,這病情是越來越嚴重了,估計快不行了。 這天,皇四子問完安出去,不知道幹啥去,隔一段時間又回來請安,總共請了三次。
  • 雍正王朝:圖裡琛被雍正派去救弘曆,他對雍正說:奴才明白!到底明白...
    在雍正登基後,圖裡琛第一時間就被雍正委以重任了,便是護送大將軍王十四爺回京,當時盛世的將軍王十四爺可是手握重兵權,得知雍正登位後,自然是不甘心不痛快的回京了,圖裡琛在這關鍵時刻能被雍正派去護送,可見雍正對他有多信任了。
  • 雍正王朝:圖裡琛被隆科多坑慘,而他又是如何進行「反擊」的?
    在雍正剛剛登基的時候,由於隆科多有著擁立之功,因而他也受到了雍正的器重,然而很快,雍正對於隆科多的不滿便開始的。先是隆科多舉薦的山西巡撫諾敏沽名釣譽,導致了「山西藩庫弊案」的發生,並且在圖裡琛前往徹查的時候,他還想著加以幹涉,而最後諾敏問斬的時候,隆科多也是不顧雍正的旨意,稱病沒有前往。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會背叛雍正帝,那天深夜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老十三胤祥能控制豐臺大營的必要條件是,他必須得出九門,所以,所謂的隆科多控制了九門,根本就是隆科多自己吹牛而已,那麼作為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又有擁立之功,官職也做到了最大,為什麼要參與逼宮?被關押後,雍正帝深夜探視又隱含哪些秘密呢?《雍正王朝解密》106: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秘密探視被關押的隆科多?背後秘密鮮為人知!
  • 隆科多幫雍正登基,為何僅僅4年就被除掉?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
    幫助雍正順利登基的,一共有三位功臣,分別是陝甘總督年羹堯、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及十三阿哥胤祥。這三個人中年羹堯是封疆大吏,主持西北地區的民政軍務,實力頗大。而隆科多手握九門兵馬,是北京城的實權人物,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