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年羹堯和隆科多一內一外幫助雍正在九子奪嫡的局勢中奪取最後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如同絕大多數功臣一樣,在雍正繼位後,都得到重用,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政治回報,兩人都身居高位,一時間風光無人能及,權威大增。而雍正登基後僅兩年多,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禁錮而終。唯獨只有張廷玉被雍正器重,成為「三朝元老」,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待遇漢臣。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不難看出雍正是很多情的皇帝,而多情必然絕情。雍正寵愛你時,你要懂得感恩,甚至加倍的忠於他才行。雍正寵信的幾個大臣莫不如此,比如李衛、田文鏡都是鞠躬盡瘁,愈加奮勉,都是能為他擋子彈的大臣。所以作為雍正的大臣,最好保全之道就是勤勉辦事、謹慎說話。而不幸的是年羹堯和隆科多都不滿足這兩條件,二人各有特點,年羹堯有能力沒態度,隆科多沒能力偏要佔據高位。這也是導致二人悲劇的結局。
一、年羹堯屬於有能力沒態度,把自己玩死
在雍正繼位初期,可以說有了年羹堯的存在,才能牽制了十四爺,所以雍正對年羹堯寵愛地無法形容,兩人來往的密折,可以說甜到膩!雍正曾多次在年羹堯奏摺中經常批覆此類話:「爾出力效忠,朕實不忍。並無他言,祈上天祐爾」,年羹堯更是飄飄然了,覺得自己的架子可大了,皇帝都為他祈福。雍正對年羹堯寵愛到什麼程度,為了讓年羹堯愛臣能吃到新鮮的荔枝,雍正還叫人快馬加鞭將荔枝和藥品在六天之內務必送到年羹堯手裡。雍正對年羹堯可謂是真情流露,寵愛有加啊!
年羹堯在平定青海後,雍正更是高興地失態,除了物質和官職獎勵年羹堯的功績外,雍正還不忘奏摺再加點甜的:「惟將互相勵勉在念,做千古榜樣入物也。」雍正多次強調年羹堯是「朕的恩人」,既然是恩人,年羹堯當然要顯擺顯擺一下自己功大於天的架子了,可他忘乎自我了,他只是風箏,雍正才是那個牽線的人。
年羹堯不知道昏頭了,還真將雍正當「真愛」了。年羹堯一點都不收斂,更加囂張跋扈,作威作福,賞賜給官員的東西還要求他們叩頭謝恩,給將軍和總督的文書稱「令諭」,後面囂張到「御前箕坐,無人臣禮」,蒙古郡王見他還沒給他行跪禮拜,雖說你功大於天,但終究是臣子,哪有臣子在皇帝面前耍大牌的道理?
而且年羹堯還結黨私營,大馬金刀舉辦「年選」,任用自己的人,只要是他自己的人送禮送錢到位,想當什麼官都給你辦了。說白了,年羹堯就是居功自傲,仗著對朝廷有功,「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只要投靠年大將軍的,就算是個奴才也能堂而皇之當上官,而且還經常彈劾其他不依附他的官員。再說了年羹堯也想低調的,可他實力不允許啊,除了玩弄權勢,還侵吞錢糧行為,難怪雍正處置他毫不留情,年羹堯幹的哪樁事是讓皇帝可以忍的,這貨簡直太猖狂,一點面子都不會給雍正留,那就別怪人家不給你面子。
對於像年羹堯這樣有威望有野心的將軍來說,好比一把鋒利的鋼刀,控制好了那叫武器,控制不好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在西北經營多年,有軍權在手,沒有哪皇帝願意讓臣子和他一起分享權利的蛋糕,不收拾他不行,所以才下此狠手。
二、隆科多沒能力偏要佔據高位
隆科多也算是朝中響噹噹的人物,手握京師大權,作為顧命接受康熙遺囑的唯一的大臣,他當時想要誰當皇帝,誰就能當皇帝,所以雍正繼位他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當然雍正繼位後,雍正也不吝賞賜,封隆科多一等公,到後來升為太保。雍正和他日常見面都叫他「舅舅」,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權勢有多大了。雍正說隆科多舅舅既是他的功臣,又是忠臣,更是良臣。看看,雍正對待功勳大臣態度都是如此。
隆科多結黨私營,這一點跟年羹堯倒不謀而合,隆科多提拔私人叫「佟年」,不過跟年羹堯不同的是,隆科多還是比較低調,並沒有明火執仗,還是要點臉遮遮掩掩,半推半就的來。而隆科多沒有意識到,他擁有這滔天權勢背後卻埋藏巨大隱患,要知道權力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隨著西北戰事的逐漸穩定,雍正開始推行新吏,隆科多但凡有點眼力勁,這時候應該收斂了,交出軍權退休養老去了。但隆科多估計是被權力衝昏了頭,還為佟氏家族著想永世不衰呢,所以在權利的誘惑面前怎麼捨得放棄。話說隆科多除了有職位外,能力都不及其他大臣,要說論勤政他比不上田文鏡,論能力又不如張廷玉,他數年幹最多的就是以權謀私,收受賄賂,還有那不爭氣的兒子帶僕人打著他的旗號狐假虎威,這讓剛剛推新政的雍正無法容忍。
之後,雍正把隆科多步軍統領的職務由他的對手接管,隆科多才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友好的信號。隆科多也覺察到,雍正不會永遠信任他,為了尋找另一條路,目標轉向了八爺。因此,他很快連財產也轉移出去。
後來隆科多倒向八爺,參與選太子之事,這可觸犯了雍正的大忌,而更激怒雍正的是,隆科多竟然私藏玉牒,玉牒是記載大清宗室的生辰八字,這是皇家隱秘的東西,隆科多這膽也太大了也敢私藏,這愚蠢行為隆科多也會犯。所以雍正對隆科多是欲除之而後快,直接抄家,兒子們被發配,隆科多被幽禁而終。
三、張廷玉做事風格就深得雍正欣賞:勤懇辦事、謹小慎微
雍正之所以如此器重張廷玉,張廷玉是一個謹小慎微,勤懇辦事,這位信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大臣,他的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深得雍正滿意,還誇張廷玉的能幹,還將張廷玉比作自己的左右臂。
張廷玉是康熙的託孤重臣,雍正繼位後,大量公文都需要張廷玉處理,減輕雍正很多壓力。張廷玉能力深受皇帝器重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一旦張廷玉生病,雍正就便說他的手臂痛,伺候雍正的奴才驚嚇的問他是否那不舒服?而雍正笑道:「朕的左右臂生病了,豈不是朕的手臂痛。」張廷玉回家探親數日,雍正還寫信給張廷玉:「在朝廷大臣中,只和你沒有分離過,我和你是君臣,實際就是情同密友,現在分離數日,甚是想念。」
雍正的脾氣秉性個性,他信你時,給你甜到膩,恨不得掏心掏肺,對你有了猜忌厭惡時,就直接把你收拾了事。像張廷玉這種謹小慎微的人,又沒有犯什麼法,雍正哪來的理由殺他!在科舉舞弊事件可以看出來,雍正把他弟弟張廷璐殺了,都表示理解雍正,這樣一個小心翼翼的文官怎麼會惹怒雍正呢?自然會安然無恙。
所以在那麼多人之中,皇帝看到的就是一個毫無私心的大臣,加上張廷玉能力過人,這樣的人怎麼能不委以重任呢?而在雍正的猜疑和權力的誘惑之中,幾個重臣當中,張廷玉沒有被權力誘惑,唯獨能夠全身而退的一個,這才是他真正的過人之處。
四、結語
實際上,雍正也是一個很講情義的人。張廷玉雖然官做的不小,但朝中根基不深,不掌握軍權,對於雍正構不了威脅,雍正愛他來不及,為何要殺他?對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二人的結局,只想說曾經皇帝也是對你們推心置腹、傾心信任,但你們不懂得收斂和珍惜,反而利用權勢追逐私慾,最終身敗名裂,這也是二人咎由自取!
—END—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