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四阿哥胤禛能夠繼位,完全就是得益於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其中年羹堯對穩定西北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雍正登基後,也很重用和信任年羹堯。可惜的是年羹堯太不懂得「伴君如伴虎」這幾個字了,所以僅僅三年,年羹堯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被雍正皇帝賜其獄中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年羹堯這個人起點還是比較高的,父親年瑕齡是巡撫級的封疆大吏。所以年羹堯從小就受家庭薰陶,讀書寫字很好,在年羹堯二十一歲的時候,就高中進士。這點和電視劇中演的不一樣,電視劇中年羹堯就是一個武將的身份,但其實年羹堯是進士出身。年羹堯在康熙年間就很受重用,當過四川巡撫,一省之長。並且為官期間,年羹堯也是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康熙後來還提拔年羹堯為川陝總督,成為了西邊舉足輕重的人物。
康熙晚年,皇子奪嫡之爭進入到白熱化時期,由於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側福晉,年氏一家也是雍親王屬人,有這層關係,年羹堯自然在奪嫡中,支持雍正皇帝。康熙駕崩後,胤禛在隆科多的幫助下成功繼位,而年羹堯的任務就是接替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幫助雍正穩定西北局勢,十四阿哥允禵手握重兵,沒有輕舉妄動的原因,也是因為忌憚年羹堯所致。雍正順利登基後,則更加的倚重年羹堯,不僅給予年羹堯很大的權力,讓他在西北安心平叛。而且平叛成功後,封年羹堯為一等公,還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年羹堯的父親也封為一等公。
雍正皇帝在給年羹堯的信中竟然寫到了「朕亦甚想你」這樣的話,真是肉麻啊!正是由於雍正皇帝的過份寵愛,以至於年羹堯真的覺得自己是雍正的大恩人,自己做什麼雍正都會一直信任自己。慢慢的年羹堯開始結黨營私,居功自傲,收受賄賂,並且目中無人,把朝中大臣都得罪了,很多封疆大吏都反感年羹堯。而雍正皇帝也發現年羹堯做了很多僭越的事情,雍正皇帝越來越難以忍受,最後拿下年羹堯,一擼到底,定了九十二項罪名,被賜自盡。
其實年羹堯之死,主要還是自身的原因,雍正皇帝雖然也有責任,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在於年羹堯,他太不明白君臣之道了,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所以年羹堯的命運是註定的。
結黨營私的隆科多
隆科多是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由於雍正年幼的時候被孝懿仁皇后扶養過,所以隆科多也算是雍正皇帝的親舅舅。可是孝懿仁皇后扶養過很多的皇子,很多皇子都可以和隆科多走的近。
那麼隆科多為什麼選擇了幫助雍正皇帝呢?憑藉現有的史料我們很難說隆科多什麼時候倒向了雍正皇帝的。最起碼隆科多加入雍正陣營的時間不會很早,隆科多之所以選擇幫助雍正的原因也不明確,可能因為隆科多覺得雍正比較容易控制吧,畢竟四阿哥在繼位之前是表現的很平庸的。康熙駕崩時,是隆科多陪伴左右的,並且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掌握著京城的兵權,雍正皇帝繼位自然隆科多出力最大。
雍正繼位後,隆科多有擁戴之功,並且承襲一等公的爵位,加授為吏部尚書。雍正皇帝繼位之初很寵信隆科多,甚至見面雍正都不直呼其名,反而稱他為舅舅。朝廷選拔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用請示雍正,自己定奪,當時被稱為「佟選」。雍正二年,隆科多又與年羹堯一起被賞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位極人臣。但是雍正三年,突然雍正皇帝就開始不信任隆科多了,隆科多也感覺到了,辭去了步軍統領的職務。
諭曰:「朕御極之初,隆科多、年羹堯皆寄以心腹,毫無猜防。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向日明珠、索額圖結黨行私,聖祖解其要職,置之閒散,何嘗更加信用?隆科多、年羹堯若不知恐懼,痛改前非,欲如明珠等,萬不能也!殊典不可再邀,覆轍不可屢蹈,各宜警懼,毋自幹誅滅。《清史稿》
雍正皇帝開始敲打隆科多,意思是你和年羹堯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把你們都當成了心腹,怎奈你們卻有二心,利用權力受賄,還欺君罔上,這樣朕也不能姑息養奸。所以你們要注意點,不要和明珠等人一樣,落得身敗名裂。但是隆科多依然不知悔改,繼續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最後雍正皇帝把隆科多軟禁在暢春園(就是康熙駕崩的地方),雍正六年,隆科多死於暢春園。
其實隆科多之死,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隆科多老是說自己在康熙駕崩後,怎麼的手握兵權,扭轉乾坤,把自己比喻成諸葛亮,這樣雍正能不討厭嗎?你這不是直接說,當時雍正繼位是問題的嗎?雍正皇帝能不討厭嗎?再加上隆科多都可以自己選拔官吏,雍正皇帝繼位之初沒覺得怎麼樣,後來當皇位穩定了,肯定不想讓人分自己的權力了,這也是要拿下隆科多的原因。
為什麼沒有除掉張廷玉?
張廷玉,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張廷玉的出身也不錯,父親張英就是大學士,張廷玉從小就喜歡讀書,肯定也要走科舉之路。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高中進士,進入官場,張廷玉一直在翰林院工作。直到康熙晚年,張廷玉才被授予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這時候的張廷玉才真正的展現自己的才能。雍正皇帝繼位後,自然要培養自己的嫡系班底,雍正想要進行改革,當然也要重用一些能幹的大臣,其中像本來就是雍正嫡系的李衛,還有就是後來發掘的田文鏡和張廷玉等人。
雍正皇帝之所以選擇張廷玉的原因,一是張廷玉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有才幹。二是他為自己恩師張英之子。這對胤禛來說是日後難得的貼己之人。有了這兩條,張廷玉在雍正朝平步青雲,當然張廷玉確實也是個人物,幫助雍正做了很多工作。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軍機處,張廷玉和怡親王胤祥、蔣廷錫負責軍機處的工作。
在清朝軍機大臣就是相當於宰相,張廷玉不光有軍機大臣的頭銜,還兼著吏部和戶部的職位。可以說備受重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君。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可見雍正皇帝確實喜歡張廷玉,只是乾隆繼位後,不怎麼待見張廷玉,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悽涼,退休回家,最後還是賜予配享太廟。
雍正為什麼沒有除掉張廷玉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就是張廷玉確實有能力,幫了雍正皇帝很大的忙,屬於雍正皇帝真正的臂膀。都知道雍正是個工作狂,但是雍正肯定也沒有分身術,所以雍正繼位之初全靠張廷玉分擔一些工作。比如,當時在西北對蒙古準噶爾部大舉用兵,由於兩路大將軍用兵失去先機,準部叛兵屢擾邊境。雍正帝很焦慮勞累,張廷玉「日侍內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間有待至一二鼓」。由此可見,張廷玉真是起早貪黑的幫助雍正皇帝,這樣的臣子,雍正皇帝怎麼會殺了呢?除非雍正皇帝腦子壞了!
第二,張廷玉很會做人,不居功自傲。張廷玉和雍正的君臣感情很深,他和年羹堯以及隆科多不一樣,年羹堯他們是屬於擁立之功。而張廷玉和雍正皇帝的感情是雍正登基後陪養的,可以說沒有雍正皇帝的重用,張廷玉很難達到後來的高度,基於這個原因張廷玉肯定會儘自己所能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張廷玉為人處世也比較精明,他不居功自傲,只會幫助雍正皇帝解決問題,這樣的人雍正皇帝自然很喜歡。
第三,張廷玉是漢臣,背後沒有很大的勢力,雍正皇帝不用忌憚。由於張廷玉是漢臣,所以他不像滿臣一樣對雍正皇帝有太大的威脅。清朝初期,漢臣地位是高不過滿臣的,所以張廷玉只能對雍正皇帝沒有二心,才能在朝中立足,雍正肯定也不怕他有什麼二心。
總結:年羹堯和隆科多被雍正皇帝收拾肯定既有自身的問題,也有雍正皇帝的問題,對於當初有擁立之功的大臣,皇帝難免會有所忌憚,再加上年和隆的做法觸及了雍正皇帝的底線,被收拾是肯定的。至於張廷玉,沒有這些問題,他完全是雍正皇帝一手提拔的,沒有什麼勢力,不結黨營私,並且還是個幹吏,能夠幫助雍正皇帝處理繁重的工作,忠心耿耿,鞠躬盡瘁,雍正皇帝除非腦袋被驢踢了才會收拾張廷玉。真不知道乾隆皇帝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