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導讀:上期我們講到了落魄的隆科多經過六叔佟國維的一番運作後,終於攀上了十三爺胤祥這棵大樹,從此開啟了他飛黃騰達的一生。這期我們重點解析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什麼後期又和「八爺黨」攪合在一起,弄出了所謂的八王議政,企圖逼迫雍正退位讓賢。
開篇之前依舊是老生常談,本文只基於分析《雍正王朝》的劇情及人物解析,不以正史為依據。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聊聊隆科多在雍正朝有多受寵。因為如果他依舊和以前一樣「落魄」,那麼和誰攪合在一起都不稀奇。按照今天的話說,本身自己就是一無所有,自然就應該瞎折騰,反而是有些資本的人,為求安穩倒不敢瞎折騰了,生怕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會再次失去。
言歸正傳,隆科多伴上十三爺沒多久,他和六叔佟國維這爺倆就上演了一把雙簧,最終佟國維回家養老,而隆科多坐上了九門提督的高位,這把雙簧演得實在是太好了,對於佟家來說可以說是好處太多了:一是佟國維恩寵已極、無以復加,他最後以自己的頂戴死保八爺,對八爺來說,佟國維是他的恩人,日後自己若有天命,「八爺黨」必會回報佟家;二是佟國維的頂戴雖然沒了,但是隆科多卻藉此走上了高位。隆科多好像是踩著六叔的頂戴爬上了九門提督的位置,但實際情況他以這種方式向十三爺邀寵,即使是犧牲自己的六叔,得罪「八爺黨」也不在乎,借著這場苦肉計,隆科多成了十三爺和四爺的死黨。
這就是佟國維「冷灶熱灶」的經典理論,他們叔侄靠著這場雙簧,兩頭押寶,不管哪頭勝出,佟家都可以實現經久不衰。
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認可了這場雙簧計,對隆科多也是恩寵日隆。到康熙末年,他對傳位遺詔這樣的大事,也委任張廷玉為總設計,而隆科多則成了實際執行者。
雍正登基後,隆科多不僅兼任九門提督,而且成了上書房大臣、軍機大臣,權位直追他六叔當年的風採。連雍正皇帝都稱呼他「舅舅隆科多」。可以說,此刻的隆科多也已經位極人臣。
為什麼隆科多放著這樣的好日子不過,在後期偏偏要和「八爺黨」摻和到一起,背叛雍正皇帝呢?究竟是哪些原因觸動了隆科多的反心?
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隆科多本身就是投機倒把者。
其實投機倒把的心思,並不是隆科多的獨創,他是受到了六叔佟國維的言傳身教。
佟國維通過自身給隆科多闡述了一個重要思想:要想保證佟家經久不衰,那就是一定不要一條道走到黑,該出手時就出手!
隆科多不僅遵循六叔的話行事,而且發揚光大,他借著六叔頂戴爬上高位,不正是該出手就出手嘛。
第二件事,就是諾敏的死讓隆科多坐立不安
雍正帝剛繼位,就迫不及待實行新政。為了追繳國庫欠款,隆科多向雍正皇帝推薦了諾敏。
可是這個諾敏也太急功近利了,十多年的欠款半年就追回了。為此,雍正皇帝還特意賜了他「天下第一巡撫」,把他當作百官楷模詔示天下。
但是後來諾敏的欺君行為東窗事發,讓雍正皇帝丟盡了顏面。當然,最後也是諾敏一人承擔了罪過,沒有牽連隆科多。但這事讓隆科多心有餘悸,雖然雍正不怪罪,可是作為推薦人的隆科多難逃其責。
更重要的是,從此事就可以看出,雍正翻臉比翻書還快,高興時能把人捧到天上去,可一旦翻臉,身為臣子就是萬劫不復的境遇了。
第三件事,年羹堯的死讓隆科多兔死狐悲。
隆科多之所以在雍正朝位極人臣,被皇帝稱為「舅舅隆科多」,並不是因為他是皇帝的舅舅。皇家的親戚多了,別說舅舅了,就是親兄弟十四爺不也被罰去守皇陵了嗎?隆科多之所以還能過滋潤的好日子,無非是仗著他有大功於雍正。
可是年大將軍的事,讓隆科多兔死狐悲。
年羹堯出身四爺府包衣,又平定了西北之亂,論功績絲毫不在隆科多之下,但最終還是被雍正處死了。
要說年羹堯的死無非是嬌縱跋扈,得罪了太多同僚。從年羹堯的死就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可不管什麼功臣,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來形容雍正最好不過。
這些,都讓隆科多心有餘悸。
以上種種原因讓隆科多時刻活在不安之中,當九爺去找隆科多密謀「八王議政」時,隆科多的一句話很值得去推敲:
「這次就是再扶錯一個人,我也認了」。
一個「再」字,表明隆科多自己認為,他當年扶雍正上位是大錯特錯了。正是因為自己當年扶錯了人,才有今天自己坐立不安的窘境。所以,他又想起了六叔的至理名言:該出手時就出手!
於是乎,為了保證佟家經久不衰,隆科多決定再賭一次,就跟當年他在理藩院打巨型麻將一樣。那一次他賭贏了,靠著打麻將韜光養晦攀上了十三爺一步步走向高位。
這次,隆科多要借著「八王議政」,名為扶助弘時,實則是依附「八爺黨」,以求自己的富貴終身。
可惜隆科多這一生賭了兩次,前一次他贏得了高官厚祿,這一次他輸了,連老本都貼了進去,落了個的幽禁至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