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是在聽了張廷玉勸諫後,才下決定賜死年羹堯?

2021-01-11 王府史話

《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將年羹堯不斷貶謫,但是他卻頂住百官的壓力,始終沒有下令將年羹堯處死。直到在聽完張廷玉對其的進言之後,雍正這才最終下定了決心,賜年羹堯以自盡。

實際上,張廷玉向雍正諫言處死年羹堯,這其中既有「於公」的成分,當然也有他的「私心」。而對於雍正來說,他看似遲遲不肯下最後的決定,其實也是一直在等待著張廷玉的這番勸諫。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論「於公」還是「於私」,張廷玉都會勸諫雍正處死年羹堯。

同歷史上的年羹堯一樣,《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也是極為特殊的。

年羹堯和整個年氏家族都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因而也就可以算作是徹徹底底的雍正「自己人」,並且他的妹妹還嫁給了雍正,就此與雍正有了親緣關係。

但更為重要的是,年羹堯對於雍正不僅是披肝瀝膽,更是為雍正兩度立下了不世之功。

第一次是在雍正剛剛登基的時候,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遵照雍正的指示和安排,對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形成了極大的牽制,從而使得胤禵只得放棄帶兵奪權的想法,乖乖回到北京。如此一來,年羹堯也算是為扶保雍正登基立下了大功。

第二次是青海的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年羹堯被雍正封為「撫遠大將軍」,開始統兵平叛。儘管期間年羹堯耗費巨大,並且是飽受爭議,但最終還是順利平定了叛亂,幫助雍正徹底穩固了皇位,雍正更是將其看作為是自己的「恩人」。

然而,功成名就之後的年羹堯也就開始了他的「作死之路」。

這個時候的年羹堯飛揚跋扈,結黨營私、居功自傲,招致了朝中的諸多不滿。更為重要的是,年羹堯竟然對於雍正的政令也開始進行公開的抵制與對抗,並且還擅殺了雍正派駐過去的孫嘉誠。最終,已經對年羹堯忍無可忍的雍正,先是將他貶為了杭州將軍,隨後一路貶謫,直至將年羹堯貶為了一介看守城門的小吏。只不過,年羹堯卻似乎並沒有領雍正的情,即便現在只是城門守衛,卻依舊招搖過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向此前一直沒有發聲的張廷玉詢問了意見,而張廷玉也就此向雍正進行了直諫,請求雍正處死年羹堯。

「皇上,各省的督撫都上摺子說話了,這件事是該做個了斷了。雖然朝廷有議功一說,但功過相抵,他仍然死有餘辜。年羹堯至今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誠何心?無非炫耀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張廷玉的這番回答,便可以看出其中的「精妙」之處。

「各省的督撫都上摺子說話了」,這就說明殺掉年羹堯並不是雍正一個人的武斷決定,而是聽從了文武百官和地方督撫們的勸諫,是天下的百姓和官員要致年羹堯於死地,故而這並不是雍正在「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式的誅殺功臣,而是雍正在順應民心以及天下人的「心聲」。

至於年羹堯的功勞,朝廷在此之前已經是百般嘉獎,只是年羹堯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功過相抵」,也依然是「死有餘辜」,這就說明是年羹堯對不起的雍正,而並非雍正對不起他年羹堯。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張廷玉這是在說明殺掉年羹堯的必要性,既是要平息朝中的議論,也是為了要為雍正的皇權威嚴,由此看來,年羹堯已經是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可以說,張廷玉的勸諫,不僅給了雍正一個莫大的臺階,讓雍正放下了後顧之憂,同時也給了殺掉年羹堯的充足理由,而這也是張廷玉「於公」一面的充分體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向雍正進諫處死年羹堯,張廷玉也有著「於私」的一面,這便是因為孫嘉誠之死,而使得張廷玉對於年羹堯所產生的深深恨意。

張廷玉與孫嘉誠,可謂是亦師亦友,表面上雖然鮮有來往,但在內心之中都將對方當成了自己的摯友。特別是在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因為「科場舞弊案」而牽連到張廷玉的時候,正是孫嘉誠的深夜拜訪,並送上了一份已經提前寫好的奏摺,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張廷玉解了眼前的困局,張廷玉對其也是甚為感激。不僅如此,孫嘉誠不畏權勢、敢於直諫、一心為公的精神品質,才是最令張廷玉所欽佩的。

可就是這樣一位能臣、忠臣、諍臣,卻遭到了年羹堯的殺害,這不僅是讓張廷玉痛心疾首,更是整個朝廷的巨大損失,張廷玉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不過,此時的張廷玉並不能在第一時間,就將自己的這份想法表現出來,當然,這其中也有他自己的苦衷。

一方面,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太過於特殊,並且是有大功與雍正,張廷玉也需要了解雍正內心的真實打算,進而最大化的顧及雍正的想法,以至於在沒有得到雍正的首肯之前,他都沒有前往孫嘉誠的府上進行弔唁。

而另一方面,此時的雍正已經被朝中彈劾年羹堯的奏摺所淹沒,而張廷玉作為上書房首輔大臣,位高權重,影響力深遠,如果他再提出反對之聲,那麼雍正將要面對更加巨大的壓力,張廷玉也是不想讓雍正如此的難堪。

所以,直到雍正主動問及的時候,張廷玉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勸諫雍正處死年羹堯。而對於雍正來說,他一直等待著的,也正是張廷玉的這番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等著張廷玉進言之後再處死年羹堯,雍正也有著他自己的考量。

儘管在此之前,朝中官員們不斷地上疏彈劾年羹堯,甚至已經到了上百名官員聯名奏請的地步,可雍正卻只是不斷將年羹堯進行貶謫和訓斥,並沒有聽從百官們的建議,將年羹堯處死,因為他就是在等,等著張廷玉對他的這番勸諫。

首先,雍正這是要表明自己對於張廷玉的重視和感念,同時也是對其的一種精神補償。

在此之前,因為「科場舞弊案」,雍正下令處死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並且還讓張廷玉進行觀刑。雖然這是張廷玉的「大義滅親」是他主動而只為之的,可失去親人的滋味畢竟不好受,更何況張廷玉此舉是為了整個國家,也是為了雍正,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雍正就對張廷玉充滿了愧疚,同時也對張廷玉的這種精神和品質高度讚賞。

所以,雍正要等到張廷玉進行勸諫之後才動手處死年羹堯,這實際上也就是做給張廷玉來看的,目的就要讓他理解到自己的這份良苦用心,明白自己對他的這份認可,從而好讓張廷玉更好的輔佐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雍正此舉,也是要在百官之中進一步提升張廷玉的威信與影響力。

無論是朝廷六部的官員,還是各省的督撫,全部都紛紛上疏彈劾年羹堯,對於此雍正是一再將年羹堯進行貶謫,而並沒有將年羹堯處死。於是,直到年羹堯被貶為了一介看守城門的小吏,朝中對於處死年羹堯的聲音依舊非常的強烈,可雍正卻也遲遲不肯下最後的決定。可雍正在聽取了張廷玉的上奏之後,才將年羹堯賜死,這無疑表明了張廷玉在雍正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雍正對於張廷玉的看重。

這樣一來,朝中的官員必然會對張廷玉更加的尊崇,在一些問題上也會優先聽取張廷玉的意見。在雍正看來,張廷玉老成持重,憂國憂民,是將朝廷的大義放在首位,並沒有多少自己的私心,如果是讓張廷玉引領朝廷的輿論風向,通過他提前爭取到百官們的支持,統一朝中的思想,那是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雍正也是要通過這件事情,當眾表明自己對於張廷玉的器重,從而來抬升張廷玉的朝堂影響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再次,雍正這也是在為自己挽回一些顏面。

如果真的要讓雍正回答,他到底想不想殺掉年羹堯,答案只能說是最開始的雍正還想給年羹堯留一條生路,只是年羹堯持續的「招搖」表現,讓雍正最終對其動了殺心,準備將其處死。

然而,對於雍正來說,如果真的要殺掉年羹堯,他還有兩個最大的顧慮和擔憂是他所必須要面對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一,年羹堯畢竟是有功大功於雍正的,儘管他罪責深重,可如果雍正真的很迅速地就殺掉了年羹堯,難免會背上「卸磨殺驢」、誅殺功臣的「罵名」,這是雍正所不想看到的。

其二,雍正與朝臣們在朝堂上的博弈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雍正也非常清楚,未來他還將與這些朝臣們有更多、更激烈的對峙,他需要的是維護自己的皇權威嚴。而如果輕易聽從朝臣們的建議就殺掉了年羹堯,無疑是對其威嚴的一種削弱,也是對自己權威的一種挑戰,從而給人留下一種被朝臣「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和印象,這是雍正所不能接受的。

於是乎,雍正即便是要殺年羹堯,也要等到耗盡了朝臣們的耐心,並且是由在朝中有足夠分量的首輔大臣張廷玉提出之後,才最終下定決心賜死年羹堯,其實這也是雍正在給自己找回一些面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結一下,張廷玉勸諫雍正,既是為了幫助雍正平息朝中風波,保全雍正的顏面,同時也是為了釋放自己心中對於年羹堯擅殺孫嘉誠的深深恨意。而對於雍正來說,他也是一直在等著張廷玉的勸諫,這樣不僅給了自己足夠的臺階,好讓自己不至於背負過重的「罵名」,還是為了給張廷玉面子和補償,從而更好的促進他們這對君臣之間的關係與感情。

所以由此也可見,在這件事情上,雍正與張廷玉之間,與其說是君臣議事,但本質上更像是一種在內心之中完成交流後,所達成的一種君臣之間的「默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讓李衛保年羹堯,真是翠兒的「婦人之見」?恰恰相反
    電視劇《雍正王朝》對於年羹堯這個雍正朝的著名人物進行了較為真實的還原,除了出身雍正潛邸這一條不太準確外,年羹堯自擔任「四川巡撫」以後的仕途軌跡基本就和劇中發展相同。拋開真實歷史,僅就《雍正王朝》的演繹橋段而言,就年羹堯在劇中的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甚至給出的「軍中將士只是軍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雍正皇帝賜其自盡都是絕對的寬容表現。但在雍正皇帝做出賜死年羹堯的決定後,有一個頗令人費解的橋段,那就是李衛夫人——翠兒的表現。
  • 年羹堯被除是因為狂妄,隆科多是為啥?雍正為何偏偏重用張廷玉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相信對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這三個人名都不陌生。這三個人都是康熙雍正年間的滿清重臣,尤其是年羹堯跟隆科多,在康熙之後的皇位繼承人之戰中,為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明知雍正派他到年羹堯處是送死,為何欣然前往?
    如果說每一部電視劇相當於一個小世界一般,那麼無疑雍正王朝這個小世界是相當完善的,很多地方都是耐人尋味的,有著諸多職場道理和人情世故,所以又被稱之為職場教科書。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個有意思的劇情,那便是孫嘉誠到底是死於雍正的設局之下,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呢?為什麼有些人覺得雍正派孫嘉誠前往西北年羹堯處分明是一個死局,為何孫嘉誠還會欣然前往呢?
  • 雍正王朝:為什麼張廷玉再三強調年羹堯該殺?其實他是為了報仇!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死可謂是驚天動地,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雍正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雖然劇中刻意描述雍正帝糾結的樣子,但並無法改變這個現實。在年羹堯之死的問題上,有好幾個人起到了助攻的作用,比如孫嘉誠、比如李紱、比如李衛。但真正迫使雍正帝下達處死年羹堯命令的,卻是張廷玉!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毫無疑問四阿哥胤禛能夠繼位,完全就是得益於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其中年羹堯對穩定西北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雍正登基後,也很重用和信任年羹堯。可惜的是年羹堯太不懂得「伴君如伴虎」這幾個字了,所以僅僅三年,年羹堯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被雍正皇帝賜其獄中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對上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下至皇子龍孫百官臣僚的刻畫細緻入微。為什麼年羹堯入朝晉見雍正皇帝時,雍正皇帝會給予其特殊優待?而廉親王胤禩也極力抬舉年羹堯?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年羹堯早日走向人生的轉折點,讓他在千夫所指之下盛極而衰。其二,眾所周知年羹堯是從雍親王府出來的包衣奴才。年羹堯既是潛邸中的老人兒,更是雍正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劍。不過居功自傲的年羹堯卻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為雍正皇帝的執政劈山開路,用不好也可能傷了雍正皇帝自己的手。
  • 雍正皇帝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何沒有向老臣張廷玉下手?
    雍正能順利即位,也是有幾個大臣穩住了局勢。外有年羹堯牽制十四爺,內有職位居高的隆科多穩定大局。可以說,雍正能順利繼位,他們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隆科多,年羹堯都被雍正除掉,只有留下張廷玉這文官大臣,這是為什麼呢?
  • 雍正王朝中為何十三阿哥朝服顏色與眾不同?年羹堯:你看看我的穿著!
    那麼這一期文章楊角風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這到底是為何?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為何阿哥們朝服顏色不同?原來是導演秘密植入的彩蛋!一、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既然是朝服嘛,肯定跟地位有關:比如如果你是皇子,那麼你的爵位就有這麼四個等級,分別是固山貝子、多羅貝勒、多羅郡王、和碩親王。那麼他們的朝服都有哪些區別呢?
  • 雍正王朝:年羹堯身敗名裂,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雍正王朝是前些年非常熱播的電視劇,即使是現如今,雍正王朝的經典程度也是無法代替的。電視劇中,演員們將雍正的勤政愛民表演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說,雍正王朝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表演,最為記憶猶新的就是年羹堯被賜死。從年羹堯被賜死之後,也代表了電視劇的高潮要過一段落了。
  • 雍正王朝:清流,到底有多可怕?孫嘉誠死後,雍正徹底輸給了他們
    很明顯,廉親王胤禩的做法並不可取,不但得罪了雍正皇帝,也並未得到清流官員們的認可,著實有點打臉。相較於廉親王胤禩,張廷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教科書」級別。來到軍機處,雍正皇帝對獨自值班的張廷玉說道:「他們都在為孫嘉誠設祭,你怎麼沒去啊?」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雍正皇帝登基後,首先解除了皇十四子胤禵的西北兵權,然後任命了「殺伐決斷、難以控制」的年羹堯接任「大將軍」,統帥二十多萬兵馬、節制西北四省。是朝廷真沒人了,還是雍正皇帝誰也信不過,才讓年羹堯擔任這個「大將軍」?朝廷並非沒人,帶兵出身,在軍界擁有極大影響力威望的胤祥就曾主動請纓,要求擔任這個「大將軍」!
  • 歷史劇《雍正王朝》為何被稱為神劇?這10個細節太經典
    《漢武大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這些經典歷史劇的背後,關係都很緊密。《雍正王朝》的整個劇情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雍正還是皇子時,籌錢賑災、追討欠債、追查頂替死囚案等劇情;二是雍正即位後,其改革措施包括攤丁入畝、一體納糧、旗人自耕自種等劇情。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這部電視劇可謂是「神仙陣容」,主角雍正帝由唐國強飾演,康熙帝由焦晃飾演,最大反派老八由王繪春飾演,職場達人張廷玉由已經逝去的杜雨露先生飾演,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年羹堯由杜志國飾演,雍正寵臣李衛由李毅飾演。可以說在眾多演員、老戲骨的演繹下,這部電視劇中的諸多歷史人物,成為大眾最認可的一版,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杜志國版的年羹堯,讓人看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以後,感覺這就是真正的年羹堯,再看其他版本的年羹堯,感覺有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是索然無味。
  • 年羹堯死在張廷玉的一句話上,三朝老臣就是厲害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年羹堯太過放肆。百官們上奏參劾年羹堯,那年羹堯接下來的命運是怎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年羹堯是曾經名動天下的大將軍,怎麼能給那些芝麻小官下跪呢?他一身布衣昂首站在杭州縣衙大堂。
  • 年羹堯被賜死後,他的家人結局如何?雍正的處理很微妙
    雖然自古以來盛極而衰的事情很多,但是年羹堯倒掉的速度之快卻實屬罕見。顯赫一時的年羹堯雍正即位後,權力最大的兩個大臣就是年羹堯和隆科多,隆科多是雍正的親娘舅,此時的雍正將年羹堯當作心腹和自己人。實話實說,年羹堯再跋扈也不可能有這麼多大罪,其實就是群臣們看出雍正的小心思,所以大家痛打落水狗。年羹堯賜死後,家人們的境況如何?給年羹堯安的這九十二款大罪中,可以處以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而有些大臣更上奏要求將年羹堯凌遲處死。
  • 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何要血洗江夏鎮?從開始,他就中了胤禛的計
    接到皇四子胤禛安排的任務以後,年羹堯先行前往南京面聖,但卻只見到了張廷玉。一番飽含深意的「禮尚往來」以後,張廷玉對年羹堯這個地方官吏予以了堪稱「金玉良言」的規勸:「但是,你要注意啊,巴州、康定這些地區漢夷雜處,最難治理,你最好是以安撫為主,諸葛亮七擒孟獲,才是長治久安之策。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 雍正為何將「鐵哥們」年羹堯賜死,是功高震主還是卸磨殺驢?
    年羹堯影視形象有人認為,年堯參與了雍正帝奪嫡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他反遭猜忌,以致被殺。年羹堯在西安總督府時,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轅門、鼓廳畫上四爪龍,吹鼓手著蟒袍,與宮廷相似。他還讓雍正帝派來的侍衛前引後隨,牽馬墜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但雍正帝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 雍正王朝:橘子、天麻、蜀錦、竹扇,年羹堯送的禮,你看懂了嗎
    橘子、竹扇、蜀錦、天麻,張廷玉為何只留下了「天麻」,還回贈了「湖筆」?年羹堯不簡單 ,張廷玉更是深不可測!「亮工」,年羹堯的「字」,在《雍正王朝》中也只有年羹堯的本主——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或者皇八子胤禩等人才會如此稱呼。稱呼對方的「字」,意在拉近兩人關係,為這次會面奠定愉快環境!
  • 雍正王朝:語言是件武器!「八王逼宮」,張廷玉為何就能鎮住場面
    這個時候,老臣張廷玉站了出來!我們先來弄明白一個問題,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的老臣張廷玉,為何直到雍正皇帝幾乎毫無辦法,甚至丟盡臉面的時候才站出來?如果雍正皇帝沒有被逼到牆角,張廷玉站出來的意義並沒有多大,甚至還有著故意獻媚的嫌疑;但此時的雍正皇帝已經無可奈何,張廷玉再站出來,勢必會得到雍正皇帝一臉驚訝、感激、欣慰甚至感動的表情。3、對於張廷玉而言,他的身上早就貼上了雍正皇帝的標籤,早就被所有人視為了雍正的忠臣。狀元王文昭,人微言輕,為何敢於在這個時候為雍正皇帝站位?因為他沒辦法,因為他身上已經有了「皇帝掌燈」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