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讓李衛保年羹堯,真是翠兒的「婦人之見」?恰恰相反

2020-12-27 清朝那些人

根據《清史稿·列傳八十二》的記載,歷史上的年羹堯在取得西北戰功以後,立馬就不再是那個號稱「三世受恩,竭力圖報」的小年了,瞧不上各地督撫、看不上御前侍衛,蒙古王公如何,當朝駙馬又如何,都要在年羹堯的面前俯首帖耳。總之,這一時期的年羹堯誓要將「作死」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

所謂「不作就不會死」,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年羹堯,終於在雍正三年喜提「大罪九十二款」,什麼「大逆」、「欺罔」、「狂悖」、「僭越」等等等等,隨便拎出一條罪行都能讓年羹堯人頭落地。

電視劇《雍正王朝》對於年羹堯這個雍正朝的著名人物進行了較為真實的還原,除了出身雍正潛邸這一條不太準確外,年羹堯自擔任「四川巡撫」以後的仕途軌跡基本就和劇中發展相同。

拋開真實歷史,僅就《雍正王朝》的演繹橋段而言,就年羹堯在劇中的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甚至給出的「軍中將士只是軍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雍正皇帝賜其自盡都是絕對的寬容表現。但在雍正皇帝做出賜死年羹堯的決定後,有一個頗令人費解的橋段,那就是李衛夫人——翠兒的表現。

年羹堯被接連貶黜成為「杭州城門看守」以後,張廷玉的幾句話直接變成了年羹堯的「三尺白綾」。這個時候,鏡頭轉到了翠兒和兒子嬉戲打鬧的鏡頭。

注意,這個鏡頭並非多餘,而是有著特殊作用的所在。

想當初,年羹堯在杭州將軍手下擔任參將的時候,李衛和翠兒還只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流浪乞丐。一定程度上講,年羹堯應該算是李衛和翠兒的半個主子,最起碼在李衛擔任「江蘇布政使」之前,年羹堯才是李衛步步升遷、徹底改變身份的「恩人」

如今,李衛已經成為「萬人矚目的封疆大吏」,於官場,實現了對江蘇官場的全面掌控,而且在雍正皇帝的絕對信任和倚重下,馬上就要升任「兩江總督」;於家庭,老婆孩子熱炕頭,其樂融融、倍加溫馨。反觀年羹堯,從威名赫赫的「年大將軍」淪落成了黃馬褂都汙穢不堪的城門看守,而且也僅有蒙古小妾的骨子裡才可能為年家留下骨血。

命運轉換,令人感嘆;但個人所為,更是令人警醒!

這個時候,李衛出現打斷了這段溫馨:

「當家的,準備一下,我要去趟杭州。皇上有旨,讓我親赴杭州賜年羹堯自盡!」

注意,這個橋段的設置更有著深層含義:李衛這次親賜年羹堯自盡的任務,如果處理不好,還真就會斷掉李衛的「錦繡前程」、「家庭溫馨」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賜死一個「連從九品都不是」的城門看守,雍正皇帝為何非要派遣時任「江蘇巡撫」的李衛親往

三方面原因:

1、給予年羹堯最後的體面

不管怎麼說,雍正皇帝都和年羹堯「知遇一場」、「主僕一場」、「親戚一場」,而且年羹堯在「九子奪嫡」和雍正皇權穩固的過程中做出了絕對不容忽視的巨大貢獻。也就是說,雍正皇帝之所以下令「賜年羹堯自盡」而不是「斬立決」、「絞立決」,就是在顧全這段特殊的感情。

就年羹堯當時眾叛親離、人人喊打的具體情況而言,恐怕也只有李衛能給予其最後的體面。

2、封口

「九子奪嫡」期間,年羹堯可謂皇四子胤禛最主要的棋子;雍正朝初期,年羹堯又在雍正皇帝的直接授意和支持下,血腥殘忍的掌握了西北大軍,為雍正皇權的穩固做出了貢獻。這中間,年羹堯掌握了雍正皇帝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這些秘密不但會嚴重有損於雍正皇帝的正面形象,甚至會動搖其統治根基。

雖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一直認為雍正皇帝不會不念舊情的年羹堯,會不會在臨死之際將雍正皇帝的隱私和盤託出,這個誰也說不好。所以,賜死年羹堯的人必須是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所在。所以,只能讓李衛親往。

3、最重要的一點——敲打李衛

曾經,高福因為「賣主求榮」被曾經的皇四子胤禛毒殺;如今,年羹堯又因為「恃功而驕」而被雍正皇帝誅殺;接下來,雍正皇帝勢必會擔心同樣出身「潛邸」的李衛,會不會步兩人後塵,會不會成為雍正皇權的背叛者。

所以,派遣李衛親往慈禧年羹堯,就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就是用以敲打李衛的最直接辦法。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看翠兒的反應:

「什麼事非得要他死?你能不能上個摺子,保他一保?」

對於翠兒的「不忍心」、「念舊情」,李衛如此回應:

「婦人之見!明著告訴你吧,換了其他人,十條命都沒了!」

再來看翠兒的回答:

「我知道,我知道,我是想起當年的事,心裡難受!」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翠兒明確知道年羹堯的所作所為,認同李衛所言「換了其他人,十條命都沒了」,她為何還要主要李衛「保他一保」?

翠兒的這個要求,真就是李衛所言的「婦人之見」

雍正皇帝前往江蘇的時候,曾經和李衛有過一段議論年羹堯的對話,對於年羹堯在西北的所作所為,雍正皇帝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你是在朕身邊長大的人,朕對你自然和對別人不同,對年羹堯也是心思!朕讓你再江蘇試行攤丁入畝,讓田文鏡在河南試行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原本還打算讓年羹堯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只是......」

李衛則立馬接上話頭:

「怎麼,年羹堯敢不聽主子的話?」

此時的年羹堯還會不會聽雍正皇帝的話,李衛會不知道?

就算朝堂之上對於年羹堯的彈劾浪潮,李衛不清楚?第一個向雍正皇帝匯報「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流言的李衛,會不清楚年羹堯在西北是個什麼狀態?

他當然知道!他之所以如此反問,就是為了撇清自己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表示自己沒有同年羹堯的私下交往,對其先行狀況也不甚清楚;同時,為了表明對雍正皇帝的忠心,還必須站在雍正皇帝的角度上給予支持和擁護。所以,反問是李衛當前最合適的回應。

等到雍正皇帝明確陳述了年羹堯的「不聽話表現」以後,李衛又給出了這樣的反應:

「既然這樣,乾脆是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鄔先生早就給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惹出天大的禍來。主子,奴才在底下聽到一句話,一直想同主子說,說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注意李衛的語言藝術:

1、提出自己的建議——「免其大將軍」

就年羹堯的所作所為,一個腦袋肯定不夠砍得,但李衛卻為何只給予了「免職」的處罰建議?

別忘了李衛和年羹堯之間的特殊關係,有了這層關係的牽絆,李衛越是要求對其嚴懲,越有著「欲蓋彌彰」的嫌疑。所以,李衛的建議只能適可而止,點到為止。

2、借鄔先生之口,表明對雍正皇帝的支持和擁護

剛剛的建議是「免職」,可借用鄔先生的話後,年羹堯就成了「遲早會惹出天大禍事」的主兒,潛在意思就是不殺不行!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讓我說,給他免職就行;但鄔先生曾經對年羹堯有過評價,您還是殺了他吧!如此,李衛既能規避嫌疑,又能明確表示對雍正皇帝的支持和擁護,可謂滴水不漏、一舉兩得。

3、「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流言作用

有了自己的建議和吳先生的提醒,李衛又提出了一個來自民間百姓的傳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這下年羹堯的罪過更嚴重了,直接衝著「篡逆」去了!

也就是說,如果張廷玉的幾句話是為年羹堯遞上了一把刀,李衛的這句話則是鍛造了這把誅殺年羹堯的刀。

總之,在年羹堯這件事上,李衛的處理必須慎之又慎、倍加小心,既不能明著要求誅殺,更不能違拗雍正皇帝的真實意圖。

對於年羹堯的處理,雍正皇帝會問及張廷玉的意見,就不會問及李衛的意見?

等到雍正皇帝問起,李衛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他的回答,就是翠兒剛才的「婦人之見」

詳盡陳述年羹堯的罪行,明確他該殺的理由,但也絕對會加上一句「婦人之見」——能不能念在昔日情分上,保他一保!

對於李衛的回答,雍正皇帝又會作何批示:

陳述誅殺年羹堯的必要和無奈,批評李衛的婦人之見!但也絕對會加上一句——換做別人,十條命都沒了!

說白了,在雍正皇帝面前,李衛既要表示絕對的服從和忠心,又要彰顯自己不忘舊情、始終如一的正面形象,更要徹底撇清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

而對於李衛,雍正皇帝要拉攏,更要敲打。

如何拉攏?讓李衛感覺到自己誅殺年羹堯的無奈,明確自己仍然是「不忘舊情、看重故人」的主子,別灰心,彆氣餒,朕還是會疼你的!

如何敲打?那在於那一句「換做別人,十條命都沒了」,這裡的「別人」是誰?是朝廷百官,更是李衛!

只是,只要雍正皇帝還有拉攏和敲打的表現,就說明雍正皇帝對李衛的信任和倚重程度仍未改變,就說明李衛在年羹堯這件事上的處理是正確的,是完美的。

現在來看,翠兒的要求還是「婦人之見」嗎?這不就是李衛用以自保,讓雍正皇帝釋去一切懷疑、保持恩寵程度的有效辦法嗎!

翠兒,一個有智慧、有心胸、不忘舊恩、不負故人的好女人!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翠兒讓李衛上書保年羹堯,李衛為何說她婦人之見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功高蓋主,最終惹惱了雍正,被關進大牢。年羹堯囂張跋扈,已經威脅到皇權,雍正恨不得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動了殺心。當時,雍正奉康熙之命,出宮前往江南賑災,年羹堯亦隨其通行。途經揚州時,他們遇上了狗兒李衛、坎兒高福和翠兒。起初,翠兒自願賣身籌錢替母親下葬,暗戀翠兒已久的李衛和高福為了替她贖身,和人販子大打出手,卻因力不敵眾險些喪命,得虧年羹堯出手相救才安然無恙。雍正見這仨人鬼靈精怪,便收入麾下,將他們帶入王府中。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年羹堯引薦的,為什麼不報恩還用計害死了?
    《雍正王朝》中最厲害的軍師,無疑是鄔思道了。在他的幫助下,四阿哥胤禎,一步步獲得康熙的青睞,最終登上帝位。
  • 雍正王朝:年羹堯身敗名裂,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雍正王朝是前些年非常熱播的電視劇,即使是現如今,雍正王朝的經典程度也是無法代替的。電視劇中,演員們將雍正的勤政愛民表演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說,雍正王朝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表演,最為記憶猶新的就是年羹堯被賜死。從年羹堯被賜死之後,也代表了電視劇的高潮要過一段落了。
  • 雍正王朝:血洗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為什麼把年羹堯關進柏林寺?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5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關注到沒有,那就是雍正帝經常手持佛珠。拿著佛珠說明他信佛,心懷慈悲,可是一旦他放下佛珠,那麼就是動了殺心,有人就要遭殃了。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就把他安排到了這座寺廟,直到事情解決,才放出來。剛剛放出來的年羹堯恭維老四胤禛說主子是菩薩,自己是護法,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5期:雍正王朝:年羹堯被關進柏林寺,為什麼出來後喊主子是菩薩轉世?
  • 雍正王朝:手握十萬精兵的年羹堯,為什麼會被幾個侍衛輕易拿下?
    年羹堯的倒臺,絕對是《雍正王朝》裡的一大看點。從煊赫一時、坐擁數十萬精兵的「西北王」,到一個破落不堪的守門小吏,年羹堯用極短的時間,就給我們演繹了一場人間慘劇。其實,年羹堯之死的本身沒有什麼值得我們過多探討的地方。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作」成那樣,他要不死,真是說不下去。
  • 《雍正王朝》裡的皇帝真是苦不堪言
    圖/《雍正王朝》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先來釐清文藝創作中歷史細節和歷史精神的關係。長久以來,圍繞所有歷史劇、歷史小說、歷史影片,都會爆發關於「還原度」的爭論:這部作品,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真相?相當一部分受眾,似乎早就在心底默認了歷史還原度高即等於藝術水平高,但這條準則恰恰是經不起推敲的。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達到了3個目的,也埋下滅亡的禍根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雍正王朝》,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在《雍正王朝》中,任伯安與欽犯劉八女躲在江夏鎮,仗著自己手中的《百官行述》,與太子胤礽討價還價。這《百官行述》可是一個大殺器,乃是任伯安在吏部任職時,偷偷記錄的朝中百官的隱私把柄。可以想像,《百官行述》無論掌握在誰手中,都可以用來禍亂朝綱!
  • 雍正王朝:詳解雍正與年羹堯的那次飯局,告訴你什麼才是權謀算計
    在《雍正王朝》裡,政治飯局也屢見不鮮。最為有名的一次,莫屬「康熙與佟國維的那場晚宴」——風輕雲淡間,兩個政治高手就完成了交易;幾乎沒有激起任何大的風波,一場由立儲而即將引爆的朝局動蕩,就散於無形。每每想來,真是令人佩服不已。其實,在《雍正王朝》裡,還有一次著名的飯局,只不過這次的「參宴者」水平參差不齊,最終談崩了。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明知雍正派他到年羹堯處是送死,為何欣然前往?
    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
  • 《雍正王朝》7位女性角色:鄭春華苦命痴情,年秋月一生被安排
    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為影視創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因此也誕生了不少經典歷史劇集,諸如《大秦帝國》、《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貞觀之治》等。前一段時間「張廷玉」扮演者杜雨露老師的去世,相信不少同學又重新刷了一遍《雍正王朝》,這部劇代表了國產歷史劇的巔峰,胡玫導演、藝術指導張黎、小說作者二月河、編劇劉和平以及唐國強、焦晃、王繪春等一批優秀演員,共同創造了這部歷史劇標杆之作。
  • 清代歷史上年羹堯妹妹與《雍正王朝》《甄嬛傳》中的年妃有何不同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是作為安撫年羹堯的籌碼嫁給了雍正。年秋月也因此和年羹堯不和,因為年羹堯的關係她不能嫁給喜歡的鄔先生。年秋月在沒有嫁給雍正的時候還經常和鄔先生一起出鏡,相濡以沫。年妃《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妹妹是個悲劇人物。那歷史上的年羹堯妹妹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解讀雍正王朝人物
    雍正王朝裡最悲催的人,坎兒,歷史上有無此人咱先不去考證就說電視中的坎兒劇情中李衛,坎兒,翠兒,三人是一同在胤禛(登基前的雍正)江南籌款賑災時候收下的,到最後李衛娶了翠兒還做了封疆大吏並且能得到雍正的信任,坎兒卻落個被逼自盡的下場。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對上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下至皇子龍孫百官臣僚的刻畫細緻入微。為什麼年羹堯入朝晉見雍正皇帝時,雍正皇帝會給予其特殊優待?而廉親王胤禩也極力抬舉年羹堯?本來年羹堯就居功自傲跋扈得沒邊了,現在又令百官跪迎,這豈不是把年羹堯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嗎?這君臣二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別看廉親王貌似抬舉年羹堯,但心中的真實意圖卻是打算將其「捧殺」!廉親王此舉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要利用年羹堯的跋扈增加百官對年羹堯的怒氣。這個時候的年羹堯最風光,正值得勢受寵之時。
  • 歷史劇《雍正王朝》為何被稱為神劇?這10個細節太經典
    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王朝電視劇對於人性刻畫的可謂是淋漓盡致,八爺這個大反派除了「壞」之外,同時也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不愧於「賢王」之名。⑥經典劇情:十三爺去世後,雍正感嘆「要是能有人叫我聲四哥多好」在十三爺去世之後,雍正和侍衛張五哥在雪地裡散步。雍正感嘆說張五哥的名字起的好,誰見了都得叫聲五哥,然後又自言自語了句,「要是能有人叫我聲四哥多好」,在大雪裡自己踱步走了。
  •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求雨為什麼能成功?這早在他意料之中而非巧合!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17期)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玄幻的地方,比如伯倫不歸酒樓的算命超準的神秘道士,比如神機妙算近妖的鄔思道,再有就是久旱無雨的京城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只是,在年羹堯平定叛亂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久經沙場、深通軍事的年羹堯,都不知道叛軍主力何在;為何從未參與到軍事行動,甚至從未到過西北的鄔思道,就能明確叛軍主力就在法輪寺?其實,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年羹堯一直在「知而不道」,鄔思道則是「道而不知」。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是在聽了張廷玉勸諫後,才下決定賜死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將年羹堯不斷貶謫,但是他卻頂住百官的壓力,始終沒有下令將年羹堯處死。直到在聽完張廷玉對其的進言之後,雍正這才最終下定了決心,賜年羹堯以自盡。實際上,張廷玉向雍正諫言處死年羹堯,這其中既有「於公」的成分,當然也有他的「私心」。而對於雍正來說,他看似遲遲不肯下最後的決定,其實也是一直在等待著張廷玉的這番勸諫。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嶽鍾琪為什麼劃破自己的臉?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0年之久,歷經市場多年考驗,並沒有泯然眾人矣,反而是經久不衰。它為什麼可以做到20年而不被觀眾遺忘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細節打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使人不只是很有年代代入感,細細琢磨下,更是發現背後大有深意。所謂細節之處的經典,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於人物細節上把握得登峰造極,並非是一會有一會沒有的。
  • 《雍正王朝》第42集故事梗概(配有本集視頻) // 年羹堯被關進柏林寺,為什麼出來後喊主子是菩薩轉世?
    >《雍正王朝》第42集故事梗概胤祥臨死之前,告誠雍正要小心弘時。弘晝卻搞了一個活出喪,說自己七天之內不能出門,否則會有血光之災……視頻:延伸閱讀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關注到沒有,那就是雍正帝經常手持佛珠。拿著佛珠說明他信佛,心懷慈悲,可是一旦他放下佛珠,那麼就是動了殺心,有人就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