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00%投入研發,「技術流」雲知聲闖關科創板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中國AI獨角獸們正開啟登陸資本市場大潮,繼寒武紀、奇安信之後,又一AI獨角獸企業——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知聲」)也於日前被上交所正式受理科創板IPO申請。

根據云知聲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信息顯示:該公司擬採用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發行不超過2025萬股,發行完成後總股本不超過8091.92萬股。

研發先行型企業

對於雲知聲這家企業,個人傾向於認為其是一家研發先行、苦練內功的人工智慧企業。

為什麼這麼說?

研發投入比列或是最好證明。

招股書信息顯示:最近四年,雲知聲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107%。

具體而言: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00億元、1.53億元、2.58億元和0.92億元,分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163.55%、77.62%、117.78%和109.14%。

此次上市所募資金的主要用途,依舊是用於研發投入。

信息顯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項目、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作為技術地基的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項目和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是此次募集資金的最大投入方向,將分別投入資金約3.01億元和約3.17億元。

研發投入與科技創新呈正相關

於現實而言,高科研投入與科技企業持續創新,事實上正呈現出頗強的正相關,可說是高研發投入其實是科技企業實現當前競爭力與未來長遠發展的立足之本。

畢竟,科技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需要優秀的人才聚集,需要企業捨得砸錢,耐得住寂寞。

這一點在無數成功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中,已然被無數次驗證。

縱觀三星、華為、微軟、谷歌、蘋果等一眾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技網際網路創新企業,高研發投入一直都是他們的標配——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行》中,他們都是位列全球前二十名的存在。

數據顯示:具備屏幕、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等全產業鏈優勢的三星,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34億歐元;以谷歌搜索、安卓系統、X部門、阿爾法狗開啟全球人工智慧第三次熱潮的全球網際網路巨頭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8年研發投入與三星比肩;實現雲計算成功轉型的微軟,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23億歐元;而大家更為耳熟能詳,被視為國內科技自主創新標杆的華為,在2018年研發投入就高達113億歐元,近十年來其累計研發投入已達到6000億元。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以來都對雲知聲這種在科技創新上高投入的公司,頗具好感,看好其長遠發展的原因所在。

雖然從研發資金的絕對投入來說,雲知聲當前的資金投入距離華為、谷歌、三星、蘋果這些巨無霸企業,還有相當差距,但至少在他過往的行動中,我看到了這家公司對科技創新投入的堅持與毅力,而這正是立足長遠發展的科技企業所需要的品質。

高研發投入佔比正持續為雲知聲貢獻正向收益

事實上,從雲知聲當下發展來看,也能發現其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佔比,正為其帶來持續正向效益,構建競爭縱深,為其長遠發展也或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我們所見,依託高科研投入佔比,雲知聲這家為企業和客戶提供智能語音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正構建起具備技術縱深的全面的人工智慧技術矩陣,實現了人工智慧「算力+算法+數據」三駕馬車協同發展、「雲端芯」生態閉環初步構建。

特別是在我們一直以來被卡脖子的晶片領域,雲知聲已成功推出多款人工智慧晶片,用於服務其產品解決方案發展——2018年,「雨燕」人工智慧語音晶片便已交付合作夥伴;2019年,車規級晶片「雪豹」和智能家居領域晶片「蜂鳥」又被陸續推出,並啟動具備「圖像+語音」多模態交互功能的晶片「海豚」的研發。

持續的研發投入,事實上也正構築起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護城河。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7月31日,雲知聲共計取得90項發明專利和104項軟體著作權,這在初創科技公司中,已然難能可貴。

正是高研發投入帶來的其在信號降噪增強、語音識別、聲紋識別、語音合成、口語理解、機器翻譯、知識圖譜、人工智慧晶片核心IP等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雲知聲的技術解決方案,正成為國內眾多科技大企共同選擇,實現了多領域落地。

從其官網公布信息來看,格力電器、中國平安、世茂集團、華為、中國電信、民生銀行、美的集團等都是其合作夥伴,可以說是虹吸效應初顯。

而這些知名大企能在為數眾多的AI產品解決方案中選擇雲知聲作為合作夥伴,這一方面證明了雲知聲產品解決方案的技術先進性與市場競爭力,而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市場對創新者的獎賞。

寫在最後:

於資本市場而言,太多的人並關心長遠競爭力的構建以及隨之而來的科研投入,反而是想撈快錢,但這種短視行為,對有志於長遠發展的企業而言,顯然是格格不入的。

企業若真的想要獲得數倍乃至是數十倍的收益,必然需要以耐心澆灌。

對此,個人認為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可謂一針見血。

評論文章中談到: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

在此,再看雲知聲的高科研投入佔比,我們或能有更深的理解與認知。

可以說,雲知聲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佔比以及此次的IPO申請,其實是正在演繹「竹子定律」——一棵竹子在前面數年時間裡,僅僅能長3釐米,但過了臨界期,積蓄了足夠能量,竹子便會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長,僅僅用六周就可以長到15米。

所以於雲知聲而言,個人認為其當下在人工智慧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的全方位布局,也為其未來取得更大發展機會埋下了種子,就猶如竹子在實現瘋狂生長前的時間裡,早已將根須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寒武紀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00%
    雖然大環境影響下,AI晶片迎來了機遇,但眾所周知,晶片行業門檻高、研發投入高。而這也決定了,晶片行業並不能一蹴而就,積累是必經的過程。所以,在保證研發投入的前提下,才能有力支撐產品輸出和技術迭代,才能在更新速度要求極快的AI晶片行業中,搶到先機。
  • 因兩個「70%市場佔有率」 科大訊飛質疑雲知聲數據失實
    [PConline資訊]12月14日消息,今年11月3日,國內AI企業雲知聲向科創板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擬科創板上市。雲知聲提交的招股書中披露,其「在智慧醫療領域,公司語音病歷錄入系統優勢地位顯著,市場佔有率高達70%」,「公司目前在家電智能語音模組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已達70%。」
  • 深陷虧損的雲知聲遭質疑,被奶大的獨角獸真正的難題還在下半場
    在CV四小龍之後,AI語音領域獨角獸企業雲知聲也瞄準AI語音第一股的旗號向科創板衝刺。沒出意外,雲知聲不僅與此前一眾AI獨角獸一樣面臨高額虧損,之外,毛利率更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也因此業界對於雲知聲的質疑不斷。
  • 雲知聲IPO:不敵百度被迫退出智能音箱 突擊綁定世茂「粉飾」業績?
    11月,雲知聲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擬採用第二套上市標準,即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潤為-4.6億元元。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研發投入的加大,預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
  • 極米科技專利訴訟「花錢消災」 闖關科創板難言坦途
    今年5月,上交所披露了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書,其擬在A股科創板IPO,擬募集12億元資金,主要用於智能投影與雷射電視系列產品研發升級及產業化等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在行業爆發階段快速成長,極米科技成為國內「投影儀一哥」,但面對當下海內外市場均承壓的現狀,極米科技或將告別高增長時代。
  • 科大訊飛「打假」雲知聲,創始人為同門師兄,自身被質疑造假
    如果科大訊飛將上述生態廠商的智能語音病歷收入納入統計,雲知聲語音病歷的市場佔有率將進一步降低。此外,除了語音病歷使用場景,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還在慢病隨訪、慢病管理等領域進行全面布局,並已形成了規模化應用的案例。科大訊飛表示,公司在醫療領域的智能語音應用,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營收規模上,均遠超雲知聲。
  • 雲知聲上市之路「十八彎」:市場佔有率的「面子」與虧損的「裡子」
    雲知聲深陷科大訊飛「打假」風波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6月29日,是一家提供智能語音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CEO為黃偉。據中國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報告2019》顯示,雲知聲的估值為12億美元。
  • 科大訊飛「打假」雲知聲,創始人為同門師兄,自身也曾被質疑造假
    如果科大訊飛將上述生態廠商的智能語音病歷收入納入統計,雲知聲語音病歷的市場佔有率將進一步降低。此外,除了語音病歷使用場景,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還在慢病隨訪、慢病管理等領域進行全面布局,並已形成了規模化應用的案例。科大訊飛表示,公司在醫療領域的智能語音應用,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營收規模上,均遠超雲知聲。
  • 雲知聲三年半積虧7.91億元,產品不盡如人意毛利率極低
    被前員工、合伙人爆料管理混亂,三年半內累積虧損7.91億元,巨額的研發投入卻換來產品「折戟沙場」,甚至當前連如何商業化落地都尚在摸索中,這樣的一家企業欲赴科創板「吸金」能否成功?第一,雲知聲的核心產品——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本身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易被潛在競爭者逆襲,難以形成技術優勢;第二,雲知聲合作的客戶對其產品並不具依賴性,但云知聲極其依賴下遊客戶。
  • 科創板50ETF值得買嗎?科創板50ETF投資價值與風險
    正值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科創板又迎來了新的公募產品。據悉,已有四家公募基金公司申報了科創板50ETF,那麼對於這個工具我們就需要了解他的特點。和美股相比,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的主要行業集中在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消費等領域,而以滬深300指數成分為代表的A股市場過去仍以傳統行業為主,也正因如此,投資人的投資偏好和習慣在過去二十年間仍以追逐周期的漲跌為主。  更重要的是,科創板帶來了A股價值投資邏輯的轉換,從過去的追逐周期逐漸轉換為「科技牛」龍頭價值投資的思路,這也間接說明了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升級,正在向技術創新邁進。
  • 成立10年仍虧損, 兩起訴訟纏身, 河南仕佳光子闖關科創板
    雖然已經成立10年,但至今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PO這條路上瞄準了給予科技企業極大空間的科創板。上交所官網3月24日晚間顯示,河南仕佳光子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得受理, 成為光通信領域首家闖關科創板的企業。
  • 12科創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突出
    綜合研發投入和營業收入計算,前沿生物(688221.SH)、君實生物(688180.SH)、寒武紀(688256.SH)等公司的三年研發投入佔比(指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下同)排名前列。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生物產業整體三年研發投入佔比領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一比例也超過10%。需要提醒的是,研發投入強度與公司所處行業以及發展階段有關。
  • 【睿嘉資訊】2021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78億元、雲知聲被終止科創板上市審核、奈雪的茶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
    1、雲知聲被終止科創板上市審核據悉,雲知聲於2020年11月3日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科創板上市,曾計劃募資9.1億元,中金公司擔任保薦機構兼主承銷商,國泰君安為聯席主承銷商。據接近公司的內部人士透露,之所以撤回是出於公司戰略發展因素考慮。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為企業和用戶提供智能語音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目前服務主要涵蓋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智慧物聯解決方案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服務。
  • 湘企再獲「上市門票」華納藥廠科創板IPO過會
    原標題:湘企再獲「上市門票」華納藥廠科創板IPO過會   參加「
  • 雲知聲披露招股書 市佔率過高引投資者質疑
    雲知聲據招股書,公司通過與格力等白電巨頭合作,在白電市場市場佔有率高達70%;在智慧醫療領域,公司語音病歷錄入系統優勢地位顯著,市場佔有率高達70%。據了解,雲知聲這兩個領域的市佔率數據均來自灼識諮詢數據。對於雲知聲在這兩個領域的市場地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科大訊飛發出提問。
  • 從「芯」看世界:雲知聲驚豔亮相數字中國展
    在籤約活動現場,雲知聲創新事業部總裁陳吉勝與廈門市集美區副區長李宗澤、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林衛東籤訂新一代人工智慧語音晶片研發項目。三方將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強強聯合、攜手發展,為廈門乃至福建人工智慧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動力。未來,雲知芯將積極與本地晶片製造企業合作開展晶片流片、量產業務,撬動AI以賦能IoT,助力數字福建建設。
  • 首批4隻科創板50ETF16日上市
    作為跟蹤目前科創板唯一指數科創50指數的ETF,科創50ETF的上市,正式拉開了二級市場科創板指數化投資大幕。具體來看,首批4隻科創50ETF基金產品中,各家基金公司都安排了經驗豐富,行業內資深的基金經理管理。日常管理費率及託管費率相同,分別為0.50%、0.10%。持有人結構方面,4隻產品均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 柔宇難再神秘:完成上市輔導後 營收利潤研發情況將公開
    此前,柔宇科技籌備赴美IPO,隨著今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柔宇科技轉向登陸科創板。據彭博社報導,柔宇科技計劃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最高籌資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億元),估值可能會達到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5億元)以上。
  • 複合薄膜材料供應商萊爾科技闖關科創板
    據了解,功能性塗布膠膜屬於高技術的膠膜材料,長期以來由國際廠商主導,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萊爾科技表示,通過自主研發多種膠粘劑配方,公司掌握精密塗布技術,能夠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多種高端功能性塗布膠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