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00%

2020-12-25 騰訊網

提及「晶片」這一關鍵詞,很多人不禁會侃侃而談,當下這個領域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並且與AI、雲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熱詞,成為了透露未來趨勢的風向。

在人工智慧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境況下,人工智慧在很多領域都有突破,行業對晶片有了更大更新的需求。因此,與算法結合的AI晶片成為風口之一。

雖然大環境影響下,AI晶片迎來了機遇,但眾所周知,晶片行業門檻高、研發投入高。而這也決定了,晶片行業並不能一蹴而就,積累是必經的過程。所以,在保證研發投入的前提下,才能有力支撐產品輸出和技術迭代,才能在更新速度要求極快的AI晶片行業中,搶到先機。

近年間,在國內AI領域逐漸嶄露頭角的寒武紀,也是在不遺餘力的研發投入和下苦功夫搞技術的情況下,才慢慢壯大起來。據公開數據顯示,寒武紀2020年上半年寒武紀研發投入27,739.22萬元,同比增長109.06%,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18.10%。

對於寒武紀這樣的研發投入力度,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究竟如何?那麼我們再來看另外一組數據統計:截至8月17日,45家科創板公司發布的半年報合計研發費用為24.14億元,同比增長15.5%,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2.81%。

相較寒武紀與其對比之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寒武紀「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以及「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分別為其他科創板企業的7倍和24.8倍。寒武紀的研發投入力度不可謂不大,畢竟遠遠超過了科創板的平均值。

再來翻看寒武紀前三年的研發投入數據,寒武紀在2017-2019年間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00%。

而寒武紀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寒武紀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合計8.13億元,處於行業的較高水平。

這樣的研發投入,自然換取的是效率的產出。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晶片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晶片設計公司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

自2016年3月成立以來,寒武紀先後面向端、雲、邊三大場景分別推出了三種類型的晶片產品:終端智能處理器IP: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IM系列處理器;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思元100及加速卡、思元270及加速卡、還有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思元290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思元220及加速卡。

晶片產出的同時,寒武紀專利數上的表現也較為突出。據寒武紀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寒武紀新增申請的專利為204項,新增已獲授權的專利為110項;截至2020年6月30日,寒武紀累計申請的專利為1929項,累計已獲授權的專利為151項。此外,寒武紀擁有軟體著作權56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3項。

寒武紀在努力「一根筋」的做晶片。AI晶片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為了在以後「釣到更大的魚」,寒武紀必須持續研發、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資者將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寒武紀人工智慧處理器的設計目標是「面向人工智慧領域的通用處理器」,所以需要智能處理器既需要支持智能計算中最重要的運算-矩陣或高維張量運算,也要支持一些機器學習算法中的零碎運算-向量和標量,並且大部分晶片面積高維張量為主,這樣便於保持高效能。同時寒武紀在雲端、終端以及邊緣端都採用統一的軟體架構及指令集,對編程也非常友好。

技術與研發並行下,寒武紀同時也在尋求資本助力,發展的步伐走得更加穩健起來。寒武紀在今年7月20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受到了引發投資者追捧,寒武紀的市值曾一度超1100億元。

無疑,資本追捧背後,寒武紀正處於黃金髮展期。在人工智慧的機會窗口,一如寒武紀CEO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徵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面對這片藍海,寒武紀在不斷的突破著。這點,從寒武紀在財報中展現的收入結構的明顯變化,可以看出端倪。

2017-2018年,寒武紀99%的收入來自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寒武紀新增了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到了2020年上半年,寒武紀前期的布局更是逐漸「開花結果」。報告顯示,寒武紀在2020年上半年,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收入為997.51萬元,主要系2020年寒武紀的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產品實現規模化銷售;寒武紀的基礎系統軟體收入為1,000.80萬元。

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寒武紀在2019年11月剛剛推出的邊緣端產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得以規模化應用,營收實現0的突破,貢獻了997.51萬元的收入,而基礎系統軟體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萬的營收增長。

寒武紀強勢的產品及生態布局,亦是其持續性投入研發的成果。考慮到寒武紀的品牌影響力、所在晶片設計行業空間廣闊、下遊雲邊端應用廣闊,寒武紀未來的走勢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IPO徵途:研發費用高企 經營現金流三年淨流出
    查閱招股書,《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寒武紀營收狀況較好,不過遠超營收的研發投入令該公司盈利狀況持續惡化。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高研發高投入高成本,是科技公司的命脈,但也意味著高風險。在大環境不景氣、需求乏力或技術跟不上的時候,將會十分危險。照此看來,如何在盈利與研發投入之間實現平衡值得仔細思量。
  • 12科創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突出
    12家科創板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突出丨科創之星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而前沿生物、君實生物、寒武紀等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排名前列。綜合研發投入和營業收入計算,前沿生物(688221.SH)、君實生物(688180.SH)、寒武紀(688256.SH)等公司的三年研發投入佔比(指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下同)排名前列。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生物產業整體三年研發投入佔比領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一比例也超過10%。需要提醒的是,研發投入強度與公司所處行業以及發展階段有關。
  • 寒武紀前三季度虧損3.1億
    29日,寒武紀股價上揚後小幅下跌0.42%,報收183.12元,總市值732.7億元。  寒武紀28日發布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9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10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幅度收窄47%。
  • 營收100%投入研發,「技術流」雲知聲闖關科創板
    根據云知聲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信息顯示:該公司擬採用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發行不超過2025萬股,發行完成後總股本不超過8091.92萬股。研發先行型企業對於雲知聲這家企業,個人傾向於認為其是一家研發先行、苦練內功的人工智慧企業。為什麼這麼說?研發投入比列或是最好證明。招股書信息顯示:最近四年,雲知聲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107%。
  • 三年研發費用僅佔營收1.8% 立方製藥應收帳款高企再次衝擊IPO
    來源:投資者網導語《投資者網》向勁靜五年前,立方製藥因保薦機構緣故撤回上市申請;過去三年,公司研發費用合計為7962.2萬元,僅為同期市場推廣費總額的1/6,而且也僅佔同期42.42億元營業收入總額的1.8%。
  • 寒武紀的寒武紀
    以至於在招股書中,寒武紀也在特別風險提示中明示:公司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及持續虧損的風險。數據顯示,在失去大客戶華為之後,2019年,寒武紀IP授權業務在主要營收中的佔比驟降至15.49%,以至於招股書中不得不提及:公司未來IP授權業務的持續增長取決於能否成功拓展新客戶和繼續與存量客戶維持合作。
  • ...1000萬輛自主車企居首 28天「閃電過會」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5.78%
    9月底,吉利汽車科創板IPO過會,從申請被受理到成功過會僅用時28天,也成為首個在科創板上市的整車企業;10月底,吉利汽車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連續4年實現年銷量突破100萬輛,也成為國內首個乘用車產銷千萬輛的自主品牌車企。有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將加速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下一個千萬銷量有望在六七年內實現。」
  • 痛失「金主」後閃電上會 寒武紀下一步怎麼走
    但也有市場人士預測,寒武紀的市場估值水平有望超過400億元。數據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但由於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寒武紀2017-2019年均處於虧損狀態,分別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3.81億元、-4105萬元、-11.79億元,經計算,近三年寒武紀合計虧損約16億元。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晶片行業在研發階段非常『燒錢』,公司成長前期虧損也屬於正常情況」。
  • 高研發投入帶來業績長牛 藍思科技將創新寫入企業基因
    在2020湖南製造業企業100強榜單中,這一批先進企業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新產品、新技術引領市場。WIND數據統計顯示,湖南累計有11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家公司2019年合併報表的包含費用化和資本化在內的研發費用合計支出159.05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2家,超過2億元的有15家。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據該司招股書資料顯示,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連續三年,寒武紀研發費用分別為 2986.19 萬元、24011.18 萬元和 54304.36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380.73%、205.18% 和 122.32%,研發費用比營業收入還高,這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顯得尤為寶貴。
  • 寒武紀中標3億元新項目,上市5個月市值蒸發超500億
    而海思作為第一大客戶,在寒武紀2017年-2018年的營收中佔比高達97%以上。該公司坦言,「失去」華為後,短期內難以開發同等業務體量的大客戶。招股書截圖2019年,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取代華為成為寒武紀第一大客戶。
  • 寒武紀的選擇:最艱辛但走通了以後最寬廣的路徑
    但晶片行業也可以說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才能確保研發投入、研發速度。同時,做晶片產品從來都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真正打造出好的產品需要經歷迭代,完善兼容性、算法生態等一系列細枝末節的事情。寒武紀CEO陳天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做晶片要腦子一根筋,要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捂得緊口袋,扛得住批評。」
  • 2019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報告出爐 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
    記者從該報告中獲悉,2019年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3%;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5年前增加一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始終處在全國前兩位。根據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1163.86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百分點;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961家,高新企業總數突破1.2萬家,比2014年增長121%。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累計達2155家。《報告》顯示,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 寒武紀順利通關,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35歲...
    寒武紀的董事長陳天石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  不過,對於超資金投入的晶片行業來說,成長期企業通常難以盈利。2017-2019年,寒武紀合計虧損超過16億元,三年研發費用也節節攀升。在大客戶華為海思「自謀出路」之後,寒武紀2020年的業績情況仍不容樂觀。  小小一塊晶片,引無數企業競折腰。
  • 一線城市研發投入佔全國1/4 尋找新一線科創潛力之城
    其中,北京是唯一一個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遙遙領先。在統計體系中,R&D統計對象主要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規上企業三大科技活動主體。前兩者大量聚集於北京,因此北京承擔了較大的基礎研究重任。以2018年的情況來看,北京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的比重高達25.5%。與此同時,北京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樣位列全國城市第一。
  • 百濟神州百億融資背後:淨虧損大增,研發佔比遠高同行
    百億股權融資交易細節,百濟神州以每股普通股14.2308美元的購買價出售,向特定現有投資者以註冊直接發行的方式發行145.838.979股,約佔發行後股份總數12.5%。其中,作為百濟神州唯一的全程投資機構,高瓴資本認購了其中不低於 10 億美元的份額。這也是高瓴資本連續第八次投資百濟神州。
  • 寒武紀:前三季營收同比增長43% 淨利虧損3億元
    摘要 【寒武紀:前三季營收同比增長43% 淨利虧損3億元】寒武紀(688256)10月28日晚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8億元,同比增長42.97%,主要系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業務、智能計算集群業務等收入增長所致;淨利虧損3.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
  • 格林生物創業板IPO獲受理:今年上半年境外銷售佔總營收的84.74%
    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銷售額佔總營收的84.74%格林生物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888.8889萬股,擬募資3.68億元,將用於年產5182噸高級香料改造升級及新增年產3500噸高級香料項目、企業研究院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項目。
  • 寒武紀抓住了AI晶片的時代機遇
    艾瑞諮詢預計,AI晶片的市場空間在2022年有望超過500億美元,是2018年的11.7倍;未來5年,增長有望達到10倍。AI晶片是時代機遇,更是技術所需,在這波崛起的潮水中,寒武紀走在了前方。整個行業對於晶片的生意有一個共識,如果想要持續發展,不能僅僅是單一場景的一顆晶片,而是應該儘可能研發推出覆蓋人工智慧整個業務線的多種晶片,形成產品的系列化和體系化。
  • 是該為硬核創新的寒武紀說句公道話了
    然而,離開華為後的寒武紀,過得好麼?好不好,數據說話,從寒武紀披露的招股書來看,這家年輕的科技創新公司在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02.52萬元和44,393.85萬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5%及279.35%;2017-2019年,公司營收增長超過50倍,營收實現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