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研發投入佔全國1/4 尋找新一線科創潛力之城

2020-11-20 硬派網

一線城市研發投入佔全國1/4 尋找新一線科創潛力之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020-11-18 16:56:02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的地位愈發突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是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首次提出的戰略布局,與此同時,它又是與中國對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和謀劃部署一脈相承的。

關於這一戰略布局,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解讀稱,當前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關和應急攻關的體系化能力,統籌布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國際上,通常採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研發投入)22143.6億元,同比增長12.5%,與GDP的比值為2.23%。

在大國內部,城市很大程度成為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基本單元,同時也是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

可以預期的是,R&D經費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有更大的潛力,從而給整個城市帶來更強的發展後勁。而頭部城市的創新引領,將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基於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4個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考察其2019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由於武漢、長沙、瀋陽及青島2019年的相關數據暫缺,故最終進入統計的城市有15個,從2019年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計,排名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成都、合肥、東莞、佛山和鄭州。

一線城市研發投入佔全國1/4

2019年,北上廣深的研發投入總和為5764億元,佔全國的比例高達26%,足以印證其在全國創新格局中的引領作用。

其中,北京是唯一一個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遙遙領先。在統計體系中,R&D統計對象主要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規上企業三大科技活動主體。前兩者大量聚集於北京,因此北京承擔了較大的基礎研究重任。以2018年的情況來看,北京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的比重高達25.5%。

與此同時,北京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樣位列全國城市第一。2018年,北京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為41.7%。

上海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1524.6億元,排在第二。2016年,上海以張江地區為核心承載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而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的任務包括通過集中建設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開展重大前沿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等。

2019年,上海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細胞》發表論文共計87篇,約佔全國總數的28.4%。企業的表現同樣亮眼,2019年上海有13家企業登上科創板,數量居全國第一。

如果說北京、上海都是科研院所和企業「兩條腿走路」,那麼第三名深圳的特色更多是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龍頭企業尤其發揮了帶動作用。

以華為為例,2019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達到1317億元,如果讓華為參與城市排名,可排在第四。當然,因為公司全球性的布局,華為的研發支出並不完全集中在其總部所在地深圳。

但深圳長期以來缺乏大院大所,導致基礎研究成為一塊短板,尤其是深圳的一些企業率先走到了創新「無人區」,更是有著「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一個新的趨勢是,深圳正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今年1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正式施行,深圳在全國率先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市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應當不低於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

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研發投入為677.74億元,儘管在15個城市中位列第四,但與前三名卻拉開了較大差距。從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來看,廣州僅為2.87%,在15座城市中排名較為靠後,甚至略低於廣東全省2.88%的水平。

一方面,作為商貿之都的廣州,仍待發展更多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領軍型創新企業。另一方面,部分潛力較大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規模效應還未釋放,對高新技術產業化推動力不足。這兩個方面,也是廣州未來科技創新的突破點。

尋找新一線科創潛力之城

從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看,北上深之外,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和成都處於第二梯隊,研發投入均在400億元以上。其中,廣州和蘇州超過600億元,杭州超過500億元。

縱向對比來看,從2015年到2019年間,蘇州的研發經費從388.6億元增長到625.2億元,佔GDP的比重由2.68%增長到3.25%。

同期,杭州的研發經費從302.19億元增長到530.4億元,佔GDP的比重也由3.06%增長到3.45%。

短短4年的時間裡,蘇州和杭州的研發經費投入都增加了200多億元。相似的成績背後,對應的卻是兩座城市不同的創新底色。

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杭州則在數字經濟崛起的浪潮中順流而上,現在更是致力於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有升亦有降。天津2015年研發投入為510.2億元,但到了2019年,降至僅463億元。這當中或許有統計數據調整的因素,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天津在經濟轉型期,科技新動能相對後勁乏力。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今年8月初統計的數據,天津儲備IPO企業僅7家,且多以傳統製造企業居多,而杭州、蘇州、成都等市儲備企業均超過20家,南京、東莞、佛山等地也均有10家以上企業排隊。

在上述15座城市中,鄭州的研發投入絕對值排名墊底,低於廣東省的東莞和佛山。如果以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來計,則是直轄市重慶墊底,僅為1.9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6年,重慶曾印發《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625億元左右,佔GDP比重達到2.5%以上,力爭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485億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重慶距離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從R&D佔GDP的比重來看,西安成為黑馬,這一比例達到5.2%,僅次於北京的6.31%,在新一線城市中更是「獨樹一幟」。

從構成來看,西安來自科研院所R&D經費一直佔比較高,這主要是由於西安擁有省部屬、軍工科研單位較多。根據西安披露的2017年的詳細情況,科研院所R&D經費為180.4億元,佔全市R&D經費的50.1%。此外,高等院校的R&D經費佔比為8.3%,規上企業的佔比則為41%。

2019年,西安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3673家,不僅遠落後於一線城市,與杭州、成都、武漢、南京等也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西安屢屢提及打造「硬科技之都」,一方面,西安有著可以依託的科教資源,但另一方面,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激活、轉化並非易事,這有賴於科技體制改革、市場化的環境、適宜民營經濟生存的土壤以及產業鏈、人才支撐等,這些都是西安將長期面臨的挑戰。

相關焦點

  • 15座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出爐!京滬深規模超千億,西安強度列第二
    可以預期的是,R&D經費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有更大的潛力,從而給整個城市帶來更強的發展後勁。而頭部城市的創新引領,將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基於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4個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考察其2019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 誰是科創之星?12科創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突出
    來源:投資時報誰是「科創之星」?12家科創板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突出丨科創之星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而前沿生物、君實生物、寒武紀等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排名前列。
  • 迪卡儂運動大數據,解讀新一線城市無限潛力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密切關注著體育運動與城市生活發展的關係。運動是特殊的城市文化現 象,各式運動場景構成了城市裡參差多態的運動空間,也成為了城市活力的有機組成部分。 運動,作為一座城市的活力名片,正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最佳註腳。2020 年,迪卡儂深挖旗 下80 個運動品類,揭示出更多新一線城市的無限潛力,為城市活力注入新鮮可能性。
  • 2019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報告出爐 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
    記者從該報告中獲悉,2019年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3%;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5年前增加一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始終處在全國前兩位。《報告》共設6大板塊、18個章節,濃縮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如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等重大成果,以及科改25條出臺等,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報告》還突出了如科創板開板等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據悉,《報告》將作為公開出版物向社會發布,並對核心內容進行英文翻譯,向全球宣傳和展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取得的進展與成果。
  • 2017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排行榜出爐 成都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成都作為演藝娛樂市場潛力巨大的一座城市,近年來,成都文化消費市場發展勢頭強勁,電影市場也非常火熱。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日前,2017年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排行榜正式出爐,成都以16.94億元的票房收入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4大一線城市,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 一線及新一線城市5成租客月租金低於3000元
    一份針對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租房人群的調研結果顯示,在租房更關注的因素中,有35.3%的人選擇了房屋的居住安全性,其次為房屋周邊的生活配套情況、周邊交通是否通達。所租房屋的租金是否合適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大部分租客可接受的月租金在3000元以下。
  •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
    來源:新財富雜誌深北上廣居榜首,區域中心城市及長三角珠三角表現突出,東北整體落後。百強城市以全國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創造約73%的GDP,佔全國商品住宅銷量的約62%。基本面: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1)榜單概覽:2019年深北上廣穩居中長期發展潛力榜單前4名,二線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位居前十;東部地區有32座城市進入前50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表現尤其突出;東北地區有超八成城市位於200名之後。百強城市以全國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創造73%的GDP,佔全國商品住宅銷量的62%。
  • 我國具有「潛力」的二線城市,佛山、合肥上榜,有望成為新一線
    我國的這些二線城市,現在的發展都很快,它們很快就要和省會城市走向一體化了,雖然某個城市今年下降到了新一線城市的排名,但城市GDP超過了1.1萬億,甚至很多新一線城市更優秀的城市,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我國具有「潛力」的二線城市,佛山、合肥上榜,有望成為新一線。
  •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深圳第一…
    基本面: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1)榜單概覽:2019年深北上廣穩居中長期發展潛力榜單前4名,二線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位居前十;東部地區有32座城市進入前50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表現尤其突出;東北地區有超八成城市位於200名之後。百強城市以全國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創造73%的GDP,佔全國商品住宅銷量的62%。
  • 我國這個城市,新一線排名墊底,卻潛力無限,或成東南亞門戶城市
    我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些成果是在各兄弟省的努力下,和勤勉有智慧的中國人一起努力的結果,在我國很多城市,經濟發展非常良好,形勢喜人,例如,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已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 2019: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
    十大城市土地面積合計17.3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1.8%;2018年經濟總量20.6萬億元,佔全國的22.9%;常住人口1.4億,佔全國的10.3%;A+H股上市公司市值76.6萬億元,佔全國的72.3%。
  • 前三季度航空貨運排行榜:新一線增速力壓一線城市 鄭州、杭州兩位...
    前三季度,以鄭州和杭州為代表,新一線城市的航空貨運量增速明顯高於一線城市。 中國民航局日前發布消息稱,今年前三季度,民航完成貨郵運輸量476.5萬噸,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7.4%。截至目前,國內主要機場已發布前三季度貨郵數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從城市維度,對在疫情背景下的城市航空貨運市場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 新一線頭部城市紛紛對標廣州!「蓉渝漢寧杭」有機會超越廣州?
    但今天我國的經濟發展正逐漸走向「大均衡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內陸城市崛起,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開啟大陸時代,經濟發展重心持續向內陸移動則在不斷地加碼內陸發展,諸多新一線城市都以衝進一線城市為發展目標,而廣州為什麼是他們的首選目標呢?
  • 浦江之畔,科創板「聯動」三重奏
    聯動科創企業和資本市場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科創板開板之日曾講到,科創板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發展壯大,二是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作用。   開板至今,科創企業躍躍欲試。
  •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成都蟬聯新一線榜首,合肥、佛山首次入圍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堅持在這段特殊的日子發布《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是希望能持續觀察每年城市的變化,待追溯之時有一個可比的參照。《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評估的是城市在2019年的發展情況。
  • 國內3大「潛力」城市,發展迅速不容小覷,即將成為「新一線」!
    自從國家開發西部地區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現在還有一些美麗的城市。重要的是,這些地方未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新一線」城市。成都這座城市的美麗不能簡單地用語言來描述。
  • 廣東「最可惜」的城市,經濟實力超新一線,卻只是一座二線城市
    人生的路上總是充滿期待,期待一個人,期待一座城,期盼圓滿的生活,期盼美好的風景,在這裡,看到更多風景,知道更多城市,看到你的期盼,點燃生活的熱情。作為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廣東省的 gdp總量一直居全國之首,許多小兄弟都是廣東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對此應感激不盡。這兩個一線城市既強大又光彩照人,不僅讓許多城市羨慕,也掩蓋了我省許多其他城市的光彩,例如,今天要介紹的廣東最安靜的城市,雖然廣州和深圳的知名度不高,但其經濟實力卻超過了新一線,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城市還只是二線城市。
  • 全國「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中國的城市排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仍是不動的,但「新一線」的城市的排名有變化、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的順序,你的家鄉是幾個線請看到的城市。
  • 昔日旅遊天堂,今日創新之城,杭州科創走廊:逐夢新天堂 | 長三角新...
    新民晚報記者 楊碩杭州,浙江省省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遊、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的阿里巴巴總部園區。
  • 我國最具黑馬相的北方城市:潛力媲美北上廣,未來或將晉升新一線
    , 這也是我國最有黑馬相的北方城市,潛力、實力堪比北上廣,未來將晉升為新的一線城市。由於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臨海原因,天津被稱為「河海要衝」,當然天津是世界上罕見的深水港, 這足以說明這個地理位置對天津有多大的幫助,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這裡的潛力堪比北上廣,在新一線城市的排名中天津是不落後的第七名, 當然,天津還符合這種先天性的優勢, 現在的天津在教育、經濟、科學技術、交通上都位居國內前列,在我們600多個城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