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發投入帶來業績長牛 藍思科技將創新寫入企業基因

2020-12-23 證券之星

(原標題:高研發投入帶來業績長牛 藍思科技將創新寫入企業基因)

日前,藍思科技再次獲得由湖南省企業和工業經濟聯合會頒發的「2020湖南製造業企業百強」,以及由湖南省工商業聯合會頒發的「2020湖南民營企業百強」兩項殊榮。

在2020湖南製造業企業100強榜單中,這一批先進企業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新產品、新技術引領市場。WIND數據統計顯示,湖南累計有11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家公司2019年合併報表的包含費用化和資本化在內的研發費用合計支出159.05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2家,超過2億元的有15家。

創新實力領跑湖南上市公司

當前,我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有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站上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才能更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創新能力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而創新能力的最直接體現,是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支出情況。以藍思科技為例,我們可以從研發投入、人力投入、技術積累等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窺百強企業在研發創新過程中的發展風貌。

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終端視窗與防護玻璃行業的開創企業,藍思科技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始終處於行業內領航地位。自成立以來,「技術創新引領行業潮流」始終是藍思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踐行自主創新、與客戶協同創新的「雙軌創新機制」,藍思科技持續驅動著智能終端外觀的升級換代。

研發支出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直接體現著上市公司在研發支出上的真正價值和含金量。藍思科技每年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在6%左右,2020年前三季度,藍思科技累計研發投入為10.26億元,上市以來研發投入總計超80億元,處於行業最高水平。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確保了藍思科技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上的競爭優勢得以鞏固並不斷擴大。

圖:藍思科技研發投入及佔比

研發支出合計總額體現著一家公司研發投入的實力。在「湖南上市公司創新實力榜」上,藍思科技以三年以來連續高研發投入位列第三。

圖:湖南上市公司創新實力榜

研發人員數量則是一家公司創新的潛力所在。2019年,藍思科技的研發人員數量為10645人,截至2020年6月末,其研發技術人員達到11708人。優秀的核心研發團隊、成熟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及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使得其專利數量穩步上升,目前,藍思科技已獲得1641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164項,實用新型專利1374項,外觀設計專利103項,涵蓋加工工藝、產品檢測、設備開發、新型材料等多個領域。

圖:湖南上市公司創新潛力榜(人員)

先進戰略引領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

藍思科技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的背後,離不開「四新」(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研發戰略的指引。

作為業內較早研發、製造、大規模應用自動化設備和智能製造工業體系的企業之一,藍思科技在設備自研改造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智能製造設備這一塊,藍思科技根據自身生產線布局與核心工藝技術特點,從四年前開始自主研發生產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裝備,對傳統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自主研發了包括熱彎機、精雕、印刷(移印、絲印)、CNC 、雷射、鍍膜、組裝、AGV導航車、四軸六軸機器人等核心設備在內的各類關鍵智能製造設備,提前搶佔了未來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制高點。

定增公告顯示,藍思科技自2016年以來開始進行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並取得了良好效果,擬使用募集資金20.91億元,通過自建的「藍思雲」數據中心和自主研發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公司在顯示功能新材料的設計、研發與生產上領先的工藝技術和「網際網路+」工業智聯戰略相結合。

該項目包括對藍思科技(母公司)現有廠區、長沙藍思現有榔梨園區、長沙藍思在建的長沙(二)園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從數據採集及控制設備、數據傳輸設備、數據存儲與處理設備、平臺及應用軟體等多個方面對傳統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級。預計實施完成後,將形成軟硬體集成管理控制平臺,運用藍思雲平臺+AI 技術,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現場設備的無縫對接,使生產設備成為終端信息採集工具和執行工具。與此同時,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能力的顯著提升,將有利於公司縮短決策時間,提高運營效率和靈活性,有利於優化工藝、降本增效、提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

在藍寶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屬等新材料領域,藍思科技也進行了前瞻布局。目前,藍思科技已經擁有了成熟的藍寶石長晶設備製造、藍寶石生產、後段加工的全產業鏈生產製造能力,精密陶瓷粉體原材料及胚料製造、燒結、後段加工能力,3D曲面玻璃、以及精密金屬結構件、生物識別模組、觸控模組等核心零部件的高質量批量生產能力,形成了整體生產鏈的產業協同與智能製造體系。

近幾年,通過優化原有研發模式,藍思科技協同客戶和上下遊合作夥伴,共同成立研發團隊、研發實驗室或研發中心,積極配合各大客戶為5G 智慧型手機、智能可穿戴式設備、各類電腦終端、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醫療設備等相關新產品開展前瞻性的技術研發和布局,積極開拓新領域、 新客戶,推廣公司的新產品與新技術,為搶佔藍海市場先機打下了客戶和技術基礎。

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帶來了可觀的營收高增長,2017-2019年,藍思科技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5.70%和27.06%。今年以來,藍思科技業績持續爆發,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60.83億元,同比增長26.64%;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209.63%,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淨利為15.2億,創下單季最高利潤的記錄。自2019年三季度以來,藍思科技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了高增長,進一步證實了持續的高研發投入,能夠帶來可觀的利潤回報。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其他媒體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您若對稿件處理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我們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郵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處理時間:9:00—17:00。

相關焦點

  • 這18家創新藥公司研發投入「下重注」,資深私募有兩點建議
    截至記者發稿,A股共有172家醫藥企業披露了2017年年報。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布數據的137家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197億元,而創新藥公司是醫藥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壕」的陣營。18家已披露2017年年報的創新藥公司的合計研發投入為88.86億元,佔目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總數的45%,其中恆瑞醫藥和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15億元。
  • 海康威視研發投入近55億分紅率超50% 創新業務打開局面將分拆螢石...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海康威視(002415.SZ),憑藉自身優勢衝破制裁所帶來的禁錮,展現出屬於行業龍頭的領先地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康威視在科技研發上的持續大手筆投入轉換為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為公司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度公司研發投入高達54.84億元,同比增長同比增長22.33%,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提升0.52個百分點至9.51%。    與此同時,高科技含量的創新業務板塊,在近五年的培育中,也逐步形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市場地位。
  • 「非洲手機之王」傳音亮眼業績的背後:對技術創新的持續堅持與投入
    傳音在非洲的成功,離不開其在技術研發上的本地化創新,不斷實現著產品突破。作為科技出海品牌的代表,傳音是最早進入非洲的國產手機廠商之一,擁有多年技術沉澱,對於非洲市場及用戶群體有著深刻的洞察與理解,引領著當地的手機設計、工藝等方面的升級。在技術創新方面,傳音交上了優異的成績單。傳音積極引入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技術並在手機產品上進行應用,實現應用性技術上的持續創新。
  • 浙江眾成上市十周年 自主研發創新打造POF領域全球一流企業
    自主研發創新是眾成最核心的基因「這個企業規模不是很大,但很有特點,關鍵在於它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代表性。」在浙江眾成上市兩年前,國家重要領導人在參觀公司後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一直以來,自主研發創新是浙江眾成最核心的基因,是浙江眾成發展的最大動力來源,這來源於公司第一次外購先進設備帶來的重大挑戰和機遇。浙江眾成成立於2001年。
  • 愛普生全球總裁小川恭範:將綠色基因融入技術創新
    從2018年的「集智入微」,到2019年的「協作有為 創新無界」,再到今年提出的「智繪中國 綠動未來」,愛普生第一次把「綠色」二字寫入創新大會主題,明確地提出綠色環保理念。事實上,愛普生從成立之初便在追求商業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求索,並將綠色環保、技術創新融入到自身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1942年,愛普生公司創立於日本的長野縣諏訪湖畔。「在這樣一個風景如畫,自然環境非常好的地方誕生了愛普生公司,因此愛普生公司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情懷和願望,希望能夠保護自然環境。」小川恭範先生向記者介紹道。
  • 營收100%投入研發,「技術流」雲知聲闖關科創板
    研發投入與科技創新呈正相關於現實而言,高科研投入與科技企業持續創新,事實上正呈現出頗強的正相關,可說是高研發投入其實是科技企業實現當前競爭力與未來長遠發展的立足之本。畢竟,科技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需要優秀的人才聚集,需要企業捨得砸錢,耐得住寂寞。這一點在無數成功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中,已然被無數次驗證。縱觀三星、華為、微軟、谷歌、蘋果等一眾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技網際網路創新企業,高研發投入一直都是他們的標配——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行》中,他們都是位列全球前二十名的存在。
  • 深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 重慶這家企業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公司專研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與轉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深耕,已擁有多項具有市場競爭的核心技術,在抗體藥物、細胞基因藥物、溶瘤病毒、罕見病治療以及新型疫苗研發等領域都擁有戰略產業布局,並取得了良好的研發成果,在業界嶄露頭角。「高聖醫藥非常重視源頭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國際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
  • 為創新點讚,小米獎勵研發團隊百萬美元,雷軍稱要加大研發投入
    不要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國產企業了、也不要再說小米沒有技術了,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容易。小米對於創新還是很支持的,小米的研發團隊這次又獲獎了。在這些主流的國產手機企業中,小米是比較年輕的一家,它從成立到現在也才十年,這主要是得益於小米的策略和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
  • 晨光文具:文具龍頭企業淨利潤一年更比一年高注重研發支出
    要點 ◆公司是文具行業龍頭企業,近些年進軍文創產業;◆公司2015年上市以來,淨利潤一年比一年高,公司注重研發支出;◆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文具用品生活剛需,助力業績穩步增長。作為文教辦公用品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受益於明顯的渠道優勢、品牌優勢、設計研發優勢及供應鏈優勢,公司2015年上市,首發上市價格13.15元,對應2014年淨利潤3.40億元。晨光文具上市以來淨利潤一年高過一年,表現良好的增長態勢,去年傳統核心業務平穩增長,共實現盈利10.60億元,同比增長31.39%。
  • 基因檢測呼喚模式創新
    羅奇斌  在網際網路醫療火熱之際,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又拋出2.15億美元助力「精準醫療」,這將基因組學的應用推上了更高的舞臺。  醫療要實現「精準」和「個性化」,除了要不斷收集生物信息,使其達到「大數據」量級,還需要不斷研發新的分析工具,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 景峰醫藥加大研發投入 蓄勢高端仿製藥
    4月5日,景峰醫藥同時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和2018年一季報預告,儘管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但從業績變動說明中不難看出,公司正在加大研發投入,拓展營銷渠道,並積極推動多個仿製藥和新藥項目的研發及申報批件進程。同時,伴隨旗下慧聚藥業近日通過FDA認證,公司將加速拓展自有特色仿製藥、歐美首仿原料藥、新藥CDMO業務,未來將為景峰醫藥向高端仿製藥轉型創造多個增長點。
  • 達安基因靠「運氣」利潤暴漲20倍,難道中山大學背景也是噱頭?
    1、不看好達安基因的分子診斷技術達安基因屬於分子診斷行業的上遊企業,它們的主要競爭力便是研發和技術創新。發展上遊高端原創技術,不僅是分子診斷相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國基因檢測行業以及精準醫療發展的關鍵因素。
  • 2019年韓國大企業研發投入達54萬億韓元
    原標題:2019年韓國大企業研發投入達54萬億韓元 來源:韓聯社韓聯社4月14日報導, 14日,據企業評價網站「CEO斯科爾」對韓國國內500強企業中提交事業報告書並公布研發費用的208家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去年研發投資額達54萬億韓元。比前年增長7.8%。
  • 景峰醫藥加大研發投入 仿製藥形成產品梯隊
    記者注意到,公司年報淨利潤與此前披露的業績快報有7000萬元的差異。對此,公司同日公告稱,7000萬元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給公司的業績補償款,公司此前將其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據此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淨利潤為2.32億元。4月13日,公司接受審計師意見,建議將該筆業績承諾補償款確認為「資本公積」,出於更加謹慎的原則考慮,公司接受審計師的建議。
  • 盤點數家遊戲企業2018年度業績 低調的多益網絡營收利潤再創新高
    3月以來,國內頭部遊戲企業陸續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近期發布業績的A股遊戲公司中,世紀華通(002602)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0.74億元,同比增長131.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6億元,同比增長28.48%。
  • 中山金馬召開業績說明會 2018年研發佔比13.7%
    4月23日,中山金馬(300756)召開2018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中山金馬董事長鄧志毅,總經理劉喜旺,董事會秘書曾慶遠等多位高管出席說明會,對公司2018年的業績情況、未來的發展規划進行了介紹與展望,並就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
  • 四方光電:引領氣體傳感器技術創新,多頭並進推動業績高增長
    四方光電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如下:一、領先的光學傳感技術四方光電於2003年在武漢光谷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傳感器、氣體分析儀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四方光電十餘年來專注於氣體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
  • 深圳投入重金助推源頭創新
    以前提到深圳創新,總會有人說這裡缺少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近年來,隨著先進院、清華研究院、華大基因等一批創新載體的崛起,令外界對深圳的源頭創新刮目相看。這些機構打通了市場與科研、科研與產業、創新與資本、產業與資本的通道,不僅為我國科研機構改革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還成為深圳創新的核心力量。
  • 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 創出更多獨門絕技
    科技創新落實到企業端,就是每一項的新技術突破,而企業如何才能擁有核心技術能力?如何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呢?我們到深圳去看一看。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的這家企業,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LED產品研發。這些年,他們積累了1500多項專利和科研成果,其中,「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採訪旺旺研發總處長陳俊江:在疫情下業績還雙位數增長背後的故事
    傳統的快消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變革創新成為必然。而後疫情時代,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旺旺集團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0.9%,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旺旺集團幾大拳頭產品業績的突出表現,也離不開其龐大且資深的研發團隊布局功能性食品的創新理念,更離不開旺旺集團對產品從原材料到生產的嚴格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