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F熱收縮膜系列產品
自主研發的制膜生產線(局部)
彈指一揮間,2020年12月10日,浙江眾成(002522.SZ)已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十周年。時不我待,恰逢此時,浙江眾成正在創造著公司發展歷史上的最好業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諸多行業受到衝擊,但浙江眾成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0.46 億元、1.22億元,同比增長16.0%、82.3%。其中,浙江眾成第三季度單季度淨利潤為5520.72萬元,同比增長152%。
十年來,浙江眾成始終堅持「贏在領先」的企業精神、「誠信擁抱客戶,真情溫暖員工」的經營理念和「差異化、個性化」市場戰略,十年不間斷分紅回饋投資者;十年來,浙江眾成篤實自主研發劍指高端,產品與國際同步,是全國最大、世界第二大POF熱收縮膜生產企業;展望未來十年,眾成人更是眾志成城,加速中高端產品進口替代進程,努力發展為全球一流水平、自主創新的大規模高新技術企業。
自主研發創新
是眾成最核心的基因
「這個企業規模不是很大,但很有特點,關鍵在於它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代表性。」在浙江眾成上市兩年前,國家重要領導人在參觀公司後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一直以來,自主研發創新是浙江眾成最核心的基因,是浙江眾成發展的最大動力來源,這來源於公司第一次外購先進設備帶來的重大挑戰和機遇。
浙江眾成成立於2001年。1996年,公司前身耗巨資190萬美元從義大利引進國內第一條 POF 熱收縮膜(多層共擠聚烯烴熱收縮薄膜)生產線,經過生產廠商工程技術人員長達半年時間的安裝調試未果,公司在創始人陳大魁的帶領下展開了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2000年,在消化、吸收義大利生產線設備的基礎上,通過公司技術團隊的努力,對生產線關鍵附件進行了多達50餘處的大膽創新,成功自主研發首條性能更好、生產更穩定的POF熱收縮膜生產線。
2004年至2008年,浙江眾成在設計、裝備、工藝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發、製造15條POF自動化生產線,其中6條生產線採用公司獨創的「三泡法」生產工藝,解決了收縮率和收卷張力難以控制等困擾同行業的世界性難題。·
2010年,浙江眾成在招股書中披露,2009 年,浙江眾成國內外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12.01%、5.36%,國內第一、全球第二,行業地位突出。並且,公司15條聚烯烴熱收縮膜生產線全部為自主研發、製造。不僅大幅降低了設備採購成本50%左右,提高了生產線的單機產量,更結合產品配方、技術參數等要求,將設備和工藝緊密結合,大幅提高了產品成品率和生產效率、降低了產品成本,使得產品價格比國際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低 30%左右。
十年來,浙江眾成一直在向全球第一發起挑戰。浙江眾成董事長陳健表示,上市10年來,公司從原來年產銷量約2萬噸發展到去年產銷3.6萬噸,生產線從15條升級換代到20多條,產能產銷規模上了一個臺階;產品結構也不斷完善,高附加值的交聯膜從無到有,現在佔據了銷量的半壁江山。「2019年公司銷售36,000噸左右,其中國外銷售佔公司年銷量比例約60%。產品產銷量長期排名國內同行業第一,全球同行業第二。」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浙江眾成已經形成多個系列的高品質熱收縮膜產品,並且產品應用領域以食品飲料、電子產品、醫藥產品等為主,所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發展,持續縮短與標杆企業的差距。
向全球第一挑戰,需要公司繼續服務好當前優質客戶群體,同時繼續自主研發走向高端。陳健介紹,浙江眾成POF熱收縮膜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單個客戶的用量較小,佔公司銷售額的比例一般不超過5%,與公司長期合作的客戶多數是行業中的領先企業。
浙江眾成全球競爭對手從事POF熱收縮膜產品多年,產品主要以高端的交聯膜產品為主,市場集中在北美及歐洲。普通膜產品國內有眾多的中小廠商,競爭較為激烈,但其產能及產品質量等綜合競爭能力與公司有一定的差距。陳健還表示,眾立合成材料所生產銷售的彈性體產品競爭對手主要有美國的科騰、日本可樂麗,公司高端產品的目標是為了替代進口。
未來高端化產品
加速進口替代
自主研發創新為浙江眾成帶來了累累碩果,公司2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均為自主研發製造。其中,12條新型3.4米聚烯烴熱收縮膜生產線及其配套設備代表了當今全球同行業最新技術水平,項目被列入「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
走向高端、加速進口替代,是自主研發創新積累後面臨的必然機會和挑戰。市場機構認為,POF熱收縮膜生產是浙江眾成創立以來一直所從事的主營業務,積累了二十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及技術工藝積累,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在該行業樹立了牢固的行業領先地位,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基本盤」。2015年開始,熱塑性彈性體是浙江眾成為拓寬業務範圍、豐富產品類型和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始涉足的行業,公司與掌握該領域頂尖技術工藝的韓教授等合作成立眾立合成材料公司,是該行業的新進入者,但掌握了該行業產品的領先優勢,具有廣闊的前景,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潛力盤」。
創業維艱,新領域拓展荊棘叢生,但浙江眾成有深厚的創新和奮鬥傳統,踐行「贏在領先、勝於雙贏」的理念。浙江眾成控股股東甚至減持部分股票,用於歸還其投資眾立合成材料的投資款以及借給眾立合成材料的少數股東。眾立合成材料近年來持續虧損,也在較大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但是,隨著眾立合成材料實現了一期和二期滿產,可以生產更多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產品,並隨著經營情況的好轉和國家重點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各項分攤成本都大幅降低,公司的現金流已實現了淨流入。
陳健介紹,眾立合成材料將著重實現高端產品的研發和大規模生產,已實現正常生產和銷售的高附加值產品的放大和放量,產品包括SEBS、SIS、鞋材用料、潤滑油粘指劑以及保護膜等。受一些積極因素的影響,眾立合成材料2020年經營情況同比有了較大的改善,2020年前三季度總計存在虧損,但是虧損主要發生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前半段。
公開資料顯示, 浙江眾成2018年起熱塑性彈性體營收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迅速開拓,2020上半年佔營收的比例達 37.7%,並且首次實現毛利轉正。國海證券認為,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未來熱塑性彈性體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眾立合成材料所研發的光纖油膏用SEP產品,可用於光通訊纖維光纜保護油膏材料,是5G通訊網絡的關鍵材料之一。目前,浙江眾成光纖油膏用SEP產品已成功實現量產,並向下遊企業實現批量供貨,多家國內外光纖、光纜油膏生產商已成為眾立合成材料的客戶。
當前,光纖油膏用SEP產品產銷量規模暫時有限。陳健表示,目前5G在建的都是基站和設備為主,光纖光纜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投入。但是5G做為我國新基建重要的一環,被視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方面被寄予厚望,今年建設必將加快。 光纖油膏用SEP產品為進口替代性產品有一定行業門檻,主要在於加氫工藝、聚合物分子結構的設計以及生產裝置設備等方面。
在實現光纖油膏用SEP產品成功實現規模化生產能力的同時,眾立合成材料研發成功了高等級潤滑油核心聚合物添加劑一主要用於大溫度跨度高等級潤滑油黏度指數改性劑。研發的潤滑油粘指劑已經完成小試中試以及行車實驗,並已經完成差異化工程放大與批量生產,對產品結構與工藝系統完成定型,產品已經開始投放市場,產品性能對標國際最先進基本一致。該產品同樣填補國內空白,且潤滑油市場巨大,2019年統計用量中國達到700萬噸,聚合物添加量比例設計1%,按照潤滑油技術發展趨勢,該產品中國市場達到萬噸級以上。
十年不間斷分紅
回饋投資者
對於客戶、股東、員工,浙江眾成一直踐行著領先和共贏的長期主義理念。
領先和共贏,是浙江眾成最遵循的長期主義理念。浙江眾成深情地在公司主頁寫到,「在未來的每一天,為解決您的包裝問題以及提供給您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始終是我們發展的動力,以我們的領先創造您的領先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在公司成立至今的十餘年中,一直不變的領先使我們鑄就了今天的輝煌,未來我們仍將繼續努力,未來您我必將共舞且共贏於市場中。」
「做好一點一滴,生產世界最好產品」,是浙江眾成長期遵循的企業文化,是浙江眾成對客戶的忠實承諾。對於A股市場廣大投資者,浙江眾成上市十年來堅持每年分紅,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經營業績,用實際行動回饋投資者的支持和信任。
Wind統計顯示,2010年上市以來,浙江眾成已實施現金分紅10次,累計實現淨利潤8.7億元,累計現金分紅近6億元,分紅率達到約68%。
浙江眾成一方面踐行現金分紅回饋投資者,一方面積極研發投入新材料新產品。浙江眾成表示,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與合作開發相結合,緊跟國內外新材料、新工藝發展前沿,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布局和開展對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的研發工作,對相關研發成果堅持「成熟一個、立項一個、投入一個」,不斷完善公司產品結構,積極推動研發新產品,布局新業務。
「絕不裁減一人、工資保持不降」,這是疫情期間浙江眾成及控股子公司眾立合成材料堅持的經營理念。2月6日,浙江眾成即實現部分提前復工,2月12日起即開始有序全面復工,控股子公司眾立合成材料於春節及疫情期間生產線設備未停車。但在復工的前期,受物流不暢以及相應帶來的輔料供應受限等影響,公司生產產量有一定的下滑,但很快得到恢復,並於2020年4月創下公司單月產量歷史最高紀錄。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5月中期左右開始,公司外銷訂單有較為明顯的下滑,截至目前,仍在可控範圍之內。疫情對眾立合成材料的產品銷售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對其光纖油膏用SEP及鞋材用彈性體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推廣,帶來一定的遲滯和推後,影響了其扭虧為盈的預期進度。
對於未來發展藍圖,浙江眾成表示,公司自設立以來,積極貫徹「贏在領先」的經營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自主創新。浙江眾成將在全球範圍內深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逐步縮小與全球行業龍頭希悅爾公司的差距,為實現「鑄造民族品牌、建設百年眾成」的目標而努力,最終成為全球領先、規模第一的高品質熱收縮膜製造商和熱收縮膜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