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二(SH.603712):持續投入研發,打造自主可控硬核科技公司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近期,「自主可控」成了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詞彙,自主可控是推動國家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外部不確定因素反覆的背景下,軍工板塊最具備自主可控特色,軍工行業因其特殊性,產品自主可控程度很高,訂單確定性強,板塊整體投資價值凸顯。

其中,軍工明星股七一二(SH.603712)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積澱深厚的研發已形成創新引擎,業務覆蓋軍工、5G、北鬥衛星導航等多個硬核科技領域,備受市場青睞。

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硬核科技引領行業

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七一二;股票代碼:SH.603712)是專業從事軍民領域專網無線通信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核心供應商,是有能力覆蓋全兵種專用通信設備的領軍企業,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和生產積累,七一二(SH.603712)已形成較為完善和先進的核心技術體系,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自主可控程度高。軍用領域方面,公司擁有完整的軍工科研生產資質,是超短波無線通信設備的主要供應商,產品廣泛應用各領域;尤其在機載軍用通信領域,公司具有核心研製能力,產品覆蓋殲擊機、轟炸機、預警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教練機等各種平臺;在重大項目中,公司提供的通信設備穩定可靠、保障有力,多次受到相關機關的表彰和嘉獎,為信息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七一二多次獲得了象徵最高榮譽的軍功章。民用領域方面,公司是國內鐵路無線通信領域的領軍者和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主要產品均通過CRCC認證,「復興號」動車組就裝備了公司自主研發的無線通信裝備,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優勢起到行業引領作用。

公司擁有充足的技術專利和研發項目儲備,截至2018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擁有83項發明專利,152項實用新型專利,107項外觀設計專利;同時,公司正進行300餘個項目研發工作,主要項目涵蓋下一代航空無線通信、新型CNI系統、衛星通信導航終端、寬窄帶集群調度系統、國鐵LTE-R試驗線車載電臺、環保產品在線監測系統等硬核科技領域。

積澱深厚且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已轉化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推動公司轉型硬核科技公司,業務覆蓋5G、北鬥衛星導航等自主可控細分領域。5G方面,據日前媒體報導,華為攜手生態夥伴七一二(SH.603712)聯合發布下一代軌道無線通信LTE-R解決方案,將實現與5G技術共同打造軌道行業無處不在的連接,實現乘客、列車、基礎設施萬物互聯的智能軌道未來。北鬥衛星導航方面,公司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7年10月份,由公司牽頭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在中國完全自主設計並製造的客機—ARJ21-700上進行了試飛,首次試飛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標誌著公司研發的導航系統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空白。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多個型號的北鬥通信導航產品進入批量生產與交付階段。

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業務布局,七一二(SH.603712)憑藉自身實力打造硬核科技,綜合實力突出。

研發投入遙遙領先

自成立以來,七一二(SH.603712)始終堅持以技術研髮帶動產品升級、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策略,將科技創新放在關鍵位置,持續大規模投入研發,保持技術處於行業前沿和領先地位,深度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掌握行業話語權,夯實行業領導者地位。

近年來,七一二(SH.603712)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逐年升高且100%費用化。2014-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6億元。據公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度公司研發投入為1.68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從公司成立至今,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20億元。

2016年以來,公司研發支出/營業收入保持在24%左右,遠遠高於軍工行業平均值。2018年,公司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24.74%,同期海格通信(SZ.002465)、國防信息化板塊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分別為16.16%、6.01%。近五年,在SW軍工行業研發投入/營業收入排名中,七一二(SH.603712)排位前4,在SW通信行業中絕大多數年份處於第一位。遙遙領先的研發投入,為七一二(SH.603712)的技術領先與創新提供持續動力。

圖1:七一二(SH.603712)研發支出水平遙遙領先

研發團隊實力強勁

七一二(SH.603712)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研發團隊的建設。公司以「科研+管理」雙通道模式,搭建完善的培訓體系,並出臺薪酬激勵政策,吸引了大批科技拔尖人才。

據招股書披露,七一二(SH.603712)的核心技術人員為龐輝、馬嚴、肖鵬、董國軍4人,分別在超短波通信設備、衛星通信、專用無限通信和鐵路軌交無線通信領域具有多項核心技術成果,核心技術人員的專業實力強勁。

截至2018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748人,佔全體員工數量的40.24%,同期海格通信(SZ.002465)的研發人員佔比為30.77%,國防信息化板塊整體值僅為25.51%,七一二(SH.603712)的高素質研發人員佔比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公司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各方面人才1300多人,佔員工總數70%以上,知識結構覆蓋面廣、專業性強,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持續打造創新引擎

七一二(SH.603712)通過多年孜孜不倦地堅持高研發投入,如今已取得豐厚的技術儲備,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但公司遠不滿足於此,仍舊加大投入持續打造創新引擎。

根據2019年半年報,為積極拓展民用航空領域的市場需要,開展民航機場站建設等業務,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華龍通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人民幣350萬元,合資成立合夥企業天津天華航通科技研發中心(有限合夥),註冊資本1000萬元。根據公司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經營發展的需要,公司對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華龍通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由原註冊資本90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1300萬元。其間種種,都將為公司的高速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東興證券軍工研究團隊表示,軍工行業是自主可控的高科技產業,。七一二(SH.603712)的技術積澱深厚,研發項目儲備充足,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未來隨著其研發項目的逐步落地,相關產品市場將迅速打開,公司也將打造成以軍用高端通信設備為主導、以民用通信、環保檢測、產品出口為支柱的多個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庫珀科技:基於自研自主可控理念 推出底層聯盟鏈
    基於自研自主可控的經營理念,庫珀科技已開發出底層聯盟鏈,完全自主安全可控,具備萬級TPS吞吐量和毫秒級系統延遲,集合了市場各類主流聯盟鏈的優點特性,在功能、性能測試及安全標準方面達到國內前列的底層聯盟鏈,可以更好地支撐企業、政府、產業聯盟等行業需求的聯盟鏈底層建設。
  • 工業軟體探月之路,浩辰CAD助力研發設計自主可控
    從嫦娥五號登月到「鯤龍」飛天,中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科技創舉,但是航空航天取得的進步仍然不能掩蓋中國在基礎軟體領域的缺失,尤其是創新工業設計軟體領域。為此,以蘇州浩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辰軟體")為代表的國產工業軟體企業正逐步實現科技自強和核心自主,助力我國在工業設計領域擺脫缺芯少魂、軟體斷供的窘境。
  • 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 創出更多獨門絕技
    科技創新落實到企業端,就是每一項的新技術突破,而企業如何才能擁有核心技術能力?如何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呢?我們到深圳去看一看。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的這家企業,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LED產品研發。這些年,他們積累了1500多項專利和科研成果,其中,「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掌握自主可控技術,這家寧企打造世界頂級生物企業
    諾唯贊打造世界頂級生物企業掌握自主可控技術 大步走向國際市場   下個月,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楓科技園的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啟用一處新的生產辦公大樓。 公司董事長曹林兩次提到「民族」,「振興民族產業,做屬於中國人的世界頂級生物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展現民族IVD(體外診斷產品)企業新冠病毒檢測診斷產品技術研發實力和社會責任擔當。」 諾唯贊專注於打造高品質基因測序、分子診斷、臨床免疫診斷產品,在分子試劑市場上份額國內排名第一,產品品質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
  • 華西攜手聯影共同探討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可控之路
    會上,醫、教、研領域都卓有建樹的重量級嘉賓紛紛發言,分享他們對「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的獨到見解。實現自主可控,醫院需要和民族企業強強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暨影像中心主任宋彬教授介紹到,華西醫院和聯影正在搭建一個完整的「產學研醫」創新生態,在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設備行業實現跨越性發展,促進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也為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醫療創新中心共同邁進。
  • 江化微:自主研發優勢可控 鑄就行業巨擘
    來源:時刻頭條近期,江陰江化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化微」)披露了多項股東大會公告,根據公司一季報顯示,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81%,淨利潤為0.0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了83.82%。
  • 關於中望CAD自主研發的聲明
    國內廠商廣聯達、建研科技、華天軟體、中望、浩辰、鴻業等也是ODA會員,使用ODA技術。使用ODA技術並不影響達索、西門子、奔特力、微軟、廣聯達、建研科技等公司自主研發的地位,這對於中望也一樣。4、中望CAD的核心模塊主要是ZRX API、圖形資料庫、圖形交互、命令引擎等,DWG讀寫是圖形資料庫眾多功能中的一個,主要用於圖紙格式兼容。
  • 「諾唯贊」靠自主可控技術打造頂級生物企業
    下個月,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楓科技園的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啟用一處新的生產辦公大樓。新大樓2.5萬平方米,與現在企業所在的六層C2幢大樓面積相當。屆時,「諾唯贊」的生產能力將擴大2-3倍。「諾唯贊」專注於打造高品質基因測序、分子診斷、臨床免疫診斷產品,在分子試劑市場上份額國內排名第一,產品品質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1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公司董事長曹林以其多年專業經驗警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與緊迫性,緊急通知已經春節放假的員工復工,著手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發、生產。
  •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 讓金融科技在「內...
    (原標題: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 讓金融科技在「內循環」格局下發展行穩致遠)
  • 同有科技:公司先後投資憶恆創源、澤石科技、國科億存,全資收購鴻...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1日訊,有投資者向同有科技提問, 尊敬的董秘: 公司已經完成天津飛騰處理器和天津麒麟作業系統展開自主可控的合作,也完成了跟龍芯中科和人大金倉相關產品完成互相認證,請問和華為的鴻蒙系統有沒有自主可控方面的合作?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
  • 營收100%投入研發,「技術流」雲知聲闖關科創板
    研發投入與科技創新呈正相關於現實而言,高科研投入與科技企業持續創新,事實上正呈現出頗強的正相關,可說是高研發投入其實是科技企業實現當前競爭力與未來長遠發展的立足之本。數據顯示:具備屏幕、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等全產業鏈優勢的三星,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34億歐元;以谷歌搜索、安卓系統、X部門、阿爾法狗開啟全球人工智慧第三次熱潮的全球網際網路巨頭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8年研發投入與三星比肩;實現雲計算成功轉型的微軟,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23億歐元;而大家更為耳熟能詳,被視為國內科技自主創新標杆的華為,在2018年研發投入就高達113億歐元
  • 博匯科技登陸科創板 高強度研發築基視聽大數據
    從1993年算起,北京市博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匯科技」)已經成立27年,目前公司已通過證監會註冊,即將開啟自己的A股之旅。博匯科技近三年發展可圈可點,尤其是公司研發費用投入方面,三年來佔營收均超過14%,在快速迭代的信息技術行業站穩腳跟並快速前進。
  • 產學研聯動,Medtec中國展推進高端醫療設備自主研發
    知名醫療製造自動化設備供應商厲登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擁有適用於多種型號的吸痰管裝配系統,多款設備立即投產到N95口罩、吸痰管、氣管插管、乳膠導尿管等醫療器械生產中。上海久羅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加班加點投入對防護服高頻焊接設備和試劑包裝熱合機的生產之中,為醫護人員保駕護航。
  • 青雲林源:硬核的科技能力才是公司最核心的實力
    犀利觀點如下:1、越是難的問題才能給你的公司帶來最長期的價值。2、當潮水退去的時候,真正考驗一家公司的還是最核心、最硬核的科技能力。在這裡面我需要講的,所有做To B的企業,我們都需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的技術。但不是說我們需要重新造輪子,青雲依賴很多開源的軟體和框架,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自主可控的。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能做,但是越是複雜的事情,越是難的問題才能給你的公司帶來最長期的價值,這是可見的第一個趨勢。
  • 答卷2020|晶片被卡脖子,高鐵、北鬥卻不怕,產業鏈自主可控沒那麼難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之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無疑,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貫穿整個2020年最重要的話題之一。
  • 財聯社專訪|中泰證券CIO程龍:打造一流金融科技實力,業務技術雙輪...
    中泰自主研發的XTP系統已成為行業最大的量化交易平臺。中泰證券首席信息官(CIO)程龍最新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公司在做數位化轉型時,核心就是業務技術雙輪驅動,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戶體驗,促進公司業務創新發展,提升內部運營效率。讓公司和員工真正看到金融科技的效果,公司就很願意加大科技投入,就能走向正循環。」
  • 瞄準自主可控打造千億級白羽肉雞產業集群
    38年前,傅光明敢為人先,註冊了編號順序為「0001」號的福建省第一家私營公司的營業執照。  光明在前。38年後,聖農用時7年,投資8個多億,自主研發培育出國內首個白羽肉雞原種雞配套系——SZ901配套系,打破西方技術壟斷,為聖農的未來打開了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  聖農,不僅僅是一家農業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家中國企業。
  • 高研發投入帶來業績長牛 藍思科技將創新寫入企業基因
    以藍思科技為例,我們可以從研發投入、人力投入、技術積累等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窺百強企業在研發創新過程中的發展風貌。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終端視窗與防護玻璃行業的開創企業,藍思科技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始終處於行業內領航地位。
  • 方直科技:公司自主研發個性化課程生成技術、智能記憶算法模型等...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方直科技(300235)提問, 市場需求不斷變化,教育技術應用趨勢在動態變化,公司在研發方面都有哪些突破?公司回答表示,感謝對公司的關注。 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掌握了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技術,持續研發並運營在線教育相關服務,通過長期實踐,形成了自己的開發特點,在國內同行業內達到了先進的水平。 2018年,公司被廣東省科技廳評定為「廣東省智能教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愛奇藝智能: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加大自主技術創新投入
    本輪融資將用於VR關鍵技術、算法與新產品的研發,並在內容生態建設方面持續投入。  愛奇藝智能CEO熊文表示,「本輪融資後,公司將繼續圍繞『成為中國VR娛樂新生態的開創者和領導者』這一戰略目標,在自主技術創新方面加大投入,為用戶和行業打磨一臺比Quest2更好用的VR產品,讓中國VR技術引領下一代計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