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2020-12-27 騰訊網

7 月 20 日,科創板迎來首家 AI 晶片龍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登陸科創板,申購代碼為「688256」,擬募資 28 億元。截止當天上午,寒武紀上市首日開盤上漲約 290%,當前市值已突破 1000 億元。

圖|寒武紀登陸科創板(來源:寒武紀)

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是目前全球少數幾家全面掌握智能晶片、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其可以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訓練推理融合、並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體。

成立四年來,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新品,相比一般晶片公司 1-3 年推出新品的速度,較高的產品迭代速度和研發能力,讓這隻獨角獸得以快速奔跑。在研發上,寒武紀非常「大手筆」。據該司招股書資料顯示,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連續三年,寒武紀研發費用分別為 2986.19 萬元、24011.18 萬元和 54304.36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380.73%、205.18% 和 122.32%,研發費用比營業收入還高,這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顯得尤為寶貴。

圖 | 寒武紀主要財務數據及財務指標(來源:寒武紀招股書)

本次寒武紀上市的科創板,於 2019 年 6 月 13 日正式開板。時隔一年,科創板總市值已經達到 1.72 萬億元,而本次寒武紀上市,標誌著科創板迎來 AI 晶片第一股。

眾多晶片中,AI 晶片的難度較大,與此同時它也是 AI 的引擎,在當前中國推進新基建大背景下,AI 晶片第一股的上市,也將間接助推新基建的發展。近年來,AI 晶片行業需求旺盛,且正在高速增長。而寒武紀也是 AI 晶片企業中,少有的實現規模化應用的企業之一。

最近三年以來,寒武紀主營業務增長超 50 倍,這必將更好地助力行業發展。同時,在新基建政策的驅動下,寒武紀已經布局了智能計算中心業務,並將發力建設智能計算集群,其也已經參與建設多個智能計算中心。

一、是 AI 晶片龍頭,更是科創板新秀

上市的目的和意義

據了解,寒武紀於 2020 年 3 月 26 日申報科創板獲受理,在經歷兩輪問詢後即成功過會,全程僅歷時 68 天。這家成立僅 4 年的公司,此次上市以後,可以站在更高平臺上激勵自己,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的評判標準走向多元化。

招股書介紹稱,本次寒武紀科創板上市所募集資金將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 AI 晶片及系統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而寒武紀憑藉在該領域進行搶先布局及自身的技術積累,將有望在此領域取得較大的競爭優勢,並給公司帶來更多的盈利點。

利潤和投資價值

受寒武紀上市影響,眾多 「寒武紀」 概念股紛紛跟漲。這也從多方面印證了眾多投資者對寒武紀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本次網上發行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約為 3808.53 倍,相較於其發行量來說數額頗大,並因此受到眾多投資關注。由於有效申購倍數超過 100 倍,寒武紀及其聯席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

財報顯示,2019 年,寒武紀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2.96 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 66.72%。據寒武紀測算,未來 1-2 年智能計算集群市場空間為 52-100 億元。

直至現在,早期的投資機構仍堅定地看好寒武紀,其中,聯想更是在寒武紀本次公開發行中再次作為戰投對其進行了增持(註:在寒武紀本次 IPO 之前,聯想即為寒武紀股東之一)。除此之外,本次發行還新引入了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 OPPO 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兩者將與寒武紀展開怎樣的合作也引發了行業的關注。

二、投資者值得關注的寒武紀的四大明星產品

作為硬科技公司,產品就是生命。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已發布多款中國領先、乃至世界領先的產品。

圖 | 截止目前寒武紀主要產品(來源:寒武紀招股書)

寒武紀主要有四大產品類型,分別是終端智能處理器 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測試中的新產品思元 290

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方面,寒武紀於 2020 年 6 月在招股書中 「劇透」 了新一代 7nm 雲端智能晶片思元 290,目前該晶片已處於內部樣品測試階段,其理論峰值性能與華為昇騰 910 相當,並超過英偉達 V100 和谷歌第三代 TPU,預計其將於 2021 年形成規模化收入。

此外,思元 290 有望成為商業客戶除英偉達之外的可用選擇,寒武紀相關客戶也可以在新基建浪潮中,佔據更有利的市場地位,並且可以免遭市場受限風險的威脅。據悉,思元 290 基於臺積電 7nm 先進工藝製造,封裝尺寸高達 60mm×60mm,屬於晶片中的「大塊頭」,因此這種大尺寸晶片的設計難度非常大。目前中國有能力設計 7nm 工藝晶片的公司屈指可數,能把這麼大的 7nm 晶片設計出來、並產出成品的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圖 | 思元 290(來源:寒武紀招股書)

回顧過往,在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方面,還有一款產品不得不提,即 2018 年發布的思元 100 雲端智能晶片,它是中國第一款雲端晶片,曾是寒武紀發展歷上的裡程碑,其標誌著寒武紀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家同時擁有終端和雲端智能處理器產品的商業公司。

圖 | 思元 100(來源:寒武紀招股書)

據悉,思元 100 採用寒武紀 MLUv01 架構和臺積電 16nm 工藝,其在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 128 萬億次定點運算,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 166.4 萬億次定點運算,而典型板級功耗僅為 80 瓦,峰值功耗不超過 110 瓦。而後寒武紀推出的思元 270 在思元 100 基礎上升級了指令集和晶片架構,提升了性能和能效,應用範疇拓展至 AI 訓練,集成了豐富的視頻圖像編解碼硬體單元,同時也使用其自研的 MLUv02 指令集,面向 AI 雲端推理和訓練任務 。

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思元 220 規模化出貨近在咫尺

在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方面,寒武紀於 2019 年 11 月推出邊緣智能晶片思元 220、及相應的 M.2 加速卡,其可支持邊緣計算場景下的智能數據分析與建模、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 AI 應用。

思元 220 的推出,標誌著該司已經具備從終端、邊緣端到雲端完整的智能晶片產品線。目前,多家潛在用戶正在進行測試,預計 2020 年第二季度起可逐步投入銷售,並將於 2020 年內實現規模化出貨。

圖 | 思元 220(來源:寒武紀招股書)

終端智能處理器 IP:給深度學習帶來高速度和高能效

在終端產品上,該公司於 2016 年推出的 1A 處理器,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其主要面向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

2017 年到 2018 年,寒武紀分別推出 1H 處理器和 1M 處理器,這兩款智能終端處理器 IP,採用定製化的低功耗處理器架構,相比傳統通用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寒武紀 1H/1M 處理器可顯著提升深度學習的處理速度和能效,適用於各類低功耗智能終端晶片。

圖 | 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 IP(來源:寒武紀官網)

基礎系統軟體平臺:Cambricon NeuWare

Cambricon NeuWare 是寒武紀推出的雲、邊、端統一的 AI 開發生態的核心部件,該產品的誕生打破了不同場景間的軟體開發壁壘。此外,Cambricon NeuWare 還兼具高性能、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優勢,無須繁瑣移植即可讓同一 AI 應用程式便捷高效地運行在雲、邊、端系列化晶片與處理器產品上。

其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

在 Cambricon NeuWare 的支持下,開發者可實現跨雲、邊、端硬體平臺的 AI 應用開發,以 「一處開發、處處運行」 的模式,大幅提升 AI 應用在不同硬體平臺的開發效率和部署速度,同時也使雲、邊、端異構硬體資源的統一管理、調度和協同計算成為可能。

三、公司優勢:內有研發實力、外有政策加持

研發優勢:研發人員佔比近 8 成

一直以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對研發人員的依賴度極高,高素質研發人才也是寒武紀持續進行技術創新、並保持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寒武紀擁有研發人員 680 人,佔員工總人數的 79.25%;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 546 人,佔員工總人數的 63.64%。其中,研發人員多畢業於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並擁有計算機、微電子等專業的學習背景,另有多名骨幹成員擁有在知名半導體公司的工作經歷。

戰略優勢:市場大背景有保障

集成電路行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中國也已將集成電路產業,確定為戰略性產業之一,並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中國製造 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上述文件的出臺,讓集成電路行業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未來十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有望迎來進口替代與加速成長的黃金時期,並有希望在全球行業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

近年來,AI 晶片的關注度愈發增大,正是因為其不僅是 AI 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AI 晶片有著 「邊緣計算之魂」 之稱,據 Gartner 預測,未來物聯網將約有 10% 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存儲和分析,按照上述比例進行推測,2020 年全球邊緣計算的市場需求將達到 411.40 億美元。較高的用戶需求,必將推動寒武紀的進一步發展。

生態優勢:上有政策下有合作夥伴

新基建將 AI 納入七大領域之一,給寒武紀這樣的智能晶片廠商,帶來巨大利好。與此同時,寒武紀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元化。

日前,寒武紀思元 27 跟百度飛槳旗下輕量化推理引擎 Paddle Lite,正式完成了兼容性適配,這標誌著該公司在生態擴容上邁出新步伐,也標誌著寒武紀 AI 晶片生態,已經可以跟深度學習框架生態達成成功融合。

同時,寒武紀還與中科創達(智能作業系統技術和產品提供商)達成合作,後者藉助寒武紀的 AI 晶片算力加持,推出了面向工業質檢領域的解決方案。據悉,該解決方案將最先應用於電氣製造生產線。

此外,寒武紀也與企業級混合雲服務商青雲 QingCloud 達成戰略合作,後者旗下光格網絡在其 SD-WAN 終端光盒裡內置寒武紀思元 220 邊緣端晶片,通過 4G、5G、專線、網際網路等全模式接入,全面支持企業邊緣計算場景下的智能數據分析與建模、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樣化的 AI 應用。

四、四年磨一劍,上市正當時

作為 AI 晶片第一股,這家成立四年就上市的公司,也許並不是上市最快的公司,但其對於相關產業鏈和行業從業者,卻有著較大意義。在中國科技逐漸接近世界前排的現狀下,寒武紀的上市也將給中國半導體產業和晶片創業公司的發展注入信心。

對於這家曾連續兩年上榜美國權威半導體雜誌EE TIMES評選的 「全球 60 家最值得關注的半導體公司(EETIMES SILICONS 60)」 榜單的公司來說,上市並不是它的終點。正如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所言:「作為一家中立的晶片公司,我們走最正統的晶片設計公司路徑,把應用場景留給 AI 行業的客戶,而我們自己做大家的墊腳石,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通往偉大晶片公司的賽程很長,寒武紀將沿大路而行。」

-End-

相關焦點

  • 寒武紀抓住了AI晶片的時代機遇
    AI晶片是時代機遇,更是技術所需,在這波崛起的潮水中,寒武紀走在了前方。整個行業對於晶片的生意有一個共識,如果想要持續發展,不能僅僅是單一場景的一顆晶片,而是應該儘可能研發推出覆蓋人工智慧整個業務線的多種晶片,形成產品的系列化和體系化。這點寒武紀做得不錯。
  • AI晶片第一股來了
    中芯國際之後,又一家硬核晶片公司登陸科創板,7月20日,成立僅4年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AI晶片第一股。開盤股價上漲288%至250元,市值過千億。此後股價一度飆升至295元/股。隨後股價回落至230元/股以下。
  • 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
    中國基金報 泰勒科創板大消息,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IPO過會!中科院背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資本寵兒,明星光環加持下的寒武紀即將 IPO 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 上市大漲228%,「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創始人到底有多牛?
    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開盤漲幅約為290%,市值更是突破千億,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身價也突破300億。以「學渣」自居的學霸陳天石1985年出生,16歲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剛進少年班的時候,陳天石熱衷打遊戲和閒逛。
  • 寒武紀陳天石:寒武紀走上偉大晶片公司的徵途
    如今,中國已有超過30家新創AI晶片設計企業,吸附了一級市場大量資金。它們各自為政、散裂發展,一面彼此竭力競爭,一面共同應對著來自巨頭的壓力——不僅有英特爾、英偉達等晶片行業傳統巨頭,也有華為、阿里等跨界玩家,無一不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人們等待著一場排位賽——誰先掌握全新的生態系統,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寒武紀正誕生於以上背景中。
  •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IPO徵途:研發費用高企 經營現金流三年淨流出
    一批聚焦於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科技企業更是借勢利好掀起了上市融資的熱潮。百花爭豔之際,這家以「寒武紀」命名的「全球智能晶片領域的先行者」引起了業界的關注。日前,上交所披露了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招股書,該公司擬赴科創板IPO,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010萬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慧晶片及系統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投資總額合計28.01億元(人民幣,下同)。
  • 寒武紀順利通關,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35歲...
    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科創板市場上的晶片概念股已達到十家。無論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的滬矽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688012,股吧),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為奪目的企業。在寒武紀之外,中芯電子的科創板申請也於近期獲得受理,科創板的「芯」企業有望不斷增加。
  • AI晶片的先行者:寒武紀能否迎來大爆發
    在距今約5.3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短時間內突然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不約而同的迅速出現,形成了多種門類物種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這一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 寒武紀根據細分市場特點布局產品
    如果想要持續發展,不能僅僅是單一場景的一顆晶片,而是應該儘可能研發推出覆蓋人工智慧整個業務線的多種晶片,形成產品的系列化和體系化。這點寒武紀做得不錯。寒武紀於2016年推出了1A處理器,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2017年,寒武紀推出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1H8、高性能且擁有廣泛通用性的寒武紀1H16,以及適配終端人工智慧產品的寒武紀1M共三代處理器IP;2018年,寒武紀推出思元100(MLU100)機器學習處理器晶片;2019
  • 財說|離開華為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難乘風破浪聯想、美的和OPPO成...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即將登陸A股。日前,寒武紀公布了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寒武紀發行價格為64.39元/股,對應的公司市值為 257.62 億元。發行規模為人民幣25.82億元。股票將於今日申購。
  • 區塊鏈第一股的AI晶片生意
    礦機巨頭未來是否會成為AI晶片巨頭?全球區塊鏈第一股嘉楠科技(canaan)上市即將滿一周年,回顧其過去一年的表現,股價隨著比特幣價格波動。近幾個月,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讓嘉楠科技的阿瓦隆礦機一機難求,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三月。
  • 寒武紀正在努力「大展拳腳」
    來源:時刻頭條AI晶片是晶片產業和人工智慧產業整合的關鍵。回顧晶片的發展歷程,伴隨著人工智慧的進步,之前的傳統晶片,如CPU、GPU在執行AI算法時,不僅速度慢,而且性能低。但AI晶片卻不同,其性能有很大飛躍,執行AI算法又快又節能。
  • 寒武紀的寒武紀
    投稿來源:知頓不知什麼時候,百度詞條搜索「寒武紀」出現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定義,而儘管其生產晶片的母公司寒武紀已成功上市,但至今百度依然未能如「華為」般給出完整的定義和詞條索引。資本總是逐利的,基於對全球科技產業發展大周期和中美經濟脫鉤大背景的判斷,以及對國家對高科技企業大力扶持的政策的預估包括對中國製造2025、數字中國等多項政策的研究,位列第一梯隊的寒武紀自然被資本所看好。另一方面,其核心產品所具備的戰略意義以及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都讓其一時成為資本的寵兒。
  • 一年投資12家晶片公司!寒武紀背後「伯樂」,獨家深度對話和利資本...
    面向晶片領域,和利資本從2019年起共投資了寒武紀、思必馳、百識電子、芯翼信息科技等12家晶片公司,涉及AI晶片、光子晶片、NB-IoT晶片、5G射頻晶片等細分賽道。投資寒武紀後,孔令國成為了寒武紀的董事,並在隨後的數輪融資裡,通過元禾原點、和利資本等不同基金機構為寒武紀輸送「養分」。同時,在寒武紀尋找第一顆晶片的設計服務商和代工廠過程中,孔令國也提供了重要幫助。時間的指針滑到魔幻2020年,當初的寒武紀已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市值超600億人民幣的AI晶片公司。「伯樂」孔令國賭對了。
  • 科大訊飛投資寒武紀:四年前就曾布局A.I.晶片
    7月20日,晶片獨角獸企業寒武紀(688256.SH)正式登陸科創板。  隨著寒武紀上市,它的早期投資人也一一被挖掘出來。其中,科大訊飛為2016年最早一批投資寒武紀的公司。  一位參與過當年投資決策的科大訊飛人士透露:決定投資是一系列複雜事件,但訊飛決定投資寒武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要在方興未艾的A.I.晶片領域提前布局」。
  • 痛失「金主」後閃電上會 寒武紀下一步怎麼走
    經Wind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1日)科創板市場共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後最快上會企業。若以今年申報科創板IPO企業來看,106家企業中僅龍騰光電、康希諾兩股已經上會,龍騰光電、康希諾均在今年1月IPO獲得受理。
  • 寒武紀們再爆發?
    作者/王慧賢 編輯/李曉松 Jenny 持續虧損、落地困難、技術壁壘......這些年,當AI晶片行業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時,從業者、投資方逐漸回歸理性,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萬能的AI晶片也一步步走下了神壇。 近日,國內第一家AI晶片企業寒武紀成功於科創板上市,開盤大漲300%。業內歡呼一片,都認為國產AI晶片的春天快回來了。
  • 為AI裝上中國芯的「雙子星」――記寒武紀科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
    「沒有『龍芯』,就沒有今天的陳雲霽,是胡老師的言傳身教,帶我走上晶片行業。」他說。陳雲霽最敬佩胡偉武老師強大的意志力,「他能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的工作作風,深深地影響了我,以及後來的寒武紀團隊。」在陳雲霽看來,晶片設計乃至科學研究,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看成是一個非常複雜、激烈的遊戲。
  • AI晶片公司寒武紀3億元中標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AI晶片公司寒武紀3億元中標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12月21日,國內人工智慧(AI)晶片公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688256)在上交所公告,公司2020至於此次中標合同帶來的影響,寒武紀稱,合同籤訂後,公司需按照項目履約進度分階段辦理結算,該項目對公司當期業績影響存在不確定性。若該合同順利履行,在項目執行期間將對公司業務發展及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寒武紀科技由陳天石和其兄陳雲霽聯合創立於2016年,陳天石和陳雲霽兩兄弟都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
  • 是該為硬核創新的寒武紀說句公道話了
    比如今天的寒武紀。玩創新的寒武紀們,為何總是與爭議相伴相生?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看得更加久遠一些。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體制到管理、從技術到發明,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萊特兄弟的飛機,從四大發明再到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大膽而言,任何一項創新,無不引出種種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