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

2020-12-28 證券時報網

中國基金報 泰勒

科創板大消息,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IPO過會!

中科院背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資本寵兒,明星光環加持下的寒武紀即將 IPO 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同意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發行上市(首發)。

寒武紀今年3月26日進入科創板「考場」,經過兩輪問詢後快速過會。歷時68天,再次刷新科創板審核速度。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市場已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後最快上會企業。與其他成功過會的科創板企業相比,寒武紀此次僅經歷兩輪問詢即獲得通關。

寒武紀的主營業務是應用於各類雲伺服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慧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為客戶提供豐富的晶片產品與系統軟體解決方案。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中信證券給出300億估值

連續三年虧損超16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但淨利潤卻處於連年虧損狀態,分別為-3.81億元、-4104.65萬元、-11.79億元,3年連續虧損超過16億元。寒武紀表示,其波動主要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十分重視技術研究開發工作,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 萬元、24,011.18 萬元 和 54,304.54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380.73%、205.18%和 122.32%。 

此外,寒武紀的研發管理團隊一直保持穩定,且均具有豐富的集成電路產品的技術研發與項目實施經驗。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研發人員680人,佔員工總數比例高達79.25%。

5月20日晚,寒武紀回復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函,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收8200萬至8600萬元,去年同期為9799萬元;扣非淨虧損2.7億元至3億元,是去年的2.9倍以上。

今年一季度寒武紀實現淨利潤約為-1.08億元,同比下滑2270.65%。在招股書中,寒武紀稱,2020年其從華為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收入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收入同比下降,因研發投入增加導致2020年一季度虧損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虧損同比增加。

不過,寒武紀仍預計全年營收大幅增長35.2%至102.7%,達到6億元至9億元;扣非淨虧損6億元至8億元,上年為虧損3.8億元。

但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據全年經營預計值,給了寒武紀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

中信證券選取了兆易創新、卓勝微、聖邦股份、匯頂科技、瀾起科技、樂鑫科技、景嘉微等7家上市公司作為估值可比公司,計算市銷率平均約為35倍,給予寒武紀2020年32至38倍市銷率的估值區間。市銷率即為市值與年營收的倍數。中信以寒武紀今年6億至9億元的收入預測,給出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

寒武紀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28億元,19億元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推理晶片、邊緣人工智慧晶片及系統項目,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在首次問詢回覆中,寒武紀表示未來3年內除募集資金以外,仍需30億元-36億元資金投入晶片研發,涉及5到6款晶片產品。

創始人是兩位天才少年

寒武紀之所以名聲大噪,一方面在於其創始人是陳雲霽和陳天石,兩人均履歷不凡。

寒武紀一開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點上,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均是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少年天才,博士在中科院計算所深造,二人曾主導研發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晶片。因為中科系背景,寒武紀一路來受到了各路資本追捧,背後的資方幾乎是清一色的「國字號」,包括中科算源、國投基金、招商銀行等。

2002年,年僅19歲的陳雲霽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其導師是胡偉武博士,後者是中科院計算所「龍芯」項目首席科學家。

在「龍芯」項目中,一幹就是12年,24歲時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29歲晉升為研究員。

而陳天石亦是創奇人物,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二十出頭就博士畢業,31歲研發出首款人工智慧晶片,在AI晶片研究領域已經有超10年經驗。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為陳天石,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2010年7月-2019年9月,陳天石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從助理研究員做到博士生導師,期間辦理離崗創業,因此寒武紀也被認為是中科院系的AI獨角獸公司。

2012年,陳氏兄弟帶著中科院計算所的幾個師弟,包括後來在寒武紀任高管的劉少禮、郭崎、劉道福、杜子東等人,啟動了神經網絡處理器(AI晶片)項目,這成了寒武紀的技術來源。

2016年3月,陳雲霽和陳天石正式合夥創立寒武紀。這就是別人眼中的「學霸」兄弟,不過,因為兩人性格不同,在寒武紀擔任的角色也不同。

陳雲霽曾在一則報導中透露:「我性格偏外向、膽子大,喜歡做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更適合搞科研。」因此,陳雲霽在寒武紀中擔任的是首席科學家。

在陳雲霽看來,陳天石比較慎重,每走一步都會想好可行性,能規避產業、公司發展中的「坑」,適合帶領一個企業往前衝,所以他以寒武紀CEO的身份管理公司運營與對外事務。

不過,陳雲霽選擇繼續深入研究工作,陳天石則一心撲在寒武紀上,擔任CEO。在招股書中,陳雲霽的身影已經淡出。

華為從客戶變為對手

曾經的寒武紀輝煌無比,在華為超級大單,中科院技術背景的加持下,沒有人不看好它的未來。

寒武紀最初的聲名鵲起是因為華為。,2016 年,寒武紀推出的 1A 處理器被集成在了華為的麒麟 970 晶片中,助力華為拿下了「全球首款集成 AI 處理器的手機晶片」名頭,2018 年,寒武紀的雙核 NPU 又集成到華為 Mate20 手機搭載的麒麟 980 晶片中,這也是令華為 Mate20 功能強大的亮點之一。

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之一,華為不僅保障了寒武紀的產品銷售和收入,也讓寒武紀獲得了一個高起點。

在3年多的「蜜月期」裡,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而華為分別貢獻了其中的98%、97%。

轉折點很快到來。華為在與寒武紀短暫合作後,很快就拋棄了後者,轉而自研AI晶片模塊。

2018年10月華為發布了人工智慧 IP 架構「達文西」;2019 年 6 月,華為推出了自研的 AI 手機晶片— 麒麟 810,並於同年 10 月推出了全棧全場景 AI 解決方案,外界將此舉解讀為華為與寒武紀「正式」分手。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9年收入4.4億元,80%來自兩個政府IDC項目。而在2018年為寒武紀貢獻了99.7%收入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因為失去主要客戶華為,收入一落千丈,僅佔2019年收入的15%。

在給上交所的回覆中,寒武紀表示,目前華為的支付的費用僅基於原有合同,雙方未達成新的合作。因此2020年華為方面支付的授權費還將下滑,並且華為未來繼續採購寒武紀IP的可能性較小。

上交所也要求寒武紀說明:「公司A(即華為)未繼續採購發行人產品的原因,是否因產品無法達到客戶要求。」

寒武紀對此表示否認,稱寒武紀的產品與華為自研的產品在性能上並無顯著差距,華為選擇的自研的原因是,華為逐步意識到智能處理器相關技術的重要性,因此選擇對於該等產品和技術進行自主研發。

寒武紀上市之後的營收能力和前景,是市場關心的核心點。

在招股書中,寒武紀營收的部分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闡述,甚至幾項被寫在了上市風險提示裡,比如存在持續虧損、短時間無法盈利、IP業務無法持續發展、客戶集中度較高等。其中,持續虧損和短時間無法盈利可以說是晶片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招股書中,寒武紀只披露了前五大客戶的情況,2019 年這五大客戶為寒武紀貢獻了 95% 的營收,客戶集中度明顯過高,且高度 TO G 。第一、第二大客戶均為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回復報告,公司B為中科曙光,其與珠海市橫琴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存在一定的合作關係,兩者加起來的份額佔寒武紀營業收入的61.03%。

可以說,寒武紀很快又找到了另一座靠山,就是中科院。目前中科院也是持有寒武紀18%股份的二股東。因此毫不奇怪,關鍵時刻還得靠中科院拉一把。

2019年4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機所籤訂合作協議,建設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這個項目很快成了寒武紀最大的「現金奶牛」。

除了橫琴項目之外,寒武紀2019年還籤約拿下了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的項目。根據新聞稿,該項目是西北地區首個「AI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由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建立。2019年,灃東項目為寒武紀貢獻了8108萬元收入。

整體來看,寒武紀上市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它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產 AI 晶片的最高水平,上市之後,寒武紀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如何,將受到整個 AI 晶片行業的關注。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也來科創板了

近期,美國封鎖華為晶片的消息不斷刷屏,這也讓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寒武紀成功過會之際,中芯國際也同樣回歸科創板市場。

6月1日晚間,上交所披露了中芯國際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申報稿),近一千頁。而且,有六家證券公司擔任本次發行主承銷商!

據披露,中芯國際本次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佔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5%,每股面值0.004美元,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00億元。

對於本次募資用途,中芯國際表示,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40%(80億元)用於12英寸晶片SNI項目、20%(40億元)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40%(8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4月,法定股本總額4200萬美元,法定股份總數105億股,已發行股份50.57億股。公司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的紅籌企業,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介紹,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華泰證券機械設備團隊曾發布研報稱,2020年將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行業有望實現較快成長。尤其是全球 5G 產業的高速發展,將對半導體及設備需求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5G 技術的核心在於晶片,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手機,都與之息息相關。

相關焦點

  • 剛剛,85後天才創始人身家超300億!AI晶片第一股來了
    中芯國際之後,又一家硬核晶片公司登陸科創板,7月20日,成立僅4年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AI晶片第一股。開盤股價上漲288%至250元,市值過千億。此後股價一度飆升至295元/股。隨後股價回落至230元/股以下。
  • 寒武紀順利通關,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35歲...
    無論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的滬矽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688012,股吧),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為奪目的企業。在寒武紀之外,中芯電子的科創板申請也於近期獲得受理,科創板的「芯」企業有望不斷增加。  寒武紀火速過會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發布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寒武紀與路德環境兩家企業科創板首發上市均獲得通過。
  • 上市大漲228%,「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創始人到底有多牛?
    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開盤漲幅約為290%,市值更是突破千億,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身價也突破300億。以「學渣」自居的學霸陳天石1985年出生,16歲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剛進少年班的時候,陳天石熱衷打遊戲和閒逛。
  • 科創板迎來「華為軍團」
    2020年12月22日,燦勤科技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核,即將登陸A股。如無意外,它將是華為投出的第二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此前,華為投資的思瑞浦已經成功上市,目前市值高達320億元。在燦勤科技之後還有多家華為的被投企業正在上市進程中,東芯半導體於9月22日申報科創板,目前已經完成問詢回復;山東天嶽、好達電子已經在IPO輔導。
  • Rokid擬拆VIE架構登陸科創板 老股東8億美元估值賣股
    Rokid擬拆VIE架構登陸科創板 老股東8億美元估值賣股
  • 少年天才已成富豪,2人年已50歲上富豪榜,85後身家200億
    今年9月,福昕軟體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高達238.53元/股,是A股歷史上第二高發行價。 3、天才少年一鳴驚人,創辦公司4年上市 另一位今年新登上富豪榜的少年班天才是陳天石,與熊雨前是江西老鄉。
  • 千億PC巨頭要來科創板!中金「保駕」 融資近100億
    摘要 【千億PC巨頭要來科創板!中金「保駕」 融資近100億】A股或將再迎來一家千億巨頭。1月12日晚間,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聯想集團」)發布公告稱,計劃以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方式申請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或將選定中金公司作為保薦機構。
  • 一場「夢幻」的晶片投資:估值靠信仰,盡調可放棄
    一位晶片工程師直觀地感受到,過去融資1-2個億都是大事,但現在估值上百億,投一筆能上十億元。在2018年那場論壇上,知名投資人朱嘯虎曾提到晶片公司前期投入大,估值往往太低,「不像騰訊、阿里可以估值四五千億美元,晶片最成功的可能就是10億到20億美元。對VC來說,這種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現在這樣的認知被打破。
  • 市值450億!晶片「黑馬」恆玄科技今登陸科創板
    水草 2020-12-16 16:00 導語 創頭條消息,12月16日,恆玄科技(股票代碼:688608)正式登陸科創板 創頭條消息,12月16日,恆玄科技(股票代碼:688608)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發行價為162.07元,開盤價391元,漲幅一度超過130%,以此計算其市值超450億。
  • 中國醫學影像AI第一股?推想擬在科創板上市
    雷鋒網消息,據資本邦報導,推想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推想科技)擬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於2020年12月18日與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建投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將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7 月 20 日,科創板迎來首家 AI 晶片龍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登陸科創板,申購代碼為「688256」,擬募資 28 億元。截止當天上午,寒武紀上市首日開盤上漲約 290%,當前市值已突破 1000 億元。
  • 嚴重資不抵債卻估值500億:「AI四小龍」依圖科技闖出一個未來
    依圖科技,2020年11月開始上報科創板,準備在科創板上市。雲從科技,隨後在2020年12月也申報擬上科創板。而商湯科技,也是一直傳言「被上市」多次,但都沒有確切消息。究竟AI四小龍第一股,究竟花落誰家?這將在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之間產生。今天,我們先來看看申報時間較早的依圖科技。
  • 國產CPU龍頭要來科創板了 A股GPU概念股要火了?
    來源:數據寶國產晶片有新進展!國內首款全自研通用並行晶片「點亮」,性能為主流產品兩倍,國產CPU龍頭要來科創板了原創 吳琦 天數智芯成功點亮7nm製程GPGPU訓練晶片,這是國內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於GPU架構下的7納米製程GPGPU訓練晶片。
  • 「AI 四小龍」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上市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 算法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華大智造IPO申請獲受理 科創板有望迎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12月7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直至今年9月,華大智造的IPO輔導信息公示,意味著公司有望躋身「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隨著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的神秘面紗緩緩揭開。
  • 科創板來了個大瓜!萬億螞蟻要上市!將有重大影響
    來源:天下齊觀昨天,傳來重磅消息,估值已經超過萬億人民幣的螞蟻集團要上市了,而且跟別人遮遮掩掩相比,人家大大方方的公布了消息,計劃在香港和科創板兩地上市,這瞬間讓老齊的朋友圈躁動了起來,螞蟻的員工們,都非常激動,而其他行業的都紛紛跑來恭喜。
  • 市場要聞|快倉完成C+輪融資,目標科創板「物流AMR第一股」
    據上證報報導,物流機器人公司快倉近日完成億級美元C+輪融資,境外由凱傲集團、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聯合注資,境內資方包括交銀國際、申萬宏源、建信等,原有股東創世夥伴CCV跟進。本輪融資主要用於落實全球化布局、提升技術實力和產品能力、擴充團隊並引進更多優秀人才、擴張產能等方面。
  • 「支付第一股」匯付天下擬從港股退市 欲回A股科創板?
    12月23日,上市兩年後,有著「支付第一股」之稱的匯付天下宣布私有化,並從港交所退市。  受訪人士認為,匯付天下此舉或與其股價偏低、流動性差有關。此外,A股今年政策形勢較好,匯付天下有可能會計劃在A股科創板上市。
  • 有容乃大,科創板迎來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自2019年9月27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後,經過兩個多月的期盼,優刻得終於在平安夜等來了證監會同意優刻得在科創板IPO註冊的喜訊,上市之路跨出重要一步。此後,公司緊鑼密鼓地安排上市日程。今日成功上市,優刻得成為「科創板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 IDG押注晶片「黑馬」,恆玄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
    12月16日,恆玄科技(BES)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162.0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391元,市值達450億。恆玄科技成立於2015年,其產品不僅被三星、華為、OPPO、小米等全球知名的手機品牌紛紛採用,同時也獲得了哈曼、SONY、Skullcandy等專業音頻廠商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