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夢幻」的晶片投資:估值靠信仰,盡調可放棄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

高門檻、長周期的半導體行業,在國內原本得不到資本青睞,如今投資界無人不談半導體。國產替代、二級市場狂熱,又進一步刺激一級市場情緒,資本拼手速搶項目,有些甚至不做盡調直接砸錢。泡沫裹挾之下,不斷出現的項目爆雷、PPT融資,也給資本敲響警鐘。

「你有沒有半導體項目。」

王霏霏感到無奈,她所在的深圳某投資公司關注硬科技,佔比在20%左右,如今她常常遇到前同事來諮詢半導體項目。

據她所知,本來不看半導體的機構,仿佛一夜之間都轉向了半導體。「投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消費的,還有各種FA機構,全都在看半導體。」

2020年,關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人錢思遠同樣感到困惑,半導體是小眾、高門檻、產業鏈相對成熟的細分領域,不應該有這麼多人關注,但事實上,「無人不談半導體」。

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揭開了國內晶片、半導體行業的現狀。當年一場會議上,20位行業大佬反思,VC為何不投半導體,大家提到了這個行業門檻高、周期長、回報率低等問題,「投了血本無歸」「晶片投資的利潤相當於賣肥皂」。

到2020年,外部壓力依舊不容樂觀,華為、中芯國際等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國產替代、自主可控越來越急迫。

不過國內的半導體投資局勢已完全不同,資本追向了半導體。

兵貴神速

「要快。」

這是北京一家主投科技類的VC機構上下一致的認知。普通的投資項目周期在兩個月左右,晶片是兩個星期,優質的投資標的最快只用10天。

2020年底資深的晶片工程師吳哲也轉行做了投資經理,半個月時間一直出差看項目。

資本對晶片的追捧,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楊磊2020年曾打過一個比方,回看整個晶片投資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大飯桌-小飯桌-大會場的歷程,從最初的十來家機構,到中間有一段時間不剩幾家,再到現在基本上機構都在投資晶片。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有2.1萬家企業擴充了半導體業務,新增了6.8萬家與集成電路相關的公司(不排除兩者有重合)。這意味著做半導體項目的公司增加不少,盤子越來越大。

優質的項目仍然需要搶。雲慧舍資本的一名FA對豹變形容,2020年以來晶片投資就是「兵貴神速」。有些項目還沒有立項,只是初步接觸,友商已經投了。

就算跟上了項目,被搶也是常事。「投資機構談好了項目,正準備籤協議,突然有新的機構插進來。」公司的估值也會因此經歷翻倍。

一位投資人士直接點名,2020年12月一家投資機構跟了2個月的項目,談到按照10億估值投,結果頭部一家投資機構上來溢價50%搶走了。

被頭部瞄準的公司,估值會一路飆升,跟投機構也會蜂擁而入。以哈勃投資為例,他們領投的項目有的跟投超過10個。

哈勃是2019年4月華為旗下成立的投資公司,主要服務華為的供應鏈國產替代戰略,以及為未來做戰略儲備。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哈勃在2019年投了5個項目,2020年投了10個項目,這些裡面有11個為半導體及電子設備。

部分機構原本沒有半導體投資經驗,採用的策略是跟投頭部機構「這在行業裡被叫做『抄作業』。」國科嘉和投資總監錢思遠告訴豹變。

機構會緊盯頭部的動向,一旦工商變更的消息出來,這家被投公司會迎來一大批投資機構,「大家要麼去問投資機構,投的這家公司好在哪;要麼通過工商,拿到被投公司的信息;要麼靠過去的機構關係找人。不到10分鐘,被投公司可能就會接到下一批投資人的電話,甚至沒有時間差,毫不誇張。」

信息還可能提前流出,「有的項目還在過投決,行業內大家就都知道了,個人和機構就都跑來跟投。」

對投資機構而言,做決策的時間越長,意味著被搶的風險性越高

大家都會一再縮短決策時間,有專門看半導體的投資人士告訴豹變,看產品、看客戶、看技術壁壘,再看一下創始人出身和估值,熱門項目業內大家可能就看大方向,小細節就放過去,不會糾結。

還有投資人士透露,有些機構為了搶項目甚至放棄了詳細盡調。盡調,這曾是投資機構把控風險的關鍵環節,投資經理會去現場從財務到業務做方方面面的調查、核實。但現在,就算有些機構想做,時間來不及,也會直接籤協議。

估值節節攀升

光通信行業一位機構投資人劉明最明顯的一個感受是,2016年,他去談半導體項目,可以壓公司估值,讓對方接受對賭回購條款等。他對豹變表示,2020年很多機構也放棄了回購條款,公司估值也越來越高。

5年前,劉明接手的一家處在B輪的半導體公司,估值不超過3億元,如今同在B輪、差不多的公司估值接近10億,漲了三倍。劉明大致估算,業內單筆項目的投資金額至少漲幅50%。

一位晶片工程師直觀地感受到,過去融資1-2個億都是大事,但現在估值上百億,投一筆能上十億元。

在2018年那場論壇上,知名投資人朱嘯虎曾提到晶片公司前期投入大,估值往往太低,「不像騰訊、阿里可以估值四五千億美元,晶片最成功的可能就是10億到20億美元。對VC來說,這種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

現在這樣的認知被打破。

科創板帶來的半導體、硬科技二級市場狂熱,目前科創板市值前十名中半導體公司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些情緒也進一步傳導到一級市場。晶片公司的估值天花板被無限抬升。

各路資本從最初主要關注中下遊的半導體應用、設計、製造、封測,到涉獵上遊半導體材料、生產設備、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環節,關注更加多元化。

緊隨而來的是大量資金湧入。

根據清科數據,半導體及電子設備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695起投資,同比增長23.2%;投資金額約1083.51億元,同比大增280%。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豹變,「行業裡的錢太多了。」

「國家隊」基金是行業裡的大頭。2020年7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分別向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合計22.5億美元,這是業內幾筆大單投資之一。

與此同時,背靠科技公司的產業投資機構也進場了,最典型的是華為的哈勃,依靠產業聯繫、資源和訂單,他們能以更低價拿到融資,也受到公司青睞。

以劉明所在的投資機構為例,交好的晶片公司會為他們專開一輪,如果純財務機構想跟投,至少要翻一倍。他們投資一家估值7億元的公司,不到半年,別人想投估值要翻3倍。

資金簇擁了估值的增長。有投資人士告訴豹變,「有些好項目,估值到100億元,還是很多頭部機構去搶。」更多的頭部熱門項目估值太高,已讓小投資機構難以企望。

投出下一個「寒武紀」

2019年7月科創板開板,加速了晶片、半導體項目資本化,行業內投資更加白熱化。

二級市場情緒持續高漲,到2020年6月達到一波高點,7月晶片巨頭中芯國際,「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相繼登陸科創板。

豹變統計,截至2020年底,18家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完成了上市,募資金額為800多億元人民幣,中芯國際更是完成了532億的科創板最大額募資,其中12家公司上市首日漲幅超過了200%。

Wind數據顯示,除去經營大幅度虧損的芯原股份、滬矽產業,剩下16家公司市盈率均值超過了100倍,明顯處於一個較高水平。

中信證券2020年9月研報顯示,在其選取的標的範圍內,A股市場半導體公司過去四年估值平均70倍PE(當年PE),美股半導體公司平均約20倍。

已經上市的中芯國際、寒武紀被當作標杆。

2016年創立的寒武紀,一直是AI晶片賽道的明星項目,三年時間估值增長45倍,投資機構爭搶想投進去。

在寒武紀前三次融資中,謹業投資連續跟投,總投資金額為1930萬人民幣,到上市前持有寒武紀1.59%的股份。寒武紀上市後,按照64元/股的發行價計算,謹業投資的帳面回報率就已達19.07倍。

截至2021年1月6日,寒武紀收盤150.10元/股,按此計算,謹業投資帳面浮盈8.57億元,帳面回報率超過40倍。

這樣的超額回報極其誘人。對投資機構而言,就算不瞄準下一個寒武紀,沒在初創期抓住,能投進中後期的成熟項目,上市後踩準點退出,吃到一波一二級市場價差也不錯。

二級市場的瘋狂對一級市場的刺激是直接的。

錢思遠表示,過去大家看晶片公司,要看PE和PS,有一個基礎的估值標準。但這一年,估值標準模糊了

不少投資人士告訴豹變,只要有大客戶,是熱門方向,估值全靠信仰,「我認為這家公司有500億,或1000億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當你對這個故事還有質疑,別家已經打款籤協議了。

錢思遠所在的國科嘉和,是一家專注於硬科技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長期關注半導體、晶片等賽道。他對豹變說,這個行業近年來湧現出不少新項目,但由於該領域門檻高、產業鏈成熟,因此相較於「年輕企業」,他更關注行業「老炮兒」、老字號這類既有技術壁壘,同時又具備商務卡位能力的團隊

在專業的投資人眼中,沒有專業技術背景的人突然來創業,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哪怕是科學家創業做半導體,也並不靠譜。晶片量產,要有強工藝,可能一個焊接,一個材料沒對,就出問題,這個風險難以承擔,畢竟一次流片就是幾千萬。

哪怕人才足夠優秀,如果沒有細分領域的產品,也無法實現盈利。

眼下的上市標準明顯縮水了。王霏霏說,大家都在往上市的最低標準裡套,比如市值10億元,相應的營收、利潤情況。

泡沫化裹挾?

2005年左右,以IDG、北極光創投為代表的投資機構,開始關注硬科技領域。而相對於網際網路、大消費等,這是一個極為小眾的細分領域。10年裡,晶片風投寂靜無聲。

2019年5月,華為被列入禁售實體名單。1年後,制裁加碼,科技「冷戰」中中國迫切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而疫情帶來的晶片晶圓產能缺口,需要更多替補,催生了晶片創業熱。

吳哲描述,「外企公司跟著大牛創業,臺灣廠商來大陸做半導體,國內一群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大展拳腳。」與此同時,科創板開板,為國內科技企業上市敞開大門,也為資本帶去退路。

種種因素疊加下,落後了10年的國產晶片開始趕超。在狂熱的風口上,泡沫被談論最多。

比起幾年前融資的困境,在科創板的大路被打開後,「一般的公司包裝一下,基本不愁融不到錢。」

一位從業15年的晶片驗證工程師告訴豹變,自己所在的前公司就是這個套路,包裝PPT,打著造中國芯的口號去拿融資

有投資經理對豹變吐槽,不專業的機構只看團隊的學歷、背景,看起來豪華、學校好,又是一個有想像力的方向,就投了。甚至有投資機構借錢給創始人,創始人拿著借來的資金回購其他股東手上的股份,再進行一輪增資擴股。

一批晶片公司上市到達高光時刻,與此同時成都、南京、武漢、陝西、河北接連曝出項目爆雷事件。一位投資經理透露,有些地方政府找項目,就像為了完成KPI一樣,根本不考察項目。

上峰水泥宣布將投入5.5億元進入半導體與晶片行業;金龍魚、海瀾之家,都曾與晶片傳出緋聞。這也讓這場晶片「大躍進」,多了許多迷惑的泡沫。

一些業內人士擔心,過高的市盈率也透支了企業的成長空間。

錢思遠認為,一定程度上來說,「啤酒沒有泡沫不好喝」,通過資本孵化的項目,都會經歷泡沫階段,最終留下來的項目、技術、人才是最珍貴的。

多位投資經理對豹變判斷,這場熱潮還會持續半年到1年時間。一些主流設備的國產替代完成度還很低,核心器件都沒有跟上。

半導體是信息產業的基石,目前外部環境並沒有緩和跡象,12月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要想快速練好「內功」,除了錢,政策、人才、市場也缺一不可,這些因素疊加聯動,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才能真正實現突破。

而對於資本來說,如今對半導體行業雖然充滿熱情,但還需要有更大的耐心。

(應受訪者要求,吳哲、王霏霏、劉明為化名)

相關焦點

  • VC開始「流血搶項目」:估值1晚漲1億,想投進去還要憑關係
    投資人們的手段層出不窮,時時要關注在跟的項目,像銷售一樣一次次地推銷自己的過往業績和投後服務,還要擔心已經談好的項目被截胡或者抬高估值。有投資人表示,現在投資甚至大概率要靠跟創始人的「私交」。更誇張的情況,一位投資人告訴鉛筆道,僅僅一個晚上,項目估值漲了1個億:原本已經敲定2000萬佔10%,一夜之間被另一家VC3000萬佔10%替代。
  • 對話晶片頂級投資人:AI晶片投資熱潮下的冷思考|GTIC2020
    在對話中,兩位業界投資大牛通過精彩的經歷對行業發展做了非常有價值的探討,涉及當下晶片創新創業及投資熱潮、中國晶片半導體發展環境、半導體市場的市值泡沫、現階段晶片項目投資思考和未來趨勢判斷等關鍵話題。我覺得作為民營企業和創業者不要妄想能夠獨佔任何數據,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靠創新才能夠得到溢價的空間。」楊磊引用了狄更斯《雙城記》中的一句話,來表達對晶片半導體產業發展現狀的看法,即「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的原因在於,今天產業鏈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時間點。
  • 一級市場投資人的2020:下半年報復性看項目,有投資機構已省略盡調...
    但2020年依舊是特殊的一年,市場變了,下半年更忙,投資節奏更快,好項目不缺錢,估值更高。有的機構甚至省掉盡調流程搶項目,投資似乎也進入了拼手速的時代。圖片來源:攝圖網項目估值水漲船高,手快者得上半周開項目會,下半周出差,周末整理材料,周一匯報,基本每天都滿滿當當。
  • 一年投資12家晶片公司!寒武紀背後「伯樂」,獨家深度對話和利資本...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韋世瑋魔幻的2020年已悄然過去了四分之三,可國內半導體投資熱潮仍未冷卻一星半點兒。尤其在晶片領域。為了找到這些答案,智東西與和利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孔令國這位涉足半導體產業投資20餘年的老兵展開了一場深入對話。在一個多小時的對話過程中,談吐儒雅的孔令國將他過去20餘年半導體投資經歷和產業洞見娓娓道來,智東西亦看到了和利資本一路成長背後所經歷的行業低谷與高潮、機遇與危機。
  • 跨國投資那些坑,我們幫你踩過了
    海外投資帶來了更大的投資選擇空間,但是海外投資也使得投資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進一步升級。如何為投資項目提供風險情報保障,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解決海外投資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盡調。
  • 投資界24h|年底,估值漲瘋了:VC不盡調就打錢;摩拜正式停止服務接入...
    時間: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重要新聞年底,估值漲瘋了:VC不盡調就打錢臨近年底,VC/PE圈再次上演魔幻一幕——「一個連產品都還沒出來的晶片公司估值能達到10億,這太瘋狂了。」 一家美元基金合伙人向投資界感嘆。
  • 2021年投資筆記02:一起抱團還是估值為王
    2021年投資筆記02:一起抱團還是估值為王市場這周快結束的時候,因為證券時報轉了一篇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夏在2019年寫的一篇關於抱團的研報,關於抱團的話題,結合這周一九分化的行情,關於抱團的話題又火了起來。
  • 年底,估值漲瘋了:VC不盡調就打錢
    來源:投資界作者| 周佳麗報導 | 投資界PEdaily臨近年底,VC/PE圈再次上演魔幻一幕——「一個連產品都還沒出來的晶片公司估值能達到10億,這太瘋狂了。」 一家美元基金合伙人向投資界感嘆。這樣的景象不只是出現在醫療領域,讓投資人難以理解的還有半導體/晶片行業。上海一位知名VC投資人向投資界講述了他親身經歷:數年前,一位友人在海外創業失敗後計劃在中國創辦一家晶片相關公司,希望以千萬元的估值給予啟動資金、做公司的天使投資人。
  • 京東數科投資可米生活 2020估值將1300億!
    目前, 我們了解到其估值已經達到了1300億人民幣。  一直在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空間裝飾藝術品, 京東數科的投資也是很正確的, 估值也會逐漸增高。 目前, 可米生活主要切入的是家居軟飾市場以及潮流玩具市場, 產品覆蓋小型雕塑、裝飾品、服紡、陶瓷、玻璃等家居生活用品, 在這一方面, 京東數科的投資還是非常有眼光的。 目前, 可米生活在全國已有 200多家經銷商、4家直營門店, 覆蓋全國30多個城市, 京東數科也會因為這次投資而增高估值。 關於本次投資, 京東數科還是非常看好的。
  • 併購估值及資金實施方案價格,安徽諾迪,項目經營收益權及償債能力...
    ***的價值毋庸置疑,不過這是一次長跑,需要足夠的耐心,股權併購估值及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下一代的***不會是比特1幣或以太坊,而是一個能活用***對數據的特性讓用戶真正受益的應用爆發平臺。要構建***項目投資價值的分析框架,應該首先明確***的價值基礎和投資哲學,這個是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機構或資1深從業人士才能比較深入全方面講解的問題。
  • 小米晶片大躍進:除了自己造芯,3年投資了20多家晶片企業
    眾所周知,在2017年小米發布旗下首款手機Soc澎湃S1之時,雷軍表示「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這意味著其實小米對於晶片是相當相當的重視。但自從澎湃S1發布之後,後續卻沒有了更多消息,原因大家基本也清楚,做晶片並不容易,沒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是很難有成就的。所以後來我們看到小米的晶片轉向了物聯網、AloT這一塊,因為門檻相對較低一點,但小米也未曾放棄,一直表示澎湃S2還在研發之中。
  • 從風險投資角度,婚姻要用哪種估值法?
    究其緣由,本質上是有一種觀念在起作用,即:男女經濟收入要達到一個怎樣的平衡,大家才認為:「男可娶,女可嫁」。說得好聽點,就是:男要達到怎麼樣的價值,女方才會認為是可以嫁,嫁得不虧。因此女性選老公,正如同風險投資者投資企業,是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注意,女性這筆風險投資絕對屬於戰略投資,除極特別的情況,通常不能實現普通財務投資人的套現退出,一錘子的買賣,實屬高危投資的典範。
  • 自己造不如投資?澎湃S2無進展,但雷軍卻投資了17家晶片企業
    眾所周知,小米是繼華為之後國內第二家自研晶片的廠商,於2017年2月份發布了「澎湃S1」。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雖然無數人憧憬著小米澎湃S2趕緊到來,但小米卻遲遲沒有進展。這一度讓人懷疑小米已經放棄了自研晶片。
  • 晶片「超級過山車」:基金被閃了「腰」 後市怎麼看?
    需求端來講,海外科技企業大部分希望跟中國做生意,不會放棄中國這個巨大快速增長的市場,它們需要考慮怎麼與我國系統級公司進行對接,滿足這些公司的研發需求以及未來的產品規劃。目前從配置上看,半導體板塊處於低位,但晶片ETF份額都在持續增長,創出新高。整個板塊從高點已經有30%左右的回撤,部分公司回調幅度達到50%。
  • 對話20位頂級投資人:關於2021的創業、投資、危與機
    但它又是2018年以來最好的年份,在充滿悲觀猶疑情緒的上半年結束後,下半年的創投行業似乎瞬間「夢回2014」,尤其是這些領域令人嘆為觀止的估值飛漲——晶片半導體、消費品牌、創新藥等多個賽道爭搶項目的火藥味異常濃烈,「沒時間盡調,誰先打錢誰投」成為每天都在上演的奇談。
  • 晶片戰爭2020:軍備競賽跨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2020年的這一場疫情,這個世界改變了很多。一季度,經濟停擺,晶片行業也做不到獨善其身,收入下滑,產線大量空置。變化很快就發生了,沒有一點點徵兆,晶片行業的需求在二季度突然就有了起色,到了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已經到了近乎100%。
  • 涉足晶片製造,觸及核心架構,詳解小米120億「芯投資」版圖
    小米沒有將最初的網際網路故事繼續講下去,從晶片投資版圖可以看見,小米已經轉變了航向,做晶片,碰製造,幹起了「苦活累活」。 雷軍應該看清楚了,僅靠網際網路營銷無法讓小米走的更遠,無法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十歲的小米還有很多焦慮,焦慮於核心技術,焦慮於供應鏈危機。 當下小米做出的改變能緩解他的焦慮嗎? 小米還在死磕晶片。
  • 估值分位的投資策略
    1、估值分位的投資策略       年前比較忙碌著進行寬基指數基金的投資總結寫作,一直沒有發公眾號
  • 對話20位頂級投資人:關於2021的創業、投資、危與機|氪記
    但它又是2018年以來最好的年份,在充滿悲觀猶疑情緒的上半年結束後,下半年的創投行業似乎瞬間「夢回2014」,尤其是這些領域令人嘆為觀止的估值飛漲——晶片半導體、消費品牌、創新藥等多個賽道爭搶項目的火藥味異常濃烈,「沒時間盡調,誰先打錢誰投」成為每天都在上演的奇談。
  • 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
    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但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據全年經營預計值,給了寒武紀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中信證券選取了兆易創新、卓勝微、聖邦股份、匯頂科技、瀾起科技、樂鑫科技、景嘉微等7家上市公司作為估值可比公司,計算市銷率平均約為35倍,給予寒武紀2020年32至38倍市銷率的估值區間。市銷率即為市值與年營收的倍數。中信以寒武紀今年6億至9億元的收入預測,給出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