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AI裝上中國芯的「雙子星」――記寒武紀科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

為AI裝上中國芯的「雙子星」

——記寒武紀科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

陳雲霽(左)和陳天石 受訪者供圖

「樣片研製成功並不是讓我們最高興的事,我們最在意的是,讓智能晶片方便大家的生活。」

「他們研發的人工智慧晶片,再一次讓世界領略到不一般的中國科學……」音樂響起,寒武紀科技創始人——陳雲霽和陳天石兩兄弟走上科技盛典的舞臺。哥倆一水兒的深色西服搭白襯衫、寸頭加眼鏡。不過,哥哥陳雲霽配合西服打了領帶,高出半個頭的弟弟陳天石則隨意地敞著襯衫領口。

當他們分別從李國傑院士和鄧中翰院士手中接過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獎盃時,眼神篤定,不乏改變世界的熱忱。在不遠的將來,他們深信會把AlphaGo裝進手機。

自嘲是「學渣」 成績排名常墊底

1月3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英雄榜,陳雲霽繼2015年後再度入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不少人好奇,這對來自江西的「雙子星」,緣何能在學術上屢有建樹,創業也能搞出個「獨角獸」公司?

陳雲霽9歲上中學,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4歲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9歲晉升為研究員,33歲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小兩歲的弟弟陳天石,幾乎是沿著哥哥的腳步從中科大少年班追到了中科院計算所。

在很多人眼中,這種開掛的人生無疑將所謂的學霸遠遠拋在身後。「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太一樣,我並不是學霸。相反,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學渣。」看到記者詫異的神情,陳雲霽笑著說,19年的學習生涯中,不但考第一名的次數不多,還常在班上排名倒數甚至墊底。

讓陳雲霽迷茫和痛苦的是,進入科大少年班後,同學們都很優秀,自己成績卻在班上處於後半段。這段被刺激的經歷讓他受益至今,和真正的學霸在一起,會養成謙虛低調的品格。

「我有一個比較大的優點,心理素質特別好,碰到大事反而更鎮靜,所以影響人生走向的關鍵考試比如高考、考研沒有失過手。」每臨大事有靜氣,這種過硬素質的煉成,陳雲霽打心裡感謝父母「放水養魚」式的教育。

在父母引導下,哥倆打小的夢想就是上科大少年班、做科學家。「父母很注意培養我們的好奇心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家裡書架上的書,不管是工程還是歷史方面的,我都愛看。」如今身為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陳雲霽對於啟蒙教育有了更深感受。「培養興趣比指明方向更重要。希望她們健康成長,進一步的奢望是她們能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陳雲霽說。

研製晶片 這是場沒有攻略的「遊戲」

與陳雲霽聊天,並沒有想像中理工男的呆板沉悶。說到怎麼「混入」胡偉武研究員門下,他得意地笑出了聲,「本科畢業考研時,導師胡偉武看到我打星際爭霸的水平還可以,覺得我有科研潛力,所以力排眾議,把本科成績並不拔尖的我招為研究生。」

2002年,陳雲霽跟隨胡偉武做「龍芯」,一幹就是12年。「沒有『龍芯』,就沒有今天的陳雲霽,是胡老師的言傳身教,帶我走上晶片行業。」他說。

陳雲霽最敬佩胡偉武老師強大的意志力,「他能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的工作作風,深深地影響了我,以及後來的寒武紀團隊。」

在陳雲霽看來,晶片設計乃至科學研究,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看成是一個非常複雜、激烈的遊戲。只是,這個遊戲沒有可參考的攻略,也沒有對手,我們需要做的是探索方法、超越自己。

行走於科研之路,多數時候是寂寥的。可陳雲霽並不孤獨,因為有弟弟一路相伴。

陳雲霽主攻晶片研究,陳天石聚焦人工智慧。2008年,哥倆遵從內心的選擇,決定聯手做人工智慧和晶片設計的交叉研究。經過數年努力,國際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誕生。他們為之取名為「寒武紀」,用地質學上生命大爆發的時代寓意人工智慧的未來。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2016年,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問世,它模擬了人腦的運算方式,使其可以更迅速、更精準地進行分析。

「樣片研製成功並不是讓我們最高興的事,我們最在意的是,讓智能晶片方便大家的生活。」陳天石還記得,寒武紀晶片的第一款版本,大部分是身為碼農的哥哥沒日沒夜熬出來的。

把AlphaGo裝進手機 敢於挑戰不可能

將時間倒回至2017年11月,寒武紀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發布新一代AI晶片,面向雲端的高性能智能處理器產品線,以及三款全新的智能處理器產品。

看著在臺上口若懸河的陳天石,哥哥選擇在臺下注視。陳雲霽說,商業的事情交給弟弟,他比較慎重,每走一步都會想好可行性,能規避產業發展中的「坑」,適合帶領一個企業往前衝。

「我性格偏外向、膽子大,喜歡做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更適合搞科研。」陳雲霽說,哥倆的交流方式直接而簡單,小時候常打架,長大後一言不合就吵起來,「要不是有血緣關係早就鬧崩了。吵歸吵,我們最終還是會讓真理來說話。」

「寒武紀」AI晶片可在計算機中模擬神經元和突觸的計算,對信息進行智能處理。通過設計專門存儲結構和指令集,每秒可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功耗卻只有原來的1/10。

陳雲霽給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裝有寒武紀1A處理器的華為Mate 10手機,他用手機掃了一頁英文論文,微軟翻譯軟體實時將其轉化為中文。而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嵌入該處理器後,對圖片、音頻等的理解速度能提升近百倍。

「寒武紀的長期奮鬥目標是,讓人工智慧晶片計算效率提高一萬倍,功耗降低一萬倍。」陳雲霽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AlphaGo放到手機裡,讓手機幫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甚至通過長期觀察和深度學習後,最終可能出現人類想像不到的智能。

晶片要聰明一萬倍,節能一萬倍,形象地說,未來一個手機的聰明程度將超過阿爾法狗,會學習人、自然、社會處理問題的方式。而製造和人一樣聰明的機器人,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陳雲霽表示,或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看不到目標實現的那一天。

對於寒武紀晶片的市場商業化,弟弟陳天石顯得信心滿滿,今年將通過終端和雲端來推進。終端產品就是手機、智能眼鏡、手環等,需要晶片去識別圖像、影音和文字;而在雲端,像科大訊飛、曙光、阿里、聯想等知名的雲端客戶,都已是寒武紀的合作夥伴。

如今的陳雲霽,身為中科院計算所寒武紀基礎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他喜歡把感興趣的事情做到極致,比如搞科研要忠於興趣,而不是為拿項目、發論文轉投熱門領域。

「搞研究要敢於做大多數人不敢嘗試的。胡偉武老師做『龍芯』時可謂石破天驚,大家都覺得做不出來,但他無畏打擊、堅持前行。」在陳雲霽看來,當一項科研變得熱門再跟風就晚了,要在大家還沒扎堆、處於冷門時,提前做些基礎研究。當風口來臨時,你才能迎頭趕上。(記者 劉 垠)

相關焦點

  • 寒武紀順利通關,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35歲...
    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科創板市場上的晶片概念股已達到十家。無論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的滬矽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688012,股吧),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為奪目的企業。在寒武紀之外,中芯電子的科創板申請也於近期獲得受理,科創板的「芯」企業有望不斷增加。
  • 寒武紀陳天石:寒武紀走上偉大晶片公司的徵途
    據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為3055.5億美元,而出口總額為1015.8億美元,進出口比例為3:1,時代呼喚中國晶片領軍者。好在,人工智慧的興起,為改寫中國集成電路局面提供了絕佳機遇。當集成電路遇上AI,一切尚新,生態未成,大小廠商處於同一起跑線。於是,「AI晶片」成了中國創新市場最受矚目的賽道之一。
  • 剛剛,85後天才創始人身家超300億!AI晶片第一股來了
    未來伴隨公司業務結構調整,新IP的持續推出,在資本加持下,寒武紀有望充分享受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的紅利,魚躍龍門海天闊!85後天才少年創始人身家超300億寒武紀之所以名聲大噪,一方面在於其創始人是陳雲霽和陳天石,兩人均履歷不凡。
  • 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同意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發行上市(首發)。寒武紀今年3月26日進入科創板「考場」,經過兩輪問詢後快速過會。歷時68天,再次刷新科創板審核速度。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市場已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後最快上會企業。
  • AI晶片公司寒武紀3億元中標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AI晶片公司寒武紀3億元中標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12月21日,國內人工智慧(AI)晶片公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688256)在上交所公告,公司2020年 12 月 18 日,與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了關於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一期)智能計算設備採購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或「該項目」)的合同。
  • 上市大漲228%,「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創始人到底有多牛?
    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我們今天關注的人物是寒武紀的天才創始人—陳天石。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開盤漲幅約為290%,市值更是突破千億,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身價也突破300億。以「學渣」自居的學霸陳天石1985年出生,16歲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剛進少年班的時候,陳天石熱衷打遊戲和閒逛。
  • 寒武紀的寒武紀
    01寒武發家記頂著「天才兄弟」桂冠的兄弟一直都備受關注,但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相較於兄長陳雲霽,弟弟陳天石年幼兩歲於1985年出生,同年,南昌十中開設少年班,而這也是多年以後哥哥陳雲霽走向世界逐夢啟航的起點。
  • 科大AI創業幫:AI獨角獸半壁江山
    2019年初在全球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發布的32家全球AI獨角獸公司名單中,有10家就來自中國,其中4家創始人都是科大人: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寒武紀創始人陳雲霽和陳天石、雲知聲創始人黃偉。
  • 是該為硬核創新的寒武紀說句公道話了
    舉個最近比較關注的企業案例——寒武紀。寒武紀做的是向國際巨頭髮起「核心」挑戰。在這個萬物計算的時代,晶片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真正內核,以往的晶片市場被牢牢的把持在國際巨頭手中。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窗口逐漸打開,智能運算應用面不斷擴寬,市場契機給予了一些「後來者」發起由下往上的挑戰機會,而這種「搗亂」正在逐漸顯現出「螞蟻撼大樹」的效果,這其中便有寒武紀。
  • 寒武紀正在努力「大展拳腳」
    科技先行的時代下,誰能掌握最尖端的晶片技術,便掌握了高端製造和信息社會的入場券。AI晶片對未來發展的推動性和決定性不言而喻。於是,AI晶片開始走進大眾視野。而在國內,專注於該領域的公司,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在業界獲得頗多關注的,便是一家叫「寒武紀」的公司。
  • 少年天才已成富豪,2人年已50歲上富豪榜,85後身家200億
    他不是初中快畢業,而是研究生快畢業了,他上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 一年後,男孩子畢業進入華為,2天後成為工程師,半個月後成為主任工程師,半年後成為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2年後成為總工程師,4年後成為副總裁,當時僅27歲。
  • 寒武紀背後「伯樂」,獨家深度對話和利資本...
    面向晶片領域,和利資本從2019年起共投資了寒武紀、思必馳、百識電子、芯翼信息科技等12家晶片公司,涉及AI晶片、光子晶片、NB-IoT晶片、5G射頻晶片等細分賽道。彼時,姑蘇小城的冬天還有些涼,仍在努力尋找融資的寒武紀創始人陳雲霽和陳天石倆兄弟,不知道是第幾次碰壁了。他們已經接觸了將近20個GP(General Partner),但沒人敢投。原因很簡單,當時中國已為CPU和GPU奮鬥幾十年,但仍與其他發達國家有很大距離,和行業成功先例一樣少的還有整體行業的信心,更別說才剛剛嶄露頭角的AI晶片。
  • 寒武紀們再爆發?
    2016年,寒武紀科技公司成立,依靠終端IP授權業務起家的寒武紀在成立之初,就遇見了華為這樣的大客戶。 寒武紀並沒有讓華為和業界失望,2016年推出的1A處理器被集成在了華為的麒麟970晶片中,華為也因此拿下了「全球首款集成AI處理器的手機晶片」的名頭。
  • 寒武紀抓住了AI晶片的時代機遇
    不難看出,這是一片很大的藍海應用市場,甚至遠比地球上每一片水域都大。但在這大江大河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位卻小之又小,那就是AI晶片。一切指令、嵌套、分析、採集等等,都需要小小的晶片來驅動,來互動,來帶動。因此,AI晶片市場的前景和體量,不言而喻。事實上,目前的AI晶片行業,其生命周期正處於幼稚期。
  • 19隻新股連發,包括中芯國際、寒武紀
    本周滬深兩市共有19隻新股可打,每天都有打新機會,還有備受市場關注的晶片龍頭中芯國際和人工智慧龍頭寒武紀。根據目前已披露信息顯示,本周(7月6日至7月10日)將有19隻新股發行(含新三板)。滬深A股有10隻新股發行申購,其中交大思諾、美瑞新材為創業板股票,同慶樓為上交所股票,其他7隻股票全部為科創板股票;還有9隻新三板新股。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7 月 20 日,科創板迎來首家 AI 晶片龍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登陸科創板,申購代碼為「688256」,擬募資 28 億元。截止當天上午,寒武紀上市首日開盤上漲約 290%,當前市值已突破 1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