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某節目中,黃渤抹了一把眼淚,然後對舒淇說:「嗯……,其實有一件事情我隱瞞了很久,我一直沒給大家說,就是我爸爸有認知障礙,現在已經是末期了,完全不記得我了,一開始不知道他得病了,只是覺得就老了嘛,記憶力衰退而已。」
舒淇略微尷尬,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就問了句:「那一開始有什麼感覺啊?」
黃渤回答道:「我知道他得病的那天,我一回家,他對我特別客氣,熱情地招呼我,問我喝不喝茶。我正好奇他怎麼對我這麼客氣,就聽見我媽問我爸:你知道這是誰嗎?我爸說:我這還不知道嗎,這是我老戰友,從北京過來看我的啊。」
黃渤聽到這話的時候,頭髮都豎起來了,心裡拔涼拔涼的。這才知道父親得了老年痴呆,嚴重到已經記不起自己了,母親早就知道了父親的病,但是沒告訴他,默默地照顧著。
說到老年痴呆,大家固有的印象就是像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擦》的情節一樣,先是忘了剛剛發生的事,然後忘了近幾年的事,接著忘了十幾年前的事,最後連上廁所都忘了,開始在褲襠裡拉屎撒尿。
關於照顧老年痴呆老人,一直存在爭議。
有的人認為,父母養我小,我養父母老。
但是立馬會跳出一個反對的聲音:「你說得倒輕鬆,你有伺候過老年痴呆老人嗎?你試試就知道了。」
的確,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是啥都不會,是父母一點點教會我們的。
但是不同的是,小孩子個子小,可以懲罰,可以打罵,跑出去了可以一把抱走,可以看到孩子成長,可以心存希望。
但是照顧老人呢?
個子大又重,體味大,越來越痴傻,看不到希望。
但仔細想想,其實又有很多相同之處。
老人小孩都要你去做飯,要你教日常生活基本行為,需要你陪伴,需要你花錢,需要你容忍他。
當然你也可以對小孩老人進行打罵,但是他們會叛逆。
人老了總是痛苦的,照顧痴呆老人也是痛苦的。
《請你迷失在我身邊》一書,作者是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岸見一郎,他母親五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接下來二十多年父親一直獨居,直到七十多歲的時候診斷出了老年痴呆。
那個時候他40多歲,正是該賺錢的時候,但是他沒有去工作,一直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十多年,直到父親去世。
一開始照顧父親時,他很痛苦,他住在自己的家裡,每天走路十多分鐘去父親的家裡陪父親一天,父親忘了母親、忘了朋友、忘了自己的寵物,忘了很多事情,有次出門買東西還忘了「買東西該付錢」這回事。
有次父親趁他不在時,出去散步摔了一跤,還把脊柱摔壞了,住院了一個多月。
他常常覺得和父親無法正常交流,父親總是問相同的問題,總是問他:我吃過飯了嗎?
明明才吃了飯,又開始問他什麼時候吃飯?
有一次,11:50時,父親催促道:「快去做飯啊,中午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
岸見一郎不耐煩的怒吼道:「不是還有10分鐘嗎?急什麼急?」
父親一下子就不高興了,但是當飯菜擺上桌時,父親已經忘了剛才的爭吵,笑嘻嘻地說:「謝謝你啊,有你真好。」
有的時候,半夜父親會起來翻冰箱,把冰箱裡的東西全部掏空,後來醫生告訴他,父親不知道自己吃沒吃飯,應該是老年人消化系統退化的原因,感知能力變弱了。
父親摔跤事件發生之後,他就白天一整天都陪在父親身邊,晚上才回去睡覺,但是一離開父親家,他就感到擔心,擔心父親悄悄地外出,擔心第2天來的時候父親停止了呼吸,擔心父親在家裡摔了一跤,每天都提心弔膽的。
直到有一天,父親對他說:「有你陪著,真好。」
他瞬間感覺心酸。
他母親50多歲的時候得病去世,他覺得事情來得太突然了,還未來得及孝敬母親,母親就永遠的離開了他。
現在父親生病了,照顧父親的終點就是父親離世。想想都覺得辛酸。
於是他改變思維,不再覺得照顧父親是一件辛苦的事,而是陪伴父親走過最後的時光。
當他接納了父親所有的「無理取鬧」時,父親也變得不再那麼「面目可憎」,很多時候,父親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寫作,看著他給別人做心理諮詢。乖得像個懂事的乖寶寶,而且父親的脾氣也不再暴躁,開始變得開朗,經常回憶起開心的事,變得像個80歲的小孩子。
岸見一郎不僅感嘆:老年痴呆就是一個過濾器,過濾掉所有不開心的事,能記起的都是開心的事,因此我與父親當年遺留下來的矛盾也漸漸化解掉了。
曾經讀《只有醫生知道》時,裡面寫道:除去車禍等意外死亡,人老了後無非就是三種方式離世,癌症,老年痴呆,自然離世。
自然離世指的是某一天就突然睡夢中離去,這樣的離世會留下很多遺憾,子女和老人之間會有很多來不及說的話及要做的事。
因癌症離世對身體和精神的折磨是非常大的。老年人一般保守治療,不會去開刀動手術,所以每天吃很多藥,每天都是倒計時,到了最後,身上還會插滿各種管子。
老年痴呆去世的,折磨的僅僅是子女,至少老人是無憂無慮,照顧的過程很辛苦,但至少有一個過程,子女可以和老人正式告別。
存在即合理,父母只要活著,活著就是意義。
《請你迷失在我身邊》一書原價59.8元,現在5折,只要29.9元,這是上個月才在中國出版的新書,很治癒,教人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叫人如何照顧年老的父母,教人如何珍惜當下,享受與父母、子女在一起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