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參加大學好友的婚禮,當姐妹團~感想良多,讓自己的認知刷新了一部分;也意外哭得停不下來,這篇就當是日記吧。
當大廳門緩緩打開,看著大學好友披上婚紗、挽著她父親的手臂慢慢走來,追光燈給她鋪路、引著她走向另一個幸福未來……
那一刻突然覺得婚紗變得無比純白、聖潔,好友的臉上有一群可愛的小天使在跳舞,從今以後她要和相愛的人開啟另一段人生旅程……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權力的遊戲》裡婚禮的場景和誓詞:Father, Smith, Warrior, Mother, Maiden, Crone, Stranger, I'm hers(His)and she(he)’s mine, from this day until the end of my days.
(天父,鐵匠,戰士,聖母,少女,老嫗,陌生人,我是你的.. 你是我的...從今日起,至死方休。)
我理解的意思是:所有的神明,人世間不同身份的你們,還有我甚至都不認識的陌生人,感謝你們來見證我們的婚禮;
婚姻是二人抵禦風雨、分享甜蜜的共同體,無論疾病、貧富、生老都不能分割、拋棄、中止這份誓言;
你就是我,我也是你,
我願意遵守這份承諾,從今天起,一直到我生命最後一天……
因為覺得很觸動很聖潔,所以這份權遊的婚禮誓詞,我一直想加在自己未來婚禮宣誓儀式裡,加上看到好友8年長跑修成正果,鼻子一酸,眼淚和鼻水就忍不住譁啦啦往下掉🌧🌧🌧🌧🌧
然後我看到好友也眼泛淚光,掉眼淚的時候,我更加忍不住在臺下狂哭😂😂
如果我當時不是當姐妹站在花道兩側,而是坐在席位上的話,恐怕會拍著桌子抱著身邊的人嚎啕大哭,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很感動很觸動!又很開心很激動!還很感恩很想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這對新人!!
不是第一次參加別人婚禮了,也當過姐妹團當過伴娘,這次感觸這麼大,我後來想想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新娘新郎的組合和經歷與自己有挺多共同點。新娘是潮汕城裡姑娘,家裡的老大,從小獨立、自覺、學習成績好、工作努力拼搏;新郎是客家人,一看也是讀書好的善良孩子,沒有大男子主義,也不會太軟耳根子,有想法有堅持也會與人平等溝通的男生。
而我廣府人,老蔣(男朋友)是客家人,所以能明白兩種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要結婚、一起生活要解決的問題不少。
不過廣府人和客家人的結合還好,尤其是老蔣增城那邊的客家人,很多生活習俗、語言幾乎跟廣府人融為一體,惠州的客家人也是。
所以除了老蔣父母老一輩的客家人不太會講粵語(但會聽),與其他人都能用粵語溝通,我也基本能聽懂老蔣那邊的客家話。
但是,潮汕人就相對很少外嫁外娶,而且潮汕文化在廣東自成一派,語言更是被調侃為地球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林林總總讓我覺得新娘和新郎的組合不容易、衝破了多少難以想像的阻撓。
而作為潮汕品學兼優的優質美女,好友的選擇肯定很多,最終和這個男生走入婚姻殿堂,是需要多麼深的緣分啊!
新娘大一認識了大三的新郎,從校園走到社會,8年長跑不容易,也許經歷過分手再複合,也許經歷過雙方父母不同意,也許經歷過戀愛平淡期……但他們都走過了,所以他們「是夫妻,即非夫妻,所以是夫妻」。
後面這句大部分人可能看不懂,給大家附上復旦哲學教授王德峰老師的課堂節選,聽一下,就懂了。
王德峰老師在嗶哩嗶哩上被稱呼為「復旦哲學小王子」,想看視頻全版可以去嗶哩嗶哩上搜《王德峰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就行了。
一位思想淵博的老師,關於夫妻這段講得讓我醍醐灌頂!
婚姻,是五百年修來的緣分,不管是孽緣還是姻緣(孽緣就當是渡劫,姻緣則享福),婚姻都是神的旨意是妙不可言的緣,是神聖不容第三方的破壞入侵。
特別是經過戀愛長跑步入婚姻殿堂的,更神聖不可侵犯,當時油然而生想保護呵護這對新人的結合。
看著好友、新郎、雙方父母家人都在臺上的時候,我想到「新生」、「傳承」。
一對新人組合成一個家庭,未來這個兩人家庭會成為三人、四人、多人……
新的生命會降臨,新的考驗也會不斷來敲門,這對新人要扛起過去和未來,真的太難了,外部的影響能少一點就少一點吧,比如第三者、比如勸離的、比如……
扯遠了,感動的第二點是好友幾乎操辦了婚禮全程,一如既往發揮她獨立能幹的一面,只是我看著很心疼。
從親朋好友姐妹、兄弟團的酒店入住安排,到婚禮流程安排、親戚接待,尤其是換婚紗服的時候,當我想去幫她換衣服、戴頭紗的,好友連忙說「不用不用」,然後自己一邊從衣櫃拿頭紗、戴頭冠,一邊換鞋子、換耳環,整理帶過來的行李……而我插不上手
就心疼,這麼好一個女孩子好得讓人心疼。幸好新郎也是個好男孩,好友說,新郎讓她可以做回孩子……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又哭了
每一個當老大的女孩,可能都會缺失「孩子」的體驗吧,早早被教導要立榜樣,照顧弟妹,幫爸媽的忙,被剝奪一個女孩被寵愛的機會,提前學著大人的模樣去照顧別人。
如果遇上不負責的父母,當老大的不管男孩還是女孩甚至會更操心,接過原本屬於父母的職責,扛起家裡頂梁柱……
這對孩子來說是傷害太大了,並不會提前鍛鍊孩子的能力,反而會剝奪屬於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
第三點,整個婚禮很真誠很感人。
很多時候舉辦婚禮主要目的都是完成一個儀式感、宴請親友吃飯祝賀,或者當成一場聚會,鬧一天。
往往婚禮的主角變成父母,興致勃勃忙前忙後,笑嘻嘻招呼親戚安排流程,活脫脫一個「婚禮主策劃人」,而新郎新娘變成被安排、參與流程的「道具人」。
但,好友這個婚禮,讓我感受到他們兩個人才是真正的主角,父母親戚朋友都是過來見證。從新郎帶著兄弟團非常配合接受姐妹團的每一個挑戰,不耍賴、不蠻勁,就覺得氣氛很舒服。
本來我還擔心兄弟團會比較粗蠻的,所以在擋門攔路的時候就反覆叮囑另一個姐妹:如果男生用力推門的時候,一人一側馬上往旁邊閃開,不要跟他們犟紅包,安全為上安全為上……
結果兄弟團都很nice,當我打開門縫時沒有一個人硬闖,提出要紅包後,好幾隻手就往各自兜裡掏,一沓一沓塞給你……
哈哈哈,當時覺得很好笑,這麼乖的兄弟團怎麼好意思再攔下去😄😄
除了接親很輕鬆、愉快,婚禮現場中,新郎的母親還準備了手寫發言稿,我覺得應該算證婚詞,講了最樸實、最真誠、最祝福的話語。
我聽得很認真,仿佛那些話語也是對未來的我說一樣,但現在又實在想不起來具體說了什麼……
總之感覺刷新了自己對婚姻的認知,不再是以往「就是領證嘛」、「結婚生子嘛」、「抗擊風雨的合夥公司嘛」等淺薄認知,婚姻在心中變得莊重而沉實,美好而現實。
婚姻不會終結愛情,婚姻不是柴米油鹽,婚姻不會平平淡淡終兩生厭,變的是人和處事方式。也無需追求不變的愛,變才是真理,物理都講了「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不要害怕改變,人心會變,比如變得更加愛了。那些變得不愛,會不會是一開始就沒有愛?激情、探索讓你錯認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