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的審美還有救嗎?
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了。2018年,某網站曾發起「你認同中國男人形象氣質差嗎」的調研,有66%的網友表示認同。
究其原因,除了身材管理、精神狀態乃至更深層的三觀等問題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他們不會穿衣服。
千篇一律的格子衫、老幹部風夾克、夜店小哥工服,還有社會人專屬的緊身褲、豆豆鞋......這些曾經所謂的經典、「爆款」男裝,都有著共同的特點:款式雷同,剪裁隨意,有些甚至顏色奇怪、做工粗糙。
然而就是這些辣眼睛的男裝,佔據著我國龐大服飾市場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男裝市場規模已接近6000億,在總體服裝市場中的規模已經接近40%。
進一步觀察可見,男裝前10品牌竟然僅佔了不到20%的市場份額,剩下80%的市場份額都被雜牌佔據。並且它們都活得十分穩當,2009-2019年十年間,男裝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82%。
雖然近幾年整體消費大環境放緩,男裝市場卻依然穩步擴容。無疑,寬容的消費者和較大的市場空間,令廣大男裝品牌感受不到什麼壓力。
內驅的變革很少有人發起,除非外部環境發生變化。
事實上,近些年男人們的審美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最先覺悟的是中產群體。
原因也很簡單:醜,畢竟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在顏值即正義的今天,至少在外表上做到清爽乾淨,已經成為新中產保持體面的必要步驟。
早在2014年,媒體人侯虹斌和趙靈敏相繼發表文章《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醜》《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將問題拋給大眾,引發全社會反思;
2017年,馮唐公開發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更從男性視角,表達了中產男性們的上進心;再譬如杜紹斐一類公號的爆火,也從側面反映出新中產已經有付諸實踐的迫切需求。
春江水暖鴨先知,新中產是我國男裝頭部品牌的主要目標消費人群,換句話說,他們審美風向的變動,直接決定著這些頭部品牌的生死。
第一批覺醒的男人們沒衣服穿
「如果上一代消費者內心的追求是擔心無法完成任務,那麼這一代消費者追求的就是擔心錯過美好人生。」著名營銷人李叫獸對新中產定下如此人設。近年來,2億新中產的新消費模式日漸成為消費市場關注的重點。
注重品質、服務,願意為文化買單,追求健康舒適和個性化是他們的消費特點。但當第一批覺醒的男人們帶著鼓鼓的荷包,準備讓自己煥然一新的時候,環顧一圈卻發現,市場上可供挑選的男裝實在是太少了。
他們普遍存在如下穿衣難題:
第一,沒有個性、千篇一律。無論是市面上毫無辨識度的運動T恤、Polo衫,還是顏色元素隨機組合而成的「程式設計師style」格子衫,相比女裝,男裝似乎從來都是只有品類沒有設計,只有襯衫、T恤、褲子、夾克這種單調的劃分,似乎從來不配擁有風格。一位程式設計師曾經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抱怨說,自己身上的一件某快時尚品牌的灰色防風外套,在地鐵裡就發現4件一模一樣的。在女裝已經千姿百態,恨不得每一件都是限量款的今天,男裝依然是放眼望去,好像都穿著同款工作服。
第二,渴望高效穿搭。新中產大多是一些事業小有成就,需要頻繁出席一些商務場合,同時又有著社交、休閒、娛樂需求,追求品質生活的一群人,他們需要在穿搭上能夠根據滿足不同場合,做到得體優雅。
「你知道衣品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多重要嗎?」近日,剛剛成為利郎男裝品牌推薦官的李誕對韓寒傾訴道,「我已經長成這樣了,就靠衣服往回救了。」像李誕這樣有著頻繁出鏡需求,又需要高效安排社交、生活等各種場合穿搭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找到一身得體的衣服、擁有一個能應付各種場合的衣櫥,對新中產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
目前的男裝品牌,要麼前衛另類,要麼款式老土,本來就不願意在這上面花太多精力的直男,只好乾脆黑白灰。
但他們內心當然是渴望與眾不同的。
最近剛剛成為利郎品牌代言人的韓寒,也坦言他在接觸利郎之前,也是個不怎麼會「捯飭」的土氣直男,「不知道男生除了黑白灰、運動裝之外,原來還可以穿成這樣。」
第三,不迷信logo,但極其看重品質、服務、舒適度和便利性。但真實的購物體驗卻總是事與願違,譬如那些「皺皺巴巴的塑料西服」的廉價感,那些昂貴奢侈品牌的不實用感,訂製服裝幾次三番到店的不便利性,都是最令新中產頭痛的遇到雷區。
也難怪,80%雜牌充斥其中的男裝市場,男人們找不到衣服穿也很正常。本就缺乏審美的他們,面對毫無新意及文化可言的各類雜牌,必然無從挑起,更別說他們還是一群那麼怕麻煩的人。可以說,消費群體審美力缺失,與男裝產業的現狀和痛點,互為因果。
顏值即正義
事實上,男裝並非毫無創新,像國際流行的各大潮牌,大牌運動裝定期推出的新款,以及近些年火爆起來的國潮,都迎合了年輕人的需求。然而那些正處事業上升期,品味不俗的廣大中產職男,卻成了被忽視的人群,他們既不能像年輕人那樣穿得花裡胡哨,又不能太土氣、太像暴發戶,或者太像個老幹部。
就在今年,利郎與China Daily的跨界合作,令本土男裝有了新的想像空間。2020年,利郎籤下了China Daily封面版畫IP,以其蔚為大觀的圖案靈感,設計了「LILANZ × CHIANDAILY」系列服裝。
果然,此系列一推出就刷新了業界的認知,一改男裝黑白灰的印象。人們逐步發現,男裝也可以是美的,也可以多姿多彩的同時擁有優雅,享受絢爛的同時避免雷人。
這次跨界合作的靈感來源於2019年China Daily的封面版畫在網上走紅。2019年4月,China Daily國際版獲得有報界「奧斯卡」之稱的「最佳國際報紙獎」,其精美絕倫的封面版畫設計,是其中最大亮點。
之後,China Daily一系列漂亮脫俗的封面版畫流傳到網上,不同於傳統報紙灰撲撲的樣子,浪漫唯美的China Daily,引發網友爭相收藏的欲望,並讚嘆「這份報紙如果拿在手上,恐怕會美哭吧。」
這批版畫出自China Daily的編輯之手,她們是畢業於清華美院的高材生,為了有良好的創作,有人甚至還專門去故宮學習了工筆畫。
版畫爆紅後,引起了利郎的格外關注,當他們得知版畫背後創作團隊的實力、專業和用心,便立刻決定找China Daily尋求合作。
良好的市場反饋證明了利郎的眼光。為什麼利郎對原創如此重視,費盡心機從源頭上找設計靈感?因為對於一家年銷售額幾十億的大型服裝公司來說,如果不從源頭上找創意,很快就會失去個性,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近幾年,利郎的主品牌和主打年輕群體的子系列Less Is More陸續籤下了許多頭部IP,包括巴斯奎特、DC正義聯盟、一人之下、多啦A夢等等,甚至包括去年火遍全網的年度大劇《長安十二時辰》。
在顏值即正義的今天,男性開始願意從油膩的標籤中抖落出來,宣稱要靠衣品來加持自己的體面,整個社會在欣慰之餘,還應該看到一點:那些重視設計,尊重原創的品牌,他們的機會來了。
重新定義品類
利郎能夠做出如此跨界顛覆的設計創新,根源在於深刻的用戶洞察。
一直以來,本土男裝品牌都是按品類定位,企圖以此牢固佔領消費者心智,如主打西褲、西服、襯衫或是夾克等。然而,利郎這些年來始終強調全品類,他們並不急於為自己找一款爆品,找一個細分品類的老大,而是真正用心找到他們最想服務的那群人——商務人。
「商務」始終是利郎品牌的基因,21世紀初,中國男裝行業陷入同質化競爭瓶頸,利郎創始人受當時流行的「商務通」的影響,率先提出「商務休閒」男裝概念,開啟中國服裝行業細分市場戰略的先河;
2016年,利郎開闢「輕商務」系列,進一步打開年輕客戶的需求,拓展市場空間;今年,利郎又提出「新商務」概念,滿足商務人士在更多場合的著裝需求。
戰略的不斷迭代,是因為利郎看到了一股全新消費力量的崛起,他們中,80後居多,他們擁有文化自信,有國際視野,懂協同合作,他們不斷學習、有正能量,追求健康生活,這一類人群必然更注重衣品,利郎將他們定義為「新的商務力量」,並據此提出了自己的品牌價值觀。
這些新商務人群,必然有著不同以往的商務美學。他們尊重原創,熱愛文藝,拒絕沒有溫度的冰冷的設計。
圍繞他們的價值觀,利郎又提出新商務美學,告別過去黑白灰、性冷淡的商務裝刻板印象,將藝術、音樂、中國文化等元素也糅合進新的商務美學當中。
正因以文化為根基,為服務好目標用戶,利郎在代言人的選取上一直非常謹慎。陳道明曾經作為利郎代言人長達14年,堪稱業內「最長情代言人」的典型案例,作為深受觀眾喜愛的老戲骨,陳道明在業內口碑極好,儒雅、紳士幾乎就是他的代名詞。
選擇陳道明,就是因為利郎看中了他身上獨特的個人魅力。
合約到期後,利郎啟用新代言人時,集團上下頗費腦筋:當紅的流量明星一抓一大把,到底選誰,才能體現利郎的價值觀?
最終,他們選擇了韓寒和李誕,作為代言人和品牌推薦官,二人均才華橫溢,在多個領域擁有成就,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交集:作家。
這意味著,利郎跳出了傳統消費品牌慣用人氣演藝明星的俗套,開始把目光投向更加深邃的文化界。
利郎品牌總監王俊宏說道,「我們不能保證官宣合作後立馬就有鋪天蓋地的流量,但是這樣的合作可以發酵很久,因為有內涵、有深度。」
能打的顏值、獨一無二的圖案、濃厚文化積澱的寓意,令利郎的商務休閒男裝產生了不一樣的質變:它們是個有價值觀、有態度的品牌。
實力為王
面對新中產的崛起,為什麼利郎能夠敏銳感知並抓住機會,適時推出產品?
厚積方能薄發,創新更需積累和實力的加持。創辦於1987年的利郎,已經有33年的歷史。2009年,利郎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本土男裝品牌。最近利郎披露了2020年中期業績,收入10.93億元,淨利潤2.69億元。
作為聞名國內的「晉江實業」的代表性企業,33年來,利郎攢起了厚實的家底。目前,利郎在線下構建了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717家終端門店的銷售網絡。未來,利郎將繼續增加優質的購物商場店面,並將在奧特萊斯商場開店,持續佔領新中產消費群體聚集度最高的核心區域。
線上方面,利郎的渠道拓展工作也早早做在了前頭,並玩出了新花樣。
今年,利郎參加了阿里造物節,參與「會唱歌的利郎男裝X 2020淘寶造物節——造動長安大唐不夜城」活動,參加B站的Bilibili World,與B站合作打造「神秘喵屋」活動。僅造物節一項,就在今年雙十一之前助力利郎新增粉絲超73萬,同時,還將品牌年輕化的印象傳遞出去,成功破圈。
根據淘數據,利郎的天貓電商渠道保持高增長,今年平均增速在100%-200%之間。截至11月12日,利郎雙十一全網銷售總額達2.01億元,同比增長55%,名列今年雙十一男裝行業銷售額TOP10之列。
此外,經過多年經營,利郎已經做到了自主研發、生產、零售、檢測,無論是面料、印染,還是IP源頭、設計,上下遊產業鏈全部打通,擁有很大自主權。產品原創比例達到70%,使用由集團開發的獨有面料的產品比例更高達50%。並斥資近10億打造集文化、設計、研發、生活於一體的利郎創意園,規劃有時尚發布會場館、博物館、展廳、設計師工作室、時尚工廠等,用打造文化地產的方式,加重利郎在時尚領域的分量。
綜合實力的加持之下,才能讓好的品牌體驗浮出水面。目前,利郎男裝的價格在400-2000元,很好地錨定了新中產的購買區間。加上在創意設計、品質上做得更為用心,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新中產消費者來說,已經是門門優秀的好品牌了。
韓寒為利郎拍的代言短片中有一句話:「期待衣服與我們的相互成全。」
中國男人的衣品,則期待更多利郎這樣的品牌來彼此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