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男裝品牌撐不住了?負債百億,衣服堆滿倉庫賣不出去?

2021-01-18 財經先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起自己的外在形象,這也大大促進了國內外服裝行業的快速發酵。如今有不少男士對服裝也同樣有著自己的追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叫得上的女裝品牌有很多,但提起專做男裝的品牌卻是少之又少,但要說起國內知名的男裝品牌,想必首先出現在大家腦海裡的一定是那句: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

近些年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在中國有不少經典服裝品牌紛紛遭受衝擊,加上同行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沒能轉型成功的服裝巨頭在近幾年也都頻出現倒閉破產的現象,海瀾之家雖說還未到破產之際,但這幾年的日子看上去也不是特別好過,早前被爆出負債百億,衣服堆滿倉庫,無人購買。

周建平和他的「小毛紡廠」

海瀾之家的發家路徑和許多服裝廠一樣,也是從一個小毛紡廠起家的。創始人周建平出生於1960年江蘇省的一個小縣城裡,當時中專畢業後的他在老家開了一家照相館,並因此為自己積累了第一筆創業資金30萬元,在上世紀80年代30萬元的積蓄可以說是相當可觀了。

但不安於此的周建平,在1988年帶領18名工人,以30萬元承包下江陰市新橋第三毛紡廠,這也就是「海瀾之家」的前身了。1991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市場上掀起一股「西裝潮」,膽識過人的周建平為了引入西裝生產所需的精紡技術,毅然投入1000萬將廠裡的設備進行升級,沒想到一番冒險的舉動,讓周建平的小毛紡廠得以突飛猛進。

1994年,周建平的工廠憑藉精紡技術,獲得年銷售額達1個億的成績,並因此成為業內的領頭羊,名副其實的製造業「黑馬」。同年,周建平的小毛紡廠正式晉升成為「三毛集團」,之後廠裡的效益也是節節攀升,年均銷售額高達1.3億元。於1997年,更是突破10億元大關,其規模和效益躍居全國同行第二。

踏準節奏的男人衣櫃——「海瀾之家」

說起「海瀾之家」的誕生,還是來源於2002年周建平前往東京優衣庫考察之後,他對「量販式銷售」的發展非常有信心,認定會在國內流行。於是在考察結束回國後的第二個月,周建軍就成立了「海瀾之家」,正式進軍服裝銷售市場,此後「海瀾之家」的門店就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

海瀾之家定位為「男人的衣櫃」,主張走性價比的大眾男裝路線,打造一站式購物的模式,主攻國內三四線城市。在當時網際網路還尚未成熟的時代裡,周建平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先後投入5000多萬,請來當下正流行的流量明星為「海瀾之家」做品牌代言,其中不乏有吳大維、印小天、杜淳、林更新等十多位知名藝人。

2014年,海瀾之家成功借殼上市,一躍成為當時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服裝企業,市值高達400億元,同年營收增長率達73%,成為了國內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男裝品牌」,公然「叫板」優衣庫,而周建平也因此坐上了江蘇首富的位置,身家「暴漲」269億元。

瘋狂擴張之下,深藏隱患

回望海瀾之家的成長曆程,先是效仿優衣庫的銷售形式,再請來當紅明星為其代言,打破傳統的購物模式,採用「一站式自助購物」的方式,在國內服裝市場上一炮而紅。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海瀾之家在全國的線下門店高達5000多家,曾連續6年在男裝市場中佔有率排名第一,成為真正的「線下門店之王」。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逐漸發展,之後海瀾之家又踏準節奏,開始面向線上市場收穫紅利,於2017年,先是與天貓戰略合作,緊接著在2019年又引入騰訊作為股東加持,與京東、唯品會、美團外賣等各大網絡平臺都接入了線上銷售渠道。

但是由於擴張速度太快,海瀾之家的庫存總量也在隨之增加,據業內人士分析介紹,海瀾之家所採取的是一種「加盟運營模式「,將生產環節外包,加盟商只負責門店的正常開銷,相當於是投資入夥的身份。這也就意味著海瀾之家的總公司、門店、加盟商是屬於相互分離的狀態,最終的庫存壓力還是落在海瀾之家頭上。

由於在庫存堆積的高壓之下,會直接導致服裝發生跌價,2018年,海瀾之家的庫存總額就已高達94.74億元,年收增長率從最開始的73%跌至4.89%,截至2020年上半年,海瀾之家取得81億元的營收,但其庫存量依舊高達82.17億元,在同行業內最高,同時還背負了165億的債務金額。

從「衣櫃」變成「倉庫」,海瀾之家是否還能「力挽狂瀾」?

由於庫存積壓嚴重,加之海瀾之家近年來的產品創新少之又少,導致對消費者對品牌出現審美疲,2020年10月20日,海瀾之家官方正式宣布周杰倫成為新品牌代言人,此舉似乎是在試圖借高流量代言人的明星效應,挽回海瀾之家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否真的能奏效,還尚未得知。

但答案或許是否定的,畢竟流量明星並不完全是品牌的「萬金油」,想必大家都還記得,當初高喊著「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也是個曾與周杰倫深度捆綁的知名老品牌,但最終也是因為庫存的積壓問題,出現資金回流困難,不得不選擇出售資產來維持生存。

歸根結底,周杰倫的加入或許能給此刻陷於水深火熱中的海瀾之家,帶來一定的關注和流量,但一個品牌的成功,除了靠營銷手段,還有產品創新、供應鏈和戰略等其他層面的要素,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大多數企業的衰敗都是因為犯了最關鍵的大忌,將大量資金用在盲目擴張上,從而忽略了品牌自身的價值發展,導致最終跌落「神壇」,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國內男士第一服裝品牌也要倒了?負債百億,衣服堆滿倉庫賣不出去
    提到海瀾之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那句「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想必很多男士會記憶猶新。作為國內第一大男裝品牌,海瀾之家近幾年發展迅速。對於實體服裝行業來說,不僅要承受同行業競爭帶來的壓力,而且要承受電子商務帶來的影響。很多沒能轉型成功的服裝巨頭也常常出現「倒閉破產「的現象。
  • 模仿優衣庫,成為中國第一服裝,如今門店成倉庫,衣服賣不出去?
    但其實很多男同胞也同樣對穿衣很有要求,所以這也是一些男裝品牌和男裝店出現的原因。說到男裝,國內確實有幾家比較有名的品牌,比如七匹狼、森馬、海瀾之家、羅蒙、波司登、美特斯邦威等。但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海瀾之家。「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在國內,這句廣告詞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在海瀾之家一躍成為中國第一男裝品牌之後。
  • 男士第一服裝品牌要倒了?負債上百億,衣服堆積如山賣不掉!
    很多男士如果要外出跟人談商業的時候,一般都會穿上可以自己不常穿的西裝、襯衫,雖然這些可能是經常在衣櫃放的服飾,但是還是不可缺少的。而我國有一家知名的服裝企業打出的經典口號就是「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作為我國男裝的第一品牌企業,在我國有著很久的歷史,大多數男士都在這家買過服裝,然而隨著電商行業的衝擊和同行業企業的競爭加劇,如今這家非常知名的男士服裝巨頭卻慢慢的落寞了。
  • 海瀾之家,咱先把衣服做好看行不?
    海瀾之家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比2017年同期僅增長了10.7%。今年的父親節系列廣告也被誇走心,但衣服還是賣的不咋地。疫情突襲的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僅9.47億元,同比暴跌55.42%。更何況還有高達165億的負債、82.17億元的存貨、250天的庫存周轉期等經營危機。
  • 連續5年存貨80億賣不掉,曾經的國產男裝之王,為何賣不動了?
    連續5年存貨80億賣不掉,曾經的國產男裝之王,為何賣不動了?推薦語:2020年初爆發的一場疫情,衝擊了很多行業,而服裝便是在其中受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正對於此,很多國際服裝巨頭競相採用停業對策,GAP、H& M、無印良品、Zara等一大批宣布臨時關掉的品牌服裝,仍然防止不了極大的損失。而另一方面,眾多的國內服裝品牌日子也不好過,比如此前曾被譽為「中國第一女裝」的拉夏貝爾就陷入了負債纍纍的境地,門店關閉了幾千家之多,如今發展情況仍不容樂觀。
  • 男人也要時尚與個性 盤點中國十大國產男裝品牌
    人們常說正式男裝相對於女裝而言,衣服樣式的設計剪裁往往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男裝而言品牌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男士正裝經過了幾十數百年的發展,依舊沒有什麼太大的變革,還是西服、襯衣、夾克三大種類。衣服的款式設計同質化十分嚴重,這時候為了區分品味與社會地位,男裝的品牌就成了對重要的因素。相對於LV、紀梵希、GUCCI、範思哲這些天價品牌,國內的一線男裝品牌在性價比上還是十分值得推薦的,特別是國產十大男裝品牌,他們的品牌仍舊能讓你獲得不錯的外在形象。
  • 當中國男人審美力覺醒,男裝品牌慌了嗎?
    原因也很簡單:醜,畢竟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在顏值即正義的今天,至少在外表上做到清爽乾淨,已經成為新中產保持體面的必要步驟。早在2014年,媒體人侯虹斌和趙靈敏相繼發表文章《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醜》《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 中國商務男裝十大品牌
    活動歷經三個多月,經機構推薦、企業自薦、大數據採集及網絡公眾滿意度投票遴選出具有質量高、信譽好、綜合實力突出的優秀商務男裝供應商,樹立行業標杆和典範,為社會各界提供參考,促進中國商務男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那麼經過重重篩選,最終決出的中國商務男裝十大品牌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各位商務人士不妨多了解多參考。
  • 買男裝有什麼品牌推薦?這7個中國著名男裝品牌你應該要知道
    給大家看看他們西褲的設計想買他們家的衣服也很方便,因為他們在國內的商場專櫃有800多個,專賣店1200多家,基本覆蓋全國三百多個地級市以上大中城市。2.利郎始於1987年,中國馳名商標,福建名牌,福建省著名商標,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之。
  • 商場賣不完的衣服,都去哪兒了?導購員「偷偷」告訴你答案
    而有些衣服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瑕疵,或者是由於款式的問題,在商場擺放長時間之後還是沒有人購買,這時候只好將它們下架到倉庫裡去,那麼就會有很多小夥伴有疑問:商場賣不完放在倉庫裡的衣服都去了哪裡?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聽一下導購員是怎麼說的!
  • 成本不到10元賣一兩百 全國最大假「維密」服裝倉庫被端
    北京青年報記者10月25日了解到,江蘇無錫警方通報,全國最大假維秘倉庫被查。民警介紹,「一條進價不到10元的內褲,掛上『維密』標識後能賣到一兩百元一件,夫妻倆名下已經有寶馬和保時捷了。」警方查獲5萬餘件假冒產品,涉案價值200餘萬元。
  • 上遊時尚|當中國男人審美力覺醒,男裝品牌慌了嗎?
    原因也很簡單:醜,畢竟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在顏值即正義的今天,至少在外表上做到清爽乾淨,已經成為新中產保持體面的必要步驟。早在2014年,媒體人侯虹斌和趙靈敏相繼發表文章《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醜》《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 5家汽車公司被央視點名,庫存汽車堆滿倉庫,誰讓你不好過造車?
    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賣完,但只能停在倉庫裡,但隨著停車時間越來越長,車內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有些零件已經老化很長時間,一啟動就會失靈。對於任何一家汽車公司來說,擁有大量庫存汽車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這些庫存汽車不能出售,它們將佔用停車場資源。此外,他們在生產時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不賣,廠家就得不到錢,也就沒有辦法生產新型號。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破產的風險。
  • 從做鞋到男裝大王:溫州老闆的品牌之路
    8月27日,「溫州男裝中國行」首站活動在鄭州市舉行兩地男裝行業座談會,胡國林代表在豫溫商發言,吐露從事15年男裝經驗的心聲:「溫州服裝在設計上具有明顯優勢,河南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有市場消費優勢,兩者對接組合,定能做大做強。」胡國林在鄭州從30多平方米的小店做起,經過15年的奮鬥,如今擁有自己的服裝品牌「百盟路易」,並成為「啄木鳥」河南省總代理。
  • 街上好多地攤賣衣服,他們在哪裡進貨?答案在這
    這裡的跟大家說一下貨源的分類,像我們需要的地攤服裝,就拿夏季最火的T恤舉例,簡單的說地攤T恤有三種:第一種,很多廠家生產出來的服裝,由於很久沒有賣出去,甚至達到幾年都沒有賣出去的!這個衣服,長時間的堆放在倉庫,導致這些衣服發黴,起斑。那麼商家為了不浪費這些衣服,即使再低的價格也會想方設法的把它銷出去!
  • 多少精神小夥,毀於中國男裝
    雖然這些年重視形象的男士多了起來,在大城市CBD也有型男出沒,但蓋不住直男審美和程式設計師style的威力。高曉松說,中國男性在全球相親市場上沒有多少優勢,恐怕有一個原因就是穿衣審美。穿得醜,都是男人的錯嗎?也不盡然。
  • 中國本土食品飲料品牌,曾年營收百億,卻被雀巢拿下
    銀鷺本來是我國本土品牌,但在發展過程中被雀巢收入囊中。事實上,在國內市場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像樂百氏、益力礦泉水、中華牙膏、徐福記等品牌,都曾賣身外資。接下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銀鷺。資料顯示,銀鷺創辦於1985年,經過30餘年的發展,成長為中國罐頭和飲料行業的佼佼者。巔峰的時候,公司年營收超百億元規模。遺憾的是,正是這麼一家企業在9年前被雀巢拿下。
  • 賣衣服的Zara老闆能問鼎世界首富,中國為什麼不能?
    分析箇中原因,得先看中國服裝品牌的集體發家史。中國的品牌和營銷發展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服裝領域的知名品牌幾乎都是從第一階段走過來的。這些企業起初大多是國際品牌代工廠,之後轉做自有產品。早年間國內消費水平較低,消費者對於服裝沒有太多要求,產品也不存在庫存問題,幾乎產出來就有銷路。
  • 債務堆出來的女首富,白手起家賺到800億,今負債百億銷聲匿跡
    文:百川江浙地區多富豪已經成為全國共識了,浙江人會做生意也是我們遇見浙商的第一反應,總感覺浙江人精明其實也是一種刻板印象。但是就事論事,浙江確實有錢人比較多。千萬富豪在浙江有14萬人,而5億資產以上的富豪在浙江有2004人,全國不過才17000人。
  • 中國女富商豪向美國捐款百億,如今負債200億!
    中國女富商豪向美國捐款百億,如今負債200億!無論在哪個國家,除了娛樂圈的明星以外,富豪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為了可以提高自己企業和自己的知名度,很多富豪都上了慈善這一條道路,一方面為國家做了貢獻,另一方面讓大家知道有這樣的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存在,如此看來真的是一舉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