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在拍完之後,在國內沒有一家院線上映,只賣出1個拷貝,被人稱為「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成為了電影票房為零的電影。時間來到2000年,一個日本電影製作人在中國看到了此片,很受感動,於是花8萬美元購進了這部影片,又花了一整年在日本做宣傳。
2001年,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藝術影院全線上映,之後整個2001年都是場場爆滿,成為當年日本票房冠軍,最終獲得8億日元的票房。而這部電影的導演霍建起,也一躍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中國導演。(順便說一下,當時中國票房第二《大腕》也只有4300萬的票房)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多項獎項,2001年在日本獲得了日本電影最高獎項「每日電影獎」的十部最佳外語片獎第一。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是劉燁的電影處女作,也是陳好第一次拍電影。
郁郁青青的山林,嫋嫋升騰的炊煙,一幅世外桃源的樣子。老鄉村郵遞員跑了一輩子的郵路,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了,老鄉村郵遞員不放心把送信的任務給別人,只好要求支郵局長把這份工作,讓他高考失利的兒子接替,畢竟郵遞員是國家幹部。
兒子第一次走山路,一來一回要三天,這一趟得走二百二十三裡山路。不放心的老郵遞員決定陪兒子再送最後一次郵件。陪同的,還有一直陪伴父親的老二(狗)。
因為父親常年在外送郵件,父親和兒子之間存在著一些隔閡。漫漫山路,父子倆頭一次這麼長時間在一起,儘管他們之間沒有更多的話,儘管兒子與父親走在路上的距離,是隔得很遠的。
父親帶著兒子走在自己熟悉的道路,每當看見熟悉的人的時候,父親總是掩飾不住的驕傲的聲音說著:我兒子。在送信的過程中,父子之間多年的隔閡開始消除,年輕的兒子開始理解了數十年來父親郵差工作的辛苦和意義。
在村秘書家裡,村秘書說:「外邊來我們這的老師、醫生、儲蓄員、公安個個都能當勞模當幹部,就你呀,光是走啊走啊,這麼多年了……」 從村秘書的口中,兒子知道了父親這麼多年的艱辛和付出。
在路上的時候,碰到了美麗的侗族姑娘站在田間,青春期的兒子,明顯有些不自然。父親在侗族村落裡,面對著漂亮的侗族姑娘,和兒子說:「我每次進山,只要看見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裏面說,不定哪天要是我兒子看見了你啊,一定會邁不動步的。」
這是父親和兒子第一次討論愛情,父親說的含蓄憨實,兒子則埋怨用母親和父親的事例作了答。其實在這個時候,父親和兒子之間就已經在靠近了。
在侗族姑娘家小憩的時候,煮茶時侗族姑娘純真的笑著告訴兒子:把碗扣在收音機上,這個就是立體聲。兒子木訥了,侗族姑娘露出得意的俊俏的笑容。兒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這個姑娘打破,從此萌生了樸素的愛意。
父子之間在一個大嫂家過夜的時候,有過一次有趣的對話,這或許也是他們之間最後一次長談了。父親退休,兒子開始忙碌。子不斷的叮囑著父親:回去要看看那家大伯,不要下水,媽媽冬天咳嗽,村長人好就是有佔小便宜的毛病,還吩咐著耿直的父親別傻傻的和人家作對。
這些話哪裡像一個孩子該對父親說的?不僅如此,兒子臨睡前還要老人表態,老人答應了那讓他才放心睡覺。
電影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兒子背父親過河。在以前,父親為了抄近路,總是淌河水,而兒子心疼了父親,於是背起父親開始過河。第一次趴在兒子背上的父親,偷偷地老淚縱橫,他想起兒子小時候騎在自己脖子上的情景。
父親看到兒子脖子上的傷疤,兒子說是犁劃傷的,父親深深地自責,想到自己這麼多年沒有照顧好妻兒。父親說自己送了一輩子的信,就收到過一次妻子寫的信,是兒子出生的時候,他高興地不得了。兒子靜靜地聽著,心裡的疑慮漸漸消散,他終於知道父親是愛他的。
父親說當兒子能背起父親的時候,兒子就長大了。其實他早就能背起來了,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兒子就必須成為家裡的男人。因為每當父親回家的時候,兒子已經把家裡的一切事情安排妥當了。兒子已經成為了他的驕傲,他心中的山。
而這部中國唯一一部國內拿獎,國外票房飄紅的山村題材電影,為什麼日本會在日本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呢?有人說這是牆內開花牆外香。
而在點叔看來,這大概和中國影片發行商近,幾年來只關注商業大片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這些發行商不重視,讓很多觀眾,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這部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原著看完之後,點叔熱淚盈眶。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電影頻道看的,看完以後很受感動,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那山,是綠的讓人妒忌的。那人,是樸實的讓人心疼的。那狗,是忠實聰明的讓人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