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的楷書應有中上遊水平,曾經田蘊章點評說,只有中下遊水平。小編倒是認為這樣的評價缺乏一定的客觀性。是不是田蘊章老師看走了眼了?有網友認為:「文人相輕,文人相擊,是自古以來的事。當代書畫家評論或論定的好東西很難成為傳世墨寶,況且現在時興攻擊名人而藉此出名的把戲,吾以為,書家畫家好好做自己是最明智的選擇,不要想走捷徑!要靠自己的作品說話。」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當代書法無大師,但劉先生和田先生是當代書法的傳播者,是他們讓無數人愛上了書法,不過很多人都看得很清,不是幾個小丑就能抹殺了的。有人滿腹牢騷,且醋味十足,揚揚上萬字,可謂煞費心機,想必寫此文時必是咬牙切齒,捶胸頓足,唯恐這幾位老先生不被天下人恥笑。最後送給筆者一句話:請你自信一點,提高自己的唯一方法不是去貶低別人,而是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不是看不起你,在書法上你永遠也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了!
劉炳森顏楷字帖《千字文》上部欣賞:
書者介紹: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1962年夏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本科畢業,同年秋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法書繪畫的臨摹複製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劉炳森隸書並不刻板呆滯,他是將氣勢、韻律、動感、趣味等諸多元素整合在一個規矩的框架內,使收束與律動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使作品既生動活潑又整嚴端莊,富於美感。比現今某些盲目求變的創新者好得多。劉炳森把自己的隸書一步一步地規範化起來,逐步形成習氣走向呆板。但這也是很多書法家無可奈何的歸宿,這個我們不能責備求全苛求完美,我們只需要繼承和發揚劉大師的優點,取其精華就可以了。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