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生活可能是臺灣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飲食生活了。不同於我小時候在成都還殘存的夜市,那時是服裝玩具錄音帶小吃樣樣都有,而臺灣的夜市主要是小吃攤的聚集,服裝等雜物攤位都以小吃聚集地帶為中心圍在四周。可以說,臺灣的夜市其實就是一片由無數擠滿小吃攤子的小巷子組成的大食代。
臺北夜市(一)–公館夜市
首先要先糾正一個概念,在臺灣,夜市並不是只有晚上才有的,一般夜市的大部分攤點從中上午就開始營業了,一直開到午夜時分。
在臺北,很多知名大學周圍都有一些規模很大的夜市,這些夜市和一些觀光夜市如士林夜市不同,它們都是針對本地年輕人的本土化夜市,味道和價格自然勝過以士林為首的觀光夜市一百倍。
像臺大附近的公館夜市,師大附近的師大夜市和世新大學附近的景美夜市,都是一些很本土很優質的夜市。而晚上下課,同學們便會三五成群地來到夜市盡享一天中最精彩的幾小時。
公館夜市,位於臺大正門對面,規模很大,也吸引著很多其他高校學生和工作人群前來光顧。夜市裡有三到四個著名攤位是常年排長隊的,其中最負盛名的陳三鼎黑糖粉圓鮮奶便是排隊排到交通堵塞的典範。這家店的招牌奶原名青蛙撞奶,青蛙指的是粉圓(糯米或紅薯澱粉製成的糯糯小丸子),大概是因為聯想到了青蛙卵吧…後來這家的生意太好,名聲太大,加上他們又堅持不開分店保證品質,冒牌的青蛙撞奶開始泛濫臺灣的大小夜市,為了維護其名聲,陳三鼎青蛙撞奶正式更名為陳三鼎黑糖粉圓鮮奶,並且註冊了專利。第一次去公館夜市便被臺大的皇羽哥領到了陳三鼎排隊,看到九九十八彎的隊伍我都絕望了,不過還好工作人員動作麻利,隊伍挪動很快。
上圖:火爆的陳三鼎店前堵塞交通的排隊人群;下圖:店內名牌上還維持著以前」青蛙奶」系列的經典名字。
所謂黑糖,便是我們所說的紅糖,這個30臺幣(6塊6人民幣)一杯的招牌黑糖粉圓奶的配料其實相當簡單:紅糖汁,光泉純牛奶(臺北最優質的牛奶品牌),黑糖粉圓(糯糯的黑糖汁浸泡的小丸子),但這幾種簡單卻優質的配料,加上絕密的比例配方和堅持不開分店獨此一家的專注精神使得這家店成了公館夜市的神話。皇羽哥不住跟我感嘆:」你看他們搖一搖(調製黑糖奶最後要搖杯)就是30塊。」捧起來之不易的陳三鼎黑糖粉圓奶,吸下第一口,的確感動了,溫熱焦香的黑糖粉圓和冰爽濃滑的純牛奶交織出了頂級的口感體驗,實在讓人慾罷不能。從那次以後,我每次去公館夜市必排陳三鼎,排到至少買三杯,喝兩杯,剩下一杯喝不了的話就打包!
左圖:正牌陳三鼎出品的黑糖粉圓奶;右圖:店外堆滿了光泉鮮奶的空瓶,足可見用料之優。
公館夜市的大腸包小腸,車輪餅,潤餅,割包,麻辣鴨血,脆皮臭豆腐,豬血糕,鴉片粉圓也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大腸包小腸:其實就是外面一層糯米腸包著裡面的肉腸,再配上秘制的酸甜醬汁和榨菜,蛋絲等,是一道非常著名的臺灣小吃。
上圖:公館夜市著名的大腸包小腸
脆皮臭豆腐:臭豆腐用油炸過呈現出外脆內軟還多汁的口。我發現臺灣人給小吃命名還是很有些意思的,其實同樣的東西在咱這兒就叫油炸臭豆腐,這是從烹飪方式來命名,但臺灣人卻喜歡從口感上來命名起到誇張和勾引食慾的效果,例如脆皮臭豆腐,爆漿蛋糕,甜不辣,雪花綿綿冰等。扯遠了,公館夜市的得記脆皮臭豆腐是我在臺灣甚至有生之年吃過的最好吃的臭豆腐之一,另一家在臺中,這在以後的臺中專輯裡會做介紹。這家的臭豆腐為保證脆皮的品質,一律現點現炸,為吃上一盤至少需要等待7分鐘。
上圖:店內的溫馨提示
臭豆腐上桌,每個脆皮豆腐上面都被戳了一個洞,裡面注滿了無比鮮美的湯汁,這時我們要做的不能是馬上就吃,而是夾一枚豆腐到小碗裡,往上方的破洞裡塞進搭配臭豆腐的泡菜,再點綴一小勺辣醬,然後輕輕夾起,快速一口入嘴,然後,你就流淚去吧!酥脆的外皮裡爆出洶湧的湯汁,滑嫩的豆腐內心和爽脆泡菜的衝擊形成了第二層口感,獨特辣醬讓人更加開胃,最後便剩下臭豆腐的獨特回味,讓你立刻拾起筷子,再來一枚!
上圖:得記脆皮臭豆腐;下圖:泡菜和辣醬是吃脆皮臭豆腐的標配
割包:發音讀」gua」包。說白了就是荷葉餅加滷五花肉,但肉卻是臺灣的鹹甜口,非常軟爛,再搭配特製榨菜,肥而不膩。你可以自行選擇五花肉的肥瘦比例,像很多臺灣MM就會選擇全瘦肉割包。
左圖:公館夜市著名的藍家割包攤前總會排隊;右圖:動作麻利的老闆在製作割包
豬血糕:這也是不得不提的經典臺灣小吃,讓人上癮。跟名字一樣血腥,這就是用豬血和糯米混合後蒸熟的紫色米糕。老闆會從一個木製的蒸盒裡取出一條豬血糕,然後在加了鹽和糖的花生粉裡滾一圈,再沾上一層香菜,直到它們嚴嚴實實地包裹住了血腥的紫紅色。豬血糕入口,軟糯鹹香的糯米夾雜著脆脆顆粒的甜花生粉,沒有絲毫的血腥味兒,只留下無窮的甘甜回味。
上圖:香糯無比的豬血糕
麻辣鴨血臭臭鍋:來了臺灣才知道臺北人是多麼喜歡小火鍋,他們對之有另一個稱呼,臭臭鍋。公館,師大,士林,西門町這些地方都有臭臭鍋的蹤跡,鍋有很多口味和食材供搭配選擇,像麻辣鍋,咖喱鍋都是人氣很旺的鍋底。來到這家專賣麻辣鴨血的臭臭鍋店,身為四川人的我不得不說,這公館夜市的麻辣鴨血鍋實在是太辣了…而且是沒有油的幹辣。臺北人林乾爹告訴我,大部分臺灣人還不能接受四川火鍋那樣飄著一層牛油的火鍋,覺得太油膩。這種臭臭鍋的湯低有著一種奇妙的藥材味,可能這就是」臭臭」的來源吧,但個人還是吃不太慣這種沒油的辣鍋。
左圖:得記的麻辣鴨血臭臭鍋店內;右圖:得記的招牌,這也是賣上面提到的脆皮臭豆腐的店
同樣聞名公館夜市的還有一個健碩老紳士現烤現賣的車輪餅,這是一種圓形的,用蛋和麵粉調出的麵糊烘出類似四川蛋烘糕的外脆內軟的外皮,再在中間加入紅豆或者奶油等餡料的小甜餅。這也是配料簡單的小吃,但是用心的態度和多年不變的配料火候卻鑄造了這家車輪餅不倒的口碑,這家每次也需要排很長的隊,有學生也有老人。為方便老紳士照應,烤餅的爐子就一口,出品速度級慢,隊伍就不見挪動,但仍永遠有很多人為此排隊。
看到這一幕,我圖突然明白了,正是有了這些良心且堅持的小吃攤主和識貨且願為之付出時間的食客,才得以讓這些優質的臺灣小吃名揚四海。
臺北夜市(二)–師大夜市
師大附近的師大夜市恐怕是臺北高校附近夜市中佔地和名氣都最大的一個了,來臺北不能不去師大夜市。第一次逛師大夜市,還沒進去就已經頭昏眼花了,各種小路巷口,每條路裡面都是鱗次節比的小吃攤位,並不是像士林觀光夜市那樣所有小吃都集中在一個大棚裡面。還好有我的當地領路人彥佑同學帶領,我才不至於迷失醉死在幸福的夜市裡。
師大夜市最負盛名的大概便是滷味和生煎包了。第一次聽到滷味這個名字以為它是和大陸滷雞爪一樣的飯後」香香嘴」,後來才知道臺灣的滷味是從主食到肉類蔬菜全齊,連湯帶水的一頓正餐。彥佑帶我進了一家人很多的滷味店,叫大臺北平價滷味,這家是師大夜市排隊最長的兩家滷味店之一。我們拿著小筐,自行挑選了豬皮,魚豆腐,科學面,豬血糕,板條,金針菇等等,這裡解釋下科學面,其實就是我們的方便麵,不過沒有配料包,單純賣面,而且量很少,來自滷味故鄉臺南的彥佑告訴我科學面是吃滷味必點的;之前提到的豬血糕,這裡也可以煮進滷味,而板條,是一種米漿製成的扁寬米皮,是滷味裡我最喜歡的煮物。
上圖:熱氣騰騰的滷味店
上圖:滷味的必配,臺灣人的兒時記憶–科學面
選好食物後,煮滷味的小臺妹便收走我們的小筐,貼上編號,也給我們一張,讓我們10分鐘後過來取。我可不能容忍在這裡浪費的每一分鐘,安置好彥佑便去對面的芝士馬鈴薯店買了一隻鮪魚西蘭花餡的芝士烤馬鈴薯(在臺中專輯中會做重點介紹),回來路過煮滷味的大鍋,飄來濃濃滷水香,仔細一看,淺棕色的滷水滾動在一筐筐新鮮食物周圍。滷味小臺妹嫻熟地提起一筐煮好的滷味,略微粘稠的湯汁就順著筐邊流下來,然後倒進一個大盤子裡面,加一勺滷水,再撒上臺灣的甜榨菜和一葉紫蘇,這碗滷味便開始等待主人的領取了。湊上前一看,盤子上貼的編號跟我手裡的一樣,大喜,趕緊取走,左手芝士馬鈴薯右手慢慢一大盤滷味,凱旋歸來。
上圖:滿足的一大盤滷味
滷味的形式其實很像我們的麻辣燙,不過是鹹甜口的,帶著一種獨特的香氣,也有人不喜歡這股味道覺得很悶,反正我很喜歡就是了。滷味算是我在臺灣所吃頻率最高的食物之一了,還有就是潤餅,不過很遺憾沒有給它拍照。
上圖:和滷味的虛幻合影…
吃完滷味,看見一家正宗重慶老麻抄手店,很是震驚!老闆果然是大陸媳婦重慶人,我二話不說便請彥佑進去吃了頓紅油抄手,是改良後的甜辣口的,後來才知道紅油抄手在臺灣很流行很普遍,彥佑卻覺得辣,便又帶我去了一家火爆的飲料店,點了他們招牌的多多綠,這個名字可以展開為:養樂多綠茶。一杯1000CC的飲料,用兩瓶養樂多和新鮮冰綠茶調製成,不再有其他任何添加,一杯20臺幣(4塊4人民幣),物美價廉是這款飲品的制勝法寶。
上圖:臺北夜市的甜辣味紅油抄手
臺北人愛吃生煎包,無論是景美,士林還是公館夜市,有夜市的地方都有一家聞名的生煎包店。而對臺北人而言,只要提到生煎包,便都會想到許記生煎包–這家師大夜市裡的名鋪。這家名店的店面其實很小,就是一個推車的小攤,但卻吸引了無數老饕前來排隊解饞。許記的包子,皮特別軟香,底部卻是脆香的餅底,餡兒是豬肉白菜的,鮮嫩多汁,煎好後老闆會在一鍋包子上面撒上一層厚厚的芝麻,然後起鍋。包子買了必須馬上吃,否則包子裡的湯汁便會破壞酥脆的包子底。這樣的明星包子卻堅持多年不漲價,25臺幣5隻,60臺幣12隻,相當於1塊人民幣一個,在臺灣這算是很實惠的包子了,想起我們的天價狗不理包子,實在汗顏吶。
上圖:聞名臺北的許記生煎包
中午的師大夜市,差不多所有店鋪就都開了,到了晚上的上班和放學時間,這裡便會熱火朝天人擠人。第二次去師大夜市,我和同伴挑了周三的中午。挑周三是因為那天漢堡特價,挑中午是因為人少,可以增加排到阿諾法式可麗餅的機率。
因為師大附近有很多老外教書,所以這家夜市的小吃也有一些相對國際化。可麗餅在大陸也叫法式煎餅(這名字…),就是蛋奶糊攤成的脆餅裡卷上鹹的肉菜或是甜的冰淇淋奶油等的簡餐或餐後甜點。阿諾家的法式可麗餅是師大夜市的招牌之一,走進夜市隨處可見手捧巨大誘人可麗餅的正妹。我們隨便問了一家店鋪,便在指引下找到了這家火爆的可麗餅店。
上圖:阿諾法式可麗餅店
大概是因為中午,這家店前還沒有到排長龍的地步,不過在我們前面還是排著6,7個待做的可麗餅。看菜單,太豐富了,鹹口的有鮪魚(金槍魚),烤腸,豬扒,雞扒等十來種口味,上面還會鋪上厚厚的一層生菜絲;甜口的那就更多了,芋頭紅豆,奶油配各式新鮮水果,香蕉巧克力,抹茶紅豆,冰淇淋配各式水果,黃油巧克力等等,起碼有50餘種,還可以自己選配料搭配。考慮到呆會兒還有漢堡大餐,我點的是甜點性質的草莓奶油可麗餅。蛋香濃鬱香酥脆熱的餅皮搭配冰爽柔滑的奶油和新鮮草莓,一隻巨大的嬌豔尤物拿在手上,看圖說話,不多解釋了。
上圖:無比誘人的草莓奶油可麗餅
買完可麗餅直奔下一站:evans』burger。這家店專營地道的美式漢堡,很像火爆北京三裡屯的let’s burger。漢堡很大,牛肉很厚很新鮮,不得不說,這樣的漢堡已足以揭下其固化人心的垃圾食品的標籤,取而代之的,是新鮮,健康,美味和時尚。平日裡,evans的漢堡是賣兩百多臺幣以上,而每周三的中午特價套餐,一個麥當勞兩倍大的芝士牛肉堡,沙拉,薯條和一杯飲料只要一百臺幣(22塊人民幣)。
上圖:evans』burger周三超值的100臺幣大漢堡套餐
擠進店裡,已經沒有座位了,店外站滿了等位的人,不過我們有先見之明地提前派出MU同學去佔了三個座。坐下,三人用三秒時間點完了100元特價餐,便開始邊吃可麗餅邊等待大漢堡。待漢堡上桌,我們還是為其分量之大振奮了,一刀切透牛肉餅,牛肉特有的奶香開始四溢,嘴立刻湊上去吸吮滲出的肉汁,無比性感。MU更是打包沒吃完的一塊,回去涼吃,這奇怪的吃法竟然更加凸顯了牛肉特有的奶香味!22塊人民幣的價格,我再沒吃過如此水平的漢堡大餐。
上圖:evans』burger 厚厚鮮嫩的牛肉餅
師大夜市同樣讓人驚豔的還有好好味港市菠蘿包的冰火菠蘿油,就是夾了黃油的菠蘿包。烤的金黃酥脆的菠蘿包夾上冰凍的厚片鹹味黃油,進口的感覺只能用MU同學的經典語言形容」那是冰火交融的快感」。
上圖:大排長龍的好好味港市菠蘿包店;招牌冰火菠蘿油
師大夜市裡除了美食還有許多服裝店,物美價廉,很值得一逛。交通也很方便,可以乘捷運到臺電大樓站下車步行10分鐘即到。
圖文轉自【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