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理髮太難了,走了好幾條街都不見一個開門的理髮店。」市民吳先生說,為了理髮,自己不得不在網上買了剃頭的推子,這場疫情開發出了他的理髮技能。雖然現在理髮店已經陸續開門,但生意還遠未恢復正常水平。
昆明的理髮店雖已陸續開業,但生意較為冷清 全媒體記者 張洪濤/攝
商家對理髮用品及時消毒
12日下午,記者走訪了5家理髮店,均是客少人稀,平時忙碌的理髮師大多坐在店裡玩手機。
位於近華浦路上的發迪理髮店,最近生意有些冷清,只有兩名顧客在修剪頭髮。「現在進出理髮店掃一下碼就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店裡每天只接待10多人,生意大不如前,所以只有兩位理髮師上班,「現在顧客的防範意識都比較高,很少出入公共場所,相信過了這段時間會有好轉。」
安琪美發會所的店長錢先生也在為理髮店客流量少而發愁。「以前一天有五六十人理髮,現在一天只有十來個人。」按以往的情況,大年初八理髮店就會開門營業,二月二的時候客流量最大,但今年直到2月23號才開始營業,到店裡剪頭髮的大多數是男士,且只進行簡單修剪,人均消費50元左右,理髮店每月要負擔1萬多元的房租,有些入不敷出。
雖然理髮店人流量小,但每位客人剪完頭髮後,工作人員都會對剪刀、梳子等理髮用品進行酒精消毒,保障使用安全。同時,也會在桌上放置免洗消毒液供客人使用,在理髮時,工作人員也會建議客人戴口罩,擔心碎發落在客人口罩上,會用透明的罩子進行防護。
理髮師幫熟客理髮「自救」
丹霞路上的奧斯卡理髮店還未開始營業,不過理髮師已經憋不住了。「我們沒有底薪,都是按提成拿工資。」一名理髮師介紹,到目前為止,昆明只有兩家奧斯卡門店恢復營業,由於丹霞路店還未營業,就連會員也不接待,所以這個月的收入很是慘澹。
記者走訪發現,理髮師收入主要就是提成,但沒有顧客何來提成?理髮師阿曉說,自己的辦法就是在朋友圈和抖音宣傳,關係比較好的熟客會主動找他剪頭髮,或者接一些網上預約理髮的單子。「他們(顧客)害怕,我們也害怕呀,所以每次接單都會問清楚情況,也會請顧客戴好口罩再剪髮。」
「落魄託尼,在線理髮。」阿曉開玩笑道,因為此前大部分理髮店未開門營業,所以這段時間接待的客人頭髮大多留得較長,甚至有人找他購買理髮工具。
記者走訪小家電市場發現,電動理髮推子的銷量確實比之前增加許多。「因為很多人不敢去店裡,就直接買了推子回家自己理髮了。」一小家電商城工作人員介紹,2月初至今,理髮推子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兩倍左右。
不僅在線下熱銷,網購平臺上,電動理髮推子也成了熱銷商品,價格從100多元到幾百元不等,多家店鋪近一個月的銷量都在幾百到上千不等,其中一網店客服告訴記者,2月份至今,她們的店鋪賣出5000多個,有時還會斷貨。
市民觀點
不願去理髮店
男士自學理髮
女士留起長發
2月初,不少理髮店均未營業,這讓很多男士備受困擾,家住西山區的王先生為了理髮,騎著電動車跑了四五條街才找到一家開門的理髮店。「雖然過程中有些擔心,但理髮店還是挺規範的。」王先生說。
「有困難就有機遇,這次疫情,我還學會了理髮。」吳先生說,自己不願意到公共場所理髮,所以購買了自動理髮推子,發現自己也能把頭髮刮平整,看上去還挺不錯,「開發了理髮技能,以後每個月能省二三十塊理髮錢。」
對髮型沒有特別要求的男士倒是可以自己動手理髮,那女士怎麼辦?市民董女士說:「就只能忍忍唄,剛好趁這段時間留個長發試試看。」
除了堅持自己理髮的人群以外,也有市民認為可以到理髮店理髮,只要戴好口罩,認真消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