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玉友花了600塊錢,收了70克的料子,是撿漏?還是被漏撿?
600塊收70克的籽料,只能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啊。
作為玉石的愛好者,都想要在便宜的價格裡找臻品,總抱著撿漏的心理,最後往往都得不償失。我們玩玉,不是瞎玩,也是講究態度。
在中國,承載著幾千年玉文化的和田玉,如今已是眾人追捧的尤物。在以前,和田玉對尋常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對它並沒有什麼認知,只有地位顯赫的貴族世家才知道這些石頭都是寶貝。
歷經幾千年,和田玉已經完全納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所追求的對象之一。到現在喜歡和田玉的人越來越多,加入到這個圈子的人也逐漸增長,呈現一個僧多肉少的現象。
路漫漫其修遠兮,玩玉,好似修行,需要一定的耐力,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人只有三分鐘熱度,連和田玉是什麼還沒有搞清楚,就頭也不回的走了,這樣的也常見。
玩玉,切勿跟風
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主見,喜歡跟風,玩玉亦是如此,只要一聽說夠白、帶皮色就是好料,啥也不管就是買,最後買了一大堆垃圾石頭,錢都打水漂了,還固執的把那些石頭當作寶似的放在保險柜裡珍藏。
玩玉,一場博弈
玩玉,就像賭博,一些玩友把全部身家都賭在石頭上,等著它升值。甚至沒錢不惜去調集資金去買它,最後什麼也沒得到,財玉兩空。
玩玉,不要玩名
只求大師名家之作,不求金玉精品,這樣的玉友也大有人在。追求藝術、美的境界,無可厚非。不過,在執著於落款與名氣時,往往容易忽略和田玉的本身的價值,玩玉最後變成了玩名。
玩玉,切勿攀比
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每天比誰賺的錢多,比誰的工作更好,比誰的小孩上的學校更好。人生何處不攀比,玩玉,還是要比。
方士庶的詩中曾說過:「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我們玩玉,嘗過人間百態,酸甜苦辣,享受玉和玉雕藝術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心靈與玉溝通後達到的一種藝術意境。
玩玉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驗,在玩玉的世界是撿漏?還是撿樂?就看您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