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 大陸突然出手禁止了臺灣鳳梨進口,不只造成臺灣朝野大震撼,大陸網路上也激起極為熱烈的討論。其實輸往大陸的鳳梨總金額不大,但禁運的政治與社會效果很強。大陸的網友更是極罕見的一片叫好,而且這只是個試探性動作,如果獲得大陸輿論的支持,在臺灣也獲得預期的效果,接下來還會有後續的動作。
北京這次出手有不少考量,政治效用當然是主要的,招數有明顯的試探意味。過去一旦對臺開放的農產品很少再中斷,考慮的也是怕造成不良的政治效應。這次以檢疫出有害生物為禁運理由,在國際也有先例可循。
這次政治操作有許多人拿來跟不久前澳大利亞面臨的狀況來比擬。澳洲被卡住木材與葡萄酒,項目金額不大、對大陸影響也小,純粹就是表達不爽。禁運鳳梨打擊到的也只有種植鳳梨的農民,影響的程度只佔其年產量的7%左右,比例不到1成。大陸這次的動作是試探性的,試探的對象包括兩岸民間的反應與臺灣官方應對方式。
在政治上對臺灣執政黨造成的效應上,由於當前正逐漸進入鳳梨採收期,從過去經驗來看,媒體輿論對於水果滯銷、價格大跌極感興趣,電視與網路偏愛果菜堆積腐爛壓成肥料令人震撼的畫面,社會傳播效應很大。政治人物也特別喜愛拿農民做宣傳工具,農民中又以果農最能吸睛,或許是臺灣水果人人喜愛,讓民眾加倍覺得親切,被丟棄的水果就特別讓人心疼。
掌握住臺灣媒體輿論對果農事件的高度興趣後,選擇對鳳梨下手,有可能是精打細算的結果,也可能是鳳梨害蟲問題正好撞到槍口上來。其打擊面雖小,但新聞效應大。可以預期,隨著鳳梨開始採收,水果與果農在近期2、3個月內都會是媒體與網路的關注焦點。
至于禁運鳳梨的後續動作,大陸媒體的分析指出,在鳳梨禁運的效應出現後,可能還會有第2波或第3波,對象能是其他水果或者農漁產品,這些商品因出口量小,對大陸影響極微,但在打擊民進黨中南部的支持度有明顯作用。
事件未來還會有何發展還得看輿情走向,過去倒是有個例子可能在未來鳳梨滯銷時還會重演。在2018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非常低迷,原先大陸來臺專案採購的狀況也已停止,鳳梨因而滯銷,當時的臺東縣長黃健庭利用前往大陸廈門參加海峽論壇之便親自遊說,福建因此一口氣採購了500公噸、無錫市則購買16.8噸,避免臺東的鳳梨價格崩盤,一時傳為地方政治與兩岸關係的佳話。未來是否在疫情趨緩後有臺灣地方官員出馬為仿效當年作為,仍值得觀察。
這次大陸禁運臺灣的鳳梨,還有2個值得關心的現象。首先是大陸網上幾乎找不到在此次禁運臺灣鳳梨事件中對臺灣支持的網民,這也是多年來少見情況。對于禁運臺灣鳳梨,微博上一片叫好之聲,許多人藉此反擊這幾年來民進黨政治人物與綠媒公開發表的汙辱性言論。一些綠營民意代表、官員、媒體、名嘴的造謠與抹黑言論,一一被大陸網民重新貼到網頁上檢視,這些言論不是來自一般敲鍵盤的臺灣網民,而是臺灣響噹噹的政界人物與媒體或名嘴,其言論水準之低下與惡毒,看了實在讓人臉紅。
其次,許多大陸媒體與網路輿論都提到,不止要禁鳳梨,還要禁止曾是大陸民眾熱烈追捧的鳳梨酥,因為鳳梨酥使用豬油,而現在臺灣的豬油可能來自於美國進口的萊豬。因此除了禁鳳梨酥,還要禁止包括臺灣香腸等所有的含有豬肉與豬油的食品。如果北京感受到大陸網民的意見,說不定下一波就是針對臺灣食品內的萊豬成份下手,相關食品廠商得有些心理上的準備。
有大陸網友針對他曾經非常喜歡的臺灣鳳梨說,「這個春天,沒有臺灣鳳梨吃了……不過無所謂,就是單純好奇賴『院長』會不會告訴大家,鳳梨煮一煮蘸著著醬油吃有螃蟹味……亦或扶龍王加碼鳳梨帶殼吃會格外香」,這種言論頗能反映許多網友的感覺,其中沒有太多的怒氣,倒是有更多的冷漠。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