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4個控糖方法少不了,遠離併發症!

2020-12-25 騰訊網

審閱者: 楊旭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做 4 件事以降低血糖:

食用健康食物。

定期鍛鍊。

服用糖尿病藥物。

測量血糖。

糖尿病患者應儘量保持血糖水平與無糖尿病者相近。這或許不適用於所有患者。請諮詢醫生,了解自己的血糖適宜範圍。

糖尿病患者將從醫療團隊處獲得大量幫助以使血糖達標,該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和營養師。

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就診,儘可能多地問問題。在離開前,確保自己了解了所有需要了解的糖尿病管理信息。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食用健康食物

糖尿病飲食計劃中的食物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儘量選擇低脂肪、低鹽、低糖、高纖維的食物,例如豆類、水果、蔬菜和穀物。

正確的飲食有以下益處。

達到並保持對自身健康有益的體重。

將血糖保持在良好的範圍。

預防心臟和血管疾病。

請醫生推薦合適的營養師,營養師可幫助制定飲食計劃。飲食計劃中包含患者和家人喜歡並且有益的食物。

1、對於應用胰島素的患者

為自己注射胰島素。

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食用等量的食物。

不要省略任意一餐,尤其是在為自己注射了胰島素後,否則血糖水平可能過低。

2、對於不應用胰島素者

遵循飲食計劃。

不要省略任意一餐,尤其是服用糖尿病藥物後,否則血糖水平可能過低。

省略某一餐可能導致下一餐吃得更多。每天少量多餐比大吃一兩頓要好得多。

二、定期鍛鍊

每天積極鍛鍊對每個人而言都有好處。以下鍛鍊都不錯。

步行。

遊泳。

跳舞。

騎自行車。

體育運動。

打掃房間或收拾花園也是不錯的鍛鍊方式。

鍛鍊對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因為鍛鍊有以下益處。

有助於減輕體重。

可能使胰島素更容易降低血糖。

有助於心肺更好地工作。

使精力更充沛。

在開始鍛鍊前諮詢醫生。對於合併高血壓或眼部有問題者,某些運動(例如舉重)可能不安全。醫生或護士會幫助找到安全的鍛鍊方法。

每周至少鍛鍊 3 次,每次 30~45 分鐘。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有鍛鍊,請放鬆,從 5~10 分鐘開始,然後慢慢增加時長。

如果已經一個多小時沒有吃東西了,或血糖水平低於 100~120 毫克/分升,在鍛鍊前吃個蘋果或喝杯牛奶。

在鍛鍊時帶上零食以防血糖下降。務必攜帶表明自己罹患糖尿病的標籤或卡片。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對於應用胰島素者

在進食後而非進食前鍛鍊。

在鍛鍊前、鍛鍊中和鍛鍊後都要測量血糖。當血糖高於 240 毫克/分升時不要鍛鍊。

睡覺前不要鍛鍊,否則可能導致夜間低血糖。

2、對於不應用胰島素者

在開始鍛鍊計劃前先諮詢醫生。

如果服用糖尿病藥物,在鍛鍊前後測量血糖,最好不低於 70 毫克/分升並且不高於 240 毫克/分升。

三、每天應用糖尿病藥物

胰島素和用以治療糖尿病的口服藥、注射劑都可降低血糖水平。注射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杜拉魯肽(Dulaglutide)。

艾塞那肽。

艾塞那肽長效緩釋劑型。

利拉魯肽。

普拉姆林肽(Pramlintide)。

三谷蛋白(Semaglutide)。

如何注射胰島素對於需應用胰島素者:

對於身體停止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患者,需注射胰島素。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和許多 2 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不能通過口服的方式給藥。患者需每天為自己注射胰島素。有些患者每天注射 1 次;有些患者每天注射 2 次或更多次,即使生病了也不要跳過每一次注射。

注射胰島素需使用針頭。醫生會告知應使用胰島素的種類、劑量及注射時間。在啟動胰島素注射治療、更改使用的胰島素類型或劑量前需諮詢醫生。

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會告知如何用針頭注射胰島素及最適合將胰島素注射於哪些身體部位。對於手部顫抖或視力不佳者,請他人幫助注射。

適合注射胰島素的身體部位有:

上臂外側。

腰部或臀部周圍。

大腿外側。

不要在有瘢痕或妊娠紋的部位注射胰島素。

請醫生或護士檢查曾注射胰島素部位的皮膚是否正常。

起初患者可能有些害怕為自己注射,但大部分患者會發現,注射胰島素並非如想像中那樣痛苦。胰島素針頭小而鋒利,不會深入皮膚。務必始終使用自己的針頭,不要與他人共用針頭。

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會告知如何安全地處理使用過的針頭。

四、向醫生諮詢自己的用藥頻率

額外準備一些胰島素,以防不小心將正在使用的胰島素打破。不要將胰島素儲存在冰箱或貯物箱等過冷或過熱的地方,同時注意避光保存。過熱、過冷或強光都會損壞胰島素。

對於身體可產生胰島素但不能降低血糖水平者,可能需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注射其他針劑。此類藥物只對自身能產生胰島素者有效。

有些藥物每天僅需應用一次,有些則頻率更高。向醫生諮詢自己的用藥頻率。

糖尿病藥物是安全且容易應用的。如果藥物讓自己產生不適感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務必告知醫生。

五、應用藥物依然要遵循飲食和鍛鍊計劃

請記住,仍需遵循既定飲食計劃,並定期鍛鍊以幫助降低血糖。

有時,服用糖尿病藥物的患者可能還需注射一段時間的胰島素。病情嚴重者、需於醫院就診者及懷孕的患者更常見這種情況。如果糖尿病藥物不再能降低血糖,可能也需注射胰島素。

體重下降的患者或許可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僅減重少許也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

對於不注射胰島素或服用糖尿病藥物的患者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需遵從醫生關於飲食和鍛鍊的建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六、每天檢查血糖水平

需了解如何管理糖尿病,知道血糖水平是否已降低。了解血糖的最好方法就是檢查血糖。如果血糖過高或過低,醫生可能需改變飲食、鍛鍊或藥物治療計劃。

有些患者每天需檢查血糖 1 次,有些則需一天檢查 3~4 次。醫生可能要求在餐前、睡前乃至凌晨檢查血糖。向醫生諮詢自己應檢查血糖的頻率和具體時間。

1、如何檢查血糖?

需使用名為刺血針的小針,還需使用特殊的裝在瓶子中的血液檢測試紙。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會告知如何檢測血液。以下是基本步驟。

根據檢測儀器的不同,用刺血針刺入手指或身體的其他部位,以獲取一滴血。

將血滴在試紙的末端。

將試紙放入血糖儀中,儀器就會顯示出血糖值,例如出現 128 毫克/分升。

刺血針扎手指時可能有些疼痛,就像用大頭針戳手指一樣。刺血針只能使用一次,處理使用過的刺血針時要謹慎,詢問醫生或護士如何安全地進行處理。

可從藥店買到刺血針、試紙和血糖儀。諮詢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應購買何種類型。就診時攜帶購買的血糖檢查物品,以便醫護人員告知如何正確使用此儀器。

2、糖尿病的其他檢查方法尿液檢查

當患者感覺不適或在進餐前血糖超過 240 毫克/分升時,可能需檢查尿液或血液中的酮體。當血液中胰島素不足時,身體會產生酮體,酮體會使病情加重。

可在藥店購買檢查尿酮的試紙。此外,一些血糖儀可用專用試紙檢查是否存在酮體。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將展示如何正確使用此類檢測儀器。

如果在檢查中發現存在酮體,請立即就診,這提示可能罹患酮症酸中毒。如果不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酮症酸中毒的跡象包括:

嘔吐;

身體虛弱;

呼吸急促;

呼吸中有甜味;

酮症酸中毒更易發生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

3、糖化血紅蛋白檢查

此指標顯示了過去 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顯示有多少糖分附著於紅細胞上。醫生進行此檢查是為了明確大部分時間的血糖水平。

醫生或護士需採集血液樣本以進行此項檢查。檢查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室會將結果發送給醫生。

每 3 個月就診以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4、保持日常記錄

每天記錄血糖檢查結果。可能還要記錄自己的飲食內容、感受及鍛鍊項目。

通過每天記錄血液和尿液檢查結果,可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治療情況。將記錄出示給醫生,醫生可利用記錄評估是否需改變胰島素注射方案、糖尿病藥物方案或飲食計劃。如果不知道檢查結果的含義,請諮詢醫生或護士。

每天記錄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血糖水平是否很低。

進食是否較平日多或少。

是否感覺不適或疲憊。

進行了何種鍛鍊及持續時間。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喝粥了?糖尿病的4個飲食誤區,需要多加留意
    患了糖尿病以後,很多患者覺得自己不能再喝粥了,因為喝完粥後身體的血糖容易升高,對血糖控制也非常不利,所以都不敢碰粥。那麼,得了糖尿病後真的不能再喝粥了嗎?但是,若是選擇糙米、燕麥、雜豆等粗糧與粳米混合煮粥,這樣就能降低升糖指數,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喝一些,不一定非要跟喝粥斷絕關係。患上糖尿病後若想要喝粥就要注意選好食材,在煮粥時千萬不要煮得太軟爛,讓食物在消化道中多停留一會兒,慢點兒吸收,才能減少對血糖的影響。
  • 控糖50年無併發症,糖化7.0%以下,90歲老人的6個秘訣!
    文奶奶回憶說可能重體力勞動導致身體極其勞累,壓力大,再加上營養不良,可能這樣導致了三十多歲就得了糖尿病。六大戰術秘訣,戰勝糖尿病講到自己的控糖經驗時,文奶奶笑著說:「得了糖尿病,也要學會利用毛澤東思想,戰略上要藐視糖尿病,戰術上重視糖尿病,千萬不要害怕。」
  • 得了糖尿病不能喝粥?專家:一日三餐這麼吃,血糖安安分分
    得了糖尿病不能喝粥?飲食療法是基石飲食療法即營養治療是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基礎遵循1個原則——控制總熱能,保證營養均衡,維持標準體重①碳水化合物佔總熱能的50%~65%主食選粗不選細
  • 降血糖最好的5個方法,糖尿病患者注意了!
    儘量避免高油高鹽高脂高糖的食物,少喝稀飯,特別是要儘量不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比如糖果、甜品、奶茶、各種糖類、果汁、果醬、果乾、奶酪等等。 ,比如了解飲食原則、運動原則、糖尿病的由來、血糖監測知識、併發症預防等等。
  • 聯合國糖尿病日 | 走出糖尿病的六大認知「誤區」 遠離「甜蜜煩惱」
    其中,有的16歲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有家族史且肥胖。  第三個誤區,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藥就可以了。陳開寧主任認為,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是非常經典的理論,這五駕馬車指的是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的監測、糖尿病教育以及藥物治療這五個方面。不是只用藥物治療就把糖尿病治好的。
  • 糖尿病三餐科學吃,血糖穩得住,教您飲食控血糖方法
    糖尿病目前已經是常見病了,全國有1.14億糖尿病人,許多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除大部分人是吃出來的,吃得過好先是肥胖,然後就是糖耐量異常,最後就出現了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還要從吃這方面重視起來,只要吃得對,血糖就好控制了,併發症就不會找上門,怎麼吃呢?今天主要講講三餐怎麼吃,血糖更聽話!
  • 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遭遇D-手性肌醇 健康不用愁
    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心腦血管系統病症、糖尿病及糖尿病併發症等一系列代謝症候群就必須要消除胰島素抵抗。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有沒有好的治療或輔助改善的方法呢?它不同於任何的藥物治療,也不存在一切藥物所產生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代謝症候群的新方法,開闢了針對代謝症候群從藥物治療轉向對肌體補充其必需物質的治療新途徑,其在胰島素抵抗、冠心病、高胰島素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研究領域和臨床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一研究的發現為根治代謝症候群做出了巨大貢獻。
  • 糖尿病不痛不癢?但這五個跡象不可忽視,或是提醒併發症來襲
    糖尿病是慢性代謝疾病之一,以高血糖為主要的特徵。這種病目前無法治癒,只能通過治療控制血糖水平,防止併發症出現。糖尿病為什麼會出現併發症?因為糖尿病使血管長期保持高血糖的環境,這就使無論是微血管還是大血管都容易出現硬化的情況,從而引起各種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
  • 【看門診】遠離這個致命併發症!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原創 朱小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收錄於話題#糖尿病1#內分泌科4一糖尿病患者致命併發症:糖尿病足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對血糖控制能夠給予足夠重視,但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嚴重程度認知不足。糖尿病對全身器官系統產生持久損害,如皮膚、神經、腎臟、眼睛和血管等,產生相應的併發症。
  • 控糖食物一覽表來啦!
    社區小賣部電視報導中……糖尿病,又被叫做「不死的癌症」,很多人聞之色變!如果不注意調理,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會引發各種併發症,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等!x阿姨平時就說要三減三健,要控油控鹽控糖,糖尿病的併發症也太嚴重了。控糖要從小抓起,不能給我孫子再吃那麼多糖了!
  • 糖尿病的早期,並不都會出現「三多一少」,尿液也不一定會發甜
    二、不是患上糖尿病都會「三多一少」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的是體重減輕。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較常見,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並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
  • 「恐糖」不如「控糖」,科學控糖很重要!
    看到這些數據,很多糖友肯定都非常的後怕,害怕自己也患上糖尿病,於是全民進入了一個無釐頭的「恐糖」時代!「恐糖」時代的來臨真的有好處嗎?現在很多年輕人還害怕自己得糖尿病,於是吃什麼東西都非常控制,遇到任何和糖有關的食物都絕口不吃,已經達到了戒糖的地步。但其實甜食並沒有那麼可怕,反而還有那麼一些好處哦。
  • 得了糖尿病什麼都不能吃嗎?醫生建議:3吃3不吃,正確飲食來控糖
    導語:近些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種慢性代謝疾病也是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擾,而且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就如同世界末日到來一般,飲食也是應該嚴格控制,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真的是得了糖尿病什麼都不能吃嗎?到底哪些食物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 糖尿病患者,不只要忌甜食,這四種不甜的食物最好也少吃
    患上糖尿病,需要多多注意飲食,要減少甜食的攝入,有一些不甜的食物也容易加重糖尿病問題,同樣需要少吃。糖尿病患者,不只要忌甜食,這四種不甜的食物最好也少吃1、酸菜北方的冬天是吃酸菜的時節,酸菜是餐桌上的一道很常見的菜。
  • 血糖失控大多與這3件事有關,教你5個招來控糖,讓血糖恢復正常
    如果常做三件事,得了糖尿病也不奇怪一、飲食不良飲食對血糖的影響是最直接的,長期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血糖必然會飆升。當然,會讓血糖飆升的,還不只是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很多人會選無糖蛋糕,以為沒有糖就可以多吃了,這其實是錯誤的。
  • 瞭望 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
    糖尿病年輕化的態勢,已開始逐步顛覆其「老年病」的傳統印象 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採取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對很多「糖友」來說,控糖儼然一種執念——血糖儀那小小屏幕上出現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一整天的心情
  • 「沉默的殺手」年輕化低齡化,河北省疾控中心專家提醒:糖尿病要及...
    新華社記者王民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今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而且年輕化低齡化發病趨勢,全國調查顯示,11.6%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 糖尿病也有「催化劑」,菸酒排名要靠後,4件事最好早點改掉
    一旦得了糖尿病,病程是很長的,也許終身都不能完全治癒它,需要一直服藥將血糖穩定在一定的水平。得了糖尿病之後,穩定血糖很重要,可以讓併發症的發作概率少很多,這個其實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患上糖尿病之後,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因素,防止併發症的出現?除了抽菸喝酒之外,下面4個習慣其實比它們更嚴重要,建議早點改掉。
  • 糖尿病併發症的14類預警信號,看看你有嗎
    眾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的確糖尿病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們無法預測併發症什麼時候會出現,但併發症也不是無跡可尋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在出現之前總有一些先兆,或者說身體總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
  • 5種天然降糖食物被發現,糖尿病患者常吃,穩血糖,併發症難來繞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患得後很難治癒,而且還需要長期控制血糖。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死亡率最高的為心腦血管疾病約為50%,其次是腎病為10%以上;糖尿病患者95%以上易並發視網膜病變,是四大致盲原因之一;糖尿病造成是截肢約佔非外傷性截肢的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