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宋朝#為一個女人而爭風吃醋,即使是一對親兄弟,或者好朋友都會有翻臉的可能。這在當今現實中不乏例子。不過為一個妓女,一對君臣竟然成為「情敵」,這種事也只有在宋王朝時發生過。
這對君臣,君王則是赫赫有名的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臣子則是赫赫有名的風流才子周邦彥。那位妓女,自然是一位名妓,李師師。
於是,在以名妓李師師為中心,加上兩個花心無邊的風流君臣,這一場令人糾結而又尷尬的「三角關係」在歷史中就展開了。
三角關係的女主——李師師
先從名妓李師師說起。
李師師作為色藝雙絕的一代名妓,正史上沒有多少記載,那是因為妓女這種身份屬於最低賤的下層人,所以一般史學家不屑為她們立傳。不過在一些時人筆記裡,以及民間傳聞裡,李師師的生平和命運卻遺留了下來。
首先,在北宋似乎有兩個李師師,她們的身份一樣,都是妓女,同樣才貌雙絕。第一個李師師大約生在1062年,羅忼烈先生曾在他的《兩小山齋論文集》中考證得出。
當時著名的詩人張先,以李師師的名字,專門為她創作了一首新詞牌《師師令》,而且填了一首詞: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裡。
這位名妓李師師還與另一位大名鼎鼎的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關係可不一般,因此秦觀也曾為她填寫了一首《生查子》: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不過,張先與秦觀並不是宋徽宗時期的官員,所以,上面這個李師師並不是歷史上與宋徽宗發生關係的那位汴京名妓。經推斷,汴京名妓李師師則是另一位。
第二個李師師大約生於1090年左右。
根據宋人張邦基筆記《墨漫錄》說,政和年間,京城有兩位名妓——李師師和崔念奴,不相上下,名傳當時。可知,名妓李師師當時大紅大紫,稱得上是當時娛樂界的「女明星」。
不過,在這位女明星出道之前,她的身世比較可憐。她原本是個京城小商人之女,她老爹叫李寅,是個染布匠,在汴京經營一所染坊。
李師師出生之後,她娘就死了。老爹不得不用豆漿代替奶水餵養她,很不容易讓她活了下來。正因為如此,沒想到後世商人做豆漿,竟用這點來打廣告:「喝豆漿,聰明又漂亮,長成李師師。」這種廣告簡直讓人作嘔。
三歲的時候,李師師被老爹帶到佛寺,為她取名,這在古代叫寄名。當老和尚摸她的頭時,她突然大哭。老和尚認為這個女孩像佛門弟子,而平時人們經常稱佛門弟子位「師」,於是這個女孩從此就起名為李師師。
沒想到,日後這位跟佛門弟子有緣的女孩卻成為了青樓女子,中間有一段故事。
一年後,不想染坊的老闆李寅因為犯罪,繼而竟死在了監獄裡。這下李師師成為了一個孤兒,不得不流浪街頭。很快,這個女孩就被妓院的一位老鴇李蘊盯上了,覺得她是個美女坯子,將來肯定會成為一顆搖錢樹。於是老鴇收養了她,進而將李師師作為重點「投資」對象,教她琴棋書畫,以及歌舞。
這位老鴇的眼光實在厲害,不到十年,李師師果真出落成一位水靈靈的美女,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其是豔歌妙舞更是世間無雙。一時間,李師師的豔名震動京城,成為王孫貴族、文人雅士的互相競爭的對象。
京城名妓李師師,自然成了「大眾情人」。
不過,李師師作為青樓「明星」,自然身價不菲,不是一般人可以隨意「消費」的,除只有那些王孫貴族,以及才子雅士才有資格。
當然,後來也少不了風流皇帝宋徽宗的從中插一腿,而且皇帝也最有資本。
但是話說回來,即使放在現在,政府官員包養情婦,一旦被曝光,自然會成為政界的醜聞,更何況是國家最高領導人,而且還包養的是一介妓女?
紙是包不住火的,中央領導包養妓女最終難免還是會曝光的,這將成為宋朝最大的一次政治醜聞,進而引起軒然大波。
緋聞男3號
其實,在宋徽宗之前,李師師曾一度跟一位才子打得火熱。這個才子,叫晁衝之。晁衝之是一位年輕的官員,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詞人。
晁衝之早先在京城汴梁當過一陣子官。幾乎每次在官場應酬時,晁衝之都會找召她在席間陪酒,要麼讓她歌舞一番,為他助興。
不過,好景不長,晁衝之被調到外地做官,幾年後當他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發現李師師的門檻已經高了許多——「門第尤峻」。
像他這種區區一個公務員的身份,自然難以得其門而入,已經無福消受當年那位的青樓情人了。
其實,晁衝之不知道,李師師的門檻之所以變得那麼高,完全是因為皇帝宋徽宗的緣故。這時的李師師已經成了皇帝一人保養的「情人」了。
由於李師師豔名四播,幾乎致使朝野上下盡人皆知。向來風流的宋徽宗難免口饞,享用慣了宮中的山珍海味,對於野味也流起口水來了。加上高俅、王黼等奸臣的慫恿,宋徽宗把這分心思付諸實踐了。
為了避人耳目,宋徽宗低調出宮。 每次他微服出訪,但不是考察民間疾苦,而是去泡妞。宋徽宗與身邊的太監喬裝打扮一番,穿著便衣,乘著小轎,穿過煙花巷陌,就直奔李師師的門戶。
不過時間長了,弄得宋徽宗神經緊張,總擔心萬一被誰認出來,一曝光,這不讓其他臣子笑話,還會受到太后的斥責呢。
所以,宋徽宗讓身邊的太監給他出了一個點子。
這個點子的確高明:從皇帝的辦公室起,挖一個暗道,然後直通到李師師的閨房。暫且不論這項小工程消耗人力之大,但這不是皇帝本人要考慮的,反正一聲令下就有人會替自己辦好的。
沒幾個月,工程完成了。這簡直是一條隱秘的地下通道,絕對安全保險,除了身邊的幾個隨從,沒人知道。另外,更讓宋徽宗高興的是,他一旦興致來了,即使是大半天,也可以隨時放下手頭的工作,鑽進暗道,爬到李師師的床上。
相比之下,以前每次出門宮都需要是晚上,現在則是不論白天晚上都可以隨時過來。
經過皇帝的「暗度陳倉」,李師師幾乎已經被皇帝一人「包養」了。皇帝出手自然比誰都闊綽,也更大方,金銀珠寶大把大把地隨意贈送。由此,其他人也就很難有資格了。
不過,雖說皇帝的行為方式秘密保險,但是卻還是因為一個人而曝光了。
這個人就是周邦彥。
緋聞南2號
周邦彥是個風流才子,世人皆知。所以平時只要是沒事無聊的時候,或者寂寞的時候,他就喜歡逛青樓,在煙花巷陌裡流連忘返。
不知什麼時候,李師師的閨房中也經常處出現周邦彥的身影。不過,他得知皇帝經常會來,所以只能暗地裡趁皇帝沒在的時候,才悄悄跟李師師親熱一番。
於是,很明顯,此時的李師師與宋徽宗屬於包養與被包養的關係,她與周邦彥則屬於偷情行為了。周邦彥是不可逃避地成為了第三者,一個偷情者。
在這裡,先來後到」的原則已經失去效用了。周邦彥作為宋徽宗的下屬,自然沒資格與上司宋徽宗公平競爭,只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了。
對於這兩位君臣,但要說李師師到底更愛誰?很難說清楚。皇帝是風流皇帝,有才華有才華,要地位有地位,而且是要金銀有金銀。相比之下,周邦彥,也是個風流臣子,更是要才華有才華,地位和金銀就比不上了。但是有一點也許值得李師師的青睞,那就是周邦彥的年輕和相貌。
李師師可能更愛的是皇帝的錢,更愛的是周邦彥的才,以及相貌。所以,對於這兩位君臣,李師師採取的是兩相「兼顧」,儘管她清楚跟周邦彥的偷情是有風險的。
這個風險就來源於一次他們的偷情。
周邦彥要想跟李師師親熱,自然只能看宋徽宗的「檔期」,然後「乘虛而入」。那天宋徽宗得了重感冒,晚上李師師覺得宋徽宗應該來不了了,於是便敞開胸懷,與周邦彥私下打得火熱。不料,兩人正在酣時,上火的宋徽宗竟然撐著病體就跑來了。聽到門外皇上要來了,周邦彥嚇得屁滾尿流,慌忙中李師師把這個「偷情男」藏到了床底下。
宋徽宗來了,而且還從宮中帶來一樣禮物:江南剛進貢的新鮮橙子。於是兩人一邊美美地分享橙子,一邊互相調情。躲在床下的周邦彥自然把一切聽得明明白白。
這一晚,周邦彥無意間成了一個暗地裡「聽床」的「狗仔」。
俗話說,生活是創作的來源,而周邦彥不愧是才子,第二天便根據那晚的情形,寫了一首詞《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這首詞生動傳神地把皇帝晚上跟李師師私會調情的一幕幕場景展現無遺,就像電影畫面呈現所有的觀眾一樣。
周邦彥的詞名不小,新作一出,立馬引起同行的矚目,而且還被譜成曲。很快這首詞就造成了一件新聞事件,宋徽宗的「桃色醜聞」很快就天下曝光了。
當然,對於這首詞,宋徽宗是從李師師那裡得知的。
某天,李師師為皇帝助興,長了一首新歌,歌名就是《少年遊》。皇帝仔細一聽,怎麼是自己那晚跟李師師幽會的內容場景?遲疑之下,宋徽宗自然質問,還以為是李師師自己填的詞。
李師師為了在皇帝面前誇獎周邦彥的才華,脫口而出說是他的新作。
話一出口,李師師才覺得不對勁。這可是私情啊。宋徽宗沒有誇獎這首詞,反而立馬就敏銳地覺察出問題來了。
在皇帝的追問下,周邦彥那晚聽床事件被揪出來了。沒想到暗地竟連皇帝的女人都敢碰,這簡直是色膽包天,再加上這首詞還把自己的隱私曝光了,弄成了天下醜聞,宋徽宗頓時龍顏大怒,立即下令開除周邦彥,把他貶到外地任職。
宋徽宗是吃醋了,而且明顯是一以此來懲罰這個「情敵」。
因為皇帝有這個權力。儘管宋徽宗沒本事用權力來治天下,但完全可以用來報復和懲罰。於是,周邦彥因為一首詞兒丟掉了官職。
想當初,周邦彥考上公務員,就憑的是自己的才華和文筆。當年應考時,周邦彥意氣風發地寫了一篇長達七千字的《汴京賦》,文筆瑰麗,有點像司馬相如的氣勢,而且文中夾雜了許多生僻字,當時宋哲宗讀了之後,大為驚訝。於是,皇帝專門派了一位翰林學士在殿上高聲朗讀他的這篇文章。
就因為那篇文章,周邦彥被列為狀元。沒想到今天卻因為一首詞而被貶。看來才華是不能胡亂釋放的,釋放的地方不對,往往得到的不是表揚和誇獎,而是懲罰和遭殃。
醋罈子宋徽宗
一天,宋徽宗照例來到了李師師的住處,沒想到卻撲了空,人竟然沒在。平時很少有這種情況的,這讓原本乘興而來的宋徽宗不得不敗興而歸,鬱悶至極。
白天沒見人,晚上等不及的宋徽宗又跑來了。
一見面,宋徽宗先是一頓盤問:白天跑哪去了?讓朕白來一趟。李師師沒有說謊,如實回答說是為周邦彥餞別送行去了。
宋徽宗不聽倒不打緊,這一聽更加吃醋了,而且醋勁更大了。李師師親自為一個貶臣送行,而周邦彥明明是他趙佶下的命令,這不是偏偏跟皇帝過意不去嘛。
宋徽宗不吃醋才怪。
接著,宋徽宗話題一轉,卻問:周邦彥今天臨行時有沒有作品?
宋徽宗算是個藝術家,身邊經常都跟著一些文人雅士,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周邦彥是個名副其實的才子,擅長填詞,又精通音律,向來是宋徽宗賞識的對象。因而,周邦彥一直在宮廷音樂機構擔任職位。
遇到今天這種場合,宋徽宗就猜周邦彥多少會寫點東西,所以才有此問。
李師師回答說,他贈了一首詞《蘭陵王》。
宋徽宗當下要求過目,李師師答應,但卻親自將這首詞唱了一遍。詞云: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李師師唱完之後,宋徽宗大為感動。毫無疑問,這首詞抒發的是離別之情,充滿傷感,一下子調動了宋徽宗的情緒,同時皇帝也為周邦彥的才華折服。
的確,這是一首佳作,堪稱宋詞中的精品,從而也成為了周邦彥的代表作。宋徽宗感動之餘,突然覺得自己太小器了,做事也太過分了,因為一點小事而讓大宋稀世才子遭受貶黜,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宋徽宗在政治上是個昏君,在情場上是個風流王子,但他卻算是一個愛惜才子的主兒,一不忍心便決定對周邦彥給予赦免。周邦彥剛走了幾裡路,就被皇帝的一道聖旨給召了回來,並讓他擔任中央樂團首席官——大晟樂正。
周邦彥是因禍得福,也算得上是人生的奇蹟。
看來,李師師夾在兩位君臣「情敵」之間,的確不好容易周旋。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大才子,一個有的是金錢,一個有的是相貌。這也是一個女人所需要的男人最完美的因素,而這兩個男人合起來完全實現了。李師師儘管是一介妓女,但也算是身份最尊貴的一位妓女。
不過,李師師跟皇帝的纏綿關係也就要走到了盡頭,因為北宋王朝馬上面臨倒臺的巨大災難。
一個喜歡沉迷於「溫柔鄉」的皇帝,必然是個不稱職的國家領導人,要想把國家治理好才怪。另外,加上這位風流皇帝身邊還圍著一幫奸臣,把持著朝政,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北宋王朝內部已是危機重重。
其實,更危險的事件就要發生了。沒多久,北方的金國舉兵南下,很快就打到了汴京城,宋徽宗倉皇之中只剩下逃竄的份。然而,不幸的是,宋徽宗連同他的接班人宋欽宗,都成了金人的階下囚。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也標誌著北宋王朝正式宣告滅亡。
美人暮年無歸處
首都汴京淪陷之後,作為京城名妓的李師師似乎突然蒸發,早已不知去向。對於她的下場和結局,民間傳說和野史中有許多不同版本的說法。
據宋無名氏的傳奇小說《李師師外傳》中講,金國皇帝聽說李師師豔名,心動不已,派兵搜尋,在大漢奸張邦昌的幫忙下,李師師被抓住了。最終李師師不從,吞進而亡。
據《宣和遺事》說,李師師趁戰亂,一路難逃。後來有人在湖南一帶碰見過她,但是這位當時的名妓已經衰老憔悴,早已失去了當年的絕代風華。後來李師師被迫嫁給了一位傷殘軍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宋人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稱,李師師被宋欽宗下令抄家,從此一貧如洗,無奈中流落於江浙一帶,但憑著自己早年的名聲,重操舊業,有時也為當地官員唱歌表演,以此餬口,最終老死於民間。
其中,後面兩種說法相對比較靠譜,李師師流落在江南一帶,過完殘年。
當時,有一首宋朝詩人劉子翬的《汴京記事詩》為證: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你所不知道的柳永,一首宋詞,竟引起了「國際戰爭」
顏真卿對著侄子季明被砍下的頭,寫「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大雁塔,中國最早最大的四方樓閣式磚塔,是玄奘憑天竺記憶督造?
大雁塔的日日夜夜,玄奘將「萬法唯識」哲學理念發展成了法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