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宋徽宗 李師師 周邦彥》

2020-11-19 騰訊網

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

網絡會演

2020.9.7—9.30

直播

預告

專家如是說

(王馗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今日直播劇目

9月19日19:30

粵劇《宋徽宗 李師師 周邦彥》

香港金靈宵(粵劇團)

即將精彩呈現

觀看通道

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

也可在文末掃描二維碼直接觀看哦

主創推薦

該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首演,改編自歷史故事。李師師雖為青樓女子,但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心懷國家大事,展現女性自強的一面。宋徽宗夢見仙姬,夢醒後尋至青樓,終於遇到他的夢中人李師師。師師邀約邦彥,豈料徽宗突然到訪,邦彥連忙躲到床下。

師師以纖指破新橙,與徽宗一同享用貢橙。暗戀師師的邦彥一時感觸寫下《少年遊》,誰知這一切都被張迪知道了。蔡京和張迪等與金使密謀,把周邦彥的《少年遊》捅到御前,希望藉此除去師師。

《少年遊》傳遍街頭巷尾。徽宗決意要將邦彥發配充軍。師師送別邦彥,唱出一曲《蘭陵王》(寄調《寶誕香》)。遠處而來的徽宗被歌曲感動,最後赦邦彥之罪。

精彩搶先觀看

劇目名稱:粵劇《宋徽宗 李師師 周邦彥》

展播時間:2020年9月19日 19:30

演出單位:香港金靈宵(粵劇團)

演出時長:約210分鐘

相關焦點

  • 宋徽宗趙佶與赫赫有名的臣子周邦彥,為一個妓女成為「情敵」
    這對君臣,君王則是赫赫有名的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臣子則是赫赫有名的風流才子周邦彥。那位妓女,自然是一位名妓,李師師。於是,在以名妓李師師為中心,加上兩個花心無邊的風流君臣,這一場令人糾結而又尷尬的「三角關係」在歷史中就展開了。
  • 周邦彥偷聽宋徽宗與李師師幽會,才有了這首千古名篇
    之後,李師師的名聲傳遍了北宋境內,甚至傳說身為皇帝的宋徽宗都成為了她的座上賓。當然了,身為天子大張旗鼓的地來往於娼妓之家,傳出去對自己的名聲也不好,於是宋徽宗就在皇宮與李師師住所之間挖了一條地道,現在在開封的宋城遺址當中,還能看到這個神秘地道的一點痕跡。
  • 《水滸傳》名妓,宋徽宗為她傾倒,周邦彥為她寫詞,卻與燕青歸隱
    與李師師傳緋聞的人不僅多,而且還個個不凡,比如我們熟知的秦觀、張先、晏幾道、周邦彥以及皇帝宋徽宗等,那這位李師師究竟是何人呢?後來遇到了一位老鴇,她看出了師師雖衣衫破爛,卻是一位實打實的美人,便讓她入了風塵,學習琴棋書畫,從此師師跟著老鴇改姓為李,也開始了她富有傳奇性的一生。師師生在北宋末期,雖外有金朝虎視眈眈,內有重文抑武之風,但汴梁城卻燈火璀璨,文人墨客都愛流連秦樓楚館,街上日日傳唱新曲,下到普通百姓上至帝王將相,都沉浸在這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之中。
  • 宋徽宗約會李師師,周邦彥恰巧遇見,寫下一千古流傳的《少年遊》
    李師師身份極其特殊,她是宋徽宗在宮外的女人,更是宋江一夥能夠接受招安的關鍵人物。施耐庵為什麼會給李師師構思一個宋徽宗情人的身份呢?這自然不是空穴來風。施耐庵與宋徽宗之間隔了兩百多年,想必在收集水滸傳素材的時候留意到民間關於宋徽宗與李師師之間的風流韻事。
  • 宋朝汴京名媛李師師結局如何?真在金兵堆中過完恥辱一生嗎?
    這個名聲就傳到宋徽宗那裡,就在高俅、王黼的慫恿下去微服探訪。 初見李師師,宋徽宗就沉醉在李師師的溫婉、靈秀才氣中。兩人賦詩鳴和,如膠似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一晌貪歡之後,宋徽宗依依不捨地離去。此後,三千粉黛在宋徽宗眼裡毫無顏色,獨鍾李師師一人。時間一久,李師師也察覺到了這位「趙家官爺」的真實身份,並不點破只是倍加殷勤。
  • 宋江不是死了,而是和李師師走了
    李師師拋切她的前半生不說,也許儘是悲傷,但是自她出道以來便立時豔滿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並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見
  • 李師師是周邦彥的紅顏知己?真實的周邦彥敢與皇帝爭風吃醋嗎?
    一、傳聞中周邦彥與李師師的愛情故事傳聞中周邦彥才華橫溢,在東京很快與青樓名妓李師師成為了紅顏知己。有天周邦彥正與李師師幽會,結果宋徽宗突然來訪。情急之下,周邦彥躲在床底,一直到宋徽宗離去才敢出來。追問之下,得知這首詞是周邦彥所寫。一氣之下,宋徽宗將周邦彥貶出了京城。李師師既後悔又傷心,在周邦彥離京的當天撇下在閨房中等待她的宋徽宗,毅然去為周邦彥送行。李師師回來後,宋徽宗問起周邦彥是否又作了詞?李師師就唱出了周邦彥所作的《蘭陵王·柳》,宋徽宗為周邦彥的才華所欽佩,便赦免了他。
  • 周邦彥相會李師師,突遇宋徽宗,慌忙藏床下,寫下一首經典宋詞
    張端義在《貴耳集》 中曾經記載了這首詞的背景:"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雲。"意思是說宋徽宗慕名李師師,一次慕名前來拜訪,不料周邦彥已經先在李師師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中急忙藏到床下。
  • 宋徽宗對李師師轟轟烈烈的愛,還挖洞約會
    說起李師師的身份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一個染坊老闆李琰的女兒,據說李師師的母親,在生李師師的時候當場就去世了,所以李師師從小都是由自己的父親撫養長大的。在那個時候,汴京城有一個奇怪的風俗,就是如果想讓子女健康成長,父母應該送子女出家。
  • 宋徽宗與李師師約會,周邦彥躲床下,事後寫出曖昧到了極致的詞
    宋徽宗與李師師約會,周邦彥躲床下,事後寫出曖昧到了極致的詞。話扯遠了,我們再說回李師師結交詞人來,當時李師師就結識了作詞達人周邦彥,李師師演唱的一些歌曲就是出手周邦彥之手的,他們兩一個作詞一個演唱,那配合的是相當的完美,所以周邦彥也常是李師師的座上客。李師師那肯定是不會將她與大宋集團的董事長結交的事向周邦彥說的,所以周邦彥也根本不知道這麼一回事。
  •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周邦彥最晚,生於1056年,卒於1121年。秦觀和周邦彥跟張先差了五六十歲,要說他們迷戀的是同一個李師師,那能出現的場景就比較詭異了:二十歲風華正茂的周邦彥,跟八十歲垂垂老矣的張先為了京城頭牌爭風吃醋,周邦彥有被變壞的老人碰瓷的風險。所以就有第二個李師師了。
  • 李師師為什麼可以讓宋徽宗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她的結局又如何?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李師師原本姓王,她的父親叫王寅,因為她的母親早死,父親無奈之下就把她放到附近一家寺廟寄養。寺裡的主持覺得這個小女孩和佛家有緣,於是稱她為「師師」。不久,師師的父親也死了。 再後來,清秀脫塵的師師被小女孩被一個姓李的富婆看中了,於是被領回去當女兒養著。
  • 李師師的歸宿,周邦彥的詞,看他們為愛情所作的努力
    周邦彥是北宋的大詞人,他不但善於寫詩詞,還精通音律,因此成為李師師的知音。李師師是社交名媛,朋友圈裡有各行各業的精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是她家的常客,有了這樣的後臺,固然沒人敢欺負她,但是想嫁人也不容易了。李師師一心想嫁給周邦彥,可是因為宋徽宗的存在,這個心願不好達成。
  • 這位美女是北宋名妓,卻在情人眼皮底下與宋徽宗上演活春宮!
    李師師本姓王,北宋京師汴梁人。李師師的父親叫王寅,是官營染局的工匠,每天在官吏們的監督下專染絲綢。中年勞累,所得故前只能勉強維持夫妻二人的生活。李師師對於客人總有些特別的要求,入她室前,需先沐浴,略通筆墨的人,需留下詩詞。
  • 周邦彥床下填《少年遊》,李師師幫忙,官運遠勝劉郎二題桃花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個情種,運氣比劉郎要好多了。據說他與李師師關係比宋徽宗要鐵得多了。有一天,周邦彥與李師師正卿卿我我,大頭鬼宋徽宗來了,周慌張之中,只好躲在了床下。宋徽宗見了情人,也像凡人一樣,拿出新橙一顆在李的歡心,說:「這是剛從江南來的。」隨後於李師師也大大方方接受了,而後兩人俗人般我我卿卿。
  • 周邦彥與李師師
    李師師天生麗質,生就歌喉婉轉,加上老鴇的耐心調教,悉心指點,不滿15歲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詩詞歌舞,色藝雙絕,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據《墨莊漫錄》:徽宗政和年間,在汴京的娛樂界,有兩位歌伎「名著一時」,一位叫崔念月,另一位即是李師師,而且「李生門第尤峻」。李師師不僅色藝雙絕,而且為人慷慨有俠義風,號為「飛將軍」。
  • 歷史上的四大名妓之一 李師師最後流落到何處
    有傳言李師師曾受到當時的皇帝的宋徽宗喜愛,並受到宋代著名詩人周邦彥的青睞,更多的傳說和《水滸傳》中燕青風流韻事,傳奇愛情,這表明李師師的事跡具有傳奇色彩,但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人才外表的魅力是非常人所能及的。是汴京的妓女,是文人、公子君主爭奪的對象,在達官貴族中頗有名氣,她和宋徽宗的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就連惠宗宗也聞其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北宋後期李師師是名滿京師的名妓。
  • 周邦彥的這首詞 居然敢「吃」皇帝的「瓜」
    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後一個年號,小說《水滸傳》裡的諸多好漢們,就活躍於宣和年間。這一時期,各地民變四起、怪事頻頻,北方的金國也厲兵秣馬、枕戈待戰。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北宋王朝的統治者們,卻仍在盡情享受著空前的繁華和富足。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在忙些什麼呢?很抱歉,不是什麼國家大事。
  • 周邦彥|與皇帝搶女人 是一種什麼體驗
    幾番發自內心的謙讓後,這個燙手山芋,最終粘在了起居郎李清臣的手中。李大人清了清嗓子,硬著頭皮,將手裡的長文,連結巴帶口吃地讀了一遍。身旁的官員很是好奇:「你怎麼做到的?」李清臣微微一笑:「這有何難?瘦字讀半截,胖字念半邊。」
  • 周邦彥:詞人裡面,我最有情調
    直到五六年後,28歲的周邦彥,才猛然發現,已近而立之年,功名和學業,卻一直空空如也。再這麼下去,連自己的名字都對不住。「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自律都做不到,還談何國之棟梁、邦之賢良!是時候拼一把了。1084年,在太學助跑多年的周邦彥,雙腳終於踏上了騰空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