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紅風京劇團到山西省京劇院

2021-02-08 看戲聽曲

師徒同臺,快來圍觀吧,趙老親自上陣,李鐵英、陳雲超、李芝綱
京劇舉鼎觀畫 趙松樵先生主演


趙松樵父親趙鵬飛,光緒年間曾在太原演出

《白馬坡·斬顏良》趙松樵飾顏良

趙松樵先生80歲時指導魏偉老師練功

趙松樵,其父太原演出,其徒李鐵英、陳雲超為山西京劇做出了貢獻


趙松樵弟子李鐵英,劇團創始人

趙松樵弟子陳雲超

陳雲超 趙松樵 李鐵英師徒三人


刀劈三關趙松樵1980


李芝綱陳志清飾闖王 任岫雲演高桂英 劇目《闖王旗》
《四郎探母》陳志清演四郎 曹福生演公主

陳志清是京劇早期旦行的泰山北鬥陳德霖的孫子、著名餘派老生陳少霖的兒子,著名餘派的創始人餘叔巖是他的姑父。他的祖輩中,都是在皇宮演戲的「內庭供奉」牗給皇室演出的在冊演員牘陳志清出生於這樣的京劇世家,在全國的京劇界也是高山仰止的,然而,這些對於京劇並不熟悉的山西觀眾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陳志清老師在藝術上的成功,則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奮和鑽研取得的。他憑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英俊的扮相,以及醇厚而濃鬱的餘派唱法,後來居上,取得了山西省京劇院無可動搖的主演地位。從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到80年代的中期,陳志清老師演出了許許多多的一號主演。如:樣板戲中楊子榮、郭建光、《鄭成功》中的鄭成功、《蔡鍔與小鳳仙》中的蔡鍔、《闖王旗》中的李自成、《苗嶺風雷》中的龍巖松、《八一風暴》中的方大來,不僅如此,像《春草闖堂》中的胡知府,本是一個丑角,他不但出演了這個角色,而且還根據劇本的規定情境,有很多獨特的創造,當我再看到這齣戲時,其他演員的表演都無法讓我滿足,也永遠無法抹去他所塑造的這個生動、幽默、滑稽的藝術形象在我腦海中的深刻痕跡。

曹福生演《花木蘭》

解放初的天津市紅風京劇團

天津解放初期,文藝界曾高高飄揚一面紅旗,它就是當年影響極大的天津市紅風京劇團。然而以往卻一直罕見介紹它的文字。筆者從上世紀80年代起走訪了當年擔任該團領導和主演的李鐵英、陳雲超、鮑雲鵬、袁文君、李芝綱等多位老藝術家,搜集相關材料。今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回顧「紅風」伴隨共和國成立和成長走過的一段光輝歷程,很有意義。

天津紅風京劇團是在解放前以李鐵英為領銜的劇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早年即活躍於天津,1947年重返津門,演于謙德莊寶興戲院,場場爆滿。南市大舞臺經理諸葛安慕名前來,邀李鐵英等移師到地處繁華鬧市、能容三千多人的大舞臺演出。大舞臺有李元春、小盛春、彭英傑、劉麟童、鮑雲鵬、鄭敏恆、張世麟各路武生雲集,正缺一位文武兼備的頭面人物挑班掛帥。李鐵英進大舞臺後,又進來陳雲超、陳雲祥兄弟等,陣容更加強大,演職員最多時竟有二百餘人,後來精簡還留有140人之多。

1948年底,天津處於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全城解放指日可待。1948年12月,為進城而成立的接管籌備班子中,已有文藝領導班底。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解放軍管制委員會正式宣布天津解放,軍管會文教部部長黃松齡、文藝處處長陳荒煤、副處長周巍峙陸續到任,開始開展解放後新天津的文教工作。當時天津具體負責文藝的阿英、趙魁英、何遲要求成立新劇團,作為中國共產黨和解放軍指導下的文工團。他們選中並指導李鐵英成立起新藝劇社,後來更名為紅風京劇團,結束了班主私有制,建立起演員民主共管的「共和制」新型劇團,建制70人。這是天津市第一個接受中國共產黨指導的劇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出版於北京的《戲劇電影報》1992年第34期發表的汪洗文《憶天津南市大舞臺》稱:「1949年3月,我被派到南市大舞臺京劇團擔任戲改幹部(即輔導員)……李鐵英被公推為團長……他為人謙虛、和藹、直爽,對解放區新來的幹部非常尊重,思想解放,帶頭排演新戲。」1949年4月,天津市軍管會文藝處召開「梨園界座談會」 ,籌建「改革舊劇委員會」,舉辦「改革平(京)劇座談會」。陸續成立起「天津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天津市戲劇曲藝工作者協會」、「天津市文藝工會」 、「天津市戲曲改進委員會」等組織。李鐵英領導的紅風京劇團緊跟時代步伐,與新誕生的共和國同呼吸,積極投身到社會和戲劇的偉大變革中去。1950年,李鐵英成為天津京劇演員中最早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被選為人民代表、市文藝工會主席、市文聯委員,成為當時演員的一個先進標杆,是舊社會藝人世界觀發生脫胎換骨轉變的典範。

紅風京劇團是天津第一個上演解放區新編京劇的劇團,也是天津解放初期最積極最活躍最大量排演新戲的劇團,對促進天津當時的社會和民心的安定,繁榮文化市場功不可沒。天津解放後的第15天,新藝劇社就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馬上恢復演出。2月21日該團就很快排演出了《三打祝家莊》,又於3月1日演出了新編戲《黃巢》、《逼上梁山》和《闖王進京》。老藝術家趙松樵還在該團與李鐵英合演了翁偶虹新編的《將相和》,他們是天津市最先上演此劇的演員。該團又陸續排演了新戲《文天祥》、《水泊梁山》、《還我臺灣》、《北霸天》、《愛國棉》、《白毛女》、《婚姻法》、《槍斃袁文會》等,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在天津解放初期的中心工作。

天津紅風京劇團「以強硬的武戲班底著稱,角色行當齊整,文武昆亂不擋,故在所演之處的華北、東北等地均享有盛譽。」(《京劇入晉考述》)該團的主要演員除有李鐵英、陳雲超、鮑雲鵬、李芝綱、陳鳳鑫等外,還曾有聞佔屏、陳鐘鳴、彭英傑、小盛春、李元春、李韻秋、袁文君、劉雲秋、劉麟童、劉宮揚、鄭敏恆、陸安華、王富華、賀喜華等,再加上分別邀來幫忙的老帥趙松樵、白玉昆、劉漢臣,當時真是「紅風」勁吹,銳不可當,人稱大舞臺是天津武戲的大本營。

1955年10月,紅風京劇團開始赴外地巡迴演出,經包頭、呼和浩特等地,到了太原。該團以豐富的劇目、精湛的演藝、強大的演員陣容,博得山西省各界的一致稱讚。作為戲曲大省的山西,還真沒有一個像這樣的本省京劇團。時任太原市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長劉舒俠(後升任山西省委宣傳部長)代表市政府找李鐵英團長談話,懇請該團留下來,成立國營劇團。作為黨員團長的李鐵英無法拒絕,決定以身作則,帶領全團放棄天津大城市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支援山西。山西省太原市和天津市兩地政府經過多次協商,達成共識。1956年7月,天津市紅風京劇團正式整團劃歸山西省,成立太原市京劇團。該團於1968年升格為山西省京劇團,1992年擴建為山西省京劇院,隨著我們共和國的發展和強大,它也不斷成長和壯大。當年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由天津走出而支援外地的那些熱血青年藝術家,現在有不少已經離開人世,李鐵英先生已作古將近20年,健在的如陳雲超等也年近九旬,天津老觀眾至今仍很懷念他們。他們為天津解放初期文化建設,為京劇的傳播與發展,奉獻了青春年華,做出了犧牲和貢獻。

山西省京劇院第一代創業的藝術家們,主要是由文武兼備的團長李鐵英和副團長著名武生陳雲超,中國戲曲學院牗原中國戲曲學校牘的首屆畢業的高材生曹佛生等人,山西本地的武丑趙小春,逐漸加入的著名京派武旦陳金彪率領的另一支武戲力量的加入,後期的荀派青衣任岫雲,以及元老鮑雲鵬袁文琴夫婦、醜行陳鳳鑫,銅錘花臉李芝剛、賀喜華楊秀萍夫婦、石少亭梁碧君夫婦等組成,艱難地開創了太原及山西的京劇事業。特別是李鐵英老師,我進團時他已是50多歲的胖老頭兒,大腦袋、大眼睛、大肚子,嗜酒如命,整天笑呵呵的像個彌勒佛似的。遠遠走來就會有一種並不令人生厭的酒味,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的非常和藹可親。在他身上我有許許多多的疑問,由於我們進團時他已經「靠邊站」了,當一般演員只能收入三四十元的時候,他的月收入是一般演員的六到八倍,這對於文革的時代來說,是天文數字……但是,那麼大的演員,一點架子卻都沒有,只是一個連說話聲兒都不大,整天打哈哈的和善老頭,再說……他那麼胖怎麼演京劇中主演文武生行?想像不到他演老生是什麼樣子……還有他走路一顛一顛的,在臺上如何走臺步、如何站得穩?這一連串的問題縈繞在腦海中。當時,是文革時期,只能演現代戲,所以,較少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我們懷著心馳神往的心情,盼望著能夠看到李老師的演出。恢復傳統戲演出後,當看完他演出的一場《追韓信》,被他所塑造的蕭何的形象所折服,我終於明白了:能不能演生行,並不在於演員的外形,而在於把握人物角色的精神世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鐵英老師在《大鬧天宮》中他前面扮演東海龍王,後面還要扮演託塔李天王,當他演到「天王遣將」那場戲時,是非常過癮的,因為這場戲在剛開幕的「跳巨靈」,就被「天下第一判」的耿文超老師煽得沸沸揚揚,加上臺上三十多個演員的齊心協力,臺下的觀眾已經是非常地騷動了,這時,伴隨著一陣打擊樂———大鐃「四擊頭回頭」強烈的奏響,天王出場了,李鐵英老師扮演的天王緩步走上臺來,這時李老師再也看不到他那「一顛一顛」的痕跡,但是他的臺步並不同於一般演員鏗鏘有力的大步,而是一遛非圓場的小碎步,飄上臺來。這時臺上所有的天兵天將都向天王行禮。而此時此刻,我作為天兵天將的一員,自己的意識仿佛真正進入了規定情境,不知道自己是作為天兵天將對天王的敬畏,還是作為演員對李鐵英老師高超藝術水平的敬重……這兩種感覺交織在一起,「天神出現了」。這難道就是常說的「裝龍像龍,裝虎像虎」?今天思想起來,李鐵英老師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不管大的、小的角色什麼都演,而且是每個都很成功。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也是今天的演員所望塵莫及的,因為現在的條件和機會都無法相比。

第二位值得大家回憶的是,為山西省京劇院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老生陳志清老師。陳志清是京劇早期旦行的泰山北鬥———陳德霖老夫子的孫子、著名餘派老生———陳少霖的兒子,著名餘派的創始人———餘叔巖是他的姑父。他的祖輩中,都是在皇宮演戲的「內庭供奉」牗給皇室演出的在冊演員牘陳志清出生於這樣的京劇世家,在全國的京劇界也是高山仰止的,然而,這些,對於京劇並不熟悉的山西觀眾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陳志清老師在藝術上的成功,則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奮和鑽研取得的。他憑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英俊的扮相,以及醇厚而濃鬱的餘派唱法,後來居上,取得了山西省京劇院無可動搖的主演地位。從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到80年代的中期,陳志清老師演出了許許多多的一號主演。如:樣板戲中楊子榮、郭建光、《鄭成功》中的鄭成功、《蔡鍔與小鳳仙》中的蔡鍔、《闖王旗》中的李自成、《苗嶺風雷》中的龍巖松、《八一風暴》中的方大來,不僅如此,像《春草闖堂》中的胡知府,本是一個丑角,他不但出演了這個角色,而且還根據劇本的規定情境,有很多獨特的創造,當我再看到這齣戲時,其他演員的表演都無法讓我滿足,也永遠無法抹去他所塑造的這個生動、幽默、滑稽的藝術形象在我腦海中的深刻痕跡。

呂鎖森


相關焦點

  • 曇花一現的漢沽京劇團
    1995年8月28日,天津市京劇團和天津市京劇三團合併,組建了天津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名角薈萃,行當齊全,文武兼長,陣容強大,是國內重要的京劇表演藝術團體,也是由國家文化部評定的全國京劇重點院團。漢沽京劇團主要成員藝術簡介馬少良 男,1943年生,國家二級演員,工武生。自幼隨父馬寶山習藝。
  • 江蘇省京劇院六十年來的經典劇目在舞臺重現。
    拉開這次六十周年晚會序幕的,正是讓江蘇省京劇院名噪全國的《虹橋贈珠》。&nbsp&nbsp&nbsp&nbsp江蘇省京劇院的前身是江蘇省京劇團。1960年5月,以江蘇省京劇團為基礎合併了南京市青年京劇團和南京市京劇團、揚州專區京劇團部分演職員,成立江蘇省京劇院。
  • 北京京劇院的「五虎上將」
    北京京劇院作為重要的京劇院團之一,在早些年就有馬譚張裘趙的最強組合。時至今日依然是名角輩出,今天小便就來聊一聊北京京劇院的"五虎上將"。早些年在北京京劇院與張派名家王蓉蓉合作,後來因為杜喆終止合作,沉寂了幾年。後來張慧芳調入北京京劇院二人合作,受到廣大戲迷的喜愛。二:遲小秋遲小秋是北京京劇院的程派青衣演員,受教於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王吟秋先生。王吟秋先生跟隨程硯秋大師的時間最長,深得程硯秋大師真傳。
  • 促交流·興文化丨雲南省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再攜手
    2015年受邀參加了北京京劇院全國優秀青年演員「魅力春天」展演。2016年受邀參加了天津京劇院「炫彩青春」全國優秀青年演員展演。2016年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十一頻道空中劇院欄目全國直播「五四優秀青年演唱會」2017年參加空中劇院欄目「璀璨梨園—雲貴川渝專場演唱會」。2018年獲得第十屆雲南戲劇藝術表演人才「山茶花獎」。
  • 山東省京劇院《瑞蚨祥》今晚亮相「京劇的夏天」
    「京劇的夏天——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月」山東省京劇院《瑞蚨祥》今晚19:30精彩上演● 「快手」搜索並關注「梅蘭芳大劇院」● 登錄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 「央視頻」搜索「京劇的夏天」今晚19:30全程免費觀演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
  • 南京市京劇團十月端出國粹盛宴
    「京京」聯手,優秀青年演員專場演出青春綻放近年來,南京市京劇團與北京京劇院在劇目創作、名劇傳承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形成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存的雙贏局面。2020年,雙方為聯合南北兩地京劇力量,搭建戲曲交流合作新平臺,正式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戲劇文化精品的生產。
  • 演繹國粹經典,梅蘭芳京劇團即將訪柬演出!
    新聞來源:華商傳媒由傲勝國際投資集團、傲世娛樂文創主辦,北京京劇院協辦的梅蘭芳京劇團將於11月8、9、10日晚上7點在金邊鑽石島歌劇院舉辦以「中柬璀璨60年」為主題的文藝交流會。在迎接中柬友誼60周年流光溢彩之際,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梅蘭芳京劇團前來柬埔寨,目的就是要推動兩國文化交流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 北京京劇院的組成:四大劇團合併,組成最強陣容
    北京京劇院的最初組成可以是精英薈萃,這才有了後來的馬譚張裘趙的五大頭牌的最強組合。今天小編就來了聊一聊北京京劇院最初組成的幾大劇社。一:馬連良劇團北京京劇院的一部分馬連良劇團是有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創立的。
  • 官宣丨天津京劇院11月份演出信息
    既到海中,突遇見一個大蚌精,和她爭鬥,她便拔出寶劍抵禦,終將蚌精殺死,取得許多大珠,送給唐敖等,報答他們的救命之恩。左洪蓮     飾   包拯演出時間:2018年11月3日14:30演出地點:廣東會館演出單位:天津京劇院《豆汁記》      書生莫稽在嚴冬風雪中
  • 致祖國丨京劇名家經典劇目展演 黑龍江省京劇院《王寶釧》驚豔全場
    10 月 10 日晚,由黑龍江省京劇院演出的《王寶釧》在 " 致祖國——京劇名家經典劇目展演 " 活動中驚豔亮相,為廣大戲迷帶來一場京劇的饕餮盛宴。連日來,省京劇院的演職人員放棄國慶、中秋休假,對劇目進行反覆排練,細緻打磨,提升每一個細節,力求將《王寶釧》完美呈現給觀眾,更好地展示黑龍江省京劇院的文化風採。
  • 國家京劇院掛帥,19家戲曲院團(校)名家經典「致祖國」
    9月30日至10月31日,國家京劇院聯合全國共19家戲曲院團、院校,組派強大演出陣容、甄選劇目推出的「致祖國——名家經典劇目展演」活動,將以優秀作品獻上京劇人對祖國最誠摯的祝福。此次展演採用「線上+線下」演出模式,依託現代科技和多媒體傳媒手段,推動戲曲藝術傳播方式升級。
  • 【京劇憶舊】回憶1956 年底組建的北京京劇團
    從參加演出的劇團來說,大小也不下20 來個,如中國京劇院(到1960年已發展到4個團);隸屬於北京市的劇團就有北京京劇一團(李萬春主演)、二團(譚富英、裘盛戎主演)、三團(張君秋、陳少霖主演)、四團(吳素秋、姜鐵麟主演),燕鳴(趙燕俠主演)、春秋(李元春、李韻秋主演),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劇團。
  • 【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2月24日、25日,由京劇馬派藝術愛好者協會、網際網路馬派班、天津溫玉銘京劇團、天津天華景戲院聯合舉辦的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京劇演唱會先後在天津雙港文體中心大劇院、天華景戲院隆重舉行。來自京津冀魯晉江浙等地的馬派票友和天津京劇院京劇名家等齊聚一堂,以演唱馬派名劇、名段的形式,共同追思緬懷這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大師對京劇藝術的卓越貢獻。
  • 我看中國京劇院
    這也就不能不關係到對演員的培養和使用問題了。根據中國京劇院的優越條件,觀眾完全有可能看到他們旗鼓相當、陣營整齊的戲,但是由於京劇院分了四個團,人力既分散,彼此不合作的現象又很嚴重。中國京劇院領導可能認為這是有困難的,各團有各團的任務。但是觀眾是按整個京劇院要求的。觀眾多麼想看袁世海、李少春,葉盛章、葉盛蘭,杜近芳、李和曾、張雲溪、張春華、黃玉華、雲燕銘、李金泉、孫盛武合演的大群戲!
  • 16家京劇院團相聚線上抗疫展演月,這個「京劇的夏天」,非常有戲!
    」《英雄之城》的演唱者、武漢京劇院院長劉子微動情地說。28天、2場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 26臺大戲、 16家京劇院團、近百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由國家京劇院與湖北省京劇院聯合全國各地京劇院團舉辦的「京劇的夏天——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月」正在線上你方唱罷我登場。開幕演唱會中,京歌《英雄之城》旋律一響,觀眾仿佛又回到那個笑中帶淚的「重啟之夜」。
  • 省京劇院創作兒童劇《營救爸媽大作戰》關注沉迷手機現象
    作為山西省京劇院的文藝創作選題規劃項目,兒童劇《拯救爸媽大作戰》經過專家的論證與研討,完成劇本修改,目前已進入二度創作階段。該劇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創作室青年編劇楊璐執筆,山西省京劇院青年導演馮少敏執導。8歲的阿壯被愛玩手機的父母冷落,賭氣說出讓父母進入手機的氣話,誰知一語成讖,阿壯的父母真的進入手機裡的智能世界,變成了低頭族。阿壯後悔不已,決心進入智能森林把父母救出來。在智能森林裡,阿壯遇到了掌管網絡的蜘蛛娘娘、流量河神,還有功能各異的動物軟體。更可貴的是,他還遇到了和他同病相憐的人類朋友小美。
  • 國家京劇院到百色慰問演出
    作者:韋鵬雁 黃仁雄 李雪群 編輯:王飛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百色訊 (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黃仁雄 李雪群)10月10日至14日,2020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國家京劇院慰問演出
  • 非常人物菲德力藥廠董事長竟然痴迷京劇到這個程度!
    從最初建立的新江生化製品廠,到收購內江生化製藥廠,再到2003年重組更名為四川菲德力製藥公司,成為在內江本土壯大的現代化製藥企業。早20年前,龔申友就萌生了建立京劇團的想法。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龔申友,用實際行動編織著他以及京劇票友的京劇夢。  有了足夠的資金實力,2007年,龔申友斥資800萬建設京劇劇場,一年後,劇場整體框架、設施基本成形。
  • 花槍舞塞外,紅燈亮京城——赤峰京劇團老旦演員郭玉琴
    赤峰京劇團團長郭玉琴為了更高的追求,她又向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高玉倩學習了全部現代京劇《紅燈記》,從唱、念、做,到人物的塑造,都得到高老真傳,高老夫婦非常喜歡這個大草原的姑娘,破例收郭玉琴作為老旦行的得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