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2021-03-04 老魏茶舍

今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2月24日、25日,由京劇馬派藝術愛好者協會、網際網路馬派班、天津溫玉銘京劇團、天津天華景戲院聯合舉辦的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京劇演唱會先後在天津雙港文體中心大劇院、天華景戲院隆重舉行。來自京津冀魯晉江浙等地的馬派票友和天津京劇院京劇名家等齊聚一堂,以演唱馬派名劇、名段的形式,共同追思緬懷這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大師對京劇藝術的卓越貢獻。

2月24日下午,由天津溫玉銘京劇團演出的馬派經典劇目《趙氏孤兒》在天津雙港文體中心大劇院隆重上演。《趙氏孤兒》被譽為馬派藝術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現了馬連良先生卓越的藝術功力。劇中主角程嬰由馬派票屆領軍、天津溫玉銘京劇團團長李金銘攜特邀河北馬派名票王富勤、天津馬派名票劉忠分別飾演。

李金銘先生是馬連良大師嫡傳弟子李玉書高徒,兼得遲金聲、張榮善等馬派名家指點,為京劇票界翹楚,已經上演了《甘露寺》《借東風》《淮河營》《清風亭》《蘇武牧羊》等馬派名劇50餘出。李金銘已多次成功地演出《趙氏孤兒》全劇,此次為提攜後進,自己只出演前邊的「報信」「盜孤」「盤門」三場。數十年的演藝生涯已使李金銘臻於化境,舉手投足,氣定神完,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其在「盤門」一場中的表演尤為觀眾稱道,把程嬰驚、懼,繼而決絕,再者痛惜的精神世界刻畫得十分到位。

來自河北石家莊的王富勤稱得上響噹噹的馬派名票,然其建樹多在唱上,論全面舞臺工夫、尤其是做,則為弱項。王富勤謙遜好學,肯下苦功,此次為學演技,他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多次往返於石家莊與天津,在李金銘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勤學苦練,孜孜以求,終於學有所成。在「定計」「大堂」兩場中,妝扮齊整的王富勤讓觀眾耳目一新,不但唱得精彩,念、做照樣地道,給人以破繭成蝶的驚喜感。

作為資深馬派名票,劉忠已在京津冀魯等地多次演出《三娘教子》、《龍鳳呈祥》、《秦香蓮》、《趙氏孤兒》等劇。他博採眾長,悉心悟道,在學研馬派藝術之路上漸入佳境。此次他出演後部的「打嬰」「說破」「報仇」等場次。「說破」是全劇的戲眼,極考驗演員功力。膾炙人口的反二黃「老程嬰提筆淚難忍」一段,劉忠唱得如泣如訴,隨後的大段念白節奏分明、疾徐有致,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配合生動的身段表演,令觀眾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

飾演莊姬公主的郭鳳琴女士、飾演魏絳的劉宇先生、飾演屠岸賈的王朝光先生、飾演趙朔的常淼先生、飾演韓厥的劉法泳先生、飾演卜鳳的許淑華女士、飾演裴豹的胡成立先生以及特邀來津參加演出的年輕京劇演員馬金來先生等,都發揮了超常的水平,使整個演出體現出「一顆菜」精神。

演出結束後,天津市京劇院著名馬派老生演員、馬派專家遲金聲先生的高徒、馬派再傳弟子魏以剛先生代表第三代馬派傳人向演出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並即興演唱了馬派名段《蘇武牧羊》和《甘露寺》選段,得到觀眾陣陣掌聲。

25日上午在天華景戲院舉辦的紀念演唱會上,各地馬派票友演唱了《甘露寺》《胭脂寶褶》《蘇武牧羊》《三娘教子》《打漁殺家》《黃金臺》《將相和》等馬派名劇選段。來自江蘇南通的張秀林特地化妝彩唱了《蘇武牧羊》中大段反二黃唱腔。最後,馬連良大師親傳弟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克讓先生登臺演唱了《淮河營》選段,遲金聲先生入室弟子、天津京劇院的著名馬派老生演員魏以剛演唱了《甘露寺》及《淮河營》選段。使演唱會形成高潮!

兩場紀念演出,氣氛始終熱烈火爆,掌聲彩聲此伏彼起,充分顯示出京劇馬派藝術的無窮魅力。

編輯/蘇繼華

相關焦點

  •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宣宣說吧丨「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
    今天上午,由首都博物館、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京劇院、梅蘭芳紀念館、上海京劇院協辦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式中國京劇傳承悠久,歷經近二百年的發展衍變,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國粹」。馬連良先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
    2020年10月是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百年誕辰的日子。 張君秋先生的藝術人生創造了京劇藝術新的鼎盛輝煌;他為京劇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做出了巨大貢獻。張派藝術是繼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之後出現的最大最重要的旦角流派;張派藝術是京劇發展進程中創立的一座新高峰;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張派藝術是形成創立在新中國時期。60年來保持著旺盛的精神風貌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傳揚歌唱。張派聲腔,魅力無限,隨唱之眾,遍布各地。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張君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畢生致力於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在汲取、繼承京劇藝術各流派優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形成了別具一格、影響深遠的「張派」表演藝術,創作演出了許多特色鮮明、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活動,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李燕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4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2020年10月24日上午,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隆重舉行「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平湖站」開幕儀式。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
    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4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2020年10月24日上午,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隆重舉行「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平湖站」開幕儀式。
  • 張君秋大師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網上先行
    張君秋大師是京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所創立的「張派」藝術影響深遠,《望江亭》《狀元媒》《秦香蓮》《西廂記》等生平傑作至今在行內外常演不衰。2020年是大師誕辰100周年,今年7月至10月在北京等地將舉行《秋實滿園——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12月26日舉辦「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呈現中國戲曲學院70年辦學的教育成果;而首都博物館則於12月22日舉辦「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呈現「國粹」京劇的代表人物馬連良的舞臺人生。
  • 紀念李金聲先生誕辰95周年 京劇名宿訪談錄
    >「洪」生第一傳人京劇名宿李金聲先生訪談錄封傑:李先生,您好!劇團在華北劇場演出,就是如今珠市口的豐澤園飯店。團裡演員有王紫苓、陳金彪、朱鴻聲等幾十人。提到朱鴻聲,他是馬連良先生的大弟子,其祖父是相聲界赫赫有名的朱少文,藝名窮不怕。  後來, 我們團定點到朝陽區,改名為朝陽京劇團。我仍任團長兼主演。這時我當選為朝陽區第三屆政協委員。最後我們團下放到的廣西柳州。62年,我調回北京後,應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邀請,進了中國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京劇表演。
  •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Q1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京劇院將於11月21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 紀念京劇大師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 京劇《秦良玉》首演一年後升級再登臺
    尚小雲紮根舞臺近六十年,在反覆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而《秦良玉》,正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尚小雲以明朝末期重慶籍巾幗英雄秦良玉的事跡為藍本、首創演出的「尚派」代表作之一。幾十年後,重慶市京劇團把這部幾近失傳的劇目經過挖掘整理改編後,再次搬上舞臺。
  • 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對京劇藝術的貢獻已載入史冊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始,引領京劇旦角戲的一直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才湧現出以張君秋為代表的四小名旦。到了五十年代末,張君秋以他出色的藝術表演,贏得京劇界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喜愛,被稱為「張派」,觀眾們認為可以和四大名旦媲美。
  • 張君秋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今起展播
    7月至10月北京等地將舉行「秋實滿園——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動,由於疫情原因,此次紀念活動率先啟動紀念張君秋大師百年誕辰網絡演出,於7月1日至10月19日進行網絡展播。  張君秋是京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所創立的「張派」藝術影響深遠,他去世後,《望江亭》《狀元媒》《秦香蓮》《西廂記》等生平傑作依舊常演不衰,至今仍為傳唱的經典劇目。
  • 【往事】馬連良先生的女弟子--尹月樵
    1939年,尹月樵老師在天津正式改工京劇老生並從一位叫楊玉奎的老先生學戲,先後學習了《大登殿》、《轅門斬子》、《四郎探母》、《失空斬》、《武家坡》、《審頭刺湯》、《借東風》、《二進宮》、《法門寺》等三十餘出京劇老生劇目,而且在天津的首場「打炮戲」中與京劇名家馬連昆先生成功的演出了京劇《法門寺》。同年,尹月樵老師以「住班」演員的身分進入瀋陽的共益舞臺。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舉辦「紀念曹天欽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舉辦「紀念曹天欽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2020-12-08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紀念曹天欽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 馬連良先生在昆明(中)
    馬連良先生在昆明除演出外,還有幾樁軼聞軼事值得介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