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京劇大師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 京劇《秦良玉》首演一年後升級再登臺

2021-02-13 文化巴渝

11月29日晚,由重慶市京劇團研究整理改編的失傳劇目京劇《秦良玉》在國泰藝術中心成功上演。

距今120年前的1900年,一個男孩出生在北京市安定門內法通寺草廠大院。

他7歲投身梨園,隨後用長達76年的人生譜寫了一段與京劇有關的傳奇。

他就是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

尚小雲紮根舞臺近六十年,在反覆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

而《秦良玉》,正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尚小雲以明朝末期重慶籍巾幗英雄秦良玉的事跡為藍本、首創演出的「尚派」代表作之一。

幾十年後,重慶市京劇團把這部幾近失傳的劇目經過挖掘整理改編後,再次搬上舞臺。

演出結束後,剛剛還英姿颯爽、統領千軍的「秦良玉」飾演者周利卻在臺上有些哽咽,她說:「今年是我師爺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去年的今天,我們在這裡首演《秦良玉》,之後我們吸取專家老師的建議進行修改。今天,在同一地點、同月同日,我們再次請各位專家和觀眾前來品鑑,真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齣戲。」

據了解,全國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創作劇目、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資助項目京劇《秦良玉》主要圍繞「秦良玉平叛奢崇明」一事展開,講述了明朝末年朝政衰敗、民不聊生之時,後金勢起踐踏中原,石柱女英雄、女土司秦良玉在夫冤死、子幼小的情況下,毅然選擇代領夫職東徵西討,三次勤王,數次平叛,為國徵戰40餘年的事跡。著重刻畫了秦良玉在大敵當前,內外交困之際,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排除一切恩怨,破家為國,數赴國難,至死不叛國的大忠大勇精神和家國天下、民族大義、忠貞愛民的大愛情懷。

該戲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劇協名譽主席、尚小雲大師之子尚長榮擔任藝術顧問,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小雲先生親傳弟子孫明珠擔任藝術指導,上海京劇院院長助理、國家一級編劇馮鋼擔任編劇,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崑劇團國家一級導演沈斌擔任導演,著名京劇作曲家續正泰擔任唱腔設計,重慶市京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京劇「尚派」藝術第三代傳承人周利領銜主演。

沈斌說:「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要不斷磨合才能變得更好,而《秦良玉》正是在這個磨合的過程中。我們會繼續精益求精,努力把它打造成一個『尚派』傳世之作。恰好周利是『尚派』藝術的第三代傳人,希望通過她的承上啟下,能夠把『尚派』真正流傳下來,為京劇能夠傳承、發展起來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尚長榮作為藝術顧問的宏觀考慮,也是我們對這個戲的美好願望。」

「桃花馬上赴戎機,錦繡鄉裡安庶黎……」演員們動聽的唱段、利落的身法、精彩的劇情贏得了觀眾們的連連叫好。演出結束後,全場暴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今年71歲的市民王瑜是個老戲迷,看完《秦良玉》後,她熱淚盈眶地說:「我已經幾十年沒看過這種全本兒的京劇了,看著演員們通過唱、念、做、打撐起一臺精彩的戲,真的覺得他們很不容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京劇,讓更多經典劇目能夠傳承下來。」

(重慶市京劇團供圖)

相關焦點

  • 【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今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四大名旦之一 曾蓄鬚明志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在中國,「梅蘭芳」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位居「四大名旦」之首,通過不懈努力將京劇藝術發揚光大。梅蘭芳於1961年辭世。他的一生,也如同一出餘韻悠長的戲曲,值得後人品味、懷念。八歲學戲,十一歲登臺1894年,梅蘭芳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
  • 京劇大師尚小雲與青島的不解之緣
    這是少年尚長榮首次登臺唱花臉,把尉遲恭這個角色演得很穩重,尚小雲與陳富瑞都大喜過望。  1953年11月,尚小雲率尚劇團再次來青。之前,恰巧是尚小雲的女弟子董玉苓與丈夫、老生郭少衡的演出小組在永安大戲院演出。為此,董玉苓趕緊主動為老師騰出永安大戲院,另去臺東的光陸戲院演出。尚劇團在青島結束演出的前三天,董玉苓、郭少衡突擊趕排了尚小雲的兩齣新戲《峨媚酒家》和《墨黛》。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
    2020年10月是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百年誕辰的日子。 張君秋先生的藝術人生創造了京劇藝術新的鼎盛輝煌;他為京劇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做出了巨大貢獻。張派藝術是繼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之後出現的最大最重要的旦角流派;張派藝術是京劇發展進程中創立的一座新高峰;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張派藝術是形成創立在新中國時期。60年來保持著旺盛的精神風貌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傳揚歌唱。張派聲腔,魅力無限,隨唱之眾,遍布各地。
  • 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對京劇藝術的貢獻已載入史冊
    張君秋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藝術家。今年張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隆重紀念他,是廣大觀眾的心願。圖文無關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我有幸和張君秋先生接觸過幾次,聆聽過他的講話。1977年初打倒「四人幫」後不久,北京市文藝界在東郊工人體育場召開批判會,我認識了張君秋先生,在一次散步時還和他聊了約半個小時。
  • 宣宣說吧丨「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
    今天上午,由首都博物館、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京劇院、梅蘭芳紀念館、上海京劇院協辦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式中國京劇傳承悠久,歷經近二百年的發展衍變,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國粹」。馬連良先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中國京劇音配像——尚小雲全集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因家道中落,尚小雲年僅7歲時就投身梨園。1908年,他轉入了三樂社科班學戲,初習武生,花臉,後改旦角。1912年三樂社在廣和樓公演,尚小雲的戲很受歡迎。1913年李際良掌三樂社,更名正樂社,演於民樂舞臺。
  • 京劇《十三妹》約你3日見!梨園大戲院佳作再演
    為紀念藝術大師尚小雲誕辰120周年,慶祝山東省京劇院建院70周年,山東省戲曲名家工作室傳承劇目《十三妹》將於12月3日19:30在梨園大戲院精彩呈現。尚派經典劇目《十三妹》由鞠小蘇老師親授。鞠小蘇簡介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師從尚派傳人尚長麟先生。
  • 網上視頻紀念張君秋逝世23周年
    5月27日是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逝世23周年紀念日。今年,還將迎來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百年誕辰。由於疫情影響,不允許聚集,因此張君秋京劇藝術研究會將通過網絡轉播方式,將紀念張君秋逝世20周年的演出視頻奉獻給廣大觀眾和朋友們以示懷念。
  •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Q1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京劇院將於11月21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他是張派創始人,15歲登臺、16歲成名,是京劇旦角藝術的集大成者
    今年適值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張君秋先生是京劇旦角藝術最後一個主要流派——張派的創始人,也是繼民國京劇旦角藝術四大流派梅、尚、程、荀之後的一位集大成者。張君秋先生生於1920年,因家境貧困,在13歲時被「寫給」京劇旦角演員李凌楓。
  • 張君秋大師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網上先行
    張君秋大師是京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所創立的「張派」藝術影響深遠,《望江亭》《狀元媒》《秦香蓮》《西廂記》等生平傑作至今在行內外常演不衰。2020年是大師誕辰100周年,今年7月至10月在北京等地將舉行《秋實滿園——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紀念李金聲先生誕辰95周年 京劇名宿訪談錄
    >「洪」生第一傳人京劇名宿李金聲先生訪談錄封傑:李先生,您好!提到朱鴻聲,他是馬連良先生的大弟子,其祖父是相聲界赫赫有名的朱少文,藝名窮不怕。  後來, 我們團定點到朝陽區,改名為朝陽京劇團。我仍任團長兼主演。這時我當選為朝陽區第三屆政協委員。最後我們團下放到的廣西柳州。62年,我調回北京後,應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邀請,進了中國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京劇表演。78年調入了北京戲曲學院任教直到現在。
  • 京劇名伶——尚小雲
    1908年,他轉入了三樂社科班學戲,初習武生,花臉,後改旦角。1912年三樂社在廣和樓公演,尚小雲的戲很受歡迎。1913年李際良掌三樂社,更名正樂社,演於民樂舞臺。1914年冬,尚小雲與孫菊仙配《三娘教子》、《戰蒲關》,聲名漸起,被評為「第一童伶」。世人稱尚小雲、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為「正樂三傑」。
  • 俠義風骨真君子 至剛至柔美巾幗 ---- 紀念尚小雲大師誕辰120周年
    在我國的京劇史上,梅、程、荀、尚四大名旦以其不同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的流派,繼承和發展了京劇旦行的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可謂是婦孺皆知、聲震中外,堪稱當今京劇界的四位宗師。  尚小雲先生嗓音清脆宏亮,吐字清晰,娓娓柔嫩,且基調清剛爽快,唱功獨具特色。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張君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畢生致力於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在汲取、繼承京劇藝術各流派優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形成了別具一格、影響深遠的「張派」表演藝術,創作演出了許多特色鮮明、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