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2020-12-27 網易

2020-12-25 22:17:38 來源: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舉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首都博物館供圖

  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從內容上看,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鬚生泰鬥,主要講述在歷史背景下,馬連良的人生軌跡;第二部分溫如劇藝,通過馬連良經典的代表劇目和精緻的戲曲服飾,表現他在藝術上達到的巔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壇流芳,以馬連良的交遊和授藝為線索,展現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以及藝術傳承。在普及京劇知識之外,這場展覽也為觀眾提供了感受京劇藝術魅力的途徑。

  京劇大師的傳奇故事

  這場展覽吸引了不少戲迷的目光。馬連良的故事,也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關注。

  1901年,馬連良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馬西園開有一家「門馬茶館」,經常有戲迷、票友在此唱戲。

  馬連良曾回憶,家裡因為開個茶館,像當時的金秀山、德珺如和劉鳴山等都在那兒走票,「所以我對唱戲從小就有癮。當時人家問我將來預備幹什麼,我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明個兒唱戲去!」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圖片。首都博物館供圖

  也可以這樣說,在馬連良的心目中,從小就在盤算「唱戲」兩個字了。

  後來,家裡決定叫馬連良去學戲,那年他八歲。經歷一番磨鍊,1927年,26歲的馬連良首次獨立挑班春福社,名掛頭牌,積累了名氣和聲望。1930年,他創立了扶風社。

  開創「馬派」藝術

  大約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馬連良步入藝術生涯的輝煌時期,表演藝術日臻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他將京劇藝術不斷創新,並大膽進行變革,將「生」、「末」兩行的表演手段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結合的新風格,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馬派」藝術。

  以劇目來說,京劇《趙氏孤兒》是馬連良後二十年演劇生涯中的一出力作,至今這齣戲仍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劇。

  成名後,他也開始培養弟子、學生。在王和霖、王金璐的拜師會上,徐凌霄將馬連良的藝術總結為「融合眾家之長,發揮自己的優長」。

  在馬連良看來,教學亦是如此:學人不能死學,人各有體,能達到近似,再根據本身的特點發揮才好。

  後來,學生們得益於馬連良的言傳身教,大多成為「臺柱子」,也使馬派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如今,許多年時光已過。有評價稱,馬連良的舞臺生涯貫穿了二十世紀京劇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他,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新網文化,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 【生旦淨醜】中國京劇四大鬚生
    四大鬚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 聽聽四十年代的人怎樣談論四大鬚生
    從左至右 奚嘯伯、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孫菊仙死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年九十一
  • 宣宣說吧丨「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
    今天上午,由首都博物館、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京劇院、梅蘭芳紀念館、上海京劇院協辦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式中國京劇傳承悠久,歷經近二百年的發展衍變,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國粹」。馬連良先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 【京劇流派知多少】看看四大名旦哪個更美!
    新春大戲,湖南交通頻道邀您共賞。 今天先給大家普及一點京劇知識,各流派的掌門人到底是誰呢?【四大鬚生】 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前後四大鬚生來歷 20世紀2、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
  • 馬連良:兩度捲入無妄之災,離世前充滿疑惑:我怎麼了?不明白!
    喜愛京劇的朋友可能知道,上世紀,京劇中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代表了當時京劇鬚生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一人,同時位列前後「四大鬚生」,被稱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他就是京劇泰鬥,「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先生。
  • 京劇:群英會·借東風(葉盛蘭、 譚富英、馬連良、蕭長華、裘盛戎、袁世海)
    京劇《借東風》是一出老生唱工戲,是馬連良的代表作,由於有「蔣幹盜書」、「黃蓋詐降」等鋪墊,常與《群英會》一起演出,也可以單獨演出。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因主演《海瑞罷官》而被迫害致死。葉盛蘭(1914年一1978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清末著名小生演員程繼先之得意弟子。葉派小生藝術的開創者、創始人。祖父葉中定始入梨園,學藝於老嵩祝班,後為四喜班淨角臺柱。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12月26日舉辦「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呈現中國戲曲學院70年辦學的教育成果;而首都博物館則於12月22日舉辦「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呈現「國粹」京劇的代表人物馬連良的舞臺人生。
  • 《趙氏孤兒》與馬連良
    四層一塊地方專門用來展示京劇演變的歷史。戲臺上,超大銀幕滾動播出《霸王別姬》片段。西邊牆上懸掛著戲衣大紅、醬紫、秋香色….件件精緻無比,件件美輪美奐。看說明。戲衣乃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後人捐獻。一件件瀏覽過去,想起讀過的《一陣風,留下千古絕唱》。        又是寒冬,44年前的今天,馬連良如秋冬黃葉,飄飄然、悠悠然猝然離世。
  •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膝下有3個兒子,長子尚長春、次子尚長麟和三子尚長榮紛紛投身於京劇舞臺,老大學了武生,老二繼承了父親的旦角,老三則是花臉名家。如今這個京劇世家中,父親、長子、次子均已故去,僅有現居上海的三子、名淨尚長榮獨撐尚家的門面,而尚長榮的3個兒子都沒從事戲曲工作。
  • 京劇名伶「組合」大全
    老三鼎甲: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後三鼎甲: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 有「大王」之譽:譚鑫培、梅蘭芳、[京韻大鼓]劉寶全 四海一人:譚鑫培 鄂中雙傑:[大總統]黎元洪、譚鑫培 梨園湯武:譚鑫培、王瑤卿 南麒北馬關東唐:麒麟童(周信芳),馬連良,東北唐韻笙 三大賢:餘(叔巖)、馬(連良)、高(慶奎) 三大賢:[旦]梅蘭芳、[生]餘叔巖、[武]楊小樓 北梅南歐:梅蘭芳、歐陽予倩
  • 京劇表演藝術複習資料
    京劇形成:京腔、崑腔、秦腔、皮黃腔二、京劇的發展1、老生前三傑:余三勝(漢派)、張二奎(京派)、程長庚(徽派)2、老生後三傑:汪桂芬、孫菊仙、譚鑫培三、京劇的成熟和鼎盛1、三大賢:餘叔巖(老生)、梅蘭芳(花衫)、楊小樓(武生)2、前「四大鬚生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名老藝人】建國前後蒲劇四大名鬚生之景恆春
    他是建國前後蒲劇四大名鬚生之一,唱紅了臨汾、洪洞、襄汾、曲沃乃至晉南,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景恆春,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生於洪洞縣董堡村,抗戰後遷居臨汾(今堯都區)吳村鎮孫曲村。自幼家境貧寒,隨母親寄居姐姐家中,民國4年(1915)12歲入臨汾壇地村馬懷娃娃班學藝,初學青衣,變聲期後因嗓音不適,改學鬚生。
  • 京劇的主要流派的介紹
    多派:以李多奎為代表,代表劇目有《望兒樓》、《遇後 龍袍》、《釣金龜》等老生譚派:以譚鑫培為代表,主要傳人有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增 譚正巖等。代表劇目有定軍山等。馬派:以馬連良為代表,唱腔瀟灑飄逸世稱馬腔,且精於做工與念白,代表劇目有借東風、淮河營、四進士等。主要傳人言少朋、馮志孝、張學津等。
  • 民國梨園盛世之十三位頂尖京劇名角兒
    國粹名角兒這期間有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為代表的10餘位京劇名家百花齊放,梅派花旦,程派唱腔,尚小雲的青衣,荀惠生的表演,形成了梅蘭芳的端莊典雅,尚小雲的俏麗剛健,程硯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嬌暱柔媚"四大流派"。
  • 「天使譚」「四大鬚生」中三個教過他,卻因兩大經典「反派」聞名
    1976年拍攝電影《珠簾寨》,馬長禮飾演李克用馬長禮轉益多師,四大鬚生裡的三位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全都教過他,千傾地一根苗。從左至右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他是譚富英的入室弟子、馬連良的螟蛉義子,又得過楊寶森親授,譚徒馬兒私淑楊
  • 「戲曲大觀」「四大鬚生」之高慶奎 了不起的「三不爭」
    >如果他確有潛力,也善於學習博採眾長,執著進取總會為自己打開成功之路京劇高派藝術創始人高慶奎>就走過了這樣一條曲折但富有成效的從藝歷程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京劇「四大鬚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