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大觀」「四大鬚生」之高慶奎 了不起的「三不爭」

2020-12-22 文旅北京

一個初登藝途的青年演員

能夠和有名氣、有影響的藝術家合作

不拘角色大小

都是非常難得的幸運和機遇

如果他確有潛力,也善於學習

博採眾長,執著進取

總會為自己打開成功之路

京劇高派藝術創始人

高慶奎

就走過了這樣一條

曲折但富有成效的從藝歷程

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京劇「四大鬚生」之一。20世紀30年代,高慶奎與餘叔巖、馬連良被譽為老生「三大賢」。

01 從未「待業」的京劇演員

1890年,高慶奎出生於北京的貧寒藝人家庭,父親高四保是個丑角演員。為了改換門庭,高慶奎幼時曾被送進私塾讀書,後因生計難以維持,中途輟學,只好也入科班學藝。他從小嗓音又高又亮,又肯於刻苦練功,12歲就登臺演戲了。但16歲時「倒倉」,變聲期較長,到出科時仍然沒有完全恢復。

當時正逢京劇興盛時期,各行當英才輩出,好角如林,這既為後學提供了觀摩、學習的寶貴機會,又使初涉菊壇的新人面臨著班就業的激烈競爭。

而高慶奎卻似有天助,出科不久就廣受歡迎,當一些比他資歷深的同行為搭不上班發愁時,他卻從來沒有「待業」過,一時令眾多與他處境相近的同行稱羨不已。

02 了不起的「三不爭」

那麼,高慶奎是如何把這一過程大為縮短,化紛繁複雜的環境為有利於自己發展的一路暢通呢?

作為初出茅廬的新人,他為自己規定的目標是「觀摩先進,培養觀眾」,即重在虛心學習,同時逐步讓觀眾熟悉自己,漸漸形成自己的觀眾隊伍。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他的具體做法是從業搭班「三不爭」:不爭主角、配角,不爭戲碼前後,不爭戲份多少。

「三不爭」的原則能付諸實施就不得了,因為高慶奎明確「不爭」的東西,恰恰是演員一般最為計較的。各個戲班的管事人在約角的時候,每天就為主角配角、戲碼前後、包銀多少同演員們討價還價,有時會爭得不可開交,傷了和氣,此時忽然冒出來一個「三不爭」的年輕人,並且業務條件還可以,能不喜出望外,爭著約他去演戲嗎!

那些年,幾乎北京城裡有名的班社他都曾經搭過,什麼樣的配角都演。他確實是不爭,於是各班社就來爭他了,有時還要在幾個班社之間趕場,可見生意多麼興隆了。

《哭秦庭》高慶奎飾申包胥

03 「萬能老生」高慶奎

由於「三不爭」,容易交往合作,取得了許多班社和名角的好感,也促成了後者對他的提攜和扶持。

如武生出身的班主俞振庭,是位既能把角捧紅,弄不好也能將其「棒殺」的鐵腕人物,卻對高慶奎情有獨鍾,梅蘭芳在他的雙慶社掛頭牌,大為走紅,他就讓高慶奎給梅墊戲、配戲,當高的嗓音有所好轉時,還勸梅也來捧高。

這期間,楊小樓對高慶奎也熱心扶持,先是讓他在自己的大戲裡擔任重要配角,以張聲勢,後來又在名家、老角薈萃的新排劇目《宏碧緣》(頭本)中,別出心裁地安排他「反串」老旦,顯示多才多藝,觀眾果然反響十分強烈,稱讚他是「萬能老生」。

能夠在梅蘭芳後面唱大軸,在引人注目的楊小樓新戲中「反串」,想不「紅」也難。當然,重要的是本人必須具有相當的水平和實力,足以支撐降臨的機遇。在廣搭各班的幾年中,高慶奎嗓音逐漸恢復,而且比原來更好,高、亮、寬兼備,剛勁、耐唱,氣力充沛,多麼高難的腔都能滿調地一氣呵成。

有人形容他的嗓子能「化妝」,在演唱中能夠運用音色、強弱的變化,表達不同人物的情感起伏,適應多個行當的演唱要求,老生是本工,但武生、紅生、花臉、老旦都能唱,並且很到位。與此同時,通過與眾多名家同臺合作,廣收博採,汲取了豐厚的藝術營養。

《汾河灣》高慶奎飾薛仁貴

王幼卿飾柳迎春

04 從小配角到自組班社

1920年

高慶奎在上海與周信芳合作演出一期返京,再搭雙慶社,俞振庭認為他羽翼已成,就讓他掛頭牌,二牌是尚小雲。在領銜主演期間,演出了《斬黃袍》《奇冤報》《空城計》《胭粉計》等老生戲,還曾「反串」老旦戲《釣金龜》、花臉戲《草橋關》,均取得了良好的劇場效果。

1921年4月

他組班慶興社,二牌旦角是年輕的程硯秋。

高慶奎從出科搭班,演一些次要的小角色,到演有分量的配角、唱「對兒戲」,再到演主角、掛頭牌直至自組班社,走的是一條力求,逐步積累,由低到高的漸進之路。其中固然和個人條件、勤奮努力有關,但和他起步階段樹立的宗旨和做法也是分不開的。

●1934年

高慶奎走紅以後仍然虛心進取,演戲全力以赴,編演了許多新戲,在梨園界內外的口碑和人緣很好。不幸的是1934年冬天,他的嗓音突然發生變化,失聲。

●1936年

他試圖恢復演出,端陽節在華樂戲院演出拿手戲《潯陽樓》,眾多名家助演,轟動京城。據當年在場的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馮牧回憶:

「那天他一出臺,觀眾就給了個迎頭彩聲。高慶奎精神極佳,身段表演都很乾淨。不料到唱腔時,他開口一唱,嗓子突然失音了,臺下一點也聽不到,這一下使觀眾大失所望,但是當看到高慶奎在臺上難過得落淚時……戲園裡異常肅靜,沒有一個人叫倒好、亂說話的,也沒有一個人起堂離席的。結果這場戲就像啞劇一樣演下來了。散戲後,很多觀眾不走,都擁到後臺門,要看看高慶奎先生……」

●1938年

高慶奎應邀到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精心培育高派傳人。

《豫讓吞炭》高慶奎飾豫讓

05 只「爭」一次 為藝術的尊嚴

在期間,以「三不爭」聞名的高慶奎倒是「爭」了一次。

那是1940年,在上海黃金大戲院,他為女婿、著名老生李盛藻的班社把場,演出期滿,戲院經理慕名請他在大合作戲《大八蜡廟》中演老英雄褚彪的一個「追過兒」,既不用唱、念,也沒有什麼身段,就是上場亮個相兒追下,院方酬謝千元。他婉言謝絕了。說:「我不能為了錢演一場啞劇,砸了我幾十年的高派牌子!」

這也是「爭」,但「爭」的是藝術的尊嚴!

1942年2月4日

高慶奎先生駕鶴西去

年僅52歲

但他創立的京劇高派藝術

必將久遠地傳承下去來源:中華戲曲(有刪節)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戲曲大觀」這5條戲曲冷知識 全知道的才是「真」戲迷
    北京曲劇的表演沒有傳統戲曲的程式化,而是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創作上尤以演繹清代和近代、現代的北京本土題材為長。03中西結合的戲曲可不是最近才有的中西結合的戲曲可不是最近才有的。1937年創排的《鎖麟囊》就吸取了西洋歌劇的元素,同時也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的代表作。
  • 「戲曲大觀」「餘派」老生締造者餘叔巖的傳奇人生
    20世紀20-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為了與之後的四大鬚生相區別他們又被稱為「前四大鬚生」其中,餘叔巖創立的「餘派」以清剛俊雅、中正平和柔中有剛、中有方的特點著稱於世
  • 【生旦淨醜】中國京劇四大鬚生
    四大鬚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 「戲曲大觀」明代以來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各個時期中國戲曲的「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崑腔「崑腔」,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也是清代及現行的戲曲「四大聲腔」之一。●起源「崑腔」,元末起源於江蘇崑山,在明朝嘉靖年間經魏良輔吸收海鹽腔、弋陽腔的音樂,予以加工提高後,影響逐漸擴大。
  • 「戲曲大觀」三四人千軍萬馬 六七步萬水千山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無不讓人拍案叫絕在傳統戲曲評論裡最讓人印象深刻、過耳難忘的當數京劇界常說的那句「三四人千軍萬馬 六七步萬水千山」這句評論究竟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含著哪些門道且聽文旅君為您細細講來
  • 「戲曲大觀」四大名旦技藝超群 他們的臺步竟有這麼多講究
    四大名旦京劇京劇講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戲曲表演中,臺步是最基本、最基礎的表演手段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在這一基礎功夫上都深有研究今天文旅君便為您講述京劇四大名旦步法裡的功夫
  • 「戲曲大觀」「翩若驚鴻 婉若遊龍」的水袖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無不讓人拍案叫絕傳統戲曲中無論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他們所穿的服裝袖口都會拼接一段白綢,稱為水袖小小水袖為何承載著角色的喜怒哀樂水袖裡又有哪些學問且聽文旅君為您講來水袖是戲曲服裝的輔助性附件
  • 【京劇流派知多少】看看四大名旦哪個更美!
    新春大戲,湖南交通頻道邀您共賞。 今天先給大家普及一點京劇知識,各流派的掌門人到底是誰呢?【四大鬚生】 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前後四大鬚生來歷 20世紀2、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
  • 「戲曲大觀」從勾欄瓦舍走來的古典戲曲「元雜劇」
    說起中國戲曲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和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並稱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其中中國戲曲是生命力最盛的一種王國維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何謂「自然」?可謂通俗易懂,又有意蘊。眾所周知,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遊牧民族統治者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在當時,文人地位直線下降,這使得很多文人走向勾欄瓦舍,與藝人合作,促使了雜劇的昌盛。
  • 「天使譚」「四大鬚生」中三個教過他,卻因兩大經典「反派」聞名
    1976年拍攝電影《珠簾寨》,馬長禮飾演李克用馬長禮轉益多師,四大鬚生裡的三位可這三個流派,馬長禮都不是最優秀的傳人。馬派的藝術造詣,他不及張學津、馮志孝,楊派不及汪正華、程正泰,譚派有譚元壽嫡傳。你說他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吧,又沒達到那個高度,而他一生最經典的兩個角色都是配角:刁德一和陳世美。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藝術,紛呈的流派藝術
    他孜孜以求,謙謹好學,也由於他生正逢時,受譚鑫培、王瑤卿等的影響很大,使他在聲樂藝術上造詣甚為精深。他繼承並發揚了我國的戲曲聲樂藝術傳統,同時結合自身的優越條件,經過刻苦鑽研、博採眾長,勇於革新,創造出一種清新雋永、瑰麗大方的梅派聲腔來。梅派的聲腔革新是相當全面的。
  •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除「四大名旦」外,名列前後「四大鬚生」的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孝伯家族也都是京劇史上顯赫一時的梨園世家。其中尤以馬連良開創的馬派藝術影響深遠,享譽半個世紀盛名不衰,直至今日。馬連良家族為五代梨園世家,他的父親馬西園在京開設茶館,經常引來名伶、票友的出入。
  • 聽聽四十年代的人怎樣談論四大鬚生
    而今,總得七八十歲老年人,才夠得上談這幾位伶界老人的戲曲。竹於園說:「不觀三人之戲,不知京戲之精深博大,引入興趣,動人情感。後人觀王鳳卿戲,足以測桂芬之超軼;觀餘叔巖戲,足以知鑫培之神妙。」(鑫培唱戲,其唱似念白。二人對唱,如互相問答,竟不覺其為唱也。昔有人謂叔巖曰:「汝戲之精妙,直勝鑫培!」叔巖曰:「是何言歟?吾輩只能謂之唱戲,吾師之唱,猶現身說法耳!」)
  • 2016天籟K歌年度之戰「年度熱門戲曲」
    唱念作打,生旦淨醜,戲曲具有無限魅力。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粹,哪首戲曲又是你的心中最愛呢?天籟K歌2016年度熱門戲曲大賽開幕了!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
  • 張古愚:漫談花臉:淨有「紅」「黑」「粉」之分
    「鐵棒」與銅錘少異,此角專去魯莽人物,音散於外,以峭拔宏曠為主,似孤峰絕壁,似長江大河,以韻取勝,此則咬金嚼鐵,齒震作聲,用氣銳,用音曠,魄力壯者佳,並須長於打諢,誚而不浮,冷而生趣,宜極魏徵嫵媚之長,有阿叔不痴之慨。
  • 詳解戲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戲曲的角色分為不同的行當,是戲曲的一種特有的表演體制。有人認為行當是戲曲演員的分工;有人認為是戲曲表演技巧類型化的表現。其實,二者兼而有之。從內容上說,行當是戲曲表演中藝術化、規範化了的人物類型;從形式上說,又是帶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類系統。它既是形象系統,又是程式系統,兩者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戲曲的四大基本行當「生、旦、淨、醜」。
  • 他被無數電影像素級「抄襲」,了不起
    大導演奧森·威爾斯也淪為他的「追星一族」。尖刻如威爾斯,卻從不吝嗇對基頓的讚美,稱他是「銀幕上最美麗的男性」和「影史上最偉大的小丑」。▲《待客之道》布景攝影機預備,基頓下水,劇組裡的規矩向來是「只有基頓喊卡,攝影機才能停下」。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這種漸修道又可歸納成三學的修持次第: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和增上慧學。透過三學的修持,我們將得以淨除煩惱,解脫輪迴之苦,得證滅諦。《沙門果經》中停止輪迴的方法首先,修學須以信、戒為基,作為引入定慧的方便。戒(梵ZIla,音譯尸羅)是善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