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流派知多少】看看四大名旦哪個更美!

2021-02-13 湖南交通頻道

2015年2月7日-8日,湖南交通頻道特邀國寶級劇團「中國國家京劇院」震撼登陸湖南大劇院,為您帶來大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珍貴門票正在火熱搶定中,撥打114免費送票上門,或到湖南大劇院官網優先選座,也可親臨湖南大劇院票房。新春大戲,湖南交通頻道邀您共賞。 今天先給大家普及一點京劇知識,各流派的掌門人到底是誰呢?


【四大鬚生】
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前後四大鬚生來歷

20世紀2、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20世紀30年代年代末期,高慶奎因嗓疾而漸退舞臺,譚富英崛起替換了高慶奎。餘叔巖和言菊朋均於20世紀40年代先後去世,楊寶森、奚嘯伯聲譽日盛,在專業和票友中影響頗大,「四大鬚生」的提法隨即有所變化,「馬、譚、楊、奚」的稱謂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即: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為了和餘、言、高、馬四大鬚生區別,譽之以「後四大鬚生」。至此,京劇史上有了「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之分
餘叔巖(1890——1943),又名餘第祺,祖籍湖北羅田,生於北京。老生余三勝之孫,青衣餘紫雲之子。曾從師於吳連奎、薛鳳池、李喜瑞、姚增祿。一度「倒倉」,嗓音變壞,不能演戲。嗓音恢復後,跟譚鑫培學過一出《戰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繼承譚派,又有所創新,形成唱腔剛柔相濟的餘派。
高慶奎(1890——1942),名鎮山,字子君,清末名醜高四保之子。幼時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師從賈洪林、賈麗川等人,後得到劉鴻聲、孫菊仙、汪桂芬、譚鑫培等人指點。他廣學各家,被戲稱為「高雜拌」,他並不在乎。30歲後才唱出名氣,1921年自組「慶興社」(後改慶盛社)。擅唱悲憤激昂、勁拔酣暢的唱腔,形成「高派」。其演唱氣足神完,一氣呵成;念白鏗鏘有力,頓挫有致;做工深刻細緻,精於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氣口「滿宮滿調」、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人物感情,以求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除了演《轅門斬子》、《斬黃袍》等,還編演過《竊符救趙》、《史可法》、《哭秦庭》、《楊椒山參嚴嵩》等愛國劇。贏得「南有周信芳,北有高慶奎」的讚譽
言菊朋(1890——1942),名錫,蒙族。初為票友。1923年,與梅蘭芳到上海演出,贏得喝彩,正式「下海」。師承譚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聲調值,形成婉轉跌宕的「言派」唱腔。也與程硯秋、尚小雲、楊小樓有過合作。晚年體弱,死於貧病交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職,由業餘愛好轉為專業演員。他注重音律,講究以字求腔,於細膩中寄深情,創立婉轉清幽的「言派」。他擅演《讓徐州》、《臥龍弔孝》、《汾河灣》等劇目。其子言少朋繼承了他的藝術風格。
馬連良(前、後四大鬚生均在列)(1901—1966),唱腔委婉、俏麗新穎,念白清楚爽朗,聲調鏗鏘,做工瀟灑飄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人稱「馬派」,代表劇目有:《十老安劉》、《串龍珠》、《春秋筆》、《將相和》、《赤壁之戰》、《趙氏孤兒》等。
譚富英(1906—1977),擅長靠把戲,繼承了「譚(鑫培)派」和「餘(叔巖)派」的風格,並發揮自己的特長,稱為「新譚派」。代表劇目有《定軍山》、《空城計》、《戰太平》、《擊鼓罵曹》、《將相和》等。
楊寶森(1909—1958),根據自己嗓音寬厚有餘而高昂不足這一特點加以變化,唱工清醇雅正,韻味樸實濃厚,做工穩健老練,稱為「楊派」。代表劇目有《失空斬》、《伍子胥》、《擊鼓罵曹》、《洪羊洞》、《汾河灣》等。
奚嘯伯(1910—1977)曾得到京劇名老生言菊朋的賞識,授以《擊鼓罵曹》等戲。代表劇目有《白帝城》、《寶蓮燈》、《清官冊》、《蘇武牧羊》、《法門寺》等,尤以《烏龍院》更負盛名。

【四大名旦】

在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結果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1894—1961),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梅先生對京劇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飾,做了很多創造性的改革和創新。梅先生的優美大方的唱腔,雍容華貴的表演,對京劇的影響是極大的。梅先生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也得到世界的歡迎。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對京劇的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

程硯秋(1904—1958),演青衣,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臺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尚小雲(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四大流派】

在各種藝術中形成不同的學派是很自然的。諸如表現派、體驗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識流等。而京劇中的學派都是以演員的名字命名的,所謂梅派,程派等等。這是因為京劇是以主演為中心的演員藝術,都是通過演員本人廣泛學習與繼承前輩的表演技藝,結合本身的性格愛好、生理特徵和藝術修養在藝術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藝術見解,並據此所創造的獨具特色的表演劇目、方式和手段,經過頻繁的演出實踐,得到觀眾的承認和歡迎,從而在京劇舞臺上形成以主要演員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創造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潮流和學派。

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尚派:由尚小雲創立。以剛健婀娜為特有風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纖巧,以氣與力取勝,具有陽剛之美。



相關焦點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四大流派的創始人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改變了京劇舞臺上「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開創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他們的成長環境背景各有不同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他們就是被稱為「四大名旦」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  程硯秋出生在1904年12月20日,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酉時 ;幼年家道中落,六歲投榮蝶仙門下,練武功,向榮春亮習武生。一年後向名武生教師丁永利學戲,後因扮相秀麗,改從陳桐雲習花旦,後發現嗓音極佳,改學青衣,師從陳嘯雲。
  • 《百年巨匠·京劇篇》登陸央視首播 再現京劇之美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應妮)《百年巨匠·京劇篇》將於7月3日晚在央視CCTV-4《中文國際》頻道黃金時段首播。  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一起並稱為「四大名旦」,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王瑤卿給四大名旦每人一個字的評價,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 細數「京劇四大名旦」的最後……
    京劇,又叫京戲、國劇,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當選,從此他們四人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對京劇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梅、尚、程、荀四人在藝術上各樹一幟,雄踞舞臺,表演唱腔精益求精,並各有獨自的劇目、師承及傳人,四大名旦也成為京劇界的一個傳奇。梅蘭芳的「梅派」藝術以「少而約、靜而動」的特點開創了京劇藝術高峰,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極大尊敬。
  • 「京劇四大名旦」人生最後歲月
    京劇,又叫京戲、國劇,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當選,從此他們四人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對京劇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梅、尚、程、荀四人在藝術上各樹一幟,雄踞舞臺,表演唱腔精益求精,並各有獨自的劇目、師承及傳人,四大名旦也成為京劇界的一個傳奇。
  •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
    此時他的演唱、表演、武功及舞臺技巧達到了成熟的地步,在他的京劇藝術生涯中是一個關鍵時期。此後,他又向王瑤卿學戲深造(同時搭班演戲)。王派藝術的爽朗明快,灑脫大方,對尚小雲感染極深,無論身段、動作、念白和神情,尚小雲都竭盡全力的摹擬效仿,這時他感到了自己在學習青衣唱腔中恪守傳統青衣"口緊字松",重腔不重吐字的繩墨,不免古樸有餘,時尚不足,更看到了自己演唱技巧不甚豐富的缺點。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荀慧生、尚小雲與梅蘭芳、程硯秋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共同致力於祖國的民族藝術,卻創造了四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四種藝術流派。同是一出《玉堂春》,他們就創造了四種唱法,個性鮮明,異彩紛呈。
  •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四大名旦、鬚生」後人今何在早年,締造京劇史詩傳奇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曾雄踞舞臺,為京劇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梅家第三代中沒有從事京劇藝術的,第四代中梅葆琛之孫、梅衛華之子梅瑋業餘學習梅派旦角藝術,是梅蘭芳惟一學習了京劇表演藝術的重孫。如今,梅葆玖最大的遺憾是梅派的衣缽在他的下一代沒有嫡親傳人。令人欣慰的是,梅派的家族藝術真傳已成為梨園界的公共財富,如今,全國各大京劇院團都有梅派傳人。程硯秋是「四大名旦」中的後起之秀,他年紀最小,演藝生涯開始得最晚,卻是他們之中最早故去的。
  •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在這些家族中,一代代優秀演員集百家之長,在繼承衣缽的同時積極探索獨特的藝術風格,誕生了諸多流派。時至今日,這些梨園世家的百年玄音何在?他們的家族傳承狀況如何?記者目前對部分梨園世家進行了走訪調查。  早年,締造京劇史詩傳奇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曾雄踞舞臺,為京劇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梨園世家出身的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
  • 四大名旦與四大名琴
    是啊,竹琴社,光看名字就已經知道不是近些年的稱呼,沾不上一點時尚的邊,能吸引多少人呢?還好,臨著琉璃廠,相距不過500米,古色古香的味道算是與地相符了。走進院子,一拐,兩拐,走不到三十步已經到底。一排木窗木門的房子橫在眼前,迎面的一間就是操作間,失修的牆壁黃斑片片,一根鐵桿橫撐在牆上,擔著十幾二十把完工的胡琴。「這些都是做訂活多做出來的。
  • 《百年巨匠·京劇篇》央視首播
    《百年巨匠·京劇篇》央視首播紀錄片《百年巨匠·京劇篇》7月3日晚起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黃金時段首播。該片主要聚焦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並稱為「四大名旦」的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百年巨匠·京劇篇》顧問尚長榮認為,「四大名旦」時期,劇目之繁多、劇目之新穎、劇目之多彩前所未有,無論是服飾、化妝、演唱還是表演,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 京劇流派十人談(二)怎樣才真成派
    參加這次流派討論的共有十位學者名家,他們是:吳大徵、劉曾礻是、王則昭、李小惠、張業才、李崇祥、徐世英、潘克明、李育民、張煥宗。《早安京劇》分四期刊登,大家一起聽一聽他們關於京劇流派的真知灼見。        若干年來,對一個演員是否形成自己的藝術流派曾提出過不少標準,諸如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獨有代表劇目、有傳人、有觀眾等。
  • 盤點:京劇旦角的八大流派
    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旬慧生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以風格獨特的演技在京劇舞臺上盡領風騷數十年,為京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梅派】▌創始人:梅蘭芳梅蘭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籍江蘇泰州,長期居於北京。
  •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他,一生竟只留下了兩齣劇目影像……
    ▲ 尚小雲尚小雲一生改編劇目18本、創作新劇35本,居四大名旦之首。尚小雲勇於改革,大膽創造革新。京劇《漢明妃》也成為尚派的傳世名作,至今仍代表著京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水平。8月15日 本周六18:00 CCTV4《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 「四大名旦」之尚小雲
  • 四大名旦百年弦音今何在?
    早年,締造京劇史詩傳奇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曾雄踞舞臺,為京劇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時代變遷、社會轉型,這些梨園世家百年弦音今何在?他們的後代又在從事什麼行業呢?梨園世家出身的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梅蘭芳只有小兒子梅葆玖和女兒梅葆玥活躍於京劇舞臺。梅葆玖10歲學藝,得其父梅蘭芳親傳,是唯一繼承父親旦角衣缽的梅派傳人。
  • 京劇中的四大名旦有什麼樣的特點,他們宣揚了什麼樣的京劇文化
    京劇中的四大名旦有什麼樣的特點他們宣揚了什麼樣的京劇文化?身為一個喜歡京劇的人都知道京劇中有四大名旦,其實就是梅蘭芳,陳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因為他們所從事的行當是不同的,所以說他們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那麼我們今天來說說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 京劇的主要流派的介紹
    代表劇目:斬經堂、追韓信、打嚴嵩、四進士、徐策跑城、華容道、趙五娘、封神榜、九更天。餘派:以餘叔巖為代表,為之後京劇老生行當聲腔藝術做出了極大貢獻,唱腔空靈,韻味綿長,擅用腦後音,代表劇目搜孤救孤、摘纓會、定軍山、戰太平等。主要傳人孟小冬、李少春、陳少霖、楊寶忠、楊寶森等。高派:以高慶奎為代表。
  • 【連載】京劇流派簡介(8)
    筱(翠花)派——花旦流派。創始人為於連泉,筱翠花是他的藝名。自幼坐科鳴盛和及富連成科班,師從郭際湘、蕭長華、田桂鳳、路三寶、王瑤卿等。特別是田、路的藝術對其影響極大。1926年起自挑大梁,期間曾得南方名旦馮子和的教益。30年代後,技藝日趨成熟,融前輩諸家所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筱派。筱扮相俊美,善用眼神。嗓音寬帶沙音,但念白極有功力,能打遠響堂。身段和臺步是筱派的特色。他蹺工極佳,踩蹺走「魂步」、「花梆子步」,獨樹—幟,令人稱絕。做工細膩,已臻於化境,—舉一動皆有法度,生活氣息濃鬱。
  • 荀派孫毓敏老師談「四大名旦」唱腔的特點並當場示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大名旦演唱特點,聽起來還是很難分辨啊,這個問題孫毓敏老師京劇講座做講得很生動形像,下面我們先聽聽孫毓敏老師的視頻是怎麼講的。再讀讀四大名旦的演唱的理論方面各自的特點,也許我們會有所感悟。四大名旦: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旬慧生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以風格獨特的演技在京劇舞臺上盡領風騷數十年,為京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梅派唱腔婉轉嫵媚,雍容華貴。
  • 書房 四大名旦的酒
    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程硯秋愛酒,愛到什麼程度呢?白幹的味道雖然單純,卻未免過於「凜冽」,程硯秋喝得,同為「四大名旦」的梅蘭芳卻喝不得。梅葆玖先生曾經透露,父親最愛的是同仁堂出品的綠茵陳。 這種聽來風雅無比的藥酒看起來通透碧綠,有點像薄荷酒,但酒底也是白幹。茵陳是燕北特有的一種野草,初春出嫩芽,正月裡的叫茵陳,到了二月便只能稱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