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先生在昆明(中)

2021-02-09 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


馬連良先生在昆明除演出外,還有幾樁軼聞軼事值得介紹一番。

徐敏初是田漢先生領導的「平劇演出隊」著名的文武老生演員,王慧群是重慶著名厲家班「慧」字科班的文武老生演員,名武生厲慧良的師弟,當時兩人都在昆明傑華國劇社參加演出,一直都給馬先生在昆演出配戲。他們都很仰慕和敬佩馬先生的傑出技藝,很想拜馬先生為師深學馬派戲,馬先生也看出這兩個青年老生很有發展前途。經李家傑、劉奎官和羅鏡波從中溝通和引薦,馬先生欣然答應收二人為徒,並於 12 月 1日,假馬超群先生在護國路的寓所舉行了隆重而嚴肅的拜師儀式,前來觀瞻和祝賀的有裴存藩(前昆明市長)、曾恕懷,以及京劇、滇劇等藝界名流數十人。先是集體合影留念,繼舉行拜師儀式。由梁次珊任司儀,劉奎官進香畢,曾市長致賀詞,對馬先生在昆留得無數紀念倍表推許。然後恭請馬連良夫婦上座,徐、王兩君行叩首禮,言少朋、儲金鵬向老師道喜、叩首,徐、王向兩師兄行禮、叩首,亦向引薦人和來賓行禮、叩首,後開拜師宴。

上世紀60年代初馬連良先生與眾弟子合影

高一帆(左二)、徐敏初(左三)

言少朋(右三)、徐鳴策(右二)

關肅霜《鐵弓緣》劇照

1949 年 9 月,乃師戴綺霞等帶著她闖過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剛出師、出名不久,年僅20 歲的關肅霜應昆明西南大戲院班主殷匯洲的邀請,帶著奶奶、妹妹關肅娟、師妹王肅華、師父王韻武等人從長沙乘機來昆明演出,剛立住陣腳不久,著名「影、劇雙星」和名牌花旦大角于素秋便帶著梁次珊、裘世戎、李玉昆等 20 餘人的強大陣容從香港來雲南大戲院與關肅霜打對臺戲,雲南、西南兩大戲院進行著劇烈的對壘和競爭。10 月底,京劇鬚生泰鬥馬連良又應邀來昆義演,一時間昆明成了大牌們逐鹿鏖戰的場所。馬派的名劇 《四進士》、《借東風》、《龍鳳呈祥》等海報貼出以後,人們爭相觀看,但由於最高票價賣到 20 塊小板一張,飛票公然賣到 40 塊小板一張,再加上有人敢與馬先生打對臺戲,所以馬先生等人的義演並不如前在外地那麼紅火,人氣忒旺,觀眾蜂擁而至,有些邊座甚至還賣不出去。馬先生等人感到很奇怪和詫異,經暗中了解和打聽,才知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才 20 歲的小花旦關肅霜敢與他們唱對臺戲。例如馬先生的這些馬派拿手戲的海報貼出去以後,關肅霜也毫不示弱地貼出了自己演出的海報:11 月 9 日晚,《金錢豹》、 《鳳凰巢》,一武 (反串金錢豹) 一文 (飾程雪娥) 雙出,10 日晚,《紅娘》 (飾荀派花旦紅娘),11 日晚, 《鐵公雞》 (又名 《張嘉祥刺馬》,反串武生張嘉祥)……馬先生聽了這些介紹後並無什麼惡意和醋意,反而很驚喜和好奇,預想不到有人敢與自己打對臺戲,他便在10 日晚趁扮演宋士傑較晚出場的機會,由熟悉的人帶他買票去西南大戲院看關肅霜演出的 《紅娘》,才看了其中的「驚豔」和「佛殿」兩折,十分內行的馬先生就無比驚喜和情不自禁地稱讚說:「關肅霜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演員,前途不可限量,我們可請她來參加演出。」後來又聽說她的 《金錢豹》、《鐵公雞》等戲都演得很好、很精彩,馬夫人陳慧璉等人都去看了。他們稱讚說:「演金錢豹要武功好,還要有花臉嗓子,演張嘉祥全是武打戲,一般的武生演員都不敢動這個戲,除非武功了不起,關肅霜一年輕女子敢反串這兩個戲而演的很出色,實在不容易了!」於是,馬夫人主動去結識關肅霜,常邀請她戲散後來寓所同他們一起吃夜宵。關肅霜很敬重馬先生,常請教些演戲的技藝,馬先生也毫無保留地向她講述和介紹了不少北派的演出技藝,使她得益匪淺,終身受益。此外,惺惺惜惺惺,好角敬好角,馬先生還邀請她來參加他們的演出,有意抬舉和更扶紅這位新秀。11 月 25 日,馬先生日場演出 《蘇武牧羊》,特邀關肅霜前演 《新紡棉花》、 《大泗州城》;12 月 1 日夜,馬先生特邀關肅霜合演全本 《烏龍院》。

馬先生《烏龍院》劇照

演出那晚,觀眾都為關肅霜捏著一把汗,認為一個才 20 歲的青年演員竟敢與海內外聞名的京劇大師唱對手戲,而且戲份很重,銜接的馬口甚多,能銜接和配演好嗎?結果關肅霜不負眾望,在演出中不卑不亢、不拘不懼、從容自如、落落大方、唱做俱佳,把閻惜姣這個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的個性與心態,忘恩負義,水性楊花,貪婪與狠毒,細膩深刻地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贏得了大家的稱讚和很好的評價。事後,馬先生當著同仁對關肅霜說:「你很有天賦和靈氣,將來很有前途,希望以後我們能多合作演出。」關肅霜很感謝馬先生的提攜和幫助,打心眼裡更敬重馬先生。但此後他們身處南北,一直沒有機會能合作。

(摘自作者《京劇大師馬連良在昆明的演出活動》《平民日報·馬連良昨收徒》)

歡迎關注馬連良藝術研究會

相關焦點

  • 【往事】馬連良先生的女弟子--尹月樵
    馬連良先生的女弟子-尹月樵劉新陽 馬連良先生一生曾經收過三位女弟子,一位是越調名家申鳳梅,一位是著名京劇女老生李玉書(藝名翠宛如),還有一位就是長期演出於東北的著名京劇女老生演員尹月樵在此後不斷的實踐演出中,她還一度靠當賣衣物的辦法自費向曾為邢威明先生配戲的王法樵先生學習了《白蟒臺》、《清官冊》、《打登州》、《十道本》等「馬派」劇目,進一步為其學習並實踐「馬派」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2年,馬連良先生曾率李玉茹、葉盛蘭、馬富祿等當時「扶風社」精英到瀋陽中央大戲院(原瀋陽大戲院)演出。
  • 歐陽中石:馬連良先生留給後人的啟示
    對於這齣戲的演出,馬先生匠心獨運,賦予了一些耐心咀嚼的意味。引子詩,詞有不同,各有各的特色,皆無大礙,但有講究與否的問題。定場詩的第二句,一般是「中狀元青史名標」。馬先生則念「中進士青史名標」。事實上,寇準中的是進士,的確不是「狀元」。這種用法,就看出了馬先生在戲理上的嚴謹。
  •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李慕良:給馬連良先生操琴
    不過,這對我來說也有好處,背詞無形中就把劇本基本上印在心裡,再加上天天練說、練唱,到臺上就用不著想詞兒,很自然地就表演 出來了。  朱先生教得很認真,由於他年歲已經很大了,在長沙呆了一個時期就回北京去了。在這一段時間,人家都覺得我唱得不錯,說:「這小孩嗓子好,有扮 相,唱得挺有韻味。」什麼是「韻味」?這個「韻味」打哪來?當時,我是無從理解的。舊社會學戲很艱難。
  • 宣宣說吧丨「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
    今天上午,由首都博物館、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京劇院、梅蘭芳紀念館、上海京劇院協辦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式中國京劇傳承悠久,歷經近二百年的發展衍變,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國粹」。馬連良先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 馬連良先生首演《臨潼山》民國報導
    宣傳多日之馬連良新排老戲《臨潼山》,已於十一月廿八日晚在新新戲院首演,是夕臨時加價,前排連捐稅茶資售至二元二角四分,上座奇滿,約可至一千五百人,歟哉,猗哉,顧極一時盛況。馬連良《臨潼山》劇照十時整,繡幕―新,大軸《臨潼山》上場。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今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馬連良的兩件竹衣子
    在這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中, 收藏著眾多的戲劇文物, 有戲劇名家的書畫、戲裝、戲單、唱片、劇照等等多個類別。1988年, 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使用過的幾件戲曲文物入藏天津戲劇博物館, 包括由清宮王爺服改制的五爪金龍繡金紫蟒一件, 演出《斷臂說書》時使用過的戲用畫軸一幅, 紗帽一頂, 飲場壺一套, 以及兩件竹衣子。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 卓別林上海握手馬連良梅蘭芳
    馬連良先生與卓別林  上海寧波路上的新光電影院是一間不甚起眼、也沒有太多時髦年輕人光顧的老影院,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默片大師卓別林曾在1936年春天造訪這處中國有聲電影的首映場所,那一晚,作陪的是名旦梅蘭芳,臺上演的是馬連良的
  • 《趙氏孤兒》與馬連良
    京劇鬚生大王馬連良演過《趙氏孤兒》。在劇中飾演心存正義,百死不辭的程嬰。       劇中有段唱詞:         「老程嬰提筆淚難忍,千頭萬緒湧上心,十五年冤屈受盡,佯裝笑臉對奸臣。          人以為我貪圖富貴與黃金,賣友求榮害死孤兒,是一個不義之人,誰知我獻出了親兒性命,親兒性命,撫育著趙家後代根…….」
  • 人間煙火 | 東風不與馬郎便:馬連良五十周年祭
    歲月浸淫,對京戲現在可以說是頗有心得,老生流派中最喜愛的已不是馬連良,但第一次總是意義不凡,而且,馬連良是有故事的人。 馬家經營茶館出身,或許是遺傳基因中有著經商頭腦,上海第一家清真餐館就是馬連良開辦。 那時,剛成名的馬連良帶團去上海演出,他的班社中回教兄弟居多,吃飯成了問題。20年代中期的上海,還沒有一家伊斯蘭餐廳,江南回族畢竟稀少。 馬連良決定自己開火做飯,自己吃也是做,對外迎客也是做,馬傢伙食鋪就這樣開張了。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一場特別的紀念展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 馬連良扶風社的興衰
    到了民國十九年秋天,馬連良認為一切條件都成熟了,就自己當老闆,組成扶風社了,一直到三十七年,差不多是有二十個年頭。這時他班中的配角,可以自己全權決定了,初期的扶風社的陣容:旦角是王幼卿,花臉有劉硯亭、董俊峰、馬連昆,武生尚和玉、馬春樵,小生金仲仁,丑角馬富祿,裡子老生張春彥,二旦諸如香,武旦邱富棠。演出地點則選擇了中和戲院,經常演白天。這一年他三十歲。
  • 戲隨俗遠 藝以美傳——緬懷馬連良大師兼談發揚馬派藝術的幾點看法
    本文作者朱文相(左)、高尚賢(右)與宋丹菊◆  ◆  ◆  ◆  ◆今歲(編者註:1996年)恰值藝術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撫今追昔,感慨良多。現從我們家以及我本人與馬先生多年的交往中,擇要談一談他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追求、精湛表演與巨大貢獻。
  • 京城名角都是吃主兒:梅蘭芳吃「少」,馬連良吃「好」
    梅先生的兒女,葆玖、葆玥,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飲食習慣。演戲之前絕不敢大吃大喝。晚上演戲,他們姐弟都是只帶兩個茶雞蛋,到劇場去吃,給胃裡添一股食物,這就是他們的「戲前飯」。梅葆玖也不動辛辣之物,絕不吃韭菜和大蒜,也不飲酒,但和梅先生不同的是,有客人時,在他面前要倒一小杯酒放著,當有朋友敬酒時,他也不喝,只是抿一抿,也算盡了禮儀。
  •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12月26日舉辦「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呈現中國戲曲學院70年辦學的教育成果;而首都博物館則於12月22日舉辦「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呈現「國粹」京劇的代表人物馬連良的舞臺人生。
  • 馬連良:兩度捲入無妄之災,離世前充滿疑惑:我怎麼了?不明白!
    喜愛京劇的朋友可能知道,上世紀,京劇中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代表了當時京劇鬚生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一人,同時位列前後「四大鬚生」,被稱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他就是京劇泰鬥,「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先生。